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水景装饰的造型石的制作方法

2022-09-06 20:47: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景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水景装饰的造型石。


背景技术:

2.园林景观就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其目的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景观石在园林景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美观实用,同时材料易得,其中,造型石作为景观石的品种之一,它是原生态的造型奇特的岩石、矿物、化石,应用于水景装饰中效果更佳,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造型石的摆放角度固定,灵活度较低;
4.2、现有技术由水泵供水向造型石表面制造水幕可增加艺术感,但人们无法及时获取缺水和剩余水量信息,同时,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水中容易出现青苔,清洁较为麻烦。
5.因此,现有的造型石,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水景装饰的造型石,通过在滚珠的作用下,转动置放板可调整造型石本体的摆放角度,且通过水位传感器对水量进行监测,同时利用紫外线灯对水源进行照射,防止水源受到污染,解决了现有的造型石的摆放角度固定,灵活度较低,且现有技术中人们无法及时获取缺水和剩余水量信息,同时,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水中容易出现青苔,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水景装饰的造型石,包括置放箱,所述置放箱的上侧设置有造型石本体,所述造型石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警示灯,所述置放箱的左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置放箱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和水位传感器;所述置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下壁设置有潜水泵,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置放板,且造型石本体位于置放板的上表面,所述置放板的下方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滚珠;警示灯、水位传感器、紫外线灯和潜水泵均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中的单片机电性连接,而控制器中的单片机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壁的沿边处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壁固定有u形板,且警示灯与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下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前壁密封固定有透明视窗。
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侧的前壁铰接有维护板,所述维护板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栓,且螺栓与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维护板左侧的前壁固定有把手,所述维护板后壁的沿边处固定有密封垫。
11.进一步地,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箱体内的底部,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密封固定有输水管,所述造型石本体的内部固定有出水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所在位置处对应箱体的上壁开设有穿孔,且输水管的下端依次穿过置放板和穿孔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输水管通过快接头与进水管相连。
13.进一步地,所述滚珠所在位置处对应置放板的下壁和箱体的上壁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规格相同,所述紫外线灯与箱体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置放板和滚珠,在调整造型石本体的角度时,通过对置放板施加作用力,使置放板转动,带动造型石本体转动,即可实现调整造型石本体角度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置放板和滚珠的配合,对造型石本体的角度进行调整,提高了造型石本体的灵活性,解决了现有的造型石的摆放角度固定,灵活度较低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器、警示灯、水位传感器、透明视窗和紫外线灯,水位传感器对箱体内部的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箱体的内部缺水时,水位传感器监测到箱体内水量达到预设值,此时控制器控制警示灯工作,提醒人们进行添水操作,而利用透明视窗可观察箱体内部的水源剩余量,另外,紫外线灯工作时产生紫外线,对箱体内部的水进行照射,消灭水中的微生物,以抑制水源的青苔生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们无法及时获取缺水和剩余水量信息,同时,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水中容易出现青苔,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维护板后的结构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控制器;2、造型石本体;201、出水管;3、警示灯;4、置放箱;401、置放板;4011、第一弧形槽;402、u形板;403、滚珠;404、箱体;4041、凸台;4042、穿孔;4043、第二弧形槽;4044、万向轮;4045、透明视窗;405、水位传感器;406、潜水泵;4061、输水管;407、快接头;408、维护板;4081、螺栓;4082、把手;4083、密封垫;5、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水景装饰的造型石,包括置
放箱4,置放箱4的上侧设置有造型石本体2,造型石本体2的上方设置有警示灯3,警示灯3工作时提醒人们箱体404的内部缺水,置放箱4的左方设置有控制器1,用于接收水位传感器405的电信号,还可对紫外线灯5、潜水泵406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置放箱4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5和水位传感器405,紫外线灯5工作可抑制水中微生物生长,而水位传感器405可检测箱体404内部的水量;置放箱4包括箱体404,箱体404内部的下壁设置有潜水泵406,用于将箱体404内部的水输送至出水管201内,箱体404的上方设置有置放板401,用于放置造型石本体2,且造型石本体2位于置放板401的上表面,置放板401的下方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滚珠403,便于置放板401转动;警示灯3、水位传感器405、紫外线灯5和潜水泵406均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1中的单片机电性连接,而控制器1中的单片机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警示灯3、水位传感器405、紫外线灯5、潜水泵406控制器1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型号作限定。
27.其中如图1-3所示,箱体404上壁的沿边处设置有凸台4041,避免由出水管201涌出的水与箱体404脱离,凸台4041的上壁固定有u形板402,为警示灯3提供固定平台,且警示灯3与u形板402固定连接,控制器1与箱体404固定连接,箱体404下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轮4044,使得置放箱4便于移动,箱体404的前壁密封固定有透明视窗4045,通过透明视窗4045可直观地了解箱体404内部的水量。
28.箱体404上侧的前壁铰接有维护板408,当潜水泵406、水位传感器405、紫外线灯5损坏时,通过打开维护板408,可对潜水泵406、水位传感器405、紫外线灯5进行维护,维护板408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栓4081,且螺栓4081与箱体404螺纹连接,维护板408左侧的前壁固定有把手4082,控制把手4082即可转动维护板408以实现打开或关闭维护板408的操作,维护板408后壁的沿边处固定有密封垫4083,避免维护板408与箱体404之间漏水。
29.其中如图2、4和5所示,水位传感器405位于箱体404内的底部,潜水泵406的出水端密封固定有输水管4061,造型石本体2的内部固定有出水管201,潜水泵406工作时,水穿过输水管4061和出水管201涌至造型石本体2的表面。
30.出水管201所在位置处对应箱体404的上壁开设有穿孔4042,且输水管4061的下端依次穿过置放板401和穿孔4042并延伸至箱体404的内部,涌至造型石本体2的表面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箱体404的上壁并穿过穿孔4042进入箱体404的内部,实现水循环,输水管4061通过快接头407与进水管相连。
31.滚珠403所在位置处对应置放板401的下壁和箱体404的上壁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弧形槽4011和第二弧形槽4043,第一弧形槽4011和第二弧形槽4043规格相同,第一弧形槽4011和第二弧形槽4043对滚珠403的运动路径进行限制,最终使置放板401圆周转动,紫外线灯5与箱体404固定连接。
32.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潜水泵406工作时,水穿过输水管4061和出水管201涌至造型石本体2的表面覆盖造型石本体2,涌至造型石本体2的表面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箱体404的上壁并穿过穿孔4042进入箱体404的内部实现水循环,而在调整造型石本体2的角度时,通过对置放板401施加作用力,使置放板401转动,带动造型石本体2转动,即可实现调整造型石本体2角度的目的,水位传感器405对箱体404内部的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箱体404的内部缺水时,水位传感器405监测到箱体404内水量达到预设值,此时控制器1控制警示灯3工作,提醒人们进行添水操作,而利用透明视窗4045可观察箱体404内部的水源剩余
量,另外,紫外线灯5工作时产生紫外线,对箱体404内部的水进行照射,消灭水中的微生物。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