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脉瘤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7:53: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脉瘤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2.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其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好发于40至60岁的中老年人。动脉瘤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将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将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引发血管痉挛并引起大范围脑梗死而导致偏瘫和昏迷等。
3.目前动脉瘤治疗手段包括:1)外科手术治疗如:动脉瘤颈夹闭术、动脉瘤颈结扎术、巨大动脉瘤的切开缝合术等。这种治疗方式由于需要切开表层皮肤组织,暴露动脉血管,其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时间长,对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
4.2)内科药物治疗,传统内科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未破裂的稳定型动脉瘤,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控制那些能够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控制患者血压等。这种治疗方式无法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治疗效果较差。
5.3)微创介入治疗如: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液体胶填塞动脉瘤腔、以及支架辅助填塞等。这种治疗方式治疗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更加安全,避免患者外科创伤带来的并发症,大大改善患者预后。
6.但是,目前得到微创介质治疗的缺陷是占位效应及需要其它支架辅助,从而造成治疗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脉瘤封堵系统的新技术方案。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脉瘤封堵系统,包括:
9.瘤内封堵单元,所述瘤内封堵单元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的瘤体内,且所述瘤内封堵单元的形状与所述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
10.瘤颈封堵单元,所述瘤颈封堵单元通过微导管植入载瘤血管中,且所述瘤颈封堵单元与所述瘤内封堵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瘤颈封堵单元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封堵;
11.所述瘤内封堵单元和所述瘤颈封堵单元分别为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
12.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在体外固定并形成一体结构,将所述一体结构通过微导管植入体内。
13.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所述勾连部勾连所述瘤颈封堵单元。
14.可选地,所述瘤颈封堵单元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所述勾连部勾连所述瘤内封堵单元。
15.可选地,所述勾连部位于所述瘤颈封堵单元的中部。
16.可选地,所述勾连部的数量为多个。
17.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的外表面与所述动脉瘤的瘤腔贴合。
18.可选地,所述丝状物采用形状记忆材质;
19.通过微导管将所述瘤内封堵单元植入动脉瘤的瘤体并释放后,所述瘤内封堵单元能与所述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
20.通过微导管将所述瘤颈封堵单元植入动脉瘤的载瘤血管并释放后,所述瘤颈封堵单元能与载瘤血管的形状相适应。
21.可选地,在瘤颈封堵单元在载瘤血管为半圆形曲面结构,所述瘤颈封堵单元的外表面与动脉瘤周边的载瘤血管的内表面贴合。
22.可选地,所述丝状物的材质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形状记忆金属复合材料和形状记忆聚合物。
23.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的表面涂敷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用于促进血栓形成;
24.所述瘤颈封堵单元的表面涂敷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用于促进瘤颈封堵单元内皮化,或者用于抗抗血栓形成。
2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分别为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将瘤内封堵单元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的瘤体内,使瘤内封堵单元的形状与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并将瘤颈封堵单元通过微导管植入载瘤血管中,使瘤颈封堵单元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封堵,同时,瘤颈封堵单元与瘤内封堵单元固定连接。其中,瘤内封堵单元能够扰乱动脉瘤内血流并致动脉瘤栓塞,同时,瘤颈封堵单元与瘤内封堵单元形成连接并固定,瘤颈封堵单元能够改变载瘤血管在瘤颈口的血流导向,可以与瘤内封堵单元形成配合,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有效封堵,从而防止瘤颈口形成新的动脉瘤。
27.因此,该动脉瘤封堵系统能够同时封堵动脉瘤的瘤体和瘤颈,封堵效果好,而且不易复发。另外,由于该动脉瘤封堵系统在载瘤血管内的植入物较少,对载瘤血管影响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效果较好。
2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9.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的第
二种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瘤内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第四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38.图中:1、瘤内封堵单元;2、瘤颈封堵单元;3、瘤体;4、载瘤血管; 5、勾连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40.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瘤封堵系统。动脉瘤封堵系统包括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其中,瘤内封堵单元1 设置在动脉瘤的瘤体3内,用于对动脉瘤进行封堵;瘤颈封堵单元2设置在载瘤血管4,并与瘤内封堵单元1固定连接,用于对动脉瘤的瘤颈进行封堵。
45.具体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的瘤体3内。在将瘤内封堵单元1植入动脉瘤的瘤体3后,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的形状与所述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也即瘤内封堵单元1能够贴合动脉瘤的瘤腔内表面。瘤内封堵单元1能够扰乱动脉瘤内血流并致动脉瘤栓塞,从而较好地封堵动脉瘤。
46.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通过微导管植入载瘤血管4中。在将瘤颈封堵
单元2植入载瘤血管4后,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与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固定连接,部分瘤颈封堵单元2的外表面与载瘤血管4的内表面贴合,使得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有效封堵。
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和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分别为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一方面,网状结构便于实现对动脉瘤的瘤体3和瘤颈的封堵;另一方面,网状结构质地较轻,便于减小患者的不适感。需要说明的是,动脉瘤的瘤颈是指动脉瘤与载瘤血管4相连接的位置。
48.例如,瘤内封堵单元1具有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呈压缩状态的瘤内封堵单元1体积较小,从而便于将瘤内封堵单元1植入人体的动脉瘤的瘤体3内,在将瘤内封堵单元1植入人体的动脉瘤的瘤体3内以后,瘤内封堵单元1的体积增大,呈膨胀状态,以对动脉瘤进行较好的封堵。瘤内封堵单元1可以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预制。优选地,瘤内封堵单元1可以为球状或者类似球状,或者为伞状或者类似伞状。
49.同理,瘤颈封堵单元2具有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呈压缩状态的瘤颈封堵单元2体积较小,从而便于将瘤内封堵单元1植入人体的载瘤血管4 内,在将瘤颈封堵单元2植入人体的载瘤血管4内以后,瘤径封堵单元的体积增大,呈膨胀状态,以对动脉瘤的瘤颈进行较好的封堵。瘤颈封堵单元2也可以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预制。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分别为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将瘤内封堵单元1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的瘤体 3内,使瘤内封堵单元1的形状与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并将瘤颈封堵单元2通过微导管植入载瘤血管4中,使瘤颈封堵单元2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封堵,同时,瘤颈封堵单元2与瘤内封堵单元1固定连接。其中,瘤内封堵单元1能够扰乱动脉瘤内血流并致动脉瘤栓塞,同时,瘤颈封堵单元 2与瘤内封堵单元1形成连接并固定,瘤颈封堵单元2能够改变载瘤血管4 在瘤颈口的血流导向,可以与瘤内封堵单元1形成配合,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有效封堵,从而防止瘤颈口形成新的动脉瘤。
51.因此,该动脉瘤封堵系统能够同时封堵动脉瘤的瘤体3和瘤颈,封堵效果好,而且不易复发。另外,由于该动脉瘤封堵系统在载瘤血管4内的植入物较少,对载瘤血管4影响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效果较好。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瘤内封堵单元1的形状可以由球体的部分球面结构组成,同时,部分球面结构支撑于动脉瘤的瘤体的与载瘤血管4相连接的瘤腔中,从而对动脉瘤的瘤体进行封堵。这也能进一步减少动脉瘤封堵系统的体积。图7和图8仅仅是给出了呈部分球面结构的瘤内封堵单元1与瘤颈封堵单元2的一种连接方式,当然,这两者也可以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方式,以实现动脉瘤封堵系统对动脉瘤进行较好的密封。
53.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在体外固定并形成一体结构,将所述一体结构通过微导管植入体内。
5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在体外固定并形成一体结构,连接方式比较稳定,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脱离,同时,将一体结构通过微导管植入体内,操作简单,便于准确地将一体结构植入至准确的位置,进而便于该动脉瘤封堵系统对动脉瘤的封堵。
55.例如,瘤内封堵单元1在编织完成后会形成有束拢部,瘤颈封堵单元 2在编织完成
后会形成有束拢部,通过两者的束拢部固定在一起,以将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更好地固定在一起,有助于减小动脉瘤封堵系统的体积,便于优化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结构,植入体内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使得将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的连接非常稳定。
56.可选地,参考图5和图6,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 5,所述勾连部5勾连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
5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瘤内封堵单元1上形成勾连部5,而且,勾连部5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5的形成方式比较简单,也便于实现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之间的勾连固定。
58.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 5,所述勾连部5勾连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
5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瘤颈封堵单元2上形成勾连部5,而且,勾连部5通过编织形成,勾连部5的形成方式比较简单,也便于实现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之间的勾连固定。
60.可选地,所述勾连部5位于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的中部。一方面,这使得瘤颈封堵单元2的周边能够与载瘤血管4进行较好地贴合,从而能够改变载瘤血管4在瘤颈口的血流导向,从而对动脉瘤的瘤颈形成有效封堵,防止瘤颈口形成新的动脉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之间的牢固连接。
61.可选地,所述勾连部5的数量为多个。这使得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之间能够较好地固定,能够有效地防止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之间的脱离,从而对动脉瘤进行有效地封堵。
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动脉瘤封堵系统能够同时对动脉瘤的瘤体3和瘤颈进行封堵,封堵效果较好。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瘤体3封堵单元和瘤颈封堵单元2可以在体外一体成型,然后植入体内;也可以在体外分为两个部件,分别植入体内后再连接在一起,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对动脉瘤进行较好地封堵。
64.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的外表面与所述动脉瘤的瘤腔贴合。这使得瘤内封堵单元1能够较好地扰乱动脉瘤内血流并致动脉瘤栓塞,从而对动脉瘤的瘤体3进行较好地封堵。
65.可选地,所述丝状物采用形状记忆材质;
66.通过微导管将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植入动脉瘤的瘤体3并释放后,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能与所述动脉瘤的形状相适应;
67.通过微导管将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植入动脉瘤的载瘤血管4并释放后,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能与载瘤血管4的形状相适应。
6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形状记忆材质编织形成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有利于缩小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的体积,以便于将其植入体内;同时,又有利于在将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 2植入体内以后,便于实现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的膨胀,以更好地使得瘤内封堵单元1和动脉瘤的瘤腔贴合,以及使得瘤颈封堵单元 2和载瘤血管4贴合,从而使得该动脉瘤封堵系统能够较好地对动脉瘤进行封堵。
69.可选地,在瘤颈封堵单元2在载瘤血管4为半圆形曲面结构,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的外表面与动脉瘤周边的载瘤血管4的内表面贴合。这使得瘤颈封堵单元2的形状与载瘤血管4的形状相适应,不仅对载瘤血管4的影响较小,而且能较好地动脉瘤的瘤颈形成有效封堵。
70.可选地,所述丝状物的材质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形状记忆金属复合材料和形状记忆聚合物。这使得瘤内封堵单元1和瘤颈封堵单元2能较好地实现压缩和膨胀状态的改变,既能呈压缩状态满足植入的要求,又能呈膨胀状态满足膨胀封堵静脉瘤的要求,操作非常方便。该动脉瘤封堵系统,在通过微导管植入瘤体内,释放后可自适应动脉瘤的形态,与动脉瘤贴合良好,从而能够较好地对动脉瘤进行封堵。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丝状物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与其它材料的混合,例如,丝状物是形状记忆合金和贵金属的混合物,其中,贵金属可以为 pt-ir,pt-w等,贵金属丝材起显影作用;或者,丝状物是形状记忆合金和尼龙类材料,其中,尼龙类材料用于加速血栓形成;或者,丝状物也可以由多种材料混合编织。
72.可选地,所述瘤内封堵单元1的表面涂敷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用于促进血栓形成;其中,第一涂层可以为类凝血酶涂层,从而有助于提高瘤内封堵单元1封堵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动脉瘤破裂,提高了动脉瘤封堵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73.所述瘤颈封堵单元2的表面涂敷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用于促进瘤颈封堵单元内皮化,这有助于在植入动脉瘤封堵系统后降低患者的排异反应;或者,第二涂层用于抗抗血栓形成,这有助于进一步防止瘤颈口形成新的动脉瘤。
7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动脉瘤封堵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占位效应、节省成本,而且可适应不同动脉瘤形状、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还能降低动脉瘤延迟破裂风险及避免闭塞其他分支的动脉瘤。
75.另外,该动脉瘤封堵系统的结构非常稳定,不易移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复发。
7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封堵系统,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同时封堵动脉瘤的瘤体3和瘤颈,封堵效果好,而且不易复发。另外,由于该动脉瘤封堵系统在载瘤血管4内的植入物较少,对载瘤血管4影响小,安全性较高。
77.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