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有刻度的鼻贴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3:5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管固定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刻度的鼻贴。


背景技术:

2.鼻饲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鼻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糊,用大注射器连接鼻胃管接头下面的大注食口,连接牢固后,手动加压推杆活塞往患者胃中打水和食物,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水和食物,维持体内代谢、体重和营养。一般都是临时或短期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已吞咽进食的患者。鼻胃管使用的时候应固定牢固,防止不慎脱出。
3.但是由于患者不可避免的动作、以及鼻饲管受到体外管体的牵拉,不可避免地会逐渐向外滑脱。但是目前鼻管是否向外滑脱、向外滑脱多少的观察都不方便。所以目前一般都是直至患者因为鼻管向外滑脱至引起不适、或者鼻饲时产生不适的时候才会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鼻贴的结构,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固定鼻管、提高固定效果、尽量延缓鼻管向外滑脱的时间,而且通过刻度贴的作用,能够有效观察鼻管向外滑脱的尺寸位置,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鼻管向外滑脱的状况,以及便于及时对鼻管进行重新插管,保证了患者的鼻管正常使用;通过手持粘贴部a和手持粘贴部b的设置,不仅便于将鼻部贴与患者的鼻子进行粘贴时和鼻管贴与鼻管进行粘贴时进行位置调整,而且由于手持粘贴部a和手持粘贴部b的结构,还能使鼻部贴和鼻管贴分别使对应侧的粘贴位置向外延伸、进而提高鼻部贴以及鼻管贴各自的粘贴固定效果;通过“v”形槽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使鼻部贴两端位置处的粘贴固定区域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鼻部贴与患者鼻子的固定效果;通过手持粘贴部a、手持粘贴部b的弧形结构设置,从而避免手持粘贴部a与鼻部贴、手持粘贴部b与鼻管贴各自的对应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使贴合的手持粘贴部a或手持粘贴部b在粘贴后由于应力作用而提前起翘,进而导致整个鼻贴都会逐渐翘起、失去固定作用;通过点齿线a和点齿线b的作用,能够将刻度贴与鼻贴分离,从而使刻度贴仅固定于鼻管上,进而使刻度贴在使用中不会受到额外的作用力,保证刻度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力变形而影响刻度贴的准确性;通过“v”形槽的夹角为钝角,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鼻部贴的两侧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提高了鼻部贴与患者鼻部的固定效果。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带有刻度的鼻贴,包括由刻度贴、鼻管贴和鼻部贴构成的“t”形鼻贴,所述鼻部贴设于刻度贴的一端,所述鼻管贴对称设于刻度贴的两侧,所述鼻管贴和鼻部贴连接一体,所述刻度贴与鼻部贴之间通过点齿线a连接,所述刻度贴与鼻管贴之间通过点齿线b连接,所述刻度贴的表面沿着刻度贴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刻度条。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鼻部贴对应于刻度贴的两侧中部分别对称设有凹陷处b,所述凹陷处b将鼻部贴两侧边沿的两端分别形成手持粘贴部a,从而使鼻部贴的两侧形成“y”形结构。
8.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手持粘贴部a和凹陷处光滑过渡连接。
9.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手持粘贴部a和凹陷处均为圆弧结构。
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鼻部贴面向刻度贴一侧的中部和背向刻度贴一侧的中部分别设有“v”形槽,所述点齿线a设于鼻部贴所在侧的“v”形槽的槽底夹角位置处。
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v”形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钝角。
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鼻管贴背向刻度贴的一侧边沿、远离鼻部贴的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手持粘贴部b。
14.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手持粘贴部b为弧形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刻度贴远离鼻部贴一端的边沿与手持粘贴部b边沿形成整体弧线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鼻贴的结构,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固定鼻管、提高固定效果、尽量延缓鼻管向外滑脱的时间,而且通过刻度贴的作用,能够有效观察鼻管向外滑脱的尺寸位置,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鼻管向外滑脱的状况,以及便于及时对鼻管进行重新插管,保证了患者的鼻管正常使用。
18.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手持粘贴部a和手持粘贴部b的设置,不仅便于将鼻部贴与患者的鼻子进行粘贴时和鼻管贴与鼻管进行粘贴时进行位置调整,而且由于手持粘贴部a和手持粘贴部b的结构,还能使鼻部贴和鼻管贴分别使对应侧的粘贴位置向外延伸、进而提高鼻部贴以及鼻管贴各自的粘贴固定效果。
19.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v”形槽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使鼻部贴两端位置处的粘贴固定区域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鼻部贴与患者鼻子的固定效果。
20.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手持粘贴部a、手持粘贴部b的弧形结构设置,从而避免手持粘贴部a与鼻部贴、手持粘贴部b与鼻管贴各自的对应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使贴合的手持粘贴部a或手持粘贴部b在粘贴后由于应力作用而提前起翘,进而导致整个鼻贴都会逐渐翘起、失去固定作用。
21.第五、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点齿线a和点齿线b的作用,能够将刻度贴与鼻贴分离,从而使刻度贴仅固定于鼻管上,进而使刻度贴在使用中不会受到额外的作用力,保证刻度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力变形而影响刻度贴的准确性。
22.第六、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刻度的鼻贴,通过“v”形槽的夹角为钝角,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鼻部贴的两侧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提高了鼻部贴与患者鼻部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可知,带有刻度的鼻贴,包括由刻度贴3、鼻管贴4和鼻部贴2构成的“t”形鼻贴1,所述鼻部贴2设于刻度贴3的一端,所述鼻管贴4对称设于刻度贴3的两侧,所述鼻管贴4和鼻部贴2连接一体,所述刻度贴3与鼻部贴2之间通过点齿线a5连接,所述刻度贴3与鼻管贴4之间通过点齿线b6连接,所述刻度贴3的表面沿着刻度贴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刻度条7;所述鼻部贴2对应于刻度贴3的两侧中部分别对称设有凹陷处b12,所述凹陷处b12将鼻部贴2两侧边沿的两端分别形成手持粘贴部a11,从而使鼻部贴2的两侧形成“y”形结构;所述手持粘贴部a11和凹陷处12光滑过渡连接;所述手持粘贴部a11和凹陷处12均为圆弧结构;所述鼻部贴2面向刻度贴3一侧的中部和背向刻度贴3一侧的中部分别设有“v”形槽9,所述点齿线a5设于鼻部贴2所在侧的“v”形槽9的槽底夹角位置处;所述“v”形槽9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所述“v”形槽9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鼻管贴4背向刻度贴3的一侧边沿、远离鼻部贴2的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手持粘贴部b8;所述手持粘贴部b8为弧形结构;所述刻度贴3远离鼻部贴2一端的边沿与手持粘贴部b8边沿形成整体弧线结构。
25.本技术进行使用的时候,先沿着点齿线b6和点齿线a5将刻度贴3与鼻管贴4和鼻部贴2分离,然后将鼻管从鼻孔完成插入,将刻度贴3沿着伸入鼻孔的鼻管延伸方向贴至于伸入鼻孔的鼻管上,并使刻度贴3的刻度中的零线位于鼻孔位置处、刻度贴3的刻度沿着伸如鼻孔的鼻管延伸方向分布;再将鼻部贴2与鼻子粘贴固定、并使鼻管贴4朝向伸出鼻孔的鼻管,最后将鼻管贴4与伸出鼻孔的鼻管固定;插入的鼻管在使用过程中会一点点的向外滑脱,当医护人员观察到由于鼻管向外滑脱而导致与鼻孔位置对应的刻度所标识的尺寸超过了允许的滑脱尺寸范围的时候,就表明插管失效了,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重新插管。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