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5:2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监控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为方便观察水下动物的上成长情况,需要水下监视器提供影像信息。
3.现有的水下监视器有投放式和手持式的探头,探头投入水中,沉底后拍摄水下情况但是无法灵活地调节和移动,为检测塘内不同位置的情况,需要多次抛投,使用不便,手持的监视器只能人员在岸上手持使用,虽可以调节和移动,但只能检查塘边的情况,监控范围小,使用不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水下监视器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分为上下部分,所述外壳上下部分转动连接,所述外壳上半部分顶端固定安装有位置调节组件,所述外壳下半部分内侧上部安装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外壳上半部分内侧下部安装有深度调节组件,所述深度调节组件底端固定安装有装配板,装配板底端固定安装有摄像机。
8.优选地,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转轮,所述转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轮之间套设安装有环绳,所述环绳下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
9.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左端固定安装有中板,所述中板固定安装在外壳下半部分内侧左部,所述外壳下半部分右部侧壁贯穿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阻尼套,所述第二拉绳经由第二阻尼套贯穿外壳侧壁。
10.优选地,所述深度调节组件包括中轴,所述中轴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绳,两个所述第一拉绳下部分缠绕在中轴外侧,两个所述第一拉绳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拉绳贯穿延伸到外壳外侧上部,所述外壳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阻尼套,所述第一拉绳贯穿连接第一阻尼套,所述中轴外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收卷辊,所述收卷辊底端固定安装有吊绳,所述吊绳上部分缠绕在收卷辊外侧,四个所述吊绳的缠绕方向相同。
11.优选地,所述外壳下半部分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与吊绳配合的通孔。
12.优选地,所述摄像机采用水下摄像机,所述摄像机通过线束与外部显示设备固定导通。
13.优选地,所述转轮端部转动安装有支架。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位置调节组件、深度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将摄像机跨设在水塘上方,环绳、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设置,通过改变转轮的位置,通过手动进行操控,可以实现摄像机的上下移动以及一定角度的转动,相比投放式的摄像机,可以灵活地调节和移动,监控更加高效,相比手持式的摄像机,可以扩大摄像机的移动覆盖范围,可以检查塘边和塘中的情况,监控范围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阻尼套和第二阻尼套的设置,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不受外力时,可以通过摩擦阻力保持位置不变,不需要持续的手拉着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保证观测的稳定,并且完全采用手动的调节方式,相比电动驱动的位置调节和角度转换,没有电控线路,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保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侧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深度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深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位置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和角度调节组件之间的俯视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转轮1;环绳2;深度调节组件3;连接块4;外壳5;装配板6;角度调节组件7;摄像机8;底板9;第一拉绳301;第一阻尼套302;中轴303;吊绳304;收卷辊305;第二拉绳701;中板702;第二阻尼套703。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一种水下摄像用监视器,包括外壳5,外壳5分为上下部分,外壳5上下部分转动连接,外壳5上半部分顶端固定安装有位置调节组件,位置调节组件安装在水塘边,可以通过位置调节组件改变外壳5位于水塘上的位置,外壳5下半部分内侧上部安装有角度调节组件
7,角度调节组件7用于改变外壳5下半部分的转动角度,外壳5上半部分内侧下部安装有深度调节组件3,深度调节组件3用于改变摄像机8的上下高度,深度调节组件3底端固定安装有装配板6,装配板6底端固定安装有摄像机8,摄像机8进入水中,拍摄水中的影像。
28.具体的,位置调节组件包括转轮1,转轮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轮1之间套设安装有环绳2,环绳2下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4,连接块4和外壳5顶端固定连接,环绳2在转轮1之间拉动,改变外壳5的位置。
29.进一步的,角度调节组件7包括两个第二拉绳701,第二拉绳701左端固定安装有中板702,中板702固定在外壳5下半部分的上部内壁上,拉动第二拉绳701可以使外壳5上下部分发生相对转动,外壳5上部分固定连接环绳2不发生转动,进而改变外壳5下部分的角度,改变角度范围在左右90
°
之间,中板702固定安装在外壳5下半部分内侧左部,外壳5下半部分右部侧壁贯穿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第二阻尼套703,第二拉绳701经由第二阻尼套703贯穿外壳5侧壁。
30.值得说明的是,深度调节组件3包括中轴303,中轴303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绳301,两个第一拉绳301下部分缠绕在中轴303外侧,两个第一拉绳301缠绕方向相反,不同的第一拉绳301拉动可以使中轴303正转或者反转,第一拉绳301贯穿延伸到外壳5外侧上部,外壳5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阻尼套302,第一拉绳301贯穿连接第一阻尼套302,中轴303外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收卷辊305,收卷辊305底端固定安装有吊绳304,吊绳304上部分缠绕在收卷辊305外侧,四个吊绳304的缠绕方向相同,收卷辊305将吊绳304同时缠绕收紧或者脱离下放,改变摄像机8的位置。
31.值得注意的是,外壳5下半部分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9,底板9内部开设有与吊绳304配合的通孔,通孔限制吊绳304的位置,防止吊绳304转动相互缠绕。
32.除此之外,摄像机8采用水下摄像机,摄像机8采集水下信息,并传输到岸上的显示屏进行播放,摄像机8通过线束与外部显示设备固定导通。
33.不得不说的是,转轮1端部转动安装有支架,通过支架将转轮1插接固定在岸边,改变支架位置就可以改变转轮1位置。
34.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摄像机8采用厂家购买的水下摄像机,其配套软件系统和监视器显示屏、供电组件以及防水线路接连接器也可由厂家提供,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
35.工作原理:线认为确定一个监控的路径,比如跨过水塘中心,通过支架将转轮1插在水塘边,两个转轮1插在水塘对称两岸,将外壳5连接在连接块4底端,通过拉动环绳2,将外壳5向水塘中心拉动,将摄像机8移动到水塘中,为适应不同的监控深度,此时两根第一拉绳301有部分缠绕在中轴303外侧且缠绕方向相反,拉动其中一根第一拉绳301使中轴303顺时针转动,进而将吊绳304逐步的脱离与收卷辊305的缠绕,将摄像机8下放,拉动另一根第一拉绳301使中轴303反转,将吊绳304逐步的缠绕在收卷辊305外侧,将摄像机8上提;
36.为进行角度的调节,因为外壳5下半部分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9,底板9内部开设有与吊绳304配合的通孔,所以外壳5下半部分和摄像机8位置同步,可以通过两个第二拉绳701拉动外壳5下半部分转动,进入实现摄像机8的转动,实现角度的改变,可以灵活地观测水下情况;
37.为保证调整的稳定性,第一拉绳301和第一阻尼套302、第二拉绳701和第二阻尼套703组合使用,在第一拉绳301和第二拉绳701不受外力时,可以通过摩擦阻力保持位置不变,不需要持续的手拉着第一拉绳301和第二拉绳701,保证观测的稳定。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