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7:4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控硅油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20212279276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温度保护的硅油离合器,它包括:驱动组件;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主动轴上的壳体、合盖在所述壳体上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上且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油孔的从动板、设置于所述盖体外侧的第一温感元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温感元件相连接且另一端经所述盖体指向所述主动轴的阀片轴以及抵住所述从动板表面且可在所述阀片轴带动下相对所述从动板运动的阀片;所述从动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油孔,所述硅油离合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从动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出油孔一一对应的温感机构。
3.但是,这样的硅油离合器储油室仅有一个,离合器在高温出油口打开时,硅油会全部进入工作腔,由于发动机低速时回油压力小导致低速时硅油不易回到储油室,离合器分离时间长或无法脱开,引起发动机水温高或油耗高、风扇噪声大,特别是在冷车启动时导致发动机热机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它包括:
6.主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以及套装在所述主动轴上且能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板,所述主动板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多道第一齿槽;
7.从动组件,所述从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主动轴上的壳体、合盖在所述壳体上且能随其同步转动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内壁上且开设有多个出油孔的从动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出油孔相配合的旋转机构;所述主动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盖体具有与第一齿槽相配合的多道第二齿槽,多道所述第一齿槽和多道所述第二齿槽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从动板和所述盖体之间形成储油室,所述盖体内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多组回油通道;
8.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外侧的温感元件、一端与所述温感元件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盖体的阀片轴以及抵住所述从动板表面且能在所述阀片轴带动下相对所述从动板转动以遮挡或避让所述出油孔的阀片;
9.所述从动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盖体的内壁上且延伸至与所述从动板相接的多块分隔板,所述从动板背离所述阀片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出油孔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弹性封盖。
10.优化地,所述分隔板为相对设置的两块,其将所述储油室分隔成第一储油室和第二储油室;所述出油孔为两个,定义为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其与所述第一储油室和第二储油室一一对应;所述弹性封盖为一个,其与任一所述出油孔相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板或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外侧且其相配合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与所述回油通道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轴。
13.进一步地,所述阀片轴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阀片的中心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通过在盖体的内壁上增设延伸至与从动板相接的多块分隔板,从而将储油室分隔成多个储油单元,并利用弹性封盖对出油孔进行遮挡并保证一个出油孔未被遮挡,这样可以使离合器低速耦合时硅油不会全部进入工作腔,由此加快低速时分离时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从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和图3所示的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主要包括相配合的主动组件1 和从动组件2。
20.其中,主动组件1包括主动轴11和主动板12等。主动轴11与发动机直接连接,会跟随发动机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1的直径在其轴心线方向上由一端向另一端减少,从而使得主动轴11上形成多道台阶部(可用于安装其它诸如轴承的零件)。主动板12套装在主动轴11上而与其相固定,这样当主动轴 11转动时,主动板12能随其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主动板12安装在主动轴11直径较小的端部(定义为外端部),它们之间通过花键等常规紧固件固定连接,实现了主动轴11旋转时,主动板12同步转动。主动板12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多道第一齿槽121(即多道第一齿槽设置在主动板12中背离主动轴11的表面边缘处)。
21.从动组件2包括盖体21、从动板22、旋转机构23、储油室和壳体28等。壳体28可转动地套装在主动轴11上,可转动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轴承等常规的方式实现,这样主动轴11的转动不会影响壳体28。
22.盖体21合盖在壳体28上而能随其同步转动,并与主动轴11的外端部形成一定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和壳体28的边缘处通过铆接、焊接等常规方式进行固定并利用密封圈实现密封,使得盖体21和壳体28同步运动(即盖体21和壳体28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主动板12就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即主动板 12设置在壳体28和盖体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具有与第一齿槽121 相配合的多道第二齿槽211,使得多道第一齿槽121和多道第二齿槽
211之间形成工作腔。
23.从动板22固定在盖体21的内壁上(可以采用常规的铆合固定)且开设有多个出油孔;可见从动板22也位于容置空间内而与主动板12相对设置。从动板22和盖体21之间形成储油室,盖体21内开设有与工作腔相连通的多组回油通道212。从动组件2还包括形成在盖体21的内壁上的多块分隔板20,该分隔板20由盖体21的内壁延伸至从动板22的表面而相接(相接触或相连接),从而将储油室分隔成对应数量的储油单元。
24.从动板22背离阀片232的表面上(即朝向主动板12的表面)安装有与出油孔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弹性封盖223(可以具体为弹簧封盖),弹性封盖223的数量比出油孔少至少一个以保证阀片232未遮挡出油孔时能够保证硅油的顺利通过;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从动板22的转速也较高,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弹性封盖223打开对应的出油孔(即未遮住对应的出油孔);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弹性封盖223复位而关闭出油孔(即遮住对应的出油孔)。在本实施例中,出油孔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靠近从动板22的边缘处,其连线经过从动板22的中心,定义为第一出油孔221和第二出油孔222。分隔板20为相对设置的两块且间隔设置,其处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也经过从动板22的中心),从而将储油室分隔成第一储油室24和第二储油室25,这样出油孔与第一储油室24和第二储油室25一一对应(即第一出油孔221与第一储油室24对应,第二出油孔 222和第二储油室25对应)。此时弹性封盖223为一个,其与任一出油孔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它对应设置在第二出油孔222处)。回油通道212也是两道,一道与第一储油室24相通而另一道与第二储油室25相通。具体地,主动板12 或盖体21(也可以是主动板12和盖体21)上开设有位于工作腔外侧且其相配合的回油槽29(即即回油槽29与工作腔相通),使得回油槽29与回油通道212 相连通,这样齿槽内的硅油会因为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向齿槽外周移动,直至移动到最外侧的回油槽29,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压力会将硅油挤进回油通道。
25.旋转机构23安装在盖体21上且与出油孔相配合,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对出油孔的遮挡或避让。该旋转机构23包括设置在盖体21外侧的温感元件 233(温感元件233可以为热敏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贴在一起构成,采用现有的片式或卷簧式等结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温感元件233为卷簧式的,其一端与下述的阀片轴231相连接且另一端卷绕多圈后连接至盖体21上)、一端与温感元件234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盖体21的阀片轴231(即阀片轴231的另一端经盖体21而指向主动轴11)以及抵住从动板22表面且能在阀片轴231带动下相对从动板22转动以遮挡或避让出油孔的阀片232;
26.在本实施例中,阀片轴231另一端可以呈方形以通过方孔与阀片232相连接(以安装至阀片232的中心处),当阀片轴231以自身轴心线为旋转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阀片232相对从动板22同步转动。
27.上述多储油室的硅油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28.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弹性封盖223打开第二出油孔222 (如图3所示),此时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普通离合器相同:当温感元件233感受到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温感元件233受热变形控制阀片轴231转动,从而带动阀片232旋转,打开从动板22上的第一出油孔221与第二出油孔222,硅油通过离心力进入工作腔,离合器进入耦合状态;当温感元件233感受到发动机温度降低时,温感元件233复位,带动阀片轴231与阀片232转动,关闭从动板 22上的第一出油孔221与第二出油孔222,硅油通过两道回油通道212回到第一储油室
24和第二储油室25内,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
29.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弹性封盖223复位而关闭第二出油孔222,如图3所示。此时,当温感元件233感受到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温感元件233受热变形控制阀片轴231转动,从而带动阀片232旋转,打开从动板22上的第一出油孔 221与第二出油孔222,但是由于此时第二出油孔222被弹性封盖223关闭,第一储油室24内的硅油通过离心力进入工作腔,第二储油室25内的硅油则滞留在该储油室内,从而降低离合器的分离时间。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