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2-09-04 09:2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建筑夏季空调系统设计时,舒适性空调系统的空调末端,一般采用露点送风,通过合理的调节措施,让室内温度趋于设定值,同时湿度会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上述空调系统设计方法,温度与湿度相互耦合,无法实现温、湿分控,在某些场所的运用并不合理,如室内游泳池和医院负压隔离手术室、静配中心、病理科等场所,热湿比小的区域、工艺要求送风量大的区域,常规设计空调系统采用冷水冷却除湿 热水再热,存在冷热抵消,运行能耗高。
3.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空调机组,如公开号为 cn216281811u,名称为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温湿双控节能空调机组的发明专利,通过普通空调机组中内置一个压缩循环组件,压缩循环的全部冷凝热用于再热,全部制冷量用于降温除湿,从而相较于传统的冷水冷却除湿 热水再热,不存在冷热抵消,且减少冷水供冷量,系统简单,运行节能,主要应用于送风含湿量10~12(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的场所。
4.但上述方案中,空气经过的换热器顺序为:蒸发器

水盘管

冷凝器,空气先经过蒸发器,再经过水盘管,即空气冷却除湿的末级换热器为水盘管,由于水盘管的进水温度为7℃,且进水温度受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波动、水泵温升、管路热损伤温升等影响,水盘管与空气逆流换热,考虑工程实际应用的安全可靠性,空气经进水温度为7℃的水盘管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只能达到10(g/kg.干空气),在应用于要求送风点含湿量7.5~10(g/kg. 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的场所时,完全无法满足深度除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空气经进水温度为7℃的水盘管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只能达到10(g/kg.干空气),在应用于要求送风点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的场所时,完全无法满足深度除湿的要求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再经过蒸发器,从而能发挥蒸发器温度更低的优势,实现空气的深度除湿,满足深度除湿要求。同时,利用压缩循环的冷凝器再热,保证送风湿度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送风温度不过冷。
6.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包括机箱和位于机箱内部的水盘管和压缩循环组件,所述压缩循环组件依次循环连通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
8.所述水盘管的空气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空气进口连接。
9.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空气经进水温度为7℃的水盘管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只能达到10(g/kg.干空气),完全无法满足深度除湿的要求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能利用发挥蒸发器温度更低的优势,实现空气的深度除湿,满足深度除湿要求;同时,利用压缩循环的冷凝器再热,保证送风湿度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送风温度不过冷。具体方案中,包括有机箱,机箱内部设置有水盘管和压缩循环组件,其中压缩循环组件包括有蒸发器,水盘管设置于蒸发器的前方,即水盘管的空气出口和蒸发器的空气进口连接,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再经过蒸发器,使蒸发器作为空气冷却除湿的末级换热器,由于蒸发器的温度可控制在0~7℃,且可保持稳定,蒸发器与空气逆流换热;然后再通过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的空气循环,并利用冷凝器再热,以再热为导向,在保证送风湿度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送风温度不过冷;考虑工程实际应用的安全可靠性,空气经蒸发器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达7(g/kg.干空气),完全满足空气深度除湿的要求,适用于ⅰ级洁净手术室、ⅲ级洁净手术室、静配中心、pcr实验室等场所,同时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深度除湿新风系统,上述应用场景均要求送风点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
10.进一步优化,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管道和压缩机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另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冷凝器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通过管道和膨胀阀一端连接,所述膨胀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和蒸发器另一端连接;其中压缩机做功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用于再热,全部制冷量用于降温除湿,实现压缩循环两器能量的全部利用,能效利用效率极高,实现节能减排;其中空气经过的换热器顺序为:水盘管

蒸发器

冷凝器。
11.进一步优化,所述机箱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水盘管的空气进口用于接收所述进风口输入的空气;用于接收进风口的空气,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再经过蒸发器。
12.进一步优化,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空气进口连接。
13.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风机,所述冷凝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风机的空气进口连接。
14.进一步优化,所述机箱另一端还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空气出口靠近出风口且对准。
15.进一步优化,所述水盘管连接有电动调节水阀;可通过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水盘管的除湿量,达到控制送风湿度的目的。
16.进一步优化,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水盘管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还包括强弱电控制柜,所述强弱电控制柜与电动调节水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缩机电连接;强弱电控制柜内置智能化控制系统,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压缩循环组件的输入功率,并控制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17.本机组进风口与所述水盘管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出风口和风机之间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感器和电动调节水阀均与强弱电控制柜内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电连接;此时机组内置压缩循环,本发明以再热为导向,温度传感器探测进风口和出风口温度并发送至智能化控制系统,湿度传感器探测进风口和出风口湿度并发送至智能化控制系统。此时智能化控制系统能通过控制压缩循环组件的输入功率,从而控制冷凝器的在热量,达到控制送风温度的目的,并通过控制水盘管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水盘管的除湿量,达到控制送风湿度的目的。
18.进一步优化,所述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应用于送风要求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的场所。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再经过蒸发器,从而能发挥蒸发器温度更低的优势,实现空气的深度除湿,满足深度除湿要求。
2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以再热为导向,通过控制压缩循环组件的输入功率,控制冷凝再热量,达到控制送风温度的目的;通过控制水盘管的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控制冷水盘管的除湿量,达到控制送风湿度的目的。从而实现温、湿双控且深度除湿,适用于ⅰ级洁净手术室、ⅲ级洁净手术室、静配中心、pcr实验室等场所,同时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深度除湿新风系统,上述应用场景均要求送风点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
22.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以再热为导向,温度传感器探测出风口空气的温度并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温度情况来控制压缩机的功率大小,从而没有大量热量排向室外,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ⅰ级洁净手术室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26.图3为ⅲ级洁净手术室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27.图4为静配中心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28.图5为pcr实验室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29.图6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深度除湿新风系统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30.图7为采用湿温双控普通节能空调机组时的夏季空气处理焓湿图;
31.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2.1-机箱;11-进风口;12-出风口;2-水盘管;3-压缩循环组件;31-蒸发器;32-压缩机; 33-冷凝器;4-风机;5-强弱电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包括机箱1和位于机箱1内部的水盘管2和压缩循环组件3,所述压缩循环组件3依次循环连通的包括蒸发器31、压缩机32、冷凝器33;
36.所述水盘管2的空气出口与所述蒸发器31的空气进口连接。
37.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空气经进水温度为7℃的水盘管2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只能达到10(g/kg.干空气),完全无法满足深度除湿的要求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采用本方案,能利用发挥蒸发器31温度更低的优势,实现空气的深度除湿,满足深度除湿要求;同时,利用压缩循环的冷凝器33再热,保证送风湿度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送风温度不过冷。具体方案中,包括有机箱1,机箱1内部设置有水盘管2和压缩循环组件3,其中压缩循环组件3包括有蒸发器31,水盘管2设置于蒸发器31的前方,即水盘管2的空气出口和蒸发器31的空气进口连接,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2,再经过蒸发器31,使蒸发器31作为空气冷却除湿的末级换热器,由于蒸发器31的温度可控制在0~7℃,且可保持稳定,蒸发器31与空气逆流换热;然后再通过蒸发器31、压缩机32、冷凝器33的空气循环,并利用冷凝器33再热,以再热为导向,在保证送风湿度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送风温度不过冷;考虑工程实际应用的安全可靠性,空气经蒸发器31冷却除湿后,认定空气含湿量最低达7(g/kg.干空气),完全满足空气深度除湿的要求,适用于ⅰ级洁净手术室、ⅲ级洁净手术室、静配中心、pcr实验室等场所,同时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深度除湿新风系统,上述应用场景均要求送风点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
38.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31的一端通过管道和压缩机32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32另一端通过管道和所述冷凝器33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33另一端通过管道和膨胀阀一端连接,所述膨胀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和蒸发器31另一端连接;其中压缩机32做功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用于再热,全部制冷量用于降温除湿,实现压缩循环两器能量的全部利用,能效利用效率极高,实现节能减排;其中空气经过的换热器顺序为:水盘管2

蒸发器31

冷凝器33。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水盘管2的空气进口用于接收所述进风口输入的空气;用于接收进风口11的空气,使空气先经过水盘管2,再经过蒸发器31。
40.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31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冷凝器33的空气进口连接。
4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4,所述冷凝器33的空气出口与所述风机4的空气进口连接。
42.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另一端还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风机4的空气出口靠近出风口 12且对准。
43.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盘管2连接有电动调节水阀;可通过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水盘管2的除湿量,达到控制送风湿度的目的。
44.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水盘管2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风机4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还包括强弱电控制柜5,
所述强弱电控制柜5与电动调节水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缩机32电连接;强弱电控制柜5内置智能化控制系统,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压缩循环组件3的输入功率,并控制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45.本机组进风口11与所述水盘管2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出风口12和风机4之间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感器和电动调节水阀均与强弱电控制柜5内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电连接;此时机组内置压缩循环,本发明以再热为导向,温度传感器探测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温度并发送至智能化控制系统,湿度传感器探测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湿度并发送至智能化控制系统。此时智能化控制系统能通过控制压缩循环组件3的输入功率,从而控制冷凝器33的在热量,达到控制送风温度的目的,并通过控制水盘管2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水盘管2的除湿量,达到控制送风湿度的目的。
46.进一步优化,所述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应用于送风要求含湿量7.5~10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的场所。
47.实施例二
48.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如图2至图7所示。
49.其中,图2至图6均是采用本发明中的再热导向型湿温双控深度除湿节能空调机组,但其应用场所不同,图2是应用在ⅰ级洁净手术室中,图3是应用在ⅲ级洁净手术室中,图4 是应用在静配中心,图5是应用在pcr实验室,而图6是应用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深度除湿新风系统中,从图中可知,蒸发器31的出风点温度均低于冷盘管的出风点温度;而图7 中,则采用的是湿温双控普通节能空调机组,其中湿温双控普通节能空调机组即为公开号为 cn216281811u,名称为一种以再热为导向的温湿双控节能空调机组的发明专利中的空调机组;冷盘管的出风点温度低于蒸发器31的出风点温度;
50.综合图2至图7所示的采用不同空调机组应用于不同场所所得的空气处理焓湿图,图7 中,当送风含湿量10~12(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时,可采用再热导向型温湿双控普通节能空调机组,其夏季空气处理焓湿图如图7所示;但是当送风含湿量7.5~10 (g/kg.干空气),送风点相对湿度35~80%时,即可采用本发明的再热导向型温湿双控深度除温节能空调机组,其空气处理焓湿图如图2~图6所示。
5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