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

2022-09-03 18:41: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将生态丁坝建造在河道的上游和下移处,其中所述生态丁坝包括坝地基(7),所述坝地基(7)建造在河道的河底,所述坝地基(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坝体(1),所述坝地基(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5)和两个第二挡板(13),两个所述第二挡板(13)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板(5)的两端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挡板(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坝体(1)的侧壁上,所述坝地基(7)与坝体(1)的连接拐角处从下往上依次呈倾斜状铺设有碎石层(8)、砂砾层(9)和淤泥层(11),所述第一挡板(5)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用于鱼类的穿过第一挡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层(11)的上侧种植有水草(3),所述水草(3)包括苦草、卷叶龙须草、皇冠草、细叶皇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层(9)和淤泥层(11)之间设有防护网(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地基(7)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呈倾斜设置的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依次贯穿碎石层(8)、砂砾层(9)和淤泥层(11)并伸出淤泥层(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呈长条走道状设置,所述坝体(1)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护栏(2),所述坝体(1)的顶部高于河流(6)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丁坝还建造在河道的弯流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和坝地基(7)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8)由天然花岗岩石组成,天然花岗岩石的粒径大于5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丁坝建成后,间隔一端时间对生态丁坝内的水生境参数、鱼类产卵、栖息情况、鱼类集合和种群动态进行监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间隔一端时间具体为每隔一个月对生态丁坝进行监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航道整治丁坝修复河漫滩鱼类栖息地的技术,将生态丁坝建造在河道的上游和下移处,其中所述生态丁坝包括坝地基,所述坝地基建造在河道的河底,所述坝地基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坝体,所述坝地基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板的两端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坝体的侧壁上,所述坝地基与坝体的连接拐角处从下往上依次呈倾斜状铺设有碎石层、砂砾层和淤泥层。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通过建造生态丁坝,可以更加有利于河漫滩鱼类的栖息,改善了航道河流中河漫滩鱼类栖息环境。航道河流中河漫滩鱼类栖息环境。航道河流中河漫滩鱼类栖息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程飞 王震 曹娟 周岐兵 马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2/9/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