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前罩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4:27: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罩和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前罩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之一,传统的汽车前罩大多采用钢制材料。钢制前罩有重量大、耐腐蚀性差等缺点。为实现轻量化,有用铝合金材料代替钢制材料。铝合金前罩相对钢制前罩能减重30%,但存在模具工艺难度大、调试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3.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断裂韧性、耐腐蚀、可设计性强、易成型、减振阻尼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并能实现集成化设计,减少零件数量。碳纤维前罩相对钢质前罩可减重45%以上,轻量化效果比铝合金材料更好,在轻量化要求更高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高,对于碳纤维前罩行人保护性能的设计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罩和车辆,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加强对行人保护性能提升,满足车辆行人保护的要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罩,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盖合于内板上且与内板固连,所述外板和内板均由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设置有泡沫缓冲块。
6.进一步,所述内板的中部设有中空区域,所述泡沫缓冲块设置在中空区域的周围。
7.进一步,所述泡沫缓冲块包括第一泡沫缓冲块、第二泡沫缓冲块和第三泡沫缓冲块,所述第一泡沫缓冲块和第二泡沫缓冲块分别设置在中空区域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泡沫缓冲块设置在中空区域的前侧。
8.进一步,所述中空区域的边沿设有向上突起且用于与外板粘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涂有减震胶。
9.进一步,所述中空区域的边沿间隔设有多个与中空区域连通的吸能缺口。
10.进一步,所述泡沫缓冲块粘接在内板上且与外板间隙设置。
11.进一步,所述内板的外边缘周向设置有涂胶区,所述外板的外边缘周向设有用于与涂胶区粘接的第一翻边。
12.进一步,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还设置有吸能支架,所述内板的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粘接有右铰链加强件和左铰链加强件,所述右铰链加强件和左铰链加强件上分别焊接有吸能支架;所述内板的前端粘接有锁销加强件。
13.进一步,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树脂和连续纤维,所述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和双马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连续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汽车前罩。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罩和车辆,进行了多项行人保护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行人碰撞时的吸能缓冲作用,减少对行人碰撞的伤害值,极大提升了汽车前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前罩内板和外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相对钢制前罩减重45%以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减重;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加强对行人保护性能提升的结构设计,满足车辆行人保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罩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罩的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涂胶示意图。
20.图中:
21.1-外板,11-第一翻边,12-减震胶;2-内板,21-涂胶区,22-中空区域,23-吸能缺口,24-第二翻边,25-减重吸能孔;3-右铰链加强件;4-左铰链加强件;5-吸能支架;7-锁销加强件;8-泡沫缓冲块,81-第一泡沫缓冲块,82-第二泡沫缓冲块,83-第三泡沫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3.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罩,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外板1盖合于内板2上且与内板2固连,所述外板1和内板2均由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设置有泡沫缓冲块8。泡沫缓冲块8的泡沫发泡率45,能够对行人碰撞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树脂和连续纤维,所述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和双马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连续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板2的外边缘周向设置有涂胶区21,所述外板1的外边缘周向设有用于与涂胶区21粘接的第一翻边11。涂胶区21的宽度为20mm,用于涂环氧树脂结构胶与外板1固连,外观效果好。第一翻边11的半径不小于3mm,第一翻边11长度与内板2保持平齐,主要起美观作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板2的中部设有中空区域22,所述泡沫缓冲块8设置在中空区域22的周围。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泡沫缓冲块8包括第一泡沫缓冲块81、第二泡沫缓冲块82和第三泡沫缓冲块83,所述第一泡沫缓冲块81和第二泡沫缓冲块82分别设置在中空区域2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泡沫缓冲块83设置在中空区域22的前侧。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区域22的边沿设有向上突起且用于与外板1粘接的第二翻边24,所述第二翻边24上涂有减震胶12。通过第二翻边24与外板粘接增强了连接稳定性,起到了吸能减震作用。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区域22的边沿间隔设有多个与中空区域22连通的吸能缺
口23。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板2后端边缘间隔设有多个减重吸能孔25。在减重的同时,起到了弱化吸能的作用。减重吸能孔25的尺寸为65mm*15mm。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泡沫缓冲块8粘接在内板2上且与外板1间隙设置。泡沫缓冲块8与外板1间隙保留5mm。在某些实施例中,间隙保留数值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作限定。泡沫缓冲块8通过环氧树脂结构胶粘接在内板2上。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还设置有吸能支架5,所述内板2的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粘接有右铰链加强件3和左铰链加强件4,所述右铰链加强件3和左铰链加强件4上分别焊接有吸能支架5;所述内板2的前端粘接有锁销加强件7。
33.右铰链加强件3、左铰链加强件4和锁销加强件7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与内板2粘接。吸能支架5采用dc03钢材,料厚1.5mm,与外板1保持有5mm的间隙,主要是提升碰撞时吸能的作用。前罩锁销处因碳纤维前罩外板刚性强,故取消传统钢制前罩的外板加强件,只保留锁销加强件7,锁销加强件7跟内板2由焊接改为粘接,布置的锁销加强件7能够比传统钢制前罩的锁销加强件更小,能够把锁销加强件的焊接面减小,起到更好的减重效果,也能减少行人碰撞伤害值。
34.在本实施例中,外板1和内板2的铺层方式为45/0/-45/0/45,料厚为1mm。在某些实施例中,铺层方式也可以为其他方式,料厚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35.参见图3所示,减震胶12的厚度为5mm。粘接泡沫缓冲块8处和用于设置在内板2边缘的结构胶厚度均为1.5mm。在内板2上用于粘接右铰链加强件3、左铰链加强件4和锁销加强件7处的结构胶厚度均为0.5mm。在某些实施例中,减震胶12的厚度、以上各处的结构胶都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时设置不同的厚度,并不以此为限。
3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前罩。
37.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罩和车辆,进行了多项行人保护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行人碰撞时的吸能缓冲作用,减少对行人碰撞的伤害值,极大提升了汽车前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前罩内板和外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相对钢制前罩减重45%以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减重;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加强对行人保护性能提升的结构设计,满足车辆行人保护的要求。
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