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身后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0:4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在车身后部将备用轮胎配置于形成有凹部的后底板上,所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包括:备用轮胎支架,其悬挂于沿着所述后底板的左右缘部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后侧框架,在上方载置所述备用轮胎;以及后板部,其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的下方侧的下部,所述备用轮胎支架具有限制所述备用轮胎的前方移动的防护部件,在所述后板部的上部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阻挡部,所述防护部件与所述阻挡部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所述备用轮胎配置在所述防护部件与所述阻挡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电池收纳于所述后底板的凹部,所述电池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备用轮胎支架上下重叠,所述电池的后端与该备用轮胎支架的后端相比配置在车身前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比所述备用轮胎支架靠后方的位置具备在上方开口的箱部件,所述箱部件由与所述备用轮胎支架相比向下方侧延伸的帽形截面形成,并且,前缘部沿着该备用轮胎支架的后端形状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轮胎支架在车宽方向的一侧具备固定所述备用轮胎的固定部,在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具备工具箱,所述工具箱的后端与所述备用轮胎的后端相比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或配置在与所述备用轮胎的后端相同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框架形成为中空,具备沿着该后侧框架的截面内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悬挂于所述后侧框架的所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安装部相比向车身后方侧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框架将车身前方侧的前方侧部件和车身后方侧的后方侧部件连结而形成,所述加强部件横跨所述后侧框架的前方侧部件与后方侧部件的边界地延伸设置,加强部件后端与所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后端相比位于车身前方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框架在车身后端侧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横梁,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后板部的阻挡部在车身上下方向上重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在将备用轮胎配置到车身的后底板上时能够抑制由对车身的后碰撞引起的备用轮胎的移动。车身后部构造(10)的车身后部包括:支架(30),其悬挂于沿着后底板(20)的左右缘部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后侧框架(22),在上方载置备用轮胎(50);以及后板部(24),其形成作为开口部(23a)的下方侧的下部的阻挡部(24b),其中,该开口部(23a)通过掀背部(23)被提起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开口。后板部(24)的上部的阻挡部(24b)构成为,形成在车身上下方向的高度与限制载置于支架(30)的备用轮胎(50)的前方移动的防护部件(39)相同的位置。(39)相同的位置。(39)相同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智哉 菊池博文 田边僚太 星野裕纪 町田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8/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