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

2022-09-04 04:2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地区海域出现了较长的夏季无冰期,相较常规动力船只,核动力装置具有续航能力强、能量密度高、燃料体积小等优点,能够在极地的苛刻环境下执行各类航行任务。当前我国的极地核动力装置起步较晚,且大多基于能动的安全系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依靠外部的电力输入来驱动泵等机械装置为反应堆提供足够的冷却水,防止堆芯温度过高发生融毁事故。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核事故都体现了能动安全装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目的在于不依靠外部能源输入即可在一段时间内仅依靠重力、冷却剂自然循环、压缩空气膨胀做功等自然力作用使冷却剂注入堆芯中冷却,再将冷却剂的热量导出,保证堆芯得到充分而持续的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失效后开始投入运行,利用冷却剂蒸发、冷凝的过程实现系统回路内的自然循环导出堆芯衰变余热。低温环境由于海水中混有固体冰晶,在换热性能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堵塞船只海水系统,造成冷却水无法流入,换热器无法有效冷却的影响。
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6653109a公开了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研究装置,包括三个水箱模拟体,蒸发器模拟体等装置,用于模拟三代反应堆技术中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的可靠性。该发明的模拟对象为陆上静止的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无法模拟海洋运动环境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影响,同时该发明采用液态水进行冷却,不适用于模拟低温条件下余热排出换热器冰水混合物的传热流动试验。
4.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9149828u公开了一种多回路耦合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入口冷凝管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蒸汽出口连接,可对三个回路的自然循环工况进行模拟试验。该装置同样使用水箱中的液态水对余热排出换热器进行换热试验,没有制冰回路无法进行低温条件下的换热模拟试验。
5.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1589481u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水制取流化冰的系统,该装置主要由冷却压缩机、冷凝器、制冰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等设备组成,可利用海水的结晶技术原理可连续制成海水与冰晶的混合物,但该系统回路无法对海水中冰晶的比例进行调控,不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冰晶比例以进行低温环境换热试验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6.对于上述发明装置中不适用于核动力设备在海洋运动条件与低温条件叠加状态下热工水力特性试验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本发明可通过对应的运动平台设备模拟船只在海洋上遭遇的运动工况,研究倾斜摇摆运动对系统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冰回路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回路耦合实现低温换热条件的模拟。其中制冰回路能够对制取的冰水混合物中冰晶比例进行调节,满
足试验不同冰晶浓度对换热特性影响的需求。
7.为了满足上述试验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包括制冰循环回路与池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回路,其中制冰循环回路包括制冰回路11和六自由度运动换热水池12,制冰回路11主要包含制冰机1,连接制冰机的储冰保温容器2和低温水箱301。低温水箱301的主要作用是调配海水为制冰机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也能将低温海水注入到储冰保温容器2中调配试验所需冰晶比例的冰水混合物。
9.制冰回路11位于冰水混合物循环回路上游,其输出管道经过第二止回阀802连接第一离心泵401,将制取的固定比例混合物注入循环回路管道中,第一离心泵401下游出口管道连接第三控制阀门703和第一流量计901,用于控制试验换热水池入口管道流量输入以及检测试验循环回路上游流量。试验换热水池5入口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监测入口流体的温度参数。试验换热水池5底部连接六自由度运动台架的上支撑面,采用螺栓固定,六自由度运动台架下支撑面同样使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上下支撑面间通过六根活塞液压杆连接。位于试验换热水池底部的出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监测试验换热水池出口流体的温度参数,试验换热水池出口管道连第二流量计902和第四接控制阀门704,用于监测试验换热水池下游流量,以及调节试验换热水池的输出流量,试验换热水池进出口管道之间由连接差压变送器18,作用为测量流体经过试验换热水池的压差变化。第四控制阀门704下游出口管道连接第二离心泵402,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实现冰水混合物流体的流动循环,第二离心泵402下游连接储冰保温容器入口管道最终构成循环回路。
10.池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回路包括电加热蒸发系统13、管束式换热器14、管壳式换热系统17和供水箱303。电加热蒸发系统13主要作用为将供水箱303中的液态水加热为试验所需的蒸汽,并根据试验需求控制对应的蒸汽参数,电加热蒸发系统13下游管道连接第五控制阀门705和第三流量计903,用于监测和控制蒸汽流量。第三流量计903下游管道连接管束式换热器14上端管侧入口,同时管侧入口管道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1003,监测进入管束式换热器管侧入口的蒸汽温度参数。管束式换热器14浸没在试验换热水池5中的冰水混合物流体中进行换热,并研究与低温流体的换热特性,管束式换热器出口管道位于管束式换热器14下端,与入口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形成自然循环。管束式换热器14下端出口管道连接第四流量计904和第六控制阀门706,控制和监测余热排出换热器出口流体流量,同时下端出口管道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1004,监测管束出口流体温度参数。第六控制阀门706下游连接管壳式换热系统17壳侧入口,管壳式换热系统17用于将管道中未完全冷凝的蒸汽冷凝为液态水便于重新加热为蒸汽,同时当试验回路中流体温度过高时进行冷却,防止事故的发生。管壳式换热系统17中电加热蒸发器15壳侧下游连接电加热蒸发系统13入口,将冷凝后的流体重新导入电加热蒸发器中加热构成循环回路。管壳式换热系统17中电加热蒸发器15管侧依次通过第七控制阀门707、水泵16和冷却水箱302构成闭合回路,使壳侧流体循环流动将管侧流体的热量导出。
11.所述制冰回路11能够控制冰水混合物中冰晶含量。
12.所述换热水池5中使用一个挡板将流动空间分为两部分,出口位于换热水池5底部。
13.所述制冰循环回路中连接管道表面均覆盖有保温材料,能够使回路运行温度维持
在-5℃—0℃范围内。
14.管束式换热器14管外与-5℃-0℃的冰水混合物直接接触,管内流动320℃-350℃的蒸汽。
15.六自由度运动换热水池中换热水池5具有透明观测窗口用于观察冰水混合物流型变化。
16.六自由度运动台架6有多根活塞支撑杆连接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换热水池5与上支撑面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17.所述的一种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进行极地低温环境模拟试验时开启制冰循环回路,同时开启电加热蒸发器15生成320℃-350℃的蒸汽,使管束换热器管14内通过高温蒸汽,管外接触-5℃-0℃的冰水混合物,通过调节六自由度运动台架6上支撑面的水平角度模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极地低温环境叠加海洋倾斜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过程,该过程中各循环回路的流量、温度、压力参数通过第一至第四流量监测仪器、第一至第四温度监测仪器、差压传感器18测量;通过试验过程中从储冰保温容器2提取冰水混合物进行检测确定冰晶颗粒含量,透过换热水池5的观测窗观察测量冰水混合物流型变化,在换热水池5出入口分别采样,检测换热过程前后冰晶颗粒的含量变化,以研究冰晶颗粒在换热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18.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发明的试验系统与方法可模拟海洋运动环境与低温环境叠加状态下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特殊环境下的性能与可靠性进行充分的试验研究;
20.2、本发明的制冰循环回路可通过试验换热水池的透明观测窗口与储冰保温容器中的采样数据,研究不同冰水混合物流型特征对换热特性的影响,以及冰晶在换热融化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特征。
21.3、通过运动平台实现对船只在海洋工况的模拟,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可通过倾斜摇摆的方式模拟船只在海洋中的沿坐标系不同坐标轴的横摇、纵摇、横倾、纵倾等运动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影响。
附图说明
22.图1为制冰循环回路系统图。
23.图2为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低温水箱301出口管道上游连接第二控制阀门702,第二控制阀门702下游连接位于较低高度的储冰保温容器2入口,该设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将低温水箱301中配置的低温海水注入储冰保温容器2中调节冰晶颗粒和水的比例。低温水箱301出口通过保温管道经过第一控制阀门701后连接位于较低高度的制冰机1入口管道,为制冰机1提供制冰所需的海水。进行试验时优先开启低温水箱301与制冰机1之间的第一阀门701将低温海水注入到制冰机
1中开始制冰,当制冰机中的冰晶颗粒满足试验基本需求后,开启制冰机输出口,使混合物流体进入保温储冰容器2,测量其中冰水混合物冰晶含量。该过程同时打开低温水箱301出口管道第二控制阀门702向储冰保温容器2中注入低温海水进一步调控冰晶含量。制冰机1和储冰保温容器2间的保温管道上设置第一止回阀801防止冰水混合物倒流。
26.如图1所示,储冰保温容器2出口管道下游连接第二止回阀门802,以及第一离心泵401,在冰水混合物调配过程中关闭储冰保温容器2输出口,当冰晶采样结果满足试验需求后,开启储冰保温容器2输出口与第三控制阀门703与第一离心泵401将冰水混合物导入制冰循环回路管道,并保持控制第三控制阀门703开启的状态,保持第四控制阀门704的关闭状态,当冰水混合物流体在换热水池5中的水位达到试验需求后,调节第四控制阀门704的开度以及第二离心泵402的功率,使换热水池5进出口流量保持平衡,内部水位始终在试验要求范围内。在水位保持稳定的过程中由第一流量计901与第二流量计902记录换热水池5进出口流量数据,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记录换热水池5进出口流体温度数据,由差压变送器18记录流体通过试验换热水池后的压降数据。
27.图2为池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回路,进行试验操作时,依次开启第七控制阀门707,水泵16,使管壳式换热系统17管侧冷却水进行循环。当制冰循环回路能够维持换热水池水位稳定后,开启第八控制阀门708根据试验的蒸汽参数需求使供水箱303注入对应的水量,随后保持第五控制阀门705与第六控制阀门706的开启,逐步提高电加热蒸发器功率产生蒸汽,记录第三流量计903与第四流量计904显示的流量数据,当蒸汽需求达到试验要求参数后关闭管壳式换热系统17独立回路水泵16,仅由试验换热水池5对管内蒸汽进行冷却并建立自然循环。试验装置完全启动后,通过换热水池5的透明窗口观测冰晶融化现象,判断冰水混合物流型特征,通过各监测系统记录换热水池5与管束式换热器14,进出口流量,压力,温度参数变化。试验停机阶段,开启管壳式换热系统17独立回路水泵16,进行额外冷凝,逐步降低电加热蒸发系统13功率。电加热蒸发系统13完全关闭后,关闭制冰机1以及低温水池第二控制阀门702,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门701,以及第一离心泵401,保持第四控制阀门704与第二离心泵402的开启,直至将回路管道中冰水混合物全部抽入储冰保温容器2中,最终关闭控制第四阀门704与第二离心泵402,清理试验换热水池底部残留杂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