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20:19: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摇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具有摇杆的电子设备(例如传统的游戏手柄或者vr手柄)大多是通过转轴凸轮结构来实现摇杆各个方位的运动,然而传统的转轴凸轮结构的摇杆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摇杆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摇杆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摇杆装置,包括:
5.安装主体;
6.第一滑片,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所述第一滑片设有第一槽体;
7.第二滑片,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滑片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滑片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部分交叉重叠;
8.摇杆,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所述摇杆穿过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以及
9.复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滑片相对所述安装主体运动时对所述第一滑片提供复位力,并用于在所述第二滑片相对所述安装主体运动时对所述第二滑片提供复位力。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主体包括壳体和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复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滑片和所述第二滑片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摇杆包括外露于所述壳体的键帽,以及与所述键帽连接的杆体,所述杆体插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有并行延伸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滑片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片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片止挡配合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滑片止挡配合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基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基板相对两侧的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滑片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的内翻边,两个所述导轨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滑片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配合的外翻边,所述基板设有供所述摇杆穿过的避让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滑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片设有与所述转动件抵接配合的抵接部,所
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片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所述安装主体的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用于对所述摇杆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电路板、磁感应传感器和磁性件,所述磁感应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摇杆,所述磁感应传感器和所述磁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磁感应传感器与所述磁性件配合以对所述摇杆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主体的力反馈组件,所述力反馈组件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力反馈组件用于根据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反馈的信息对所述第一滑片和/或所述第二滑片施加复位力。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滑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片设有与所述转动件抵接配合的抵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片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所述力反馈组件作用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第二滑片。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力反馈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摆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输出轴连接,所述摆动件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同时与所述转动件及所述第二滑片可分离地抵顶配合。
1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摇杆装置。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滑片设有第一槽体,第二滑片设有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部分交叉重叠;摇杆穿过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摇杆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的其中一者单独运动,还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同时反向运动,并且在外力消失时,通过复位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相对安装主体复位,如此,能够实现摇杆各个方向的运动。相较于传统的摇杆采用转轴凸轮结构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通过层叠设置的滑片结构就能够实现摇杆的各个方向的运动,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极大地减小了空间占用,当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需安装空间小,能够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摇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摇杆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摇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中摇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7.图6为图1中摇杆装置的简化原理示意图;
28.图7为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均相对支架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
29.图8为图7中摇杆带动第一滑片相对支架向右滑动时的示意图;
30.图9为图7中摇杆带动第二滑片相对支架向左滑动时的示意图;
31.图10为图7中摇杆带动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相对支架同时反向运动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摇杆装置31第二槽体10安装主体41转动件11壳体42第一弹性件12支架43第二弹性件121第一导向槽50摇杆122第二导向槽51键帽123第一限位筋52杆体124第二限位筋60位置检测组件125基板61电路板126导轨62磁感应传感器127避让孔63磁性件20第一滑片70力反馈组件21第一槽体71驱动电机22抵接部72摆动件30第二滑片80连接件
3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本发明提出一种摇杆装置100。
39.请参照图1、图5和图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摇杆装置100包括安装主体10、第一滑片20、第二滑片30、摇杆50和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滑片2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10,所述第一滑片20设有第一槽体21;所述第二滑片3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10,并位于所述第一滑片20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滑片30设有第二槽体31,所述第二槽体31与所述第一槽体21部分交叉重叠;所述摇杆5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10,所述摇杆50穿过所述第一槽体21和所述第二槽体31,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滑片20相对所述安装主体10运动时对所述第一滑片20提供复位力,并用于在所述第二滑片30相对所述安装主体10运动时对所述第二滑片30提供复位力。
40.具体地,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均可滑动地设于安装主体10,在初始位置,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滑片20设有第一槽体21,第二滑片30设有第二槽体31,第一槽体21与第二槽体31部分交叉重叠,也即第一槽体21在第二滑片30上的正投影有一部分与第二槽体31所在区域交叉重合,该交叉重合区域由第一槽体21的部分侧边缘及第二槽体31的部分侧边缘围合形成。摇杆50穿过第一槽体21和第二槽体31的交叉重叠区域,摇杆5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的其中一者单独运动,还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向运动。例如,如图6所示,当摇杆50对第一槽体21的侧边缘施加作用力时,可以带动第一滑片20朝远离第二滑片30的一侧运动,同时第二滑片30保持不动;当摇杆50对第二槽体31的侧边缘施加作用力时,可以带动第二滑片30朝远离第一滑片20的一侧运动,同时第一滑片20保持不动;当摇杆50对第一槽体21的侧边缘和第二槽体31的侧边缘的交叉部位施加作用力时,可以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向运动。当摇杆50对第一滑片20的作用力消失后,复位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滑片20相对安装主体10运动至初始位置;当摇杆50对第二滑片30的作用力消失后,复位机构能够带动第二滑片30相对安装主体10运动至初始位置。
4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滑片20位于第二滑片30的上方,第一槽体21和第二槽体31均大体呈三角形设置,第一槽体21与第二槽体31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槽体21的顶角部位和第二槽体31的顶角部位交叉重叠。如图8所示,当用户向右拨动摇杆50时,摇杆50抵顶第一槽体21的右侧边缘,以带动第一滑片20相对安装主体10向右滑动;当用户不再拨动摇杆50,复位机构带动第一滑片20向左滑动至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二滑片30相对安装主体10保持不动。如图9所示,当用户向左拨动摇杆50时,摇杆50抵顶第二槽体31的左侧边缘,以带动第二滑片30相对安装主体10向左滑动;当用户不再拨动摇杆50,复位机构带动第二滑片30向右滑动至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滑片20相对安装主体10保持不动。如图10所示,当用户向上或者向下拨动摇杆50时,摇杆50抵顶第一槽体21和第二槽体31的交叉部位,以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向运动(也即第一滑片20向右运动,同时第二滑片30向左运动);当用户不再拨动摇杆50,复位机构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滑动至初始位置。
4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滑片20设有第一槽体21,第二滑片30设有第二槽体31,第二槽体31与第一槽体21部分交叉重叠;摇杆50穿过第一槽体21和第二槽体31,摇杆5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的其中一者单独运动,还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
向运动,并且在外力消失时,通过复位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相对安装主体10复位,如此,能够实现摇杆50各个方向的运动。相较于传统的摇杆50采用转轴凸轮结构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100通过层叠设置的滑片结构就能够实现摇杆50的各个方向的运动,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极大地减小了空间占用,当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需安装空间小,能够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43.请参照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主体10包括壳体11和支架12,所述支架12和所述复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一滑片20和所述第二滑片30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12,所述摇杆50包括外露于所述壳体11的键帽51,以及与所述键帽51连接的杆体52,所述杆体52插置于所述壳体11内并穿过所述第一槽体21和所述第二槽体31。
4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用于构成摇杆装置100的主体外观结构,壳体11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支架12和复位机构均安装于壳体11的容置腔内,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支架12上。摇杆50的键帽51外露于壳体11,以便于用户进行操控,当用户对键帽51进行拨动时,能够带动杆体52运动,进而通过杆体52带动第一滑片20和/或第二滑片30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至图3及图5中,为了便于观察壳体11内部各个部件的配合结构,均对壳体11进行了简化处理,只显示了壳体11的面盖部分。
45.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支架12设有并行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所述第一滑片20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2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片30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2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槽12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片20止挡配合的第一限位筋123,所述第二导向槽1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滑片30止挡配合的第二限位筋124,所述第一限位筋123和所述第二限位筋124分别位于所述支架12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能够分别对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的运动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通过第一限位筋123和第二限位筋124能够分别对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的运动更为稳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121的左端设有第一限位筋123,第二导向槽122的右端设有第二限位筋124。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滑片20与第一限位筋123限位抵接,第二滑片30与第二限位筋124限位抵接;第一滑片20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一导向槽121自初始位置向右滑动,第二滑片30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二导向槽122自初始位置向左滑动。
4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支架12包括基板125和分别设于所述基板125相对两侧的两个导轨126,两个所述导轨126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槽121,所述第一滑片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21配合的内翻边,两个所述导轨126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向槽122,所述第二滑片3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22配合的外翻边,所述基板125设有供所述摇杆50穿过的避让孔127。
4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5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导轨126,各导轨126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各导轨126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第一滑片20的上下两侧外缘均设有向内翻折的内翻边,第二滑片30的上下两侧外缘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外翻边。第一滑片20的两个内翻边分别对应地滑动安装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21内,可进一步保证第一滑片20的安装稳定性和滑动稳定性。第二滑片30的两个外翻边分别对应地
滑动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槽122内,可进一步保证第二滑片30的安装稳定性和滑动稳定性。并且,第一滑片20、第二滑片30和基板125三者层叠设置,摇杆50可穿过第一槽体21、第二槽体31和避让孔127,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件41、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所述转动件41与所述第一滑片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片20设有与所述转动件41抵接配合的抵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件42连接于所述转动件41和所述安装主体10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43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片30和所述安装主体10之间。
4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1可通过连接件80(例如螺钉或者销钉)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片20。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片20可相对支架12向右滑动,第二滑片30可相对支架12向左滑动,转动件41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片20的左下角位置,第一滑片20的下侧缘设有与转动件41抵接配合的抵接部22。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均可采用拉簧,转动件41设有供第一弹性件4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滑片30设有供第二弹性件4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安装主体10的壳体11上设有分别供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连接的连接柱。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均采用预变形组装,以实现较大的初始拉力。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所述安装主体10的位置检测组件60,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0用于对所述摇杆50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当用户拨动摇杆50时,通过位置检测组件60能够对摇杆50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信息反馈给摇杆装置100的控制系统,从而有利于控制系统实时掌握摇杆50的位置信息并发出相应地指令。其中,通过位置检测组件60实现摇杆50位置检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采用接触式检测或者非接触式检测。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0包括电路板61、磁感应传感器62和磁性件63,所述磁感应传感器62设于所述电路板61,所述磁性件63设于所述摇杆50,所述磁感应传感器62和所述磁性件63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61的相对两侧,所述磁感应传感器62与所述磁性件63配合以对所述摇杆50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
52.具体地,磁性件63可固定于摇杆50的底部,磁感应传感器62可为设于电路板61上的霍尔传感器,磁性件63和磁感应传感器62分别位于电路板61的相对两侧。当摇杆50运动时,磁性件63能够与摇杆50一起运动,磁感应传感器62感应到磁场变化,进而能够确定磁性件63的位置信息(也即摇杆50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由于磁感应传感器62与磁性件63之间为非接触式配合,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会产生物理接触和摩擦,可避免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漂移现象,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并且能够避免磨损,提升使用寿命。
53.为了能够实现更好地人机交互,以使摇杆装置100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例如游戏中的碰撞、跳跃等场景)中能够给用户提供不同的力反馈。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摇杆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主体10的力反馈组件70,所述力反馈组件70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0电性连接,所述力反馈组件70用于根据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0反馈的信息对所述第一滑片20和/或所述第二滑片30施加复位力。例如,当位置检测组件60检测到摇杆50向右拨动时,第一滑片20向右运动,摇杆50停止拨动后,力反馈组件70可对第一滑片20施加一个反向的复位力。当位置检测组件60检测到摇杆50向左拨动时,第二滑片30向左运动,摇杆50停止
拨动后,力反馈组件70可对第二滑片30施加一个反向的复位力。另外,反馈组件还可根据摇杆50位置的变化幅度进行复位力大小调节,以使用户感受到不同力度的反馈。
54.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件41、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所述转动件41与所述第一滑片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片20设有与所述转动件41抵接配合的抵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件42连接于所述转动件41和所述安装主体10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43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片30和所述安装主体10之间,所述力反馈组件70作用于所述转动件41和所述第二滑片30。
5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1可通过连接件80(例如螺钉或者销钉)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片20。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片20可相对支架12向右滑动,第二滑片30可相对支架12向左滑动,转动件41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片20的左下角位置,第一滑片20的下侧缘设有与转动件41抵接配合的抵接部22。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均可采用拉簧,转动件41设有供第一弹性件4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滑片30设有供第二弹性件4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安装主体10的壳体11上设有分别供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连接的连接柱。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均采用预变形组装,以实现较大的初始拉力。通过在第一滑片20设置转动件41,力反馈组件70施加的作用力能够通过转动件41传递至第一滑片20,同时力反馈组件70还能够对第二滑片30直接施加作用力。如此,无论摇杆50往哪个方向移动,整个装置只需要设置一套力反馈组件70就能够提供摇杆50各个方向运动的复位力,可进一步减小空间占用,并且节约成本。
56.如图7所示,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层叠设置于支架12,转动件41与第一滑片20的抵接部22抵接配合。如图8所示,当向右拨动摇杆50时,摇杆50带动第一滑片20相对支架12向右滑动,同时第一滑片20上的抵接部22对转动件41施加作用力,以使转动件41逆时针转动,转动件41转动过程中会使第一弹性件42产生形变。当停止拨动摇杆50时,第一弹性件42恢复形变并带动转动件41反向转动,进而转动件41推动第一滑片20向左运动,以带动摇杆50复位;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力反馈组件70对转动件41施加复位力。如图9所示,当向左拨动摇杆50时,摇杆50带动第二滑片30相对支架12向左运动,第二弹性件43产生形变。当停止拨动摇杆50时,第二弹性件43恢复形变并带动第二滑片30向右运动,以带动摇杆50复位;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力反馈组件70对转动件41施加复位力。如图10所示,当向上(或者向下)拨动摇杆50时,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向运动,转动件41逆时针转动,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均产生形变。当停止拨动摇杆50时,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恢复形变,转动件4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片20、第二滑片30和摇杆50复位;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力反馈组件70对转动件41和第二滑片30同时施加复位力。也即用户感受到的复位力由弹性件(第一弹性件42和/或第二弹性件43)提供的弹力和力反馈组件70的力矩叠加组成。
57.为了使摇杆装置100能够在常规工作模式(无反馈力)和力反馈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力反馈组件70包括驱动电机71和摆动件72,所述摆动件72与所述驱动电机71的旋转输出轴连接,所述摆动件72在所述驱动电机71的驱动下能够同时与所述转动件41及所述第二滑片30可分离地抵顶配合。
58.具体地,在常规工作模式(无反馈力)下,驱动电机71驱动摆动件72与转动件41及
第二滑片30相分离,用户感受到摇杆50的复位力由第一弹性件42和/或第二弹性件43提供。在力反馈工作模式下,当用户拨动摇杆50时,位置检测组件60输出摇杆50位置信息,驱动电机71通电,驱动电机71驱动摆动件72运动至同时与转动件41及第二滑片30相抵顶,此时用户感受到摇杆50的复位力由弹性件(第一弹性件42和/或第二弹性件43)提供的弹力和电机转矩叠加组成。具体地,在力反馈工作模式下,摆动件72同时抵顶转动件41及第二滑片30;如图6和图8所示,若摇杆50只带动第一滑片20单独向右滑动,第一滑片20带动转动件41朝向靠近摆动件72的一侧转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2变形产生的弹力与电机转矩叠加以提供复位力;如图6和图9所示,若摇杆50只带动第二滑片30单独滑动,此时第二弹性件43变形产生的弹力与电机转矩叠加以提供复位力;如图6和图10所示,若摇杆50带动第一滑片20和第二滑片30同时反向滑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43变形产生的弹力与电机转矩叠加以提供复位力。如此,无论摇杆50往哪个方向移动,整个系统只需要提供一个驱动电机71就能够提供复位力。并且摆动件72与转动件41及第二滑片30可分离地抵顶配合,也即摆动件72相对于转动件41和第二滑片30具有分离位置和抵顶位置而并非是始终保持在连接状态,如此,通过驱动电机71驱动摆动件72在分离位置和抵顶位置之间运动,就能够使摇杆装置在常规工作模式和力反馈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在常规工作模式,无力反馈,更为省电;在力反馈工作模式,游戏体验更为丰富。同时,还能够避免因减速机构的阻力造成摇杆50复位迟缓或难以复位的问题。
5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摇杆装置100,该摇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