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8:4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形玩具独角兽领域,特别是一种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2.玩具,在不同年龄层中广受欢迎,满足人们教学益智、消遣娱乐、收藏纪念等不同的需求;而变形玩具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玩性、吸引力,深受大众的喜爱。
3.变形玩具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2130501367.2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玩具(变形独角兽),该玩具拥有躯体、与躯体一体成型的后腿部;躯体上设有与可水平摆动的前腿部、位于前腿部的上侧的头部、可上下摆动的侧翼,侧翼和前腿部均分设在躯体的两侧,且均与躯体铰接。
4.上述该方案,是一款模拟独角兽的简易变形玩具,通过向上摆动侧翼和前腿部,侧翼、前腿部均与躯体贴合,形成第二形态,在结构形态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若将独角兽变成机甲形态,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胸部需要沿同一方向延伸,但独角兽为动物形态时,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胸部的延伸方向各不相同,由于该案该结构简陋,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无法调节,使独角兽在动物形态和机甲形态上无法相互转换。
5.所以,本方案解决问题,如何实现改变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胸部的延伸方向,使独角兽可在动物形态和机甲形态上相互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实现改变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胸部的延伸方向,使独角兽可在动物形态和机甲形态上相互转换。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包括前肢体、后肢体;所述前肢体上设有颈部、位于颈部的下侧的可上下摆动的头部和尖角块;所述颈部的外端、头部、尖角块依次铰接,所述后肢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肢体、铰接在侧肢体的底部的可上下摆动的下肢体;所述侧肢体可沿后肢体的宽度方向往复平移,且与前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颈部的内端沿前肢体的高度方向与前肢体滑动配合,且沿颈部的轴线与前肢体转动配合。
8.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前肢体的远离后肢体的一侧设有弧形面、位于弧形面上的沿前肢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头部与导向槽滑动配合,且转动配合。
9.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侧肢体与后肢体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肢体、侧肢体铰接。
10.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侧肢体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收纳连接件的侧肢收纳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侧肢收纳槽铰接。
11.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前肢体设有插槽,所述侧肢体设有与插槽可插拔连接的插接块。
12.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后肢体上设有尾部;所述尾部、后肢体、前肢体依次布置。
13.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尾部上设有可上下摆动的尾翼、位于尾翼的一端的弧形边沿;所述尾部的一端沿弧形边沿的延伸路径与尾翼滑动配合、另一端与后肢体连接。
14.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后肢体包括两个可水平开合的躯壳、位于躯壳的内侧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尾部延伸至躯壳的内部,且与第一定位块可拆卸连接;两侧所述侧肢体分别与对应的躯壳连接。
15.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尾部的相对两侧分设有与第一定位块相匹配的定位凹台;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分别抵紧对应的定位凹台,以使所述尾部固定在后肢体内。
16.在上述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中,所述躯壳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二定位块上的u性结构的定位卡口;所述定位卡口的内侧与尾部的上表面、下表面贴合。
1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方案通过设置颈部、头部、尖角块依次铰接,利用上下摆动的方式调节颈部、头部、尖角块的延伸方向,动物形态时,头部与颈部形成l形结构,头部向下摆动,头部的下侧贴合颈部的侧面,与颈部保持相同的延伸方向,尖角块向上摆动,尖角块摆动后与颈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前肢体为独角兽的胸部,颈部向下摆动,与前肢体保持相同的延伸方向,拉开后肢体的两侧的侧肢体,侧肢体与前肢体分离,前肢体绕颈部的轴向绕180度进行水平翻转,前肢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合拢两侧的侧肢体,侧肢体重新与前肢体连接,完成机甲形态的变形,实现改变独角兽的尖角、头部、颈部、胸部的延伸方向,使独角兽可在动物形态和机甲形态上相互转换。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的动物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的动物形态的仰视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后肢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颈部的变形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头部、尖角块的变形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肢体、前肢体的变形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躯壳、尾部、尾翼的装配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躯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的机甲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尾部与尾翼的拆卸效果图。
29.附图标记:1、头部;2、尖角块;3、颈部;4、前肢体;5、后肢体;6、尾翼;7、侧肢体;8、下肢体;9、尾部;10、连接件;
30.401、导向槽;402、弧形面;403、插接块;
31.501、第一定位块;502、躯壳;503、第二定位块;504、定位卡口;
32.601、弧形边沿;701、侧肢收纳腔;702、侧肢收纳槽;703、插槽;901、定位凹台。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34.实施例1:
35.如图1-10所示,一种独角兽金刚变形玩具,包括前肢体4、后肢体5;所述前肢体4上设有颈部3、位于颈部3的下侧的可上下摆动的头部1和尖角块2;所述颈部3的外端、头部 1、尖角块2依次铰接,所述后肢体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肢体7、铰接在侧肢体7的底部的可上下摆动的下肢体8;所述侧肢体7可沿后肢体5的宽度方向往复平移,且与前肢体4可拆卸连接;所述颈部3的内端沿前肢体4的高度方向与前肢体4滑动配合,且沿颈部3的轴线与前肢体4转动配合。
36.其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颈部3、头部1、尖角块2依次铰接,利用上下摆动的方式调节颈部3、头部1、尖角块2的延伸方向,动物形态时,头部1与颈部3形成l形结构,头部1 向下摆动,头部1的下侧贴合颈部3的侧面,与颈部3保持相同的延伸方向,尖角块2向上摆动,尖角块2摆动后与颈部3的延伸方向相同,前肢体4为独角兽的胸部,颈部3向下摆动,与前肢体4保持相同的延伸方向,拉开后肢体5的两侧的侧肢体7,侧肢体7与前肢体4 分离,前肢体4绕颈部3的轴向绕180度进行水平翻转,前肢体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合拢两侧的侧肢体7,侧肢体7重新与前肢体4连接,完成机甲形态的变形,实现改变独角兽的尖角、头部1、颈部3、胸部的延伸方向,使独角兽可在动物形态和机甲形态上相互转换。
37.侧肢体7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收纳下肢体8的侧肢收纳腔701;所述下肢体8铰接在侧肢收纳腔701内。
38.颈部3与前肢体4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前肢体4的远离后肢体5的一侧设有弧形面 402、位于弧形面402上的沿前肢体4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01;所述头部1与导向槽401 滑动配合,且转动配合。
39.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弧形面402与导向槽401,颈部3在导向槽401的导向下,在弧形面 402上升降摆动,颈部3上设有与导向槽401滑动配合的圆柱体,而圆柱体因自身结构特点,可在导向槽401相对转动,与前肢体4转动配合,使前肢体4可绕颈部3的轴向进行翻转。
40.侧肢体7与后肢体5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侧肢体7与后肢体5之间设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的两端分别与后肢体5、侧肢体7铰接。
41.侧肢体7、后肢体5分别与连接件10的两端铰接,拉开侧肢体7时,连接件10被拉开,后肢体5、连接件10、侧肢体7形成h型结构;合拢侧肢体7时,连接件10的两侧的侧面分别贴合后肢体5、侧肢体7进行隐藏。
42.优选的,所述侧肢体7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收纳连接件10的侧肢收纳槽702;所述连接件 10的一端与侧肢收纳槽702铰接。
43.侧肢体7通过设置侧肢收纳槽702,将连接件10收纳至侧肢收纳槽702内,提高隐藏质量。
44.侧肢体7与前肢体4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前肢体4设有插槽703,所述侧肢体7设有与插槽703可插拔连接的插接块403。
45.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肢体5上设有尾部9;所述尾部9、后肢体5、前肢体4依次布置。
46.本实施例通过增设尾部9,提高模拟仿真效果。
47.本实施例的又一改进,所述尾部9上设有可上下摆动的尾翼6、位于尾翼6的一端的弧形边沿601;所述尾部9的一端沿弧形边沿601的延伸路径与尾翼6滑动配合、另一端与后肢体5连接。
48.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摆动尾翼6模仿动物形态的尾部9上下摆动,提高模拟仿真效果;在具体连接中,尾翼6的弧形边沿601为导轨,尾部9上设有导槽,导槽沿导轨的弧形路径滑动,形成尾翼6的摆动效果。
49.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肢体5包括两个可水平开合的躯壳502、位于躯壳 502的内侧的第一定位块501;所述尾部9延伸至躯壳502的内部,且与第一定位块501可拆卸连接;两侧所述侧肢体7分别与对应的躯壳502连接。
50.在具体实施中,尾部9与后肢体5可拆卸连接,提高玩具的可玩性和趣味性,拆卸的尾部9与尾翼6形成玩具剑,尾部9为剑柄,尾翼6为剑身;具体拆卸方式为,通过掰开两侧的躯壳502,使躯壳502内的第一定位块501与尾部9分离,完成拆卸;反之,合拢两侧的躯壳502,两侧的第一定位块501对尾部9进行定位,完成安装。
51.第一定位块501与尾部9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尾部9的相对两侧分设有与第一定位块501相匹配的定位凹台901;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501分别抵紧对应的定位凹台901,以使所述尾部9固定在后肢体5内。
52.两侧的第一定位块501插入定位凹台901内,利用第一定位块501的外形与定位凹台901 的形态相匹配,避免尾部9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形成可拆卸连接。
53.进一步优选,所述躯壳502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定位块503、位于第二定位块503上的u 性结构的定位卡口504;所述定位卡口504的内侧与尾部9的上表面、下表面贴合。
5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定位块503,提高后肢体5对尾部9的定位质量,避免单点定位;第二定位块503具体的定位方式为,利用u性结构的定位卡口504,承托尾部9的底部,贴合尾部9的顶部,并对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横向上进行定位,提高尾部 9连接稳定性。
55.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