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吸式喷射泵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21:3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喷射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吸式喷射泵。


背景技术:

2.水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的设备,包括电机与泵体,在泵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水通道、增压室、出水通道与出水口,所述增压室内设有叶轮,进水口连接着进水通道,出水口连接着出水通道,增压室分别与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连接。通过电机驱动叶轮高速旋转,外界水流依次经过进水口、进水通道进入增压室内,经过叶轮的增压作用形成高压水流并进入出水通道,继而从出水口排出。随着叶轮内部流体的不断排出,在叶轮中心位置逐渐形成低压区,甚至达到真空,此时水泵入口处的流体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水口源源不断地流入叶轮,再由叶轮甩出。在这个过程中,叶轮将泵轴的机械能传给流体,变成流体的压能和动能,并体现为水泵的扬程输出。
3.其中,水泵的性能取决于扬程与流量两个工作参数,扬程与流量的曲线关系图呈反比关系,即扬程高、则流量小;扬程低、则流量大。当达到特定流速值时水泵还会发生性能衰减。这种影响是由于在文丘里管的开口处在喷射喷嘴周围的区域中生成的初生空化而引起的。其不仅使水泵的扬程、效率降低,还会引发振动、噪声与空蚀等问题。
4.为了控制空化或缓解空化所带来的损害,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压水室入口优化、叶片载荷优化、加装诱导轮、入口引射增压以及采用双吸结构等,以期降低泵入口流速及增大泵入口压力,而实现对空化的控制或缓解。
5.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增流水泵》,申请号:cn201910335203.9,公开了包括有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泵体,泵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室、压水室室以及水流通道,进水腔室与压水室室之间还通过增流通道连通,增流通道内设置有单向止回机构,进水腔室的液体压强大于压水室室的液体压强时、单向止回机构导通增流通道;进水腔室的液体压强小于压水室室的液体压强时、单向止回机构阻断增流通道。本发明合理改进泵体结构设计,在进水腔室与压水室室之间额外开设一增流通道,并借助单向止回机构根据泵体内压水室室与进水腔室之间的压强变化、控制增流通道内液体流动的导通或阻断,从而优化水泵流量与扬程的曲线关系图,显著提升水泵性能。
6.但上述专利申请存在如下问题:1.在进水腔室、压水室室的一侧设置增流通道的通道流量非常有限,在不增大泵体体积的前提下,优化效果并不理想。2、在狭隘的增流通道内设置单向止回机构,单向止回机构包括隔板、导向套筒、活动杆、活动挡板、压缩弹簧等,其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过高,而且装配困难,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吸式喷射泵,设置增流通道缓解空化问题,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8.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吸式喷射泵,包括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泵体,
泵体内设置有射流管与叶轮,所述的射流管连通了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射流管外周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连通了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第一通道的横截面为闭合或开口的环形结构,第一通道绕于射流管外周,第一通道内安装有阀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射流管的外周设置一个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均连通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即能够增大从出水口到压水室入口处的导通流量。
10.在喷射泵处于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的压强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一通道打开,进一步增大了通过的流量,有效提高水泵流量的上限数值。而在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的压强不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一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到达压水室入口处的进水流量减少,有效提高水泵扬程的上限数值。
11.当进水口处的压强小于或等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关闭第一通道;或,当进水口处的压强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移动打开第一通道。
12.本技术采用的圆环形的第一通道结构。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第一通道的通道的截面积会更大。即本技术的方案中的可通过流体流量会更大,相应的缓解空化问题的效果会更好。而且第一通道是绕在射流管外周设置,使得整个喷射泵整体的体积并不会明显增大。此外,本技术在第一通道处仅设置阀芯,而并不涉及隔板、导向套筒、活动杆、活动挡板、压缩弹簧等其它结构。因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道为直通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类似于z形走向的增流通道,本技术的技术方便避免了在流体通过过程中存在扰流、紊流等现象。而且直通道的流速更快,进水效率高。而现有技术中的增流水泵,为了实现单向止回机构的安装,其在增流通道的设置中,所必须采用存在弯折的通道。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第一通道套设在射流管外,所述的阀芯为圆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的阀芯为弹性材料制成。阀芯能够很好的将阀口阻塞,关闭第一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类似于密封圈,是结构简单、工艺成熟的部件。因此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
15.第一通道的一侧壁面与压水室壁面连接。因此从射流管导出的流体将在第一通道的出口处形成负压,带动第一通道内的流体快速向外导出。在本技术中,因为第一通道是环绕设置在射流管外周,也就是绕喷射泵内的喷嘴设置,从喷嘴喷射出来的流体将在射流管入口、第一通道的入口均形成负压,带动流体快速进入射流管、第一通道。对现有技术中的增流通道而言,其靠近入水管设置,在喷嘴的作用下,流体会通过增流通道到达射流管,流体容易“路过”增流通道,因此,增流通道的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可能出现无法打开单向止回机构的可能。
16.此外,因为阀芯为圆环形结构,就相当于阀芯是套设在第一通道壁面外的,在阀芯的运动过程中,受到了第一通道壁面的限位,运动是稳定可靠的。
17.在本实施例中,不论是第一通道,还是阀芯,都是高度对称的结构,因此在流体通过第一通道或是流体作用于阀芯的过程中,阀芯的受力是均衡的,这也使得阀芯的工作状态是稳定可靠的。
18.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通道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口,所述的阀口为圆环形结构或是规则排列的多个矩形、圆形、弧形结构。在设置阀口结构时,上述结构均能满足第一通道的进水需求。而规则排列的多个矩形、圆形、弧形结构,也能够实现阀芯的受力均衡,实现
阀芯稳定可靠的工作。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靠近阀口处的壁面设置有导向片,位于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的阀芯通过导向片移动至阀口处。本技术中设置导向片确保阀芯能够稳定可靠的移动到阀口位置,实现阀口的阻塞。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设置有限位片,阀芯位于阀口与限位片之间。所述的限位片限定了阀芯的移动行程,避免阀芯在受力较大时,移动路径超出限制,而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应该阻塞状态下,阀芯难以运动到阀口位置。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泵体内设置有射流器,所述的射流器包括射流管、入水管与压水室,所述的叶轮安装在压水室。
22.所述的入水管与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入水管与射流管、第一通道的阀口或第二通道的阀口连通,所述的射流管连通了入水管与压水室,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连通了入水管与压水室,所述的压水室与泵体的出水口连通。至此,本技术就实现了流体从入水口进入,依次通过入水管、射流管、压水室,之后从泵体的出水口导出。
23.而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的导通与否取决于喷射泵的工作状态。若是处于导通状态,则进入入水管的流体将通过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到达压水室。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射流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
25.所述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构成入水管,所述的射流管部分、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阀口端位于第二壳体。
26.所述的射流管部分、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部分位于第三壳体。所述的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构成射流管,所述的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构成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
27.所述的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构成压水室。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四部分组成的射流管,即能够满足产生的成型需求,又方便阀芯、叶轮等结构的装配,是本技术的优选结构设置。
29.具体的,所述的第三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第二壳体对应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插入安装槽内。所述的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具体可以是密封件。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可以通过螺栓锁固。
30.一种自吸式喷射泵,包括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泵体,泵体内设置有射流管与叶轮,所述的射流管连通了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射流管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了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第二通道安装有阀芯,至少两个第二通道绕在射流管外周设置;在进水口处的压强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移动打开第二通道。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射流管的外周设置至少两个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均连通进水口与压水室入口,即能够增大从出水口到压水室入口处的导通流量。
32.在喷射泵处于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的压强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二通道打开,进一步增大了通过的流量,有效提高水泵流量的上限数值。而在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的压强不大于压水室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二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到达压水室入口处的进水流量减少,有效提高水泵扬程的上限数值。
33.本技术采用的是至少两个绕在射流管外周的第二通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至少
两个第二通道的截面积也会更大。即本技术的方案中的可通过流体流量会更大,相应的缓解空化问题的效果会更好。而且第二通道是绕在射流管外周设置,使得整个喷射泵整体的体积并不会明显增大。此外,本技术在第二通道处仅设置阀芯,而并不涉及隔板、导向套筒、活动杆、活动挡板、压缩弹簧等其它结构。因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此外,第二通道的横截面还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异形等形状。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弯曲线段,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排列成环状结构。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通道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口,安装在第二通道内的阀芯与阀口结构相适应,所述的阀芯将阀口阻塞则第二通道断开。
37.优选的,所述的阀口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相适应,所述的阀口为圆形、矩形、弯曲线段。对应的,所述的阀芯为横截面成圆形、矩形、弯曲线段的块状结构件。
38.优选的,所述的阀芯为弹性材料制成。阀芯能够很好的将阀口阻塞,关闭第二通道。
3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一般为直通道。成型简单,生产成本低。而通过两个以及更多数量的第二通道的规则排列,在基本不增大喷射泵体积的基础上,实现较大流量的变化。
附图说明
4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4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43.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44.图4为射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射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46.图6为射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4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剖视图;
48.图8为本技术的性能对比曲线图。
49.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进水口;2、出水口;3、泵体;4、射流管;5、叶轮;6、第一通道;7、阀芯;8、阀口;9、导向片;10、限位片;
50.11、入水管;12、压水室;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4a、安装部;15、第三壳体;15a、安装槽;16、第四壳体;17、导出通道。
51.图8中,i曲线为现有的自吸式喷射泵的性能曲线,k曲线为本技术的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5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4.一种自吸式喷射泵,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图8所示:包括具有进水口1与出水口2的泵体3,泵体3内设置有射流管4与叶轮5,所述的射流管4连通了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射流管4外周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6连通了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第一通道6的横截面为闭合或开口的环形结构,第一通道6绕在射流管4外周,第一通道6内安装有阀芯7;当进水口1处的压强小于或等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7关闭第一通道6;或,当进水口1处的压强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7移动打开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
55.在射流管4的外周设置一个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6连通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即能够增大从出水口2到压水室12入口处的导通流量。相应的缓解空化问题的效果会更好。而且第一通道6是绕在射流管4外周设置,使得整个喷射泵整体的体积并不会明显增大。此外,本技术在第一通道6处仅设置阀芯7,而并不涉及隔板、导向套筒、活动杆、活动挡板、压缩弹簧等其它结构。因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56.本技术在喷射泵处于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1的压强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一通道6打开,进一步增大了通过的流量,有效提高水泵流量的上限数值。而在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1的压强不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一通道6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到达压水室12入口处的进水流。
57.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通道6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第一通道6套设在射流管4外,所述的阀芯为圆环形结构。
58.所述的第一通道6靠近进水口1一侧设置有阀口8,所述的阀口8为圆环形结构或是规则排列的多个矩形、圆形、弧形结构。在设置阀口8结构时,上述结构均能满足第一通道6的进水需求。而规则排列的多个矩形、圆形、弧形结构,也能够实现阀芯7的受力均衡,实现阀芯7稳定可靠的工作。
59.优选的,所述的阀芯7为弹性材料制成。阀芯7能够很好的将阀口8阻塞,关闭第一通道6。在本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类似于密封圈,是结构简单、工艺成熟的部件。因此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
60.此外,因为阀芯7为圆环形结构,就相当于阀芯7是套设在第一通道6壁面外的,在阀芯7的运动过程中,受到了第一通道6壁面的限位,运动是稳定可靠的。
61.在本实施例中,不论是第一通道6,还是阀芯7,都是高度对称的结构,因此在流体通过第一通道6或是流体作用于阀芯7的过程中,阀芯7的受力是均衡的,这也使得阀芯7的工作状态是稳定可靠的。
62.实施例二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63.实施例三,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靠近阀口8处的壁面设置有导向片9,位于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内的阀芯7通过导向片9移动至阀口8处。本技术中设置导向片9确保阀芯7能够稳定可靠的移动到阀口8位置,实现阀口8的阻塞。
64.所述的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内设置有限位片10,阀芯7位于阀口8与限位片10之间。所述的限位片10限定了阀芯7的移动行程,避免阀芯7在受力较大时,移动路径超出限制,而在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应该阻塞状态下,阀芯7难以运动到阀口8位置。
65.实施例三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66.实施例四,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的泵体3内设置有射流器,所述的射流器包括射流管4、入水管11与压水室12,所述的叶轮5安装在压水室12。
67.所述的入水管11与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入水管11与射流管4、第一通道6的阀口8或第二通道的阀口8连通,所述的射流管4连通了入水管11与压水室12,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连通了入水管11与压水室12,所述的压水室12与泵体3的出水口2连通。至此,本技术就实现了流体从入水口进入,依次通过入水管11、射流管4、压水室12,之后从泵体3的出水口2导出。
68.而第一通道6或者第二通道的导通与否取决于喷射泵的工作状态。若是处于导通状态,则进入入水管11的流体将通过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到达压水室12。
69.所述的射流器包括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第三壳体15与第四壳体16。
70.所述的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连接构成入水管11,所述的射流管4部分、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的阀口8端位于第二壳体14。
71.所述的射流管4部分、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部分位于第三壳体15。所述的第二壳体14与第三壳体15构成射流管4,所述的第二壳体14与第三壳体15构成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
72.所述的第三壳体15与第四壳体16构成压水室12。
7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四部分组成的射流管4,即能够满足产生的成型需求,又方便阀芯7、叶轮5等结构的装配,是本技术的优选结构设置。
74.具体的,所述的第三壳体15上设置有安装槽15a,所述的第二壳体14对应设置有安装部14a,安装部14a插入安装槽15a内。所述的第二壳体14与第三壳体15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具体可以是密封件。第二壳体14与第三壳体15可以通过螺栓锁固。
75.实施例四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76.实施例五,如图7所示,所述的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靠近叶轮5的一段记为导出通道17,导出通道17为弯曲的通道。所述的导出通道17的导出口开设在射流管4靠近叶轮5的壁面处。上述导出通道17的结构设置,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导出的流体具有更好的射流效率。
77.具体的,所述的导出通道17的导出口位于射流管4的扩散段。通过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的流体会进入到射流管4内,与通过射流管4的流体一起导向压水室12入口。因导出口开设在射流管4的扩散段,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导出的流体对射流管4内的流体影响较小。也避免了射流器在高速喷射时对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内的流体增加湍流的影响。
78.优选的,所述的导出通道17外侧壁面的纵截面为多级阶梯面。流体经过导出通道17在其外壁面形成了一定的缓冲。避免流体在导出口处产生冲击,进而对射流管4内的流体产生影响。
79.实施例五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80.实施例六:包括具有进水口1与出水口2的泵体3,泵体3内设置有射流管4与叶轮5,
所述的射流管4连通了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射流管4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了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第二通道安装有阀芯7,至少两个第二通道绕在射流管4外周设置;在进水口1处的压强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阀芯7移动打开第一通道6或第二通道。
81.在射流管4的外周设置至少两个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均连通进水口1与压水室12入口,即能够增大从出水口2到压水室12入口处的导通流量。相应的缓解空化问题的效果会更好。而且第二通道是绕在射流管4外周设置,使得整个喷射泵整体的体积并不会明显增大。此外,本技术在第二通道内仅设置阀芯7,而并不涉及隔板、导向套筒、活动杆、活动挡板、压缩弹簧等其它结构。因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82.本技术在喷射泵处于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1的压强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二通道打开,进一步增大了通过的流量,有效提高水泵流量的上限数值。而在低扬程时,也就是进水口1的压强不大于压水室12入口处的压强预定值时,第二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到达压水室12入口处的进水流量减少,有效提高水泵扬程的上限数值。
83.实施例七,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84.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弯曲线段,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排列成环状结构。
85.所述的第二通道靠近进水口1一侧设置有阀口8,安装在第二通道内的阀芯7与阀口8结构相适应,所述的阀芯7将阀口8阻塞则第二通道断开。优选的,所述的阀口8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相适应,所述的阀口8为圆形、矩形、弯曲线段。对应的,所述的阀芯7为横截面成圆形、矩形、弯曲线段的块状结构件。优选的,所述的阀芯7为弹性材料制成。阀芯7能够很好的将阀口8阻塞,关闭第二通道。
8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一般为直通道。成型简单,生产成本低。而通过两个以及更多数量的第二通道的规则排列,在基本不增大喷射泵体3积的基础上,实现较大流量的变化。
87.实施例七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六相同。
88.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