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透明釉及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9-01 10:1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釉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釉及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陶瓷制品在我国历史悠久,陶瓷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论作为工艺品、建材制品还是日用品,都是国人青睐的产品。
3.其中,日用陶瓷制品是大家最熟悉的陶瓷制品之一,日用陶瓷制品的釉面效果各种各样,但是,透明釉面的陶瓷制品是比较有特色的釉面效果之一。但是,由于透明釉的特色,其透明度及光泽度具有很大的要求,在制备透明釉面效果时,需要克服其釉面针孔、杂质、杂色的缺陷,才能保证透明釉面的视觉效果及其特色。
4.因此,如何制备针孔少、杂质少,不含杂色的透明釉面效果的陶瓷制品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孔少、杂质少,不含杂色的透明釉面效果的陶瓷制品。
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透明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34~51份,石英15~21份,电石渣10~15份,堇青石7~13份,氧化钡11~16份,氧化锶10~13份,锂云母10~13份,锆英石8~12份,钾长石13~18份,烧滑石7~9份,透辉石13~17份,膨润土12~15份。
8.其中,透明釉料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一、球磨、过筛
10.按照质量份数计,将所述各个原料单独破碎,然后单独进行球磨、过筛,得各组分的过筛料;破碎时,采用对辊机进行破碎。
11.步骤二、将所述电石渣、氧化钡、氧化锶和透辉石混合均匀,在300~400℃温度下煅烧1~1.5h,得煅烧料;
12.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煅烧料和其余所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调节波美度至45~48,得透明釉料。
13.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制坯、素烧、上釉、釉烧、冷却,所述上釉时的釉料为所述透明釉。
14.进一步的,所述制坯时,坯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40~55份,石英15~20份,钾长石10~13份,钠长石10~13份,纳米氮化硅11~17份,氧化铝7~11份。
15.进一步的,所述坯体制作步骤如下:
16.s1、按照所述质量份数计,将坯料所有组分单独粉碎、球磨、除铁、过筛后备用;
17.s2、将粉碎后的所述纳米氮化硅、氧化铝混合后,在150~180℃的氧化氛围下煅烧0.5~1h,得煅烧料;
18.s3、将所述高岭土、所述石英、所述钾长石和s2所得煅烧料混合均匀,加水制得坯体泥料,最后将所得坯体泥料制成坯体半成品。
19.进一步的,所述素烧过程中,升温至400~450℃时恒温20~30min,然后升温至750~800℃恒温烧制2~3h。
20.进一步的,所述釉烧时,在氧化氛围下,900~1000℃恒温烧制0.5~1.5h,然后在1150~1250恒温烧制2~3h。
21.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时采用对辊机进行粉碎。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第一、本发明的透明釉中,电石渣、氧化钡、氧化锶和透辉石混合后具有提高釉面透明度及光泽的效果,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及光泽度,预先将电石渣、氧化钡、氧化锶和透辉石预先煅烧的方式进行除杂,有效提高釉面的透明效果;
24.第二、为了提高釉面的强度,高岭土、石英、锆英石、钾长石、锂云母的加入,有效提高烧制后釉面的强度,提高釉面的任性及抗破裂性。
25.第三、申请人对坯体素烧时采用两段烧制法,有效排除坯体内气泡及杂质,提高坯体的紧密度,增强坯体的强度,在釉烧时,同样采用两段烧制法,有效去除釉面的气泡及杂质,提高釉面透明度及光泽度;
26.第四、申请人利用对辊机对透明釉、坯料的各个组分进行处理,可以使各个原料更加的细腻,在后续形成釉面及坯体时,提高其紧密型,增强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发明所使用的的原料均为市售品。
28.实施例1
29.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制坯、素烧、上釉、釉烧、冷却,所述上釉时的釉料为透明釉。
30.透明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34份,石英15份,电石渣10份,堇青石7份,氧化钡11份,氧化锶10份,锂云母10份,锆英石8份,钾长石13份,烧滑石份,透辉石13份,膨润土12份。
31.制坯时,坯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40份,石英15份,钾长石10份,钠长石10份,纳米氮化硅11份,氧化铝7份。
32.坯体制作步骤如下:
33.s1、按照所述质量份数计,将坯料所有组分单独粉碎、球磨、除铁、过筛后备用;
34.s2、将粉碎后的所述纳米氮化硅、氧化铝混合后,在氧化氛围下煅烧0.5~1h,得煅烧料;
35.s3、将所述高岭土、所述石英、所述钾长石和s2所得煅烧料混合均匀,加水制得坯体泥料,最后将所得坯体泥料制成坯体半成品。
36.将坯体半成品进行素烧,素烧过程中,升温至400℃时恒温20min,然后升温至750℃恒温烧制2h。
37.所述釉烧时,在氧化氛围下,900℃恒温烧制0.5h,然后在1150℃恒温烧制2h。
38.实施例2
39.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制坯、素烧、上釉、釉烧、冷却,所述上釉时的釉料为透明釉。
40.透明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51份,石英21份,电石渣15份,堇青石13份,氧化钡16份,氧化锶13份,锂云母13份,锆英石12份,钾长石18份,烧滑石9份,透辉石17份,膨润土15份。
41.制坯时,坯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55份,石英20份,钾长石13份,钠长石13份,纳米氮化硅17份,氧化铝11份。
42.坯体制作步骤如下:
43.s1、按照所述质量份数计,将坯料所有组分单独粉碎、球磨、除铁、过筛后备用;
44.s2、将粉碎后的所述纳米氮化硅、氧化铝混合后,在氧化氛围下煅烧0.5~1h,得煅烧料;
45.s3、将所述高岭土、所述石英、所述钾长石和s2所得煅烧料混合均匀,加水制得坯体泥料,最后将所得坯体泥料制成坯体半成品。
46.将坯体半成品进行素烧,素烧过程中,升温至450℃时恒温30min,然后升温至800℃恒温烧制3h。
47.所述釉烧时,在氧化氛围下,1000℃恒温烧制1.5h,然后在1250℃恒温烧制3h。
48.实施例3
49.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制坯、素烧、上釉、釉烧、冷却,所述上釉时的釉料为透明釉。
50.透明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40份,石英17份,电石渣11份,堇青石8份,氧化钡12份,氧化锶11份,锂云母11份,锆英石9份,钾长石14份,烧滑石8份,透辉石14份,膨润土13份。
51.制坯时,坯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45份,石英16份,钾长石11份,钠长石11份,纳米氮化硅12份,氧化铝8份。
52.坯体制作步骤如下:
53.s1、按照所述质量份数计,将坯料所有组分单独粉碎、球磨、除铁、过筛后备用;
54.s2、将粉碎后的所述纳米氮化硅、氧化铝混合后,在氧化氛围下煅烧0.5~1h,得煅烧料;
55.s3、将所述高岭土、所述石英、所述钾长石和s2所得煅烧料混合均匀,加水制得坯体泥料,最后将所得坯体泥料制成坯体半成品。
56.将坯体半成品进行素烧,素烧过程中,升温至420℃时恒温22min,然后升温至760℃恒温烧制2.2h。
57.所述釉烧时,在氧化氛围下,950℃恒温烧制1.0h,然后在1190℃恒温烧制3h。
58.实施例4
59.日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制坯、素烧、上釉、釉烧、冷却,所述上釉时的釉料为透明釉。
60.透明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47份,石英18份,电石渣14份,堇青石12份,氧化钡15份,氧化锶12份,锂云母12份,锆英石11份,钾长石17份,烧滑石8份,透辉石16份,膨润土14份。
61.制坯时,坯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高岭土50份,石英18份,钾长石12份,钠长石12份,纳米氮化硅15份,氧化铝10份。
62.坯体制作步骤如下:
63.s1、按照所述质量份数计,将坯料所有组分单独粉碎、球磨、除铁、过筛后备用;
64.s2、将粉碎后的所述纳米氮化硅、氧化铝混合后,在氧化氛围下煅烧0.5~1h,得煅烧料;
65.s3、将所述高岭土、所述石英、所述钾长石和s2所得煅烧料混合均匀,加水制得坯体泥料,最后将所得坯体泥料制成坯体半成品。
66.将坯体半成品进行素烧,素烧过程中,升温至440℃时恒温25min,然后升温至780℃恒温烧制3h。
67.所述釉烧时,在氧化氛围下,980℃恒温烧制1.2h,然后在1230℃恒温烧制3h。
68.采用gb/t 34252-2017日用陶瓷器抗釉裂测试方法对日用陶瓷制品检测抗裂纹检测;
69.采用gb/t 3532-2009日用瓷器对日用陶瓷制品进行检测铬铅溶出量、光泽度;
70.将实施例1~4所得的日用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表1:
71.表1:实施例1~4所得的日用陶瓷制品的检测结果
[0072][0073]
从表1中可知,实施例14制得的日用陶瓷制品在180℃20℃交换一次不开裂,抗热震性能强,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且铅铬溶出量少,减少人体危害,光泽度高,有较高的欣赏性。
[0074]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