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燃气环保双眼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5:2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双眼大锅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环保双眼大锅灶。


背景技术:

2.大锅灶主要是用于学校、工厂等单位,用于炒、烧大锅菜;为了响应环保的口号,大锅灶改用红外线静音燃气,利用气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原理,大大提高燃气热效率。而且将大锅灶产生的烟气应用于加热水,所以大锅灶上部安装热水箱和水龙头,充分利用能源。
3.然而,由于水龙头安装位置相对于大锅灶比较高,向锅中放水时,水流速度快,与锅接触时冲击力大,导致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水会四溅,大锅灶周围堆积的水很多,需要频繁清理,使用不方便,而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环保双眼大锅灶。
5.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环保双眼大锅灶,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水龙头,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龙头的分流机构;其中,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引流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龙头;分流壳体,连通于所述引流件;所述分流壳体具有上下贯通的导流通道;分流组件,内设于所述分流壳体;所述分流组件用于封堵部分导流通道;第一分流管,连通于所述分流壳体的一侧;第二分流管,连通于所述分离壳体的另一侧。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转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分流件;所述转动件用于实现分流件横向排摆;所述分流件具有头部,以及至少两组与所述头部一体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第一尾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尾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尾部;分流时,所述头部抵触所述分流壳体的一侧内壁,其中一个尾部与所述分流壳体的另一侧之间形成分流通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件转动带动分流件横线排摆,头部抵触分流壳体的一侧内部,水流顺着头部流动至其中一个尾部,并从该尾部流至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实现水流分流,降低水流速度。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部中靠近分流壳体内壁的一侧形状为直线形;所述第二尾部中靠近分流壳体内壁的一侧形状为弧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过直线形的第一尾部或者水流经过弧形的第二尾部时,由于弧形的路径比直线形的长,所以经过第一尾部的水流更快排出。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分别具有向内凸的弧度,且所述第一分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设计成弧形,实现对水流的缓冲,减少水流对锅的冲击力,减少水流四溅。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件为引流管,所述引流件与水龙头通过螺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分流机构与水龙头可拆卸连接。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抵触所述分流壳体的一侧内壁时,所述第一尾部端部的竖直投影点落入所述第一分流管内;
15.或,所述头部抵触所述分流壳体的一侧内壁时,所述第二尾部端部的竖直投影点落入所述第二分流管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水流从第一尾部端部滑出时精准落入第一分流管内,或水流从第二尾部端部滑出时精准落入第二分流管内,防止水流穿叉。
17.有益效果:水流依次经过引流件,分流壳体,最后从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中排出,在此过程中,分离机构为水流提供缓冲区域,降低水流流速,水流与锅接触时,冲击力小,减少四溅,减少水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分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分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1至图3中各标注为:本体10、水龙头11、分流机构20、引流件21、分流壳体22、转动件23、分流件24、头部25、第一尾部26、第二尾部27、第一分流管28、第二分流管2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对现有各种方案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具体如下:
23.由于水龙头安装位置相对于大锅灶比较高,向锅中放水时,水流速度快,与锅接触时冲击力大,导致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水会四溅,大锅灶周围堆积的水很多,需要频繁清理,使用不方便,而且浪费水资源。
24.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环保双眼大锅灶,包括本体10,水龙头11,以及分流机构20;其中,本体10为双眼大锅灶,水龙头11安装在本体10上;分流机构20与水龙头11可拆卸连接;其中,分流机构20包括,引流件21,分流壳体22,分流组件,第一分流管28以及第二分流管29;引流件21与水龙头1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引流件21为引流管,引流件21与水龙头11通过螺纹连接;分流壳体22与引流件21连通,分流壳体22具有上下贯通的导流通道;分流组件安装在分流壳体22内部,分流组件用于封堵部分导流通道,实现分流;第一分流管28与分流壳体22一侧连通,第二分流管29与分流壳体22另一侧连通,由分流组件分流的流体最终由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流管29流出。当急湍的水流从水龙头11上放出时,依次经过引流件21,分流壳体22,最后从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流管29中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分离机构为水流提供一个缓冲区域,降低水流流速,水流与锅接触时,冲击力小,减少四溅,减少水资源浪费。
25.分流组件包括转动件23,以及分流件24;转动件23铰接在分流壳体22内部,转动件23为转动轴,可采用驱动马达带动转动件23转动;分流件24套接在转动件23上,跟随转动件23转动,进而实现分流件24横向排摆;分流件24具有头部25,以及至少两组尾部;在本实施例中,尾部为两组,两组尾部与头部25一体形成;尾部包括第一尾部26,以及第二尾部27;第
一尾部26和第二尾部27相对设置,形成燕尾结构;在分流时,头部25抵触分流壳体22一侧内壁,第一尾部26或第二尾部27与分流壳体22的另一侧之间形成分流通道,水流从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离管流出。分离壳体以及第一分流管28、第二分流管29的长度向下增加水流的流动长度,对水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少了水流的速度,减少四溅。
26.第一尾部26中靠近分流壳体22内壁的一侧形状为直线形,第二尾部27中靠近分流壳体22内壁的一侧形状为弧形;第一分流管28和第二分流管29分别具有向内凸的弧度,且第一分流管2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管29,在本实施例中,将水龙头11上的水流流量分成两个类型,满足不同流量需求,具体为,其中一个类型为从第一分流管28流出,第一分流管28的直径相对于第二分流管29直径大,相同的时间内,水流顺着直线形的第一尾部26流入第一分流管28,第一分流管28流出的流量多,速度快;另一个类型为从第二分流管29流出,第二分流管29的直径相对较小,相同的时间内,水流顺着弧形的第二尾部27流入第二分流管29,弧形相对于直线形,水流经过的路程更长,第二分流管29流出的流量小,速度慢,可根据需求调整水流从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流管29处流出。
27.为了防止水流不能精准地从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流管29内流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头部25抵触所述分流壳体22的一侧内壁时,第一尾部26端部的竖直投影点落入第一分流管28内;或者,头部25抵触所述分流壳体22的一侧内壁时,第二尾部27端部的竖直投影点落入第二分流管29内。水流从第一尾部26端部直接落入第一分流管28内,从第一分流管28中排出;或者,水流从第二尾部27的端部直接落入,从第二分流管29中排出;水流可精准地从第一分流管28或第二分流管29内流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