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

2022-09-07 07:0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2.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的特点。幼虫可为害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300多种植物。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后快速在撒哈拉以南的44个国家快速蔓延,2018年入侵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国家,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发生。自2018年11月入侵我国云南,随后迅速在我国大范围扩散,对我国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3.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xion属膜翅目hymenoptera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黑卵蜂属telenom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是草地贪夜蛾卵重要寄生蜂,寄生率可达90%以上,对草地贪夜蛾卵有较好的控害能力。采用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卵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也是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通过室内大量繁殖夜蛾黑卵蜂进行田间释放应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药减量控污、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为了达到夜蛾黑卵蜂田间释放应用,现有申请号“2021221843309”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夜蛾黑卵蜂的释放装置,包括容纳腔体,容纳腔体顶部密封,容纳腔体底部固接有透气组件,容纳腔体侧壁设有进出组件,容纳腔体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容纳腔体顶部边缘固接有防雨罩,容纳腔体顶部固接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棍,支撑棍一端与容纳腔体可拆卸连接,支撑棍可伸缩。该实用新型可以达到防雨、防止天敌昆虫取食并重复利用的效果。
5.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整个装置的结构复杂,导致了制造成本高、使用费工费时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包括纸片,纸片包括依次设置在一起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第三片体、第四片体和插片,第一片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片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插片插设在第二通孔内,第二片体、第三片体和第四片体通过折叠围合成三棱柱区域,第三片体上开设有连通三棱柱区域的第三通孔,第三片体上粘贴有盖设第三通孔的单面胶纸,单面胶纸上粘贴有位于第三通孔内的夜蛾黑卵蜂卵卡,让夜蛾黑卵蜂卵卡覆盖在第三通孔处的单面胶纸的粘胶面上。
9.所述单面胶纸的粘胶面在第三通孔的内部,夜蛾黑卵蜂卵卡粘贴在第三通孔处的单面胶纸的粘胶面上,且夜蛾黑卵蜂卡全部覆盖在第三通孔处的单面胶纸的粘胶面上,避免夜蛾黑卵蜂羽化后,成虫被粘胶面粘住死亡。
10.夜蛾黑卵蜂卵卡置于第三通孔的上端,第三通孔的下端为单面胶纸,夜蛾黑卵蜂卵卡粘贴在单面胶纸的粘胶面上。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片体上设置有二维码。
12.作为优选,所述第四片体的两侧分别沿折线弯折形成有挡板,第四片体一侧的挡板盖设在三棱柱区域的一端,第四片体另一侧的挡板盖设在三棱柱区域的另一端,挡板和第三片体之间留有缝隙,这缝隙仅供夜蛾黑卵蜂羽化后的成虫爬出来,外面的昆虫不能通过该缝隙进入三棱柱区域内。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片体上形成有撕拉线,撕拉线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侧面。
15.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6.(1)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主要采用片体制成,通过田间放置该装置和夜蛾黑卵蜂卵卡,能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卵数量,达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治的要求,因此具有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环保和防雨等优点。
17.(2)在本实用新型中,先将单面胶纸粘贴在第三片体的第三通孔处,然后将夜蛾黑卵蜂卵卡粘贴在单面胶纸上,且夜蛾黑卵蜂卵卡全部覆盖单面胶纸位于第三通孔处的粘胶面上,通过折叠、插孔的方式就形成装有夜蛾黑卵蜂卵卡的释放装置,沿着撕拉线拉开,把带有夜蛾黑卵蜂卵块的装置挂在玉米叶的茎秆上,让夜蛾黑卵蜂卵羽化释放到田间,因此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具有定位牢靠、操作简便、材料成本低、轻薄易携带和防风防雨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纸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纸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面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纸片、2-单面胶纸、3-缝隙、11-第一片体、12-第二片体、13-第三片体、14-第四片体、15-插片、16-挡板、21-单面胶纸夜蛾黑卵蜂卵卡、111-第一通孔、112-二维码、113-撕拉线、121-第二通孔、131-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包括纸片1,纸片1包括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第三片体13、第四片体14和插片15,第一片体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片体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插片15插设在第二通孔121内,第二片体12、第三片体13和第四
片体14通过折叠围合成三棱柱区域,第三片体1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31,第三片体13上粘贴有盖设第三通孔131的单面胶纸2,单面胶纸2粘胶面和二维码112在纸片1的同一面上,夜蛾黑卵蜂卵卡21覆盖在第三通孔131处的粘胶面上。
26.其中,纸片1指的是采用牛皮纸、pe薄膜、pp薄膜依次复合而成的片体。单面胶纸2具有粘胶面,牛皮纸具有轻薄、可折叠、便于加工、结构强度高、韧性好和耐水的优点。第一片体11、第二片体12、第三片体13和第四片体14和插片15分别为纸片1上的一部分,分别采用裁剪和折叠的方式形成在纸片1上。
27.第一通孔111内用于供物件穿过。在实际使用中,玉米叶子可穿过第一通孔111,将该装置挂在玉米叶子上,避免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被风吹走。
28.具体地,第一片体11上还形成有撕拉线113,撕拉线113设置在第一通孔111的侧面。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沿着撕拉线113撕开第一片体,从而在撕拉线113的位置上形成一裂缝,玉米叶子可通过该裂缝穿过第一通孔111处,第一片体11对玉米叶子起到夹紧的作用,使玉米叶子和第一片体11的连接更加稳固。
29.第二通孔121内用于插设插片15,从而插片15定位在第二片体12上,避免第二片体12、第三片体13和第四片体14围合成的三棱柱区域发生变形的问题。
30.三棱柱区域内用于放置夜蛾黑卵蜂卵卡21。若夜蛾黑卵蜂卵卡21设置在三棱柱区域内时,三棱柱区域对夜蛾黑卵蜂卡21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夜蛾黑卵蜂的寄生卵受到风吹雨淋以及捕食性昆虫和蜘蛛等取食,提高了夜蛾黑卵蜂在田间的存活力。
31.第三通孔131连通三棱柱区域,第三通孔131内用于放置夜蛾黑卵蜂卵卡21,把单面胶纸2粘贴在第三通孔131处,把夜蛾黑卵蜂卵卡21覆盖第三通孔131处的单面胶纸2上,夜蛾黑卵蜂卵卡21固定在第三通孔131处的单面胶纸2上。
32.具体地,夜蛾黑卵蜂卵卡21粘贴在第三片体13上,从而夜蛾黑卵蜂卵卡21保持盖设在第三通孔131上,让夜蛾黑卵蜂卵卡21保持在第三通孔131内。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主要采用片体制成,通过田间放置该装置和夜蛾黑卵蜂卵卡21,能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卵数量,达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治的要求,因此具有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环保和防雨等优点。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先将单面胶纸2粘贴在第三片体13的第三通孔131处,然后将夜蛾黑卵蜂卵卡21粘贴在单面胶纸2上,且夜蛾黑卵蜂卵卡21全部覆盖单面胶纸2位于第三通孔131处的粘胶面上,通过折叠、插孔的方式就形成装有夜蛾黑卵蜂卵卡21的释放装置,沿着撕拉线113拉开,就把带有夜蛾黑卵蜂卵卡21的装置挂在玉米叶的茎秆上,让夜蛾黑卵蜂卵羽化释放到田间,因此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具有定位牢靠、操作简便、材料成本低、轻薄易携带和防风防雨的优点。
35.其中,夜蛾黑卵蜂卵卡21指的是夜蛾黑卵蜂寄主产卵的介质,且带有寄主卵介质让夜蛾黑卵蜂成虫寄生的卵卡。如草地贪夜蛾产卵在牛皮纸上,将带有卵的牛皮纸让夜蛾黑卵蜂寄生后卵块,称为夜蛾黑卵蜂卵卡21。
36.所述单面胶纸2的粘胶面朝向第三通孔131的内部,夜蛾黑卵蜂卵卡21粘贴在第三通孔131处的粘胶面上,且夜蛾黑卵蜂卡21全部覆盖在第三通孔131处的粘胶面上,避免夜蛾黑卵蜂羽化后,成虫被粘胶面粘住死亡。
37.夜蛾黑卵蜂卵卡21置于第三通孔131的上端并朝向三棱柱区域,第三通孔131的下
端为单面胶纸21,夜蛾黑卵蜂卵卡21粘贴在单面胶纸2上。
38.所述第一片体11上设置有二维码112,二维码112指的是印刷在夜蛾黑卵蜂卵卡21上的编码,若扫码器扫描二维码112时,可读取二维码112所表示的寄生卵信息,上述信息包括夜蛾黑卵蜂的天敌介绍、田间释放说明、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于溯源。
39.所述第四片体14的两侧分别沿折线弯折形成有挡板16,第四片体14一侧的挡板16盖设在三棱柱区域的一端,第四片体14另一侧的挡板16盖设在三棱柱区域的另一端,
40.其中,第四片体14两侧的挡板16对三棱柱区域内的夜蛾黑卵蜂寄生卵卡21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同时阻碍捕食性天敌进入捕食卵卡,提高夜蛾黑卵蜂存活力。
41.具体地,挡板16和第三片体13之间留有缝隙3,这缝隙3仅供夜蛾黑卵蜂羽化后的成虫爬出来,外面的昆虫不能通过该缝隙3进入三棱柱区域内。
42.所述第一通孔11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43.其中,根据玉米叶子的叶片形状,若玉米叶子穿设于第一通孔111时,三角形截面的第一通孔111可更好地固位在玉米叶子上。
44.下面介绍采用本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的使用流程:
45.s1:将单面胶纸2粘贴在第三片体13上第三通孔131处,单面胶纸2的粘胶面与二维码112在纸片1同一面上;
46.s2:将夜蛾黑卵蜂卵卡21粘贴在第三片体13上第三通孔131处粘胶面上,使夜蛾黑卵蜂卵卡21位于三棱柱区域内,且夜蛾黑卵蜂卵卡21全部覆盖第三通孔131处的粘胶面,避免夜蛾黑卵蜂羽化后,成虫被粘住死亡;
47.s3:沿着折线将第四片体14的两块挡板16朝二维码112面向上折叠,将第四片体14上的插片15插入第二通孔121出处,就形成带有卵卡的夜蛾黑卵蜂释放装置。
48.s4:撕开撕拉线113,在撕拉线113的位置上形成裂缝,让玉米叶子通过裂缝穿过第一通孔111处,使第一通孔111夹紧玉米叶,让该装置固定在玉米植株上。
49.s5:羽化后的夜蛾黑卵蜂成虫通过挡板16和第三片体13之间的缝隙3爬出,让夜蛾黑卵蜂成虫飞入田间寻找卵寄生,达到田间释放夜蛾黑卵蜂目的。
5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