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玻璃除冰装置及图像获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2:5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玻璃除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除冰装置及图像获取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摄像机等图像获取设备在高海拔或者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玻璃由于结冰而导致成像异常,为了防止玻璃结冰影响整个图像获取设备的性能,需要快速除去其表面的冰层,但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除冰手段除冰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除冰装置及图像获取设备,以提高玻璃的除冰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玻璃除冰装置,该除冰装置包括:
5.第一加热机构,设置在玻璃的外侧,用于从外侧加热玻璃的外表面;第二加热机构,设置在玻璃的内侧,用于从内侧对玻璃进行加热;风机,设置在第二加热机构的一侧,用于向第二加热机构提供气流,引导第二加热机构的热量至玻璃上。
6.其中,第二加热机构包括:
7.电磁线盘组件,用于产生交变磁场;金属壳体,与电磁线盘组件连接,用于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热量。
8.其中,金属壳体包括:罩体;底座,罩体罩设在与底座外,电磁线盘组件与底座固定连接。
9.其中,玻璃除冰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底座背离罩体的一侧,且与罩体固定连接,形成风槽,电磁线盘组件位于风槽内,且罩体的侧壁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风机对应设置。
10.其中,电磁线盘组件包括:线圈,设置于底座靠近固定板的一侧上,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磁条,设置于底座背离固定板的一侧上,用于对交变磁场的电磁信号进行放大。
11.其中,固定板设有第一通孔,用于设置玻璃,罩体设置有第二通孔,底座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对应设置;第二通孔的侧壁朝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延伸形成环形凸台,用于引导热量至玻璃上。
12.其中,玻璃除冰装置进一步包括:隔热件,设置于金属壳体背离固定板的一侧,用于防止热量从玻璃的内侧溢出。
13.其中,第一加热机构包括:
14.雨刷骨架,与固定板连接,且位于固定板背离所金属壳体的一侧;加热骨架,内置于雨刷骨架中,用于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热量。
15.其中,第一加热机构进一步包括:硅胶,与雨刷骨架固定连接,用于在玻璃所在平面作圆周运动,将加热骨架产生的热量传递热量至玻璃的外侧;雨刷固定件,与雨刷骨架固定连接,用于将雨刷骨架安装在固定板上。
16.其中,玻璃除冰装置进一步包括:风机固定件,分别与风机及固定板连接,用于将风机安装在固定板上;其中,风机位于第一加热机构、固定板、及第二加热机构排布方向的垂直方向上。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图像获取设备,该设备包括:
18.玻璃;玻璃除冰装置,用于固定玻璃及对玻璃进行除冰处理;镜头组件,与玻璃除冰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玻璃除冰装置工作及采集图像信息。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本技术的玻璃除冰装置采用了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从玻璃的两侧对玻璃进行除冰,相对于只加热玻璃一侧的现有技术,同时加热两侧增加了玻璃除冰的效率;此外,还增设了风机向第二加热机构提供气流,引导第二加热机构的热量至玻璃上,从而使第二加热机构的热量能更加集中于玻璃的内侧,使玻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除冰,也提高了玻璃除冰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玻璃除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实施例中第二加热机构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实施例中第二加热机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实施例中热压筋位a和迷宫槽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1实施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技术图像获取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玻璃除冰装置10,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玻璃除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玻璃除冰装置10包括:第一加热机构11、第二加热机构12及风机13。
29.第一加热机构11设置在玻璃的外侧,用于从外侧加热玻璃的外表面;第二加热机构12设置在玻璃的内侧,用于从内侧对玻璃进行加热;风机13设置在第二加热机构12的一侧,用于向第二加热机构12提供气流,引导第二加热机构12的热量至玻璃上。
30.本技术的玻璃除冰装置10采用了第一加热机构11和第二加热机构 12分别设置于玻璃的内外两侧,同时对玻璃的内外两侧加热,其次,本技术在玻璃除冰装置10的第二加热机构12的一侧增设了风机13,风机 13用于向第二加热机构12提供气流,风机13提供的气流将第二加热机构12产生的热量引导至玻璃上,提高了本技术玻璃除冰装置10的对玻璃的除冰效率。
31.可选地,请参阅图1,该玻璃除冰装置10进一步包括风机固定件 15。
32.风机固定件15分别与风机13及固定板14连接,用于将风机13安装在固定板14上;其中,风机13位于第一加热机构11、固定板14、及第二加热机构12排布方向的垂直方向上。
33.风机固定件15分别与风机13及固定板14连接,是为了将风机13 固定,若在不设置风机固定件15,当风机13工作时,风机13产生振动会出现风机13不牢固的现象,设置风机固定件15是为了让风机13在工作时稳定地向第二加热机构12提供气流,向玻璃内侧提供热量。如图1所示,风机固定件15可以是一块固定平板,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件,在此不作限定;风机固定件15可以通过紧固螺钉的方式与风机13 及固定板14进行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34.可选地,请参阅图1-4,图2是图1实施例中第二加热机构12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实施例中第二加热机构12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二加热机构12包括:金属壳体121、电磁线盘组件122。
35.电磁线盘组件122用于产生交变磁场;金属壳体121与电磁线盘组件122连接,用于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热量。
36.电磁线盘组件122通电时会产生交变磁场,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如图1的虚线所示;金属壳体121在产生的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涡流,从而使得本身发热产生热量。这其中的原理是较厚的金属在交变磁场中,会因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电流,电流又会在金属壳体121的内部形成螺旋形的流动路线,由此产生的热量就都被金属壳体121本身吸收,使得金属壳体121实现产生热量的目的。
37.可选地,请参阅图2,金属壳体121包括:罩体1211及底座1212。
38.罩体1211罩设在与底座1212外,电磁线盘组件122与底座1212 固定连接。
39.罩体1211可以由铁基合金一体化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金属制成,只要罩体1211可以在电磁线盘组件122中产生热量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底座1212用于安装固定电磁线盘组件122,罩体1211可以通过紧固螺钉与底座1212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40.可选地,请参阅图3,电磁线盘组件122包括:线圈1221及磁条 1222。
41.线圈1221设置于底座1212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上,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磁条1222设置于底座1212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上,用于对交变磁场的电磁信号进行放大。
42.线圈1221为螺纹状的线圈,线圈1221通电时,会产生交变的磁场,线圈1221设置于底座1212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上,如图4右图所示,在底座1212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上设置了迷宫槽b,迷宫槽b与线圈 1221对应设置,也为螺纹状,将线圈1221固定设置于底座12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212也可采用其他固定件固定线圈1221,在此不作限定。
43.磁条1222设置于底座1212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上,用于对交变磁场的电磁信号进行放大,如图4左图所示,在底座1212背离固定板 14的一侧上设置了热压筋位a,用于将磁条1222固定安装在底座1212 上,防止磁条1222脱落。磁条1222用于放大线圈1221产生的交变磁场,磁条1222环状设置于线圈1221周围,设置磁条1222的数量不限。
44.可选地,请参阅图1、图5,图5是图1实施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玻璃除冰装置10进一步包括固定板14,固定板14设置在底座1212 背离罩体1211的一侧,且与罩体1211固定连接,形成风槽1215,电磁线盘组件122位于风槽1215内,且罩体1211的侧壁设有进风口
1216,进风口1216与风机13对应设置。
45.固定板14与罩体1211固定连接形成的风槽1215,风机13与罩体 1211侧壁的进风口1216对应设置,风机13将气流吹入风槽1215中,在风槽1215中的气流形成涡流,会将罩体1211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引导至固定板14上玻璃的内侧,对玻璃进行除冰。电磁线盘组件122位于风槽1215内,即罩体1211罩设电磁线盘组件122,由金属制成的罩体1211可以对交变磁场中电磁信号的屏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交变的磁场穿透至后方的其他金属设备,将金属设备加热而使其损毁。
46.可选地,请参阅图1、图5,固定板14设有第一通孔141,用于设置玻璃,罩体1211设置有第二通孔1213,底座1212设有第三通孔1314,第一通孔141、第二通孔1213及第三通孔1314对应设置。
47.固定板14设置的第一通孔141用于固定安装玻璃,罩体1211设有第二通孔1213及底座1212设有的第三通孔1314是为了后续安装其他组件及使在罩体1211中产生的涡流气流传导至玻璃上对玻璃进行除冰。
48.第二通孔1213的侧壁朝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延伸形成环形凸台 1217,用于引导热量至玻璃上。
49.第二通孔1213的侧壁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延伸形成环形凸台 1217,环形凸台1217用于引导风槽1215中产生的涡流至玻璃的内侧上,当风机13中吹出的气流从进风口1216进入时,气流会与环形凸台1217 碰撞从而延环形凸台向靠近固定板14一侧运动,若不设置环形凸台 1217,部分吸收热量的气流可能直接从第二通孔1213逸散,从而使玻璃的除冰效率降低。设置环形凸台1217使向吹响玻璃内侧的涡流增多,从而提高了玻璃的除冰效率。
50.可选地,请参阅图2,第二加热机构12进一步包括隔热件123,隔热件123设置于金属壳体121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用于防止热量从玻璃的内侧溢出。
51.隔热件123设置于金属壳体121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防止热量向内侧溢出,对安装在后方的其他组件造成危害。隔热件123可以由云母片制成,云母片制作的隔热件123对于热量有阻隔的作用,同时其光滑的表面对于热量、交变磁场都有反射作用,可以将残余的热量及磁场发射至靠近固定板14一侧,防止其他组件在加热的过程中被损毁同时也有助于热量集中,可以对玻璃高效除冰。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123 也可由其他具体隔热和反射磁场的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定。隔热件123 可以通过阴阳螺柱的方式固定于金属壳体121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123通过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52.可选地,请参阅图6,图6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结构1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第一加热机构11包括:雨刷骨架111及加热骨架112。
53.雨刷骨架111与固定板14连接,且位于固定板14背离金属壳体121 的一侧;加热骨架112内置于雨刷骨架111中,用于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热量。
54.雨刷骨架111位于固定板14背离金属壳体121的一侧语气固定连接,且内置加热骨架112。雨刷骨架111内置加热骨架112对于第一加热机构11整体有加强作用,使得整体机构的强度变高,运动过程中不易弯折受损,同时加热骨架112可以由铁基合金通过模内一通注塑形成,也可以由其他金属制成,此不作限定。铁基合金制成的加热骨架112在交变磁场中
也会因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电流,电流又会在加热骨架112 的内部形成螺旋形的流动路线,从而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又传导至雨刷骨架111上。
55.第一加热机构11进一步包括:硅胶113及雨刷固定件114,硅胶113 与雨刷骨架111固定连接,用于在玻璃所在平面作圆周运动,将加热骨架112产生的热量传递热量至玻璃的外侧;雨刷固定件114与雨刷骨架 111固定连接,用于将雨刷骨架111安装在固定板14上。
56.硅胶113与雨刷骨架111固定连接,可以吸收加热骨架112产生的热量,硅胶113与玻璃的外侧接触,加热的硅胶113可以绕着雨刷轴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覆盖整个玻璃,通过接触传热将热量传递至玻璃的冰块上,将其熔化。雨刷固定件114可以通过卡簧、销轴固定等连接方式与雨刷骨架111、固定板14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雨刷固定件114 可以由板金制成,也可由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定。
57.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图像获取设备100,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图像获取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像获取设备100包括:玻璃除冰装置10、玻璃30及镜头组件20。
58.玻璃除冰装置10用于固定玻璃30及对玻璃30进行除冰处理;镜头组件20与玻璃除冰装置10连接,用于控制玻璃除冰装置10工作及采集图像信息。
59.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玻璃除冰装置10采用第一加热机构11和第二加热机构12对玻璃两侧同时进行加热,提高玻璃的除冰效率,相较于普通的薄膜加热,本技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法,使第一加热机构11的金属加热骨架和第二加热机构12的金属壳体121产生热量,其加热效率更高;其次,本技术还在金属壳体121的第二通孔1213延伸设置环形凸台1217,使第二加热机构12中热量被集中引导至玻璃内侧且在风槽1215内溢散小,大部分的热量都被空气涡流吸收,使除冰效率提高;本技术还在金属壳体121背离固定板14的一侧设置了隔热件123,隔热件123可以为云母片,不仅对于热量、交变磁场具有阻隔作用,同时还能将溢散至镜头组件20侧的热量、磁场反射至玻璃内侧,实现热量及磁场的集中,提高玻璃除冰效率。
6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机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