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9:5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具备加湿、新风等功能,如何使家用电器出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3.相关技术中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用于容装水的储水箱,储水箱设置于壳体内,且处于进风口至出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水洗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储水箱内,且配置成在转动时将储水箱内的水带出,从而对流经水洗装置的气流进行水洗净化和/或加湿;以及液位调节装置,设置于储水箱内,用于调节储水箱内的水位,以调节水洗装置浸没在水中的高度。水洗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和穿设在转动轴上且间隔排列的多个转动盘,壳体内的气流经相邻两个转动盘之间的间隙流经水洗装置,以通过附着在转动盘上的水形成的水膜对气流进行水洗净化和/或加湿。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相关技术中,气流流经相邻的两个转动盘(相当于申请的净化膜)之间的间隙流出后,气流与水洗装置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净化加湿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增加气流与净化膜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空调器的净化和加湿效果。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水箱,限定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容纳腔,所述水箱的至少一个侧壁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水箱的顶壁开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容纳腔用于盛放净化用水;风机,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驱动所述水箱内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净化膜,呈圆筒形,所述净化膜轴向水平地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净化膜的至少部分能够浸润在所述净化用水内,且所述净化膜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净化用水内;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可受控地驱动所述净化膜周向转动,以使所述净化膜的周向壁面轮流浸润所述净化用水;其中,所述净化膜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能够驱动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净化膜内部后,经所述净化膜的周向壁面流出至所述出风口处。
9.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1.净化膜呈圆筒形,且轴向水平的设置在容纳腔内,气流从净化膜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流入净化膜内部,然后经过周向壁面流出。这样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净化膜的轴向端面均可以进风。气流穿过净化膜内部后再穿出,这样增加了气流与净化膜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加湿功能。另外,净化膜的周向壁面轮流浸润在净化用水中,使得净化膜一直处于水“饱和”的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净化膜对气流的加湿和净化作用。
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与净化膜配合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气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气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料机构与水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图9沿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11是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料机构与电解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6.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8.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电触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与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与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电解装置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清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个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水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
42.100、空调器;10、壳体;20、空气处理装置;201、水盒;202、第一驱动装置;30、水箱;301、进风口;302、出风口;303、容纳腔;304、第一盖体;305、水箱本体;306、开口(第一开口);307、格栅;3071、格栅柱;308、反应室;3081、通口;40、净化组件;401、净化膜;403、支撑架;4031、支撑柱;4032、第一端部;4033、第二端部;404、转动轴;405、净化件;406、第一齿轮;407、第二齿轮;50、风机;501、支架;60、电解装置;601、正极部;6011、正极棒;6012、正极导电网;602、负极部;6021、负极棒;6022、负极导电网;603、第一接电触体;
43.6031、第一导电片;6032、第二导电片;6033、第一导电柱;6034、第二导电柱;
44.604、第二接电触体;6041、第三导电片;6042、第四导电片;6043、第三导电柱;
45.6044、第四导电柱;605、第一壳体;6051、导电腔;606、第二壳体;607、连通件;70、加料机构;701、投料通道;7011、投料通道的出口;702、投料装置;7021、螺旋面;7022、中心轴;703、第二驱动装置;704、转盘;7041、释放口;705、投料腔;706、第二盖体;80、清洁装置;801、毛刷;8011、圆盘;8012、刷毛组;802、第三驱动装置;803、外罩;8031、电机腔;8032、出入口;8033、凸起部;8034、滑槽;8035、外罩本体;804、电控板;805、卡位脚;806、走线通道;807、移动组件;8071、齿条;8072、齿轮;8073、第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47.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8.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9.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0.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51.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3.附图中箭头表示实施例一中具有净化膜401的空气处理装置20内部气流的流动方向。
54.实施例一
55.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20,换热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20均位于壳体10内。
56.壳体10设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换热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驱动气流从主进风口流入后,气流与换热器换热后,经主出风口流出。
57.空调器100可以为柜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或者窗式空调器等。
58.以空调器100为柜式空调器为例,空气处理装置20位于换热装置的下方,充分利用了壳体10下部的空间,空气处理装置20具有净化加湿的功能,进而使得空调器100既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还具有净化加湿的功能。
59.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20与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相连通,也就是说,气流经过主进风口流入壳体10内后,也可以流经空气处理装置20后再经主出风口流出。
60.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20与换热装置共用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能够增加壳体10的强度,而且便于空气处理装置20和换热装置出风的混合。
61.可选地,壳体10还设有辅进风口和辅出风口,辅进风口和辅出风口均与空气处理装置20相连通,气流经辅进风口流入后,流经空气处理装置20后再经辅出风口流出。
62.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20单独设置辅进风口和辅出风口,使得空气处理装置20的出风不受换热装置的影响,增加了空气处理装置20设置的灵活性。
63.如图2至图6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包括水箱30、风机50、净化组件40和驱动装置202(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驱动装置202),其中,水箱30限定出具有进风口301和出风口302的容纳腔303(也可以理解为水箱30内部),容纳腔303用于盛放净化用水,净化组件40可转动地位于容纳腔303内,用于对流经净化组件40地气流进行净化;第一驱动装置202与净化组件40驱动连接,能够驱动净化组件40转动,净化组件40能够对流经净化组件40的气流进行净化加湿。风机50能够驱动气流在水箱30内流动,具体地,驱动气流从进风口301流入容纳腔303内,然后驱动气流流经净化组件40后,再经过出风口302流出容纳腔303。
64.风机50可以位于进风口301处,也可以位于出风口302处,风机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风机50的位置的数量。
65.空气处理装置20与换热装置共用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时,进风口301与主进风口相连通,出风口302与主出风口相连通。
66.壳体10设有辅进风口和辅出风口的情况下,进风口301与辅进风口相连通,出风口302与辅出风口相连通。
67.第一驱动装置202可以为电机、马达等。
68.可选地,净化组件40呈圆筒形,净化组件40包括净化件405,净化件405位于净化组件40的周向壁面,也就是说,净化件405也呈圆筒形,其中,净化件405能够产生净化加湿的水膜,或者,净化件405自身可以对气流进行净化加湿。
69.净化组件40呈圆筒形,净化件405限定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呈圆筒型,气流能够
从净化组件40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流入内部空间,或者从净化组件40的周向壁面流入内部空间,然后再流出内部空间,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均与净化组件40的周向壁面相接触,也就能与净化件405相接触,净化件405能够对气流进行净化和/或加湿,以提高净化加湿效果。
70.可选地,净化组件40还包括支撑架403,支撑架403与净化件405和第一驱动装置202连接,用于传递第一驱动装置202的动力,以带动净化件405沿其自身的周向转动。
71.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净化件405包括净化膜401,净化膜401呈圆筒形,净化膜401轴向水平地设置于容纳腔303内(也可以理解为水箱30内),净化膜401的至少部分能够浸润在净化用水内,且净化膜401的下端部位于净化用水内;第一驱动装置202被配置为可受控地驱动净化膜401周向转动,以使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轮流浸润净化用水,净化膜401能够吸收净化用水。
72.本实施例中,净化膜401呈圆筒状,也就是说净化膜401内部限定出圆筒形的内部空间,以便于气流流入净化膜401内部的内部空间,增加气流与净化膜401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加湿的效果。净化膜401轴向水平地设置于水箱30内,使得净化膜401与净化用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得净化膜401能够吸收更多的水。第一驱动装置202驱动净化膜401周向转动,这样使得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轮流接触净化用水,使得净化膜401能够始终保持“水饱和”的状态。气流流经净化膜401时,能够提高净化膜401对气流的净化加湿作用。
73.可选地,如图5所示,净化膜40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与进风口301连通,风机50能够驱动气流经进风口301流入净化膜401内部后,经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流出至出风口302处,然后从出风口302流出至室内。
74.本实施例中,气流在水箱30上方的风机50的驱动下,从水箱30侧壁的进风口301流入容纳腔303,然后从净化膜40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流入净化膜401内的内部空间,再从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流出。在穿过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的过程中,净化膜401能够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阻挡,起到净化气流的作用。同样的,吸收了净化用水的净化膜401还能够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湿,进而实现了净化加湿功能。这样,气流可以从净化膜401的一个轴向端面或者两个轴向端面流入,然后从周向壁面流出,气流的流量增加,增加了空气处理装置20的净化加湿效果。同样地,由于风机50位于水箱30的上方,两个轴向端面均可以流入气流,不会存在“流动死角”,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气流与净化膜401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加湿效果。
75.可选地,水箱30的至少一个侧壁开设有进风口301,水箱30的顶壁开设有出风口302,进风口301和出风口302均与容纳腔303连通;风机50位于水箱30的上方,与出风口302相连通,以驱动水箱30内的气流从进风口301流向出风口302。
76.气流从水箱30的侧壁的进风口301流入,从水箱30的顶壁的出风口302流出。以空气处理装置20位于壳体10的底部为例,这样便于气流从壳体10流出后,更大范围地流向室内,减少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
77.可以理解:出风口302也可以设于水箱30的侧壁,进风口301设于水箱30的顶壁,风机50可以设于出风口302处,也可以设于进风口301处。
78.可选地,进风口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301中的至少两个进风口301分别设于水箱30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净化膜401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与至少两个进风口301相对应,风机50能够驱动气流经至少两个进风口301流入后,经净化膜401的两个轴向端面流
入净化膜401的内部(可以理解为内部空间)后,经净化膜401的周向壁面流出至出风口302处。
79.本实施例中,水箱30的侧壁可以设置多个进风口301,水箱30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301,净化膜401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与至少两个进风口301相对应,也就是说,净化膜401的轴向与水箱30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方向一致,这样能够减少气流流入容纳腔303后的流动路径,避免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保证空气处理装置20的出风量。而且本实施例中,气流从净化膜401两侧轴向端面流入净化膜401内的内部空间,进一步保证了气流与净化膜401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处理装置20的净化加湿效果。
80.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支撑架403,净化膜401套设于支撑架403的外侧;支撑架403与第一驱动装置202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02能够驱动支撑架403转动,以使支撑架403带动净化膜401绕净化膜401自身的周向转动。
81.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03一方面起到支撑净化膜401的作用,使得净化膜401能够呈圆筒状。另一方面,支撑架403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第一驱动装置202通过驱动支撑架403转动,进而实现驱动净化膜401周向转动。
82.可选地,支撑架403也呈圆筒形,支撑架403包括第一端部4032、第二端部4033以及连接在第一端部4032和第二端部4033之间的支撑柱4031;支撑柱40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柱4031沿支撑架403的周向间隔设置,不仅便于形成圆筒形的支撑架403,也便于支撑圆筒形的净化膜401。比如,支撑柱4031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其中,支撑柱4031的数量太少,比如小于三个时,支撑架403稳定性较差,不能稳定支撑净化膜401。支撑柱4031的数量也不能太多,比如,多于五个时,支撑柱4031之间的间隙较小,会影响气流穿过支撑柱4031流向净化膜401。
83.第一端部4032和第二端部4033呈圆形,以便于连接多个支撑柱4031。
84.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02与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驱动连接。
85.第一驱动装置202与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驱动连接,便于第一驱动装置202的设置,不会占用净化膜401设置位置,进而保证净化膜401的尺寸。
86.可选地,进风口301与净化膜401的轴向端面对应设置的情况下,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进风口301的尺寸,这样能够避免搬运的过程中,净化组件40从进风口301脱落。
87.应当说明的是:进风口301的尺寸也不能过小,以免造成进风量不足。进风口301的孔径可以为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的外径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或者五分之四等。
88.可选地,进风口301还设有格栅307,格栅307可以避免净化组件40从进风口301脱落,进而可以增加进风口301的孔径。
89.可选地,格栅307包括多个格栅柱3071,多个格栅柱3071沿进风口30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增加格栅307的设置稳定性。其中,格栅柱3071的数量大于三个,且小于五个,格栅柱3071的数量小于三个时,格栅307的连接稳定性较差,格栅柱3071的数量大于五个时,格栅柱3071之间的间隙较小,会阻碍进风。
90.可选地,在净化膜401的轴向端面与进风口301对应设置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202设于进风口301处,以便于驱动净化膜401沿其周向转动。
91.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02设于格栅307的外侧,且第一驱动装置202的输出轴穿过
格栅307与支撑架403相连接。
92.可选地,如图6所示,支撑架403还包括转动轴404,转动轴404的外壁面与支撑柱4031相连接,转动轴404的内壁面与第一驱动装置202驱动连接。
93.本实施例中,转动轴404用于带动支撑架403沿其周向转动,支撑架403带动净化膜401沿其周向转动,以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净化或加湿。
94.可选地,转动轴404与支撑架403的轴线和净化膜40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设置第一驱动装置202通过驱动转动轴404驱动支撑架403转动时,支撑架403绕转动轴404转动,转动轴404与净化膜40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净化膜401也能够绕其轴线转动。能够减少净化膜401转动所需的空间,从而便于增加净化膜401的外径,增加净化膜401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净化膜401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加湿的效果。
95.可选地,如图5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支架501,支架501设于出风口302处,风机50设于支架501的上方。
96.本实施例中,支架501使得风机50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出风口302的上方,而且使得风机50与出风口302直接连通,减少出风口302与风机50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而保证风机50对进风口301以及净化膜401的吸力,以保证空气处理装置20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97.可选地,如图6所示,水箱30包括水箱本体305和盖体304(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盖体304),水箱本体305限定出开口306(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开口306)朝上的容纳腔303,容纳腔303用于放置净化用水;第一盖体304盖设于第一开口306处,且第一盖体304开设有出风口302,支架501与第一盖体304相连接。
98.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04的设置降低了水箱30的加工难度,出风口302设置在第一盖体304上,便于调整出风口302的尺寸,而不需要对水箱30整体进行调整。
99.可选地,支架501与第一盖体304可拆卸连接,便于支架501和第一盖体304的安装、拆卸和维修。
100.支架501与第一盖体304可以采用卡扣、螺钉等方式连接。
101.第一盖体304朝向支架501的壁面设有螺钉,支架501设有套孔,套孔可以套设在螺钉上,以实现盖体与支架501的连接。应当说明的是:支架501与第一盖体304也可以为固定连接,以便于运输,并保证风机50放置的稳定性。
102.可选地,支架501呈镂空状,以便于气流穿过支架501流向风机50,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比如,支架501包括多个环形圈,多个环形圈依次间隔套设,以便于气流从相邻的两个环形套之间流过。
103.可选地,支架501还包括连接筋,连接筋连接在多个环形圈之间,以起到固定多个环形圈的作用。其中,连接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筋沿支架50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增加对环形圈的固定作用。
104.可选地,连接筋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小于等于五个,比如,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连接筋的数量太少,对环形圈的固定作用较差,连接的数量太多,会阻碍气流的流动。
105.可选地,第一盖体304与水箱本体305可拆卸连接。
106.第一盖体304与水箱本体305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一盖体304或者水箱30的更换或维修。同样的,第一盖体304能够拆卸下来,便于通过第一开口306向水箱30加净化用水或者更换水箱30内的净化用水。这样,既能够保证出风口302的尺寸,还能够保证更换净化用水
的便利性。
107.可选地,如图6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水盒201,水盒201位于容纳腔303内,水盒201的出口与容纳腔303内相连通,以向容纳腔303内提供净化用水;其中,水盒201的出口朝下设置,水箱30内的净化用水的水位小于设定水位时,水盒201内的净化用水能够自动流入容纳腔303内。
108.本实施例中,水盒201内盛放净化用水,用于向水箱30补水。水箱30的侧壁设有进风口301,所以水箱30内盛放的水量有限,水位不能高于进风口301的下端。利用压力平衡的原理,可以保持水位恒定。
109.可选地,水盒201包括水盒本体、第一补水装置和第二补水装置,第一补水装置和第二补水装置均位于水盒201的出口处,当容纳腔303内的水位等于预设水位时,第一补水装置和第二补水装置均与容纳腔303和水盒201相连通,且第一补水装置和第二补水装置内填满净化用水,容纳腔303和水盒201均为密封状态。当容纳腔303内的水位小于预设水位时,第一补水装置与外界连通,空气经过第一补水装置流入水盒201内,水盒201的水经过第二补水装置流入容纳腔303内,直至容纳腔303内的水位到达预设水位。
110.本实施例中,当容纳腔303内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水盒201实现密封,空气不再进入水盒201,水盒201内的水也不会流入容纳腔303,进而保证容纳腔303内的水位恒定。无需人工频繁向水箱30内加水,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111.可选地,第一盖体304设有缺口,以避让水盒201,进而便于水盒201延伸至水箱30的上方。这样能够增加水盒201盛放的净化用水的量,减少换水的次数。
112.可选地,风机50包括离心风机,且风机5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113.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驱动气流流动的效果好,而且成本较低、噪音低、效率高、寿命长。
114.风机5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能够高效率地驱动气流从出风口302流出。
115.可选的,出风口302位于第一盖体304的中部,风机50的轴线与出风口302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以使风机50对净化膜401的两个轴向端面的吸力相同或相近,以使气流能够均匀地流经净化膜401。
116.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风机外壳,风机外壳罩设在风机50的外侧,且风机外壳的侧壁向下延伸,并与水箱30的外侧相连接,以增加风机50与水箱3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风机50脱落。
117.可选地,风机外壳与水箱3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水箱30的安装、更换和拆卸。
118.可选地,净化膜401包括弹性膜。
119.本实施例中,净化膜401为弹性膜,便于净化膜401的安装和更换。同时净化膜401具有吸附杂质和吸附净化用水的功能。净化膜401可以为有机湿膜、无机玻璃纤维湿膜、金属铝合金湿膜,金属不锈钢湿膜等。
120.可选地,水箱30还设有投料口,投料口与容纳腔303相连通,投料口用于向容纳腔303添加导电制品,以使净化用水和导电制品形成导电溶液。
121.可选地,如图17至图27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电解装置60,电解装置6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303内,且电解装置60能够与导电溶液接触,用于对导电溶液电解,以产生消毒用水。
122.本实施例中,在水箱30的容纳腔303内添加导电制品,导电制品与净化用水混合形成导电溶液。电解装置60将导电溶液电解产生消毒用水,使得空气处理装置20在具有对空气净化加湿的基础上,还具有对空气除菌杀毒的功能。另外,由于净化组件40与净化用水接触,也就是说,净化组件40能够与电解产生的消毒用水接触,消毒用水能够对净化组件40进行除菌杀毒,避免净化组件40长期使用导致的细菌滋生。
123.在净化组件40包括净化膜401的情况下,净化膜401在容纳腔303内,也能够与电解产生的消毒用水接触,进而消毒用水能够对净化膜401进行除菌杀毒,避免净化膜401的细菌滋生。
124.可选地,水箱30也可以不另设投料口,出风口302包括投料口,和/或,进风口301包括投料口,也就是可以通过出风口302和/或进风口301向水箱30内添加导电制品。
125.可选地,容纳腔303内也可以放入提前配置好的导电溶液,以减少导电制品后加入的工作。
126.可选地,导电制品可以为氯化盐,比如氯化钠、氯化钾。产生的消毒用水包含次氯酸,比如氯化钠溶液电解后次氯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电解后产生次氯酸钾溶液等。
127.可选地,如图20和图26所示,电解装置60包括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正极部601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负极部602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负极部602与正极部601间隔设置;正极部601的另一端和负极部602的另一端能够与导电溶液接触,导电溶液与正极部601的另一端和负极部602的另一端均接触时,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分别对导电溶液电解。
128.本实施例中,正极部601的另一端和负极部602的另一端均与导电溶液接通时,正极部601、导电溶液和负极部602形成串联电路,进而能够对导电溶液电解。
129.以导电制品为氯化钠,导电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为例,在氯化钠溶液里氯化钠完全电离,水分子是微弱电离的,因而存在着na 、h 、cl-、oh-四种离子。即:
130.nacl=na

cl-131.(可逆)
132.正极发生反应:2cl-‑
2e=cl2↑
(氧化反应)
133.负极发生反应:2h

2e=h2↑
(还原反应)
134.h

在阴极上不断得到电子而生成氢气放出,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因而水分子大量电离成h

和oh-,且生成oh-的快慢远大于其向正极定向运动的速率。因此,阴极附近的oh-大量增加,使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钠:
135.oh- na

=naoh
136.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氯化钠溶液)的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137.2nacl 2h2o=2naoh h2↑
cl2↑
138.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oh cl2=nacl naclo h2o,生成的naclo(次氯酸钠)有很强的氧化性,次氯酸的盐类可以作漂白剂与杀毒剂。
139.可选地,如图20所示,正极部601包括正极棒6011和正极导电网6012,正极棒6011的一端位于正极部601的一端,正极棒6011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正极导电网6012位于正极部601的另一端,正极导电网6012与正极棒6011的另一端连接;负极部602包括负极棒6021和负极导电网6022,负极棒6021的一端位于负极部602的一端,负极棒6021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负极导电网6022位于负极部602的另一端,正极导电网6012与负极棒6021的另一端连
接;正极导电网6012朝向负极导电网6022的方向延伸,负极导电网6022朝向正极导电网6012的方向延伸,且正极导电网6012和负极导电网6022间隔设置。
140.本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网6012和负极导电网6022的设置增加了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与导电溶液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加电离的导电溶液的量,加快消毒用水的产生。正极棒6011和负极棒6021均与电源连通后,正极导电网6012和负极导电网6022之间的导电溶液发生电离,进而生成消毒用水。
141.可选地,电解装置60沿竖直方向设置,正极部601的另一端和负极部602的另一端位于电解装置60的下端部,以便于与容纳腔303内的导电溶液接触。
142.可选地,正极棒6011和负极棒602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正极导电网6012和负极导电网6022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中,正极导电网6012的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正极棒6011的上端部的高度,负极导电网6022的上端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负极棒6021的上端部的高度。
143.本实施例中,正极棒6011和负极棒6021均沿上下方向设置,正极导电网6012和负极导电网6022也沿上下方向设置,进一步增加其与导电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解效率。
144.可选地,如图18至图20所示,电解装置60还包括第一接电触体603和第二接电触体604,其中,第一接电触体603包括第一导电片6031和第二导电片6032,第一导电片6031和第二导电片6032分别与正极部601的一端和负极部602的一端连通;第二接电触体604与电源连通,设于壳体10;其中,第一接电触体603与第二接电触体604相接触时,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均能够与电源连通。
145.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电触体603和第二接电触体604相接触,第二接电触体604将电源传递至第一接电触体603,第一接电触体603的第一导电片6031使得正极部601与电源连通,第二接电触体604的第二导电片6032的使得负极部602与电源连通,从而实现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对导电溶液的电离。
146.第二接电触体604包括第三导电片6041和第四导电片6042,第一接电触体603与第二接电触体604相接触时,第一导电片6031与第三导电片6041相接触,且第二导电片6032与第四导电片6042相接触。最终实现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均能够与电源连连通。
147.可选地,壳体10限定出具有抽拉口的空腔,水箱30适于可抽拉地位于空腔内,水箱30推入空腔内时,第一接电触体603与第二接电触体604相接触。水箱30抽出空腔时,第一接电触体603与第二接电触体604相分离。
148.本实施例中,水箱30可抽拉地位于空腔内,便于更换水箱30内的导电溶液或者净化用水。水箱30抽出空腔时,第一接电触体603与第二接电触体604分离,也就是说电解装置60不通电,保证用户更换水箱30内的导电溶液时的安全,不会误触电。当水箱30推入空腔时,第一接电触体603和第二接电触体604接触,进而能够使得电解装置60通电正常工作。
149.应当说明的是,电解装置60还包括开关,开关与第二接电触体604相连接,开关能够控制第二接电触体604与电源的通断。也就是说,还可以通过开关控制电解装置60的通电或断电。
150.可选地,第一接电触体603设于水箱30的侧壁外侧或者后壁外侧,第二接电触体604与第一接电触体603对应设置,以使水箱30推入空腔内时,第一接电触体603能够与第二接电触体604接触。
151.可选地,电解装置60与水箱30可拆卸连接。
152.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60与水箱30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或检修电解装置60。
153.具体地,电解装置60与水箱30可以采用卡扣、螺钉或者磁吸等连接方式。
154.电解装置60也可以与水箱30固定连接,比如焊接、胶结等固定连接方式。
155.可选地,如图20所示,电解装置60还包括第一壳体605和第二壳体606,第一壳体605位于容纳腔303内,用于放置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第二壳体606位于水箱30外侧,并与第一壳体605的上端部相连接,用于放置第一接电触体603;其中,第一壳体605和第二壳体606连接处形成凹槽,凹槽开口朝下,凹槽与水箱30的侧壁相适配,水箱30的侧壁位于凹槽内时,电解装置60与水箱30相连接,水箱30的侧壁位于凹槽外侧时,电解装置60与水箱30相分离。
156.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605和第二壳体606共同形成开口朝下的凹槽,使得电解装置60可以通过凹槽卡设在水箱30的侧壁上,进而便于电解装置60的拆卸和安装。
157.可选地,如图17所示,水箱30限定出反应室308,容纳腔303包括反应室308,电解装置60的下端部位于反应室308内。其中,反应室308设有通口3081,以便于导电溶液或消毒用水进出反应室308。
158.可选的,通口3081处还设有过滤装置,能够对进出反应室308的导电溶液或者消毒用水中的杂质等进行过滤,以保护电解装置60。
159.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解装置60的电流信息;控制器与检测装置相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电解装置60的电流信息获得容纳腔303内的水位信息。
160.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60与导电溶液接触时,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才能形成串联回路,电解装置60内会有电流流过。电解装置60与导电溶液分离时,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断开,电解装置60内没有电流流过,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电解装置60内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水箱30内的水位,进而便于提醒用户更换导电溶液或者净化用水。
161.可选地,如图7至图13所示,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加料机构70,加料机构70用于向水箱30内添加导电制品。其中,壳体10限定出投料通道701,投料通道的出口7011与水箱30相连通;加料机构70包括投料装置702和驱动装置(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驱动装置703),投料装置702的出口与投料通道701的入口相连通,投料装置702呈螺旋状,用于盛放导电制品;第二驱动装置703与投料装置702驱动连接,能够驱动投料装置702绕其轴线转动,以使投料装置702推动导电制品进入投料通道701内。
162.本实施例中,投料装置702呈螺旋状,导电制品位于投料装置702的间隙内,第二驱动装置703驱动投料装置702绕投料装置702的轴线转动时,螺旋状的投料装置702会推动间隙内的导电制品运动,最终将导电制品投入投料通道701内。通过第二驱动装置703和投料装置702的设置,使得空气处理装置20的加料精确可控。
163.第二驱动装置703可以为步进电机、马达等。
164.可选地,投料装置702包括中心轴7022和多个螺旋面7021,中心轴7022与第二驱动装置703驱动连接,多个螺旋面7021沿中心轴702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于中心轴7022上,导电制品位于相邻的螺旋面7021之间的间隙内,当第二驱动装置703驱动中心轴7022转动时,螺旋面7021转动,进而能够带动相邻的螺旋面7021之间的间隙内的导电制品运动。
165.可选地,如图7所示,加料机构70还包括转盘704,转盘704设于投料装置702的出口与投料通道701的入口的连通处,转盘704设有释放口7041;投料装置702转动时,投料装置702能够推动导电制品经过释放口7041进入投料通道701内。
166.本实施例中,投料装置702推动的导电制品只能够通过转盘704的释放口7041进入投料通道701内,而且能够避免投料装置702的导电制品不受控地流至投料通道701内。
167.可选地,转盘704呈类圆形,且释放口7041呈类扇形。
168.本实施例中,由于投料装置702呈螺旋状,并且能够绕其轴线转动,转盘704呈类圆形,能够更好地阻挡投料装置702的导电制品流出。释放口7041呈类扇形,与螺旋状的投料装置702相配合,能够保证每次经过释放口7041的导电制品量相同,以便于控制导电制品的添加量。
169.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703设于投料装置702背离转盘704的一侧。
170.第二驱动装置703位于投料装置702背离转盘704的一侧,不仅便于带动投料装置702转动,还能够不占用转盘704的空间,保证导电制品的流动顺畅性。
171.壳体10还限定出具有开口(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开口)的投料腔705,投料装置702和第二驱动装置703均设于投料腔705内;加料机构70还包括盖体(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盖体706),第二盖体706盖设在第二开口处。
172.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便于用户向投料腔705内添加导电制品,第二盖体70能够避免外界灰尘杂质等进入投料腔705内。
173.可选地,第二盖体706的一端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盖体70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以便于打开第二盖体706向投料腔705添加导电制品。
174.可选的,第二盖体706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第二盖体706与壳体10之间,其中,第二盖体706开启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706开启后,当用户添加完导电制品后,第二盖体706可以自动关闭,以避免第二盖体706盖设不到位,导致灰尘进入投料腔705内。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或者橡皮筋等。
175.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投料装置702位于水箱30的上方,在电解装置60设于水箱30的侧壁的情况下,投料通道701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朝向电解装置60的方向倾斜。
176.本实施例中,投料通道701的设置便于导电制品在投料通道701内利用自身重力顺畅地滑动至水箱30内。
177.可选地,投料通道701包括弧形通道,以减少导电制品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进一步便于导电制品流入水箱30内。
178.可选地,第一壳体605位于容纳腔303内,第一壳体605限定出朝向水箱30侧壁的导电腔6051,导电腔6051用于放置正负电极部;投料通道的出口7011与导电腔6051的入口相连通,导电腔6051的出口位于水箱30的底部,以使投料通道701内的导电制品流至容纳腔303底部。
179.本实施例中,导电制品流至电解装置60的上方,流入导电腔6051内,沿着导电腔6051流入水箱30底部,与净化用水混合形成导电溶液。此时,靠近电解装置60底部的导电溶液的浓度较高,开启电解装置60后,此处的导电溶液能够快速电解产生消毒用水。
180.可选地,电解装置60还包括连通件607,连通件607连接在投料通道的出口7011与导电腔6051的入口之间,以便于投料通道701内的导电制品能够顺畅地流入导电腔6051内。
181.可选地,连通件607呈倾斜状,以提高导电制品的流动速度。
182.可选地,连通件607与导电腔6051的腔壁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比如采用卡扣或者胶结的方式连接。
183.可选地,导电腔6051与反应室308相连通,以便于导电制品能够流入容纳腔303底部。
184.可选地,控制器与电解装置60、第一驱动装置202和第二驱动装置703均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检测装置检测的容纳腔303内的水位信息,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703转动预设圈数,然后控制器控制电解装置60通电,同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2工作。其中,控制电解装置60通电对导电溶液电解,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2工作,以使净化组件40在水箱30内转动,加速导电制品与净化用水的混合,同时加速消毒用水在水箱30内的扩散。
18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
186.如图14至图16所示,以净化组件40轴向水平地设置于容纳腔303内,水箱30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进风口301,第一驱动装置202设于上述的水箱30的至少一个侧壁,并与净化组件40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驱动连接,以带动净化组件40沿净化组件40的周向转动,净化组件40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与进风口301对应设置并相连通为例:
187.在第一驱动装置202与进风口301设于同一侧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202位于进风口301的外侧。
188.净化组件40呈圆筒形,净化组件40的内部限定出内部空间。
189.水箱30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进风口301,而净化组件40轴向水平地设置于容纳腔303内,进风口301与净化组件40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对应设置并连通。这样从进风口301流入的气流能够流至净化组件40内的内部空间时,能够流经净化组件40的中部及上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流经净化组件40的上部,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20,气流与净化组件40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净化组件40对气流的净化和/或加湿效果。由于进风口301设于水箱30的侧壁,为了保证净化组件40能够沿其周向转动,第一驱动装置202需要与净化组件40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02与进风口301位于同一侧壁时,驱动装置设于进风口301的外侧,既能够保证净化组件40的正常转动,还不会占用进风口301的空间,避免驱动装置影响进风口301的进风。
190.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02与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的周向壁面驱动连接。
191.由于净化组件40的轴向端面与进风口301对应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与进风口301对应设置。第一驱动装置202与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的周向壁面驱动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第一驱动装置202设于进风口301的外侧,进而避免第一驱动装置202干扰进风口301的进风。
192.可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包括第一齿轮406,可以理解为: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呈齿轮状,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第二齿轮407,第一驱动装置202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407驱动连接,第二齿轮407与第一齿轮406相啮合。
193.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02带动第二齿轮407转动,第二齿轮407带动第一齿轮406转动,第一齿轮406转动,第一齿轮406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架403周向转动,最终实现净化膜401的周向转动。
194.可选地,第一齿轮406的外径大于第二齿轮407的外径。
195.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包括第一齿轮406,第一齿轮406的外径较大,也就是说,第一端部4032和/或第二端部4033的外径较大。这样支撑架403的外径可以较大,进而使得套设在支撑架403外侧的净化件405的内径可以增大。净化件405的内径增大,增加了净化件405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加了净化件405与净化用水和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净化加湿效果。
196.第二齿轮407与第一齿轮406相啮合,第一齿轮406位于容纳腔303内,则第二齿轮407至少部分也位于容纳腔303内。第二齿轮407的尺寸较小,能够减小第二齿轮407占用的容纳腔303内的空间,保证净化件405的尺寸。
197.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在于:
198.如图21至图27所示,以电解装置60包括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正极部601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负极部602一端能够与电源连通;其中,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依次间隔设置,正极部601的另一端和负极部602的另一端均导电溶液接触时,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分别电解导电溶液为例:
199.可选地,正极部601呈环形,负极部602呈环形,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依次间隔套设。
200.本实施例中,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均成环形,进一步增加电解装置60与导电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解效率。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依次间隔套设,导电溶液在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之间的间隙内电解。
201.可选地,电解装置60位于容纳腔303的底部,能够保证电解装置60与导电溶液的接触充分,进而提高电解装置60的电解效率。
202.可以理解:电解装置60也可以位于容纳腔303的侧壁。
203.可选地,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正极部601和多个负极部602依次交错间隔套设,增加了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电解的范围,提高了电解装置60的电解效率。
204.可选地,多个正极部601的一端均相连接,以便于多个正极部601均与电源连通。多个负极部602的一端均相连接,以便于多个负极部602均与电解连通。
205.多个正极部601为一体成型,且多个负极部602也呈一体成型。
206.可选地,第一接电触体603与正极部601的一端和负极部602的一端均连接,第一接电触体603包括第一导电柱6033和第二导电柱6034,正极部601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柱6033相连接,负极部602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柱6034相连接。
207.可选地,第二接电触体604位于水箱30外部,其中,第二接电触体604包括第三导电柱6043和第四导电柱6044,第三导电柱6043的一端和第四导电柱6044的一端均与电源连通,其中,第三导电柱6043和第四导电柱6044穿过水箱30的侧壁,以使第三导电柱6043的另一端和第四导电柱6044的另一端位于水箱30内。
208.通过四个导电柱的设置,能够实现为电解装置60的供电。从而保证电解装置60在水箱30内的正常工作。
209.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20还包括用于电解装置60的清洁装置80,清洁装置80包括毛刷801和第三驱动装置802,毛刷801能够伸入至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之间的间隙内;第
三驱动装置802与毛刷801驱动连接,能够驱动毛刷801在间隙内并沿间隙的延伸方向运动,以清洁正极部601和/或负极部602。
210.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60使用一段时间后,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表面会形成一层垢,采用本实施例的清洁装置80,第三驱动装置802能够驱动毛刷801沿间隙延伸方向运动,以清洁正极部601和/或负极部602的垢。而且还可以高频次“清扫”电极,来有效阻止垢的生成。
211.可选地,清洁装置80还包括移动组件807,移动组件807设于第三驱动装置802背离毛刷801的一端,并与第三驱动装置802相连接,能够通过带动第三驱动装置802运动,进而带动毛刷801伸入至间隙内或者脱离间隙。
212.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60工作时,导电溶液需要在间隙内电解,因此,毛刷801若一直位于间隙内,会影响电解装置60的电解。因此通过移动组件807可以在电解装置60工作时,将毛刷801带动脱离间隙,保证电解装置60的电解。在需要清洁时,将毛刷801带动至间隙内,对间隙、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进行清扫。
213.可选地,移动组件807还可以带动毛刷801与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的上表面接触,以清扫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上表面的垢。
214.可选地,如图23和图24所示,移动组件807包括齿条8071、齿轮8072和第四驱动装置8073,齿条8071设于第三驱动装置802背离毛刷801的一端,并与第三驱动装置802相连接;齿轮8072与齿条8071相啮合;第四驱动装置8073与齿轮8072驱动连接,能够通过齿轮8072驱动齿条8071沿朝向电解装置60的方向运动或者朝向背离电解装置60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毛刷801伸入至间隙内或者脱离间隙。
215.本实施例中,齿条8071与第三驱动装置802连接,齿条8071能够带动第三驱动装置802和毛刷801一起运动。第四驱动装置8073和齿轮8072用来带动齿条8071的运动,最终实现毛刷801的运动。通过齿轮8072、齿条8071和第四驱动装置8073的设置使得移动组件807的运动过程精确可靠。
216.具体地,齿条8071沿从毛刷801到电解装置60的方向延伸,以实现毛刷801伸入至间隙内或者脱离间隙的运动。
217.齿条8071、第三驱动装置802和毛刷801沿从毛刷801到电解装置60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实现毛刷801伸入至间隙内或者脱离间隙的运动。
218.齿条8071朝向电解装置60的方向运动,指的是:齿条8071沿着从毛刷801到电解装置60的方向运动。齿条8071朝向背离电解装置60的方向运动,指的是:齿条8071沿着从电解装置60到毛刷801的方向运动。
219.可选地,如图24所示,清洁装置80还包括外罩803,外罩803限定出具有出入口8032的电机腔8031;移动组件807和第三驱动装置802均位于电机腔8031内;其中,毛刷801活动设于出入口8032。
220.本实施例中,外罩803便于移动组件807和第三驱动装置802的设置,毛刷801需要伸入至间隙内进行清扫,所以电机腔8031的出入口8032便于毛刷801的运动。
221.可选地,外罩803还限定出滑槽8034,齿条8071与滑槽8034相适配,齿条8071能够在滑槽8034内运动。
222.本实施例中,滑槽8034为齿条8071运动提供空间,从而便于齿条8071运动,进而实
现毛刷801的运动。
223.滑槽8034也沿从毛刷801到电解装置60的方向延伸,以便于齿条8071的运动。
224.齿条8071与滑槽8034相适配,指的是:齿条8071和滑槽8034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或相近。
225.可选地,外罩803包括外罩本体8035和凸起部8033,外罩本体8035限定出电机腔8031,凸起部8033位于电机腔8031内,并与外罩本体8035连接;其中,滑槽8034设于凸起部8033。
226.以电解装置60设于容纳腔303的底部为例,清洁装置80位于电解装置60的上方,其中,沿从下到上的方向,毛刷801、第三驱动装置802和齿条8071依次设置,移动组件807能够带动毛刷801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至间隙内或者脱离间隙。
227.其中,齿条8071和齿轮8072水平放置,以便于齿轮8072和齿条8071的啮合。第四驱动装置8073位于齿轮8072的一侧,以便于驱动齿轮8072转动。
228.具体地,第三驱动装置802和第四驱动装置8073可以为步进电机或马达等。
229.可选地,清洁装置80还包括电控板804,电控板804位于电机腔8031内,与第三驱动装置802和第四驱动装置8073电连接,电控板804用于控制第三驱动装置802和第四驱动装置8073的工作。
230.可选地,如图25所示,清洁装置80还包括卡位脚805,卡位脚805设于外罩803朝向电解装置60的壁面;卡位脚8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位脚805沿外罩80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于外罩803朝向电解装置60的壁面,多个卡位脚805中的至少一个限定出走线通道806,走线通道806与电机腔8031相连通,以使电控板804与走线通道806内的线路电连接。
231.本实施例中,多个卡位脚805便于清洁装置80稳定放置在水箱30内,其中一个卡脚设有走线通道806,便于电控板804的供电。
232.可选地,电解装置60设于容纳腔303的底部时,走线通道806的入口于水箱30的底壁外侧连通,以便于线路从水箱30底部设置,从而连接至电控板804。
233.可选地,毛刷801包括圆盘8011和刷毛组8012,圆盘8011与第三驱动装置802驱动连接;刷毛组8012设于圆盘8011朝向电解装置60的一侧;其中,刷毛组8012包括多个刷毛,刷毛组8012呈环形,并与间隙相匹配。
234.本实施例中,刷毛组8012与间隙相匹配,也就是说,刷毛组8012的形状、尺寸均与间隙相同或相近,从而使得刷毛组8012能够更加全面清扫间隙以及正负电极部。比如,间隙呈环形,每一刷毛组8012也呈环形。
235.可选地,正极部601和负极部60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正极部601和多个负极部602交错间隔套设,形成多个依次套设的间隙时,刷毛组8012的数量为多个,刷毛组8012的数量与间隙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236.本实施例中,多个刷毛组8012能够对多个间隙进行清扫,进而能够全面清扫电解装置60,以保证电解装置60的清洁度。
237.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气处理装置20。
238.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气处理装置20,因此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气处理装置2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39.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