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制作方法

2022-08-28 00:2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


背景技术:

2.传统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次梁常规布置方式有二种,第一种为单向布置方式,即次梁均沿一个方向平行布置,这种布置使得垂直于次梁方向的主框梁负荷过大、截面高度相应增大,而平行于次梁方向的主框梁受荷较小,截面高度相应较小,造成主框梁两个方向截面高低不一,材料种类增多,制作成本增加,同时影响建筑使用空间,若考虑吊顶,则建筑净高减小,若不考虑吊顶,则楼盖顶面视觉效果不美观;第二种为双向布置方式,即次梁沿纵横双向十字形或井字形布置,这种布置使得两个方向的主梁受荷基本均匀,但主框梁以受集中力为主,其截面会增大,增加材料成本,降低了建筑净高,同时次梁因存在交叉使得连接复杂,制作投入加大且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其钢梁受力大小一致且截面规格基本相同,大幅减少了构件截面种类,有利于单元式批量生产,提高了加工制作及安装效率,有利于建筑净高控制。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其包括由多个呈阵列布置的支撑柱及多个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支撑柱连接的钢框梁组成的钢结构楼盖,四个相邻的支撑柱和对应的钢框梁连接组成框架单元,每个框架单元内均设有多根平行布置的钢次梁,每根钢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对布置的钢框梁连接,相邻的两个框架单元的钢次梁之间垂直布置。
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钢次梁之间的间距相等。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钢次梁之间的间距等于钢次梁与最接近的平行布置的钢框梁之间的间距。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钢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对布置的钢框梁铰接。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包括由多个呈阵列布置的支撑柱及多个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支撑柱连接的钢框梁组成的钢结构楼盖,四个相邻的支撑柱和对应的钢框梁连接组成框架单元,每个框架单元内均设有多根平行布置的钢次梁,每根钢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对布置的钢框梁连接,相邻的两个框架单元的钢次梁之间垂直布置。本技术提供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中的钢梁受力大小一致且截面规格基本相同,大幅减少了构件截面种类,有利于单元式批量生产,提高了加工制作及安装效率,有利于建筑净高控制。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00、钢结构楼盖;110、支撑柱;120、钢框梁;130、框架单元;140、钢次梁。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其包括由16个呈阵列布置的支撑柱110及40个钢框梁120组成的钢结构楼盖100,每根钢框梁1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邻支撑柱110连接,四根相邻的支撑柱110和对应的钢框梁120连接组成框架单元130,每个框架单元130内均设有五根平行布置的钢次梁140,每根钢次梁14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对布置的钢框梁120铰接,相邻的两个框架单元130的钢次梁140之间垂直布置,相邻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钢次梁140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钢次梁140之间的间距等于钢次梁140与最接近的平行布置的钢框梁120之间的间距。
22.本技术提供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通过在四根相邻的支撑柱110和对应的钢框梁120连接组成框架单元130内设有平行布置的钢次梁140,每根钢次梁14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相对布置的钢框梁120铰接,且相邻的两个框架单元130的钢次梁140之间垂直布置,从而保证各根钢框梁120的受力大小一致,且楼板荷载能够均匀作用于钢次梁140上并传递至钢框梁120和支撑柱110,提高了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同时钢次梁140的截面规格基本相同也大幅减少了构件截面种类,有利于单元式批量生产,提高了加工制作及安装效率,并有利于建筑的净高控制,本技术提供的次梁与主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结构布置简洁美观,尤其适用于无吊顶的室内空间,经济效果明显。
23.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