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7:1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式空调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微通道平流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其制造材料为工业铝材,从而使其具有成本低廉,重量较轻的优点,被普遍应用于车载空调中。在窗式空调领域,窗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材质为铜,近几年随着铜价的节节升高,使得由铜质换热器构成的窗式空调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人们开始考虑采用微通道平流换热器替换铜质换热器。
3.相关技术中,由于微通道平流换热器原本应用于汽车的安装环境中,微通道平流换热器是通过特定结构的焊接支架支撑、连接在汽车中,在窗机产品上使用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微通道换热器与常规铜管翅式换热器结构的差异,以及微通道换热器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需要考虑安装结构方便、避免发生化学腐性两个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通过卡接的安装方式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以及连接板安装避免换热器与金属件直接接触发生化学腐性。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压缩机,用于进行将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排至冷凝器的工作;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其中,一个为冷凝器进行工作,另一个为蒸发器进行工作;室内风扇,所述室内风扇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室外风扇,所述室外风扇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机壳,所述机壳形成内部容纳空间;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风扇位于所述室外侧,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扇位于所述室内侧;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室内侧,所述室内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组件内部,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进风侧与出风侧,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进风侧,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两端设置有集流管;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连接板卡接在所述集流管上。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连接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流管上,这样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以及连接板为塑料件,这样可以避免电化学腐蚀的产生。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件和集流板,所述风道件设于所述集流板和所述中隔板之间,所述集流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集流板、所述风道件和所述中隔板形成室内空气流动通道,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集流板。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包括:主板和卡接部,所述主板连接于
所述集流板上,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集流管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部在所述主板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构造为弹性卡钩,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主板之间限定出卡槽,所述集流管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的内周面设置有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集流管的表面相适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面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接部相对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弯折设置,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端面为平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集流管的顶部限位配合。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减重槽。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去掉侧板和前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和连接板的爆炸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和连接板的爆炸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去掉顶板、侧板和前面板后的爆炸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窗式空调器;
27.11、顶板;12、底座;
28.20、室内换热器;21、集流管;22、第一连接部;
29.30、连接板;31、主板;32、卡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抵接部;35、加强筋;36、限位部;37、减重槽;38、连接边;
30.40、压缩机;50、室外换热器;60、室内风扇;70、室外风扇;80、中隔板;
31.90、风道组件;91、风道件;92、集流板;93、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3.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34.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窗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冷媒循环回路、压缩机40、室外换热器50和室内换热器20,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40、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压缩机40用于进行将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排至冷凝器的工作。机壳包括顶板11、侧板(图中未示出)、前面板(图中未示出)及底座12,机壳形成方形的内部容纳空间。其中,压缩机40设置在底座12上,且压缩机40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媒从第二端和第一端中的一个流出,并且从另一个流入。冷媒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流向不同。其中,室外换热器50和室内换热器20中的一个为冷凝器进行工作,另一个为蒸发器进行工作,压缩机40不仅与室内换热器20连通,还与室外换热器50相连通。其中,室外换热器50用于和室外气流进行热交换,室内换热器20用于和室内气流进行热交换。
35.其中,冷媒在压缩机40、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50之间形成对应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循环路径。也就是说,在高温制冷过程中,室外换热器50和室内换热器20将分别作为冷媒循环回路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即室外换热器50起到冷凝作用,室内换热器20起到蒸发作用。在低温制热过程中,室外换热器50和室内换热器20将分别作为冷媒循环回路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50起到蒸发作用,室内换热器20起到冷凝作用。
36.以及,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中隔板80、室内风扇60和室外风扇70,室内风扇60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经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70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室外换热器50与室外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并且,中隔板80将内部容纳空间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压缩机40、室外换热器50、室外风扇70位于室外侧,室内换热器20和室内风扇60位于室内侧。通过设置中隔板80可以避免室内换热气流和室外换热气流之间发生相互干涉,这样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换热效率,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体验。
37.此外,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风道组件90,风道组件90设置于室内侧,室内风扇60位于风道组件90内部,风道组件90包括进风侧与出风侧,室内换热器20设置在进风侧,室内换热器20为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两端设置有集流管21。
38.其中,微通道换热器指的是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之间的室内换热器20,微通道换热器的扁平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圆形集管相联,以及集管内设置隔板,将室内换热器20流道分隔成数个流程。并且,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质量轻、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
39.此外,结合图2-图6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两端设置有集流管21,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连接板30,连接板30分别连接于风道组件90上,连接板30卡接在集流管21上。也就是说,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卡扣的安装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率。
40.以及,由于微通道换热器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为了避免发生化学腐性,连接板30为塑料件,从而可以避免电化学腐蚀的产生。
41.由此,连接板30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流管21上,这样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以及连接板30为塑料件,这样可以避免电化学腐蚀的产生。
42.其中,风道组件90包括风道件91和集流板92,风道件91设于集流板92和中隔板80之间,集流板92上设有进风口93,集流板92、风道件91和中隔板80形成室内空气流动通道,
连接板30连接于集流板92。通过将风道组件90分为风道件91和集流板92,其中,集流板92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即,室内风扇60在运行时,室内风扇60会从室内抽取气流并从集流板92上的进风口93流到风道件91内,在风道件91的导流作用下,气流从风道组件90的出风口吹出。以及,在中隔板80设置在风道件91背离集流板92的一侧,中隔板80可以将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50分开,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干涉。
43.参照图4-图6所示,连接板30包括:主板31和卡接部32,主板31连接于集流板92上,卡接部32设置于主板31上,卡接部32卡接在集流管21上。也就是说,连接板30不仅可以与集流板92固定连接,而且连接板30还可以与室内换热器20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室内换热器20的固定。具体地,连接板30分为主板31和卡接部32,其中,主板31和风道组件90固定连接,以及卡接部32和集流管21卡接连接,这样可以实现连接板30和室内换热器20以及风道组件90的连接。
44.参照图6所示,卡接部32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接部32在主板3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如此设置,通过在主板31上设置多个卡接部32,这样在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卡接连接时,多个卡接部32可以同时卡接在集流管21上,从而可以提升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卡接部32可以为4个。
45.此外,如图6所示,卡接部32构造为弹性卡钩,卡接部32与主板31之间限定出卡槽,集流管21卡接在卡槽内。如此设置,通过将卡接部32构造成弹性卡钩,这样在卡接部32和集流管21卡接配合时,弹性卡钩可以发生变形再和集流管21卡接,并且弹性卡钩具有弹性,这样在卡接部32卡接在集流管21上时,弹性卡钩可以紧紧的贴附在集流管21的外侧,从而提升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强度。
46.以及,卡接部32朝向集流管2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这样在连接板30装配时,导向斜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卡接部32和集流管21之间的卡接。
47.结合图2-图6所示,卡接部32的内周面设置有弧形配合面,弧形配合面与集流管21的表面相适配。如此设置,通过将卡接部32的内周面设置成弧形配合面,从而使得卡接部32卡接在集流管21上时,弧形配合面和集流管21的外周面相互配合,这样使得卡接部32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避免窗式空调器100在受到撞击时,卡接部32脱离集流管21。
48.以及,如图6所示,卡接部32远离主板3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34,抵接部34抵接在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面上。通过在卡接部32上设置抵接部34,这样可以在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卡接时,抵接部34抵接在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面上,从而提升连接板30和室内换热器20之间的装配强度。
49.此外,参照图6所示,抵接部34相对卡接部32远离主板31的一端弯折设置,抵接部34朝向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端端面为平面。如此设置,抵接部34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面接触,这样在抵接部34和微通道换热器抵接时更加稳定。以及,抵接部34相对卡接部32远离主板31的一端弯折设置,这样可以提升抵接部34朝向微通道换热器一侧平面的面积,即,有效地提升抵接部34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50.此外,如图6所示,主板31和卡接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35。如此设置,通过在主板31和卡接部32之间设置加强筋35,这样可以提升卡接部32的连接强度,因为卡接部32在卡接在集流管21上时,卡接部32会发生变形,通过设置加强筋35,可以避免卡接部32在发生变形断裂。以及,在窗式空调器100组装完成后,连接板30会长时间和集流管21卡接连接,
因此,在卡接部32和主板31之间设置加强筋35,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连接板30的使用寿命。
51.如图6所示,连接板30的顶部设置有限位部36,限位部36与集流管21的顶部限位配合。通过在连接板30的顶部设置限位部36,这样使得连接板30固定在集流管21上时,限位部36可以搭接在集流管21的顶部,这样可以提升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在连接板30的顶部设置限位部36,通过限位部36还可以实现对集流管21的顶部进行保护,避免集流管21的顶部受到损伤。
52.以及,在连接板30的顶部设置限位部36还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从而方便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
53.此外,参照图3和图6所示,主板31上设置有减重槽37。如此,通过在主板31上设置减重槽37,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连接板30的重量,从而方便连接板30的运输,以及有利于削减窗式空调器100的重量。其中,减重槽37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卡接部32之间,以及减重槽37还可以设置在主板31背离卡接部32的一侧。
54.以及,参照图6所示,相邻两个卡接部32之间设置有连接边38,这样可以起到连接两个卡接部32的作用,从而提升卡接部32的结构强度。
55.此外,如图2-图4所示,在室内换热器20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连接板30,例如,其中一个连接板30为上述带有卡接部32的连接板30,另一个连接板30可以为使用螺钉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板30,如此,这样可以提升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连接强度。
56.如图3和图4所示,在集流管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以及在连接板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3相互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3的连接来实现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
57.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2可以为固定在集流管21上的安装翻边,该安装翻边上设置有螺钉孔,以及,连接板30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钉穿孔,如此,螺钉穿过螺钉穿孔后和螺钉孔螺纹配合,从而将连接板30固定在集流管21上。
58.此外,参照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22在上下方向上有至少两个,以及第二连接部33在上下方向上同样为至少两个,如此,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33之间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可以提升连接板30和集流管21之间的连接强度。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