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缝纫机架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00:59: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架。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缝纫机中,缝纫机架由构成缝纫机底座部的缝纫机底座部框架、以及缝纫机臂部和直立机体部一体化而成的上部框架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0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但是,就上述现有的缝纫机架而言,由缝纫机底座部框架和上部框架构成缝纫机架,因此不能灵活适应缝纫机的规格变更、改造等变更,会导致生产率降低。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适应缝纫机的规格变更、改造等变更的生产率较高的缝纫机架。(二)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缝纫机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各部的结合而构成,所述各部包括:支撑缝纫机臂部的内部结构部件的缝纫机臂部模块、支撑直立机体部的内部结构部件的直立机体部模块、以及支撑缝纫机底座部的内部结构部件的缝纫机底座部模块。(三)有益效果
7.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灵活适应缝纫机的规格变更、改造等变更的生产率较高的缝纫机架。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缝纫机架的立体图。图2是缝纫机的缝纫机臂部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直立机体部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的立体图。图5是缝纫机臂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的底部朝上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直立机体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用于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的相对定位的夹具的立体图。图10是一个夹具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缝纫机架的频率与惯性的关系的线形图。图12是表示缝纫机架的上轴转速与振动等级的关系的线形图。附图标记说明10-缝纫机架;20-缝纫机臂部模块;21-主体框架;22-增强框架;30-直立机体部模块;40-缝纫机底座部模块;121-缝纫机电动机;123-上轴;150、160-夹具;325、326、336、345、353、354、417-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9.(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缝纫机架10的主视图,图2是缝纫机的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立体图,图3是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立体图,图4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立体图。
10.缝纫机架10具备: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其位于缝纫机下部;直立机体部模块30,其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缝纫机臂部模块20,其从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上端部向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相同的方向延伸。缝纫机架10由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直立机体部模块30、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组装构成。
11.此外,在各图中,将缝纫机架10的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长度方向设定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定为x轴方向,将与x轴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另外,在z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上,将上侧设定为“上”,将下侧设定为“下”,在x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上,将相对于缝纫机而言操作员所在的方向设定为“前”,将其相反侧设定为“后”,在y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上,从操作员侧观察而言,将左侧设定为“左”,将右侧设定为“右”。
12.(缝纫机臂部模块:整体结构)图5是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缝纫机臂部模块20具备:主体框架21、增强框架22、电动机托架23、上轴托架24、第一面部块25、第二面部块26以及顶板27。
13.其中,主体框架21、增强框架22、电动机托架23、上轴托架24以及顶板27是金属板部件,第一面部块25及第二面部块26是块部件。这里所说的金属板部件是通过金属板加工形成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都是钢板,作为一例,是由冷轧钢板构成,并进行了镀锌或者镀镍等表面处理。另外,块部件是指:通过切削、铸造、锻造等加工方法形成的、与金属板加工相比而言各部的厚度较厚且挠性非常小的部件。块部件由铝、铝合金、钢材等构成。上述“金属板部件”和“块部件”的含义对于其它模块30、40也是同样的。
14.(缝纫机臂部模块:主体框架)主体框架21是所谓的u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y轴方向延伸的底面部211、从底面部211的前端部立起的左前表面部212和右前表面部213、从底面部211的后端部立起的后表面部214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15.底面部211在x-y平面上平行(水平)配置,与缝纫机臂部(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上
安装有未图示的罩壳的状态)的x轴方向宽度大致相等,且比缝纫机臂部的y轴方向长度略短。并且,底面部211的后缘部的全长和前缘部的右半部分在y轴方向上平行地形成,前缘部的左半部分向左后方平缓地倾斜。另外,在底面部211的右半部分区域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215。另外,在底面部211的上表面,并且是在与第二面部块26、后凸缘部244、后凸缘部234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平面度比其它部分高的平面加工部217、218、219。
16.后表面部214与缝纫机臂部的y轴方向长度大致相等,与缝纫机臂部的z轴方向高度大致相等。并且,后表面部214的前缘部比底面部211的前缘部略向前方延伸。在后表面部214的上缘部附近,沿着该上缘部的y轴方向全长形成有略向内侧(前侧)折弯的凸缘部216,提高了刚性。
17.左前表面部212及右前表面部213都是以比后表面部214足够低的高度从底面部211的前缘部立起。这些左前表面部212及右前表面部213作为其它部件的安装凸缘部发挥功能。
18.(缝纫机臂部模块:增强框架)增强框架22是所谓的z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y轴方向延伸的主平面部221、从主平面部221的前端部垂下的左前表面部222和右前表面部223、从主平面部221的后端部立起的后表面部224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19.主平面部221在x-y平面上平行(水平)配置,俯视形状及尺寸与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的左侧部分大致一致。左前表面部222及右前表面部223以与主体框架21的左前表面部212及右前表面部213大致相等的高度立起。并且,在左前表面部222的前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左前表面部212的后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该左前表面部222在沿着y轴方向的多处用螺栓连结于左前表面部212。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另外,在右前表面部223的前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右前表面部213的左端部的后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该右前表面部223用螺栓连结于右前表面部213。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20.关于后表面部224,在该后表面部与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前表面部紧贴的状态下,该后表面部224在多处用螺栓连结于后表面部214。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后表面部224的上端部在比主体框架21的凸缘部216略低的位置连结于后表面部214。
21.增强框架22的左前表面部222、右前表面部223和后表面部224与主体框架21的左前表面部212、右前表面部213和后表面部214连结,从而在增强框架22的主平面部221与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之间形成矩形的筒状结构225。由此,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相对于前后方向的挠曲、上下方向的挠曲、y轴方向的扭转而言,能够获得较高的刚性。
22.另外,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支撑后述的上轴123的状态下,增强框架22的主平面部
221以位于上轴123的下方的方式设定其高度。由此,成为上轴123以不通过筒状结构225的内侧的方式避开的配置。由此,以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前方及上方露出上轴123的状态进行配置,容易接近上轴123和该上轴123周围的结构,从而容易进行组装、调整、维护等操作。
23.(缝纫机臂部模块:电动机托架)电动机托架23是所谓的u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着x-z平面的大致正方形状的支撑面部231、从支撑面部231的下缘部向左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下凸缘部232、从支撑面部231的前缘部向左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前凸缘部233、从支撑面部231的后缘部向左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后凸缘部234一体地形成。
24.关于支撑面部231,中央为较大且呈圆形的开口,在使输出轴留有余隙地插入于该开口部的状态下,缝纫机电动机121利用螺纹固定而固定于右表面侧。在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下凸缘部232在前后两处利用螺栓而连结于前述的矩形贯通孔215右侧的平面加工部219。前凸缘部233的下端部前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右前表面部213的后表面紧贴,并利用螺栓连结。后凸缘部234的后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前表面紧贴,并在上下两处利用螺栓连结。
25.(缝纫机臂部模块:上轴托架)上轴托架24是所谓的u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着x-z平面的大致正方形状的支撑面部241、从支撑面部241的下缘部向右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下凸缘部242、从支撑面部241的前缘部向右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前凸缘部243、从支撑面部241的后缘部向右方呈直角折弯而成的后凸缘部244一体地形成。
26.关于支撑面部241,中央为较大且呈圆形的开口,在右表面侧利用螺纹固定而固定有将上轴12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轴承128(参照图2及图9)。在中央的开口部,上轴123经由轴承128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下凸缘部242在前后两处利用螺栓连结于前述矩形贯通孔215左侧的平面加工部218。前凸缘部243的下端部前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右前表面部213的后表面紧贴,并利用螺栓连结。后凸缘部244的后表面与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前表面紧贴,并在上下两处利用螺栓连结。
27.(缝纫机臂部模块:第一面部块)第一面部块25是与从y轴方向观察缝纫机的面部所看到的外形相仿的框体。即,由第一面部块25的上表面部251、前表面部252、底面部253以及后表面部254一体地形成框状。它们与金属板部件不同的是壁较厚,上表面部251、前表面部252、底面部253以及后表面部254分别相对于金属板部件而言具有较大的刚性。
28.在上表面部251和底面部253的俯视而言的相同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两个贯通孔,在这两个贯通孔中分别安装有支撑针棒127和布料压脚棒(省略图示)的金属件。后表面部254在其后表面与前述的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前缘部的前表面
紧贴的状态下利用多个螺栓连结。此外,在第一面部块25的上表面部251与后表面部254之间形成有倒角部255。该倒角部255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得在第一面部块25的后表面部254与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连结时,避开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凸缘部216而不与其内侧面抵接。
29.(缝纫机臂部模块:第二面部块)关于第二面部块26,主体部261和延伸部262一体地形成,其中,所述主体部261由与缝纫机臂部的面部的近前(右侧)部分的沿着x-z平面的剖面形状相仿的厚板状的块构成,所述延伸部262从主体部261的左表面下部向下方延伸。
30.关于主体部261,中央部为呈圆形的较大的开口,在其内侧,上轴的左端部经由轴承125(参照图2)被可旋转地支撑。主体部261的前表面下部的前表面、底面部的平面加工部217、后表面下部的后表面分别与主体框架21的左前表面部212的后表面、底面部211的上表面、后表面部214的前表面紧贴,并利用螺栓连结。由此,成为主体部261从内侧支撑主体框架21的三面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主体框架21的三面的角度发生变化那样的挠曲变形,提高主体框架21的刚性。
31.延伸部262从主体部261的左表面进一步向左方突出,该延伸部262的下端部的左表面与第一面部块25的底面部253的右表面紧贴,并利用螺栓连结。在延伸部262的左表面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导槽。该导槽经由针上下移动机构的针棒抱持部来引导针棒127的上下移动。
32.(缝纫机臂部模块:顶板)顶板27由上表面部271、从上表面部271的左端部向下方折弯的左表面部272、从上表面部271的右端部下降一级向右方延伸的右方延伸部273一体地形成。在顶板27的左表面部272的右表面和上表面部271的下表面左端部分别与第一面部块25的上表面部251的左表面和上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另外,在顶板27的右方延伸部273的下表面与第二面部块26的主体部261的上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顶板27将第一面部块25的上端部与第二面部块26的上端部连结,并使它们的y轴方向上的相互间距离保持恒定。此外,第一面部块25的下端部与第二面部块26的延伸部262紧贴并连结,因此第一面部块25与第二面部块26成为以在上端部和下端部相互间保持恒定间隔的方式连结的状态。
33.(缝纫机臂部模块的内部结构)缝纫机臂部模块20如图2所示构成为,安装有缝纫机臂部中的内部结构部件。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内部结构部件主要由构成针上下移动机构的部件构成。
34.即,在电动机托架23的支撑面部231的右表面,如前述那样安装有缝纫机电动机121。关于缝纫机电动机121,其输出轴呈水平朝向左方,并经由联轴器122连结于上轴123的右端部。
35.关于上轴123,在其右端部固定配备有未图示的主动带轮,在该主动带轮上卷绕配备有同步带124的一端部。同步带124呈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圆状,通过主体框架21的贯通孔215,其下端部向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外部下方延伸。该同步带的下端部通过直立机体部
模块30内部而卷绕于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固定配备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内的上下进给轴141(参照图4)。
36.上轴123在其右端部附近经由轴承128被上轴托架24可旋转地支撑。上轴123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内通过增强框架22的主平面部221的上方沿y轴方向平行配设。并且,上轴123的左端部利用第二面部块26经由轴承125被可旋转地支撑。
37.在第一面部块25与第二面部块26之间的空间支撑配置有针棒曲轴机构126。针棒曲轴机构126将上轴123的旋转变换为上下的往复动作,并传递至针棒127,该针棒127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第一面部块25。在第一面部块25与第二面部块26之间的空间中支撑配置有天秤机构,并通过针棒曲轴机构实现天秤的往复动作。并且,在第一面部块25与第二面部块26之间的空间及第一面部块25的框内的空间,也配置有在针板上表面上向从上方按压被缝制物的布料压脚机构的压脚棒施加向下的按压力的弹簧,还配置有释放压脚压力的压脚抬起机构等。
38.(缝纫机底座部模块:整体结构)图6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底部朝上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4、图6以及图7所示,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具备:主体框架41、上表面板42、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上托架46、下托架47。其中,主体框架41及上表面板42是金属板部件,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上托架46以及下托架47是块部件。
39.(缝纫机底座部模块:主体框架)主体框架41是所谓的u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x-y平面的主平面部411、从主平面部411的前端部向下方垂下的前表面部412、从主平面部411的后端部向下方垂下的后表面部413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40.主平面部411是俯视而言在y轴方向上为长条的矩形,其y轴方向长度大致相当于缝纫机的全长。主平面部411的左端部中央与落针位置对应而形成有u字状的缺口414。另外,在主平面部411的右端部后方及右端部前方分别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开口部415、416。另外,在主平面部411的下表面,在与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平面加工部418、419、410。
41.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右侧与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上表面左侧作为缝制操作区域。为了提高该主平面部411的平面精度,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经由平面加工部418、419、410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下表面侧。前表面部412与后表面部413均从主平面部411呈直角折弯而朝向下方,它们沿着y-z平面,相互对置。并且,前表面部412和后表面部413都是左端部从主平面部411沿着右斜下方向倾斜的形状,右端部从主平面部411沿着左斜下方向倾斜的形状。
42.(缝纫机底座部模块:上表面板)上表面板42是矩形的平滑金属板,比沿着x-y平面的主平面部411的x轴方向宽度略宽,是主平面部411的y轴方向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该上表面板42在使左端部位置对齐的状态下,利用螺纹固定而安装于主平面部
411的上表面。上表面板42相对于主平面部411的安装位置是前述的缝制操作区域,当缝制时,利用该上表面板42的上表面进行被缝制物的进给。因此,该上表面板42与其它的金属板部件不同,是由不锈钢形成。另外,对上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平滑度。
43.另外,在上表面板42的左端部中央也与落针位置对应而形成有u字状的缺口421。上表面板42的u字状的缺口421形成于与主平面部411的u字状缺口414重合的位置,且上表面板42的u字状的缺口421的x轴方向宽度设定为略宽。由此,当在主平面部411安装有上表面板42时,成为能够在上表面板42的u字状的缺口421的内侧从上方看见主平面部411的u字状缺口414的内缘部的状态。因此,通过将未图示的针板嵌入上表面板42的u字状缺口421内侧以载置于主平面部411的u字状缺口414的内缘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
44.(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第一~第三底座部块)关于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形成为从y轴方向观察都大致呈矩形,在主体框架41的内侧从左向右依次嵌入有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关于各底座部块43~45,各自的上表面与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下表面紧贴,各自的前表面与主体框架41的前表面部412的后表面紧贴,各自的后表面与主体框架41的后表面部413的前表面紧贴,以这样的状态利用螺栓连结。各底座部块43~45在安装于主体框架41的内侧的状态下,其底部与前表面部412及后表面部413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同。
45.并且,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设置有沿y轴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这些贯通孔是用于经由未图示的轴承对沿着y轴方向的上下进给轴、水平进给轴、釜轴等进行支撑的贯通孔,上下进给轴、水平进给轴、釜轴等是支撑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内部结构部件。
46.(缝纫机底座部模块:上托架及下托架)上托架46及下托架47是厚板状的块部件,它们安装于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右端部附近。上托架46利用螺栓固定于主平面部411的右端部上表面中央,下托架47利用螺栓固定于主平面部411的右端部下表面后方。这些托架46、47都形成有沿y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分别支撑轴部件。
47.(缝纫机底座部模块的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内部结构部件主要由构成被缝制物的进给机构、进给调节机构的一部分、釜机构、线切断装置等的部件构成。
48.进给机构具备:进给台,其支撑进给齿;上下进给机构,其使进给台进行上下的往复动作;以及水平进给机构,其使进给台进行水平的往复动作。上下进给机构具备:上下进给轴141,其利用前述的从动带轮从缝纫机电动机121获得转矩而进行旋转;以及凸轮机构142,其将上下进给轴的旋转变换为上下的往复动作。此外,前述的同步带124通过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开口部416卷绕于从动带轮。水平进给机构具备:凸轮曲轴机构,其从上下进给轴取出往复转动动作;水平进给轴143,其利用凸轮曲轴机构进行往复转动动作;以及摆动臂144,其与水平进给轴一起摆动,并使进给台进行水平的往复动作。
49.釜机构具备:外釜,其在内釜的外周进行旋转;釜轴,其使外釜旋转;以及增速齿
轮,其从上下进给轴对釜轴施加倍速旋转。线切断装置配置于前述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下表面侧且在缺口414的周边。
50.进给调节机构具备:进给调节体,其通过转动动作来变更水平进给机构的凸轮曲轴机构对水平进给轴施加的往复转动的振幅;进给变换轴,其与进给调节体联动地进行转动动作;进给调节杆145,其通过上下移动将转动动作传递至进给变换轴;杆机构,其使进给调节杆145上下移动;以及转盘调节机构,其使进给调节杆145上下移动。此外,杆机构和转盘调节机构是配备于直立机体部模块30内的结构。进给调节杆145从前述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开口部415延伸到直立机体部模块30内。
51.上述的进给机构的上下进给轴、水平进给轴、釜机构的釜轴、进给调节机构的进给变换轴都以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在主体框架41的下侧经由轴承被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下托架47等可旋转或者可转动地支撑。
52.(直立机体部模块:整体结构)图8是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3以及图8所示,直立机体部模块30具备:直立设置块31、前金属板32、后金属板33、左金属板34以及结合托架35。
53.其中,前金属板32、后金属板33、左金属板34以及结合托架35是金属板部件,直立设置块31是块部件。
54.(直立机体部模块:直立设置块)直立设置块31就y轴方向观察而言是大致等腰梯形的壁厚板状的块。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时,以直立设置块31的下表面部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紧贴的状态被螺纹固定。此时,在主平面部411侧贯通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417,并经由长孔417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另外,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臂部模块20时,成为直立设置块31的上表面部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的下表面紧贴的状态。这些紧贴部分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55.(直立机体部模块:左金属板)左金属板34是由朝向左方的等腰梯形状的壁面部341、设置于壁面部341的前缘部的前凸缘部342、设置于壁面部341的后缘部的后凸缘部343、设置于壁面部341的下缘部的下安装凸缘部344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56.壁面部341以与x-z平面平行的方式直立设置。下安装凸缘部344从壁面部341向左方折弯,并朝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时,下安装凸缘部344在其下表面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下安装凸缘部344侧贯通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345,并经由长孔345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57.(直立机体部模块:前金属板)前金属板32是由朝向前方的矩形的壁面部321、设置于壁面部321的上缘部的上安
装凸缘部322、设置于壁面部321的下缘部的下安装凸缘部323、设置于壁面部321的左缘部的左安装凸缘部324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58.壁面部321朝向比y-z平面略向上侧后方倾斜的方向,在其后表面与直立设置块31的前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左安装凸缘部324从壁面部321向后方折弯。左安装凸缘部324在其左表面与左金属板34的壁面部341的右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另外,通过该连结,成为左金属板34的前凸缘部342的后表面与壁面部321的前表面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
59.下安装凸缘部323从壁面部321向前方折弯,并朝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时,下安装凸缘部323在其下表面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下安装凸缘部323侧贯通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325,并经由长孔325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0.上安装凸缘部322从壁面部321向上方略折弯,并朝向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臂部模块20时,上安装凸缘部322在其后表面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右前表面部213的前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上安装凸缘部322侧贯通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的长孔326,并经由长孔326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1.(直立机体部模块:后金属板)后金属板33是由朝向后方的矩形的壁面部331、设置于壁面部331的上缘部的上安装凸缘部332、设置于壁面部331的下缘部的下安装凸缘部333、设置于壁面部331的左缘部的左安装凸缘部334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62.壁面部331朝向比y-z平面略向上侧前方倾斜的方向,在其前表面与直立设置块31的后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左安装凸缘部334从壁面部331向前方折弯。左安装凸缘部334在其左表面与左金属板34的壁面部341的右表面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连结。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另外,通过该连结,成为左金属板34的后凸缘部343的前表面与壁面部331的后表面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
63.下安装凸缘部333从壁面部331向后方折弯,并朝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时,下安装凸缘部333在其下表面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下安装凸缘部333侧贯通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的长孔(省略图示),并经由长孔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4.上安装凸缘部332从壁面部331向上方略折弯,并朝向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臂部模块20时,上安装凸缘部332在其前表面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后表面部214的后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上安装凸缘部332侧贯通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的长孔336,并经由长孔336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5.(直立机体部模块:结合托架)
结合托架35是所谓的l型弯曲金属板,是由沿着x-z平面的第一平面部351和沿着x-y平面的第二平面部352通过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66.第一平面部351在其右表面与左金属板34的壁面部341的左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第一平面部351侧贯通形成有沿着z轴方向的长孔353,并经由长孔353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7.当将直立机体部模块30结合于缝纫机臂部模块20时,第二平面部352在其上表面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的下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在第二平面部352侧贯通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的长孔354,并经由长孔354进行螺纹固定。另外,这些紧贴部分也利用热固性粘接剂进行粘接。
68.(直立机体部模块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直立机体部模块30构成为在上述直立机体部模块30安装有内部结构部件。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内部结构部件主要由构成进给调节机构的一部分的部件构成。在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内侧收纳支撑有:杆机构,其使进给调节机构的进给调节杆145(参照图4)上下移动;以及转盘调节机构,其使进给调节杆145上下移动。图3的附图标记131是支撑转盘调节机构的进给调节转盘(省略图示)的支撑托架。
69.(缝纫机架的组装方法)基于图1~图8对使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直立机体部模块30、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结合来组装缝纫机架10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图1中,点影部分表示热固性的粘接剂的涂覆区域。
70.首先,使直立机体部模块30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连结。在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直立设置块31的下表面、左金属板34的下安装凸缘部344的下表面、前金属板32的下安装凸缘部323的下表面以及后金属板33的下安装凸缘部333的下表面涂覆热固性的粘接剂,并使其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主平面部411的上表面紧贴。此时,将螺栓贯通设置于各下安装凸缘部323、333、343和主平面部411的长孔325、345、417中,并以不进行紧固的方式进行临时固定。
71.另外,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与直立机体部模块30也同样地连结。在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前金属板32的上安装凸缘部322的后表面和后金属板33的上安装凸缘部332的前表面上涂覆热固性的粘接剂,并使其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右前表面部21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部214的后表面紧贴。此时,将螺栓贯通设置于各上安装凸缘部322、332的长孔326、336,并以不进行紧固的方式进行临时固定。
72.并且,在结合托架35的第一平面部351的右表面涂覆热固性的粘接剂,并使其与左金属板34的壁面部341的左表面紧贴。此时,将螺栓贯通设置于第一平面部351的长孔353,并以不进行紧固的方式进行临时固定。另外,在结合托架35的第二平面部352的上表面涂覆热固性的粘接剂,并使其与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主体框架21的底面部211的下表面紧贴。此时,将螺栓贯通设置于第二平面部352的长孔354,并以不进行紧固的方式进行
临时固定。
73.这样,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直立机体部模块30、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通过临时固定而连结的状态下,进行相互的位置调整。图9及图10是表示用于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相对定位的夹具150、160的立体图。
74.夹具150具备插入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电动机托架23的中央贯通孔的轴151、以及插入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第三底座部块45的贯通孔的轴152。由于设置于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前金属板32、后金属板33、右金属板34的长孔325、345以及设置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长孔417沿着x轴方向形成,因此它们和螺栓作为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x轴方向上的相互对齐的调节机构发挥功能,能够使它们在x轴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同样地,由于结合托架35的长孔353沿着z轴方向形成,因此它们和螺栓作为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z轴方向上的相互对齐的调节机构发挥功能,能够使它们在z轴方向上适当地定位。
75.夹具160具备:能够插入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第一面部块25上的支撑针棒127的贯通孔的轴部161、使轴部161垂直面对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上表面的标尺162、以及能够插入支撑釜轴的第一底座部块43的贯通孔的轴部163。利用设置于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前金属板32、后金属板33、右金属板34的长孔325、345以及设置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主体框架41的长孔417,能够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x轴方向上的相互对齐。并且,由于结合托架35的长孔353沿着z轴方向形成,因此能够使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面部侧上下摆动。并且,由于设置于前金属板32、后金属板33的长孔326、336以及结合托架35的长孔354沿着y轴方向形成,因此它们和螺栓作为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y轴方向上的相互对齐的调节机构发挥功能。因此,针棒127为铅垂上下方向,釜轴为水平方向,能够以它们正交的方式来进行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相互对齐。
76.如上述那样,在使缝纫机臂部模块20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适当地对齐之后,对临时固定的各螺栓进行紧固,将缝纫机架10整体加热至热固性粘接剂的适当的固化温度。由此,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直立机体部模块30以及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接合部通过螺纹固定和粘接而固定。这样组装缝纫机架10。
77.(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由于缝纫机架10通过缝纫机臂部模块20、直立机体部模块30、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结合而构成,因此能够以各结构模块为单位来对缝纫机进行规格变更、改造、部件更换等,能够提高生产率、组装效率。
78.另外,由于缝纫机架10是具有金属板部件和块部件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基于金属板部件的轻量化,并且能够利用块部件补偿金属板部件引起的刚性降低,兼顾了轻量化和高刚性。
79.另外,在缝纫机架10中将块部件配置于金属板部件所具备的对置的两个平面之间。例如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那样,在主体框架41的前表面部412与后表面部413之间配置第一~第三底座部块43~45。因此,能够抑制作为金属板部件的主体框架41的挠曲,进一步提高缝纫机架10的刚性。
80.另外,缝纫机架10的两个金属板部件形成筒状结构。例如,在缝纫机架10的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中,主体框架21和增强框架22形成筒状结构。因此,缝纫机臂部模块20能够减少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挠曲的产生,进一步提高缝纫机架10的刚性。
81.另外,上述缝纫机臂部模块20的筒状结构以不使上轴123通过内侧的配置进行设置。因此,能够不受筒状结构遮挡而接近上轴123,提高了缝纫机的维护性。
82.另外,上述缝纫机架10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之间具备进行相互对齐的调节结构。因此,在缝纫机架10的组装阶段,能够实现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适当化。由此,例如能够将釜轴和针棒处于适当的相对位置,提高缝制品质。另外,上述调节结构由长孔和螺栓构成,因此能够使调节机构的结构简化,降低成本。
83.另外,缝纫机架10在各处具有部件之间的粘接部。尤其是,在缝纫机臂部模块20与直立机体部模块30的结合部、直立机体部模块30与缝纫机底座部模块40的接合部设置有使用粘接剂的粘接部。基于图11和图12来说明该粘接部的效果。
84.图11是表示缝纫机架10的频率与惯性(固有值)的关系的线形图。在图11中,以no.2的线形图表示设置有粘接部的缝纫机架的结果,以no.1的线形图表示未设置粘接部的缝纫机架的结果。根据该结果,在不具有粘接部的缝纫机架的情况下,固有值为148[hz],在具有粘接部的缝纫机架10的情况下,固有值为172[hz]。由此可知,通过设置粘接部,能够使固有值变动。
[0085]
图12是表示缝纫机架10的上轴转速与振动等级的关系的线形图。在图12中,以no.2的线形图表示设置有粘接部的缝纫机架的结果,以no.1的线形图表示未设置粘接部的缝纫机架的结果。由该结果可知,振动等级根据粘接部的有无而变化。另外可知,固有振动频率在未设置粘接部的情况下为2800(sti/min),在设置有粘接部的情况下变化为3200(sti/min)。
[0086]
这样,通过在缝纫机架10设置粘接部,从而能够调整频率的固有值、固有振动频率。另外,通过设置粘接部,从而能够在固化之前的期间进行缝纫机架10的各部的位置调节,容易进行调整。尤其是,通过使用热固性的粘接剂,从而能够任意选择固化的时机,进一步提高调整的操作性。
[0087]
另外,关于缝纫机架10的组装方法,将部件之间用热固性的粘接剂临时固定,在将部件彼此定位后,进行加热而使粘接剂的粘接部固化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准确的位置调节。
[0088]
(其它)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细节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