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废液蒸发后母液降温除油槽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2:5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浓缩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液蒸发后母液降温除油槽。


背景技术:

2.进蒸发器的废水有时候会含有较高的cod物质,等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溶液中的cod物质会不断浓缩富集,需要间歇地将富集的cod从溶液中排走,进而影响蒸发的连续进行。
3.一般经过蒸发后富集的cod物质(如酯类、苯类、油等物质)密度小于物料的密度,故cod物质会漂浮在液面上面,因此需要一套除油槽装置,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将蒸发系统里的cod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液蒸发后母液降温除油槽,以实现在不停机的条件下将蒸发系统里的cod取出,保证生产连续进行。
5.一种废液蒸发后母液降温除油槽,包括油槽体,所述油槽体外部设有冷却液夹套,用于将废液中的油相冷却粘稠后漂浮在水面上层,形成油水分界线;所述油槽体上印有上油位线和下油位线,所述下油位线对应于所述油水分界线的高度;所述油槽体上安装进液管、排液管、排油管和溢流管,所述进液管连接蒸发系统,所述进液管伸入所述下油位线以下,所述排液管位于下油位线以下,所述排油管伸入所述上油位线和下油位线之间,并且连接排油泵;所述溢流管位于所述上油位线之上,所述溢流管连接集油桶。
6.优选的,所述下油位线的高度上安装第一浮球液位计,用于监测油水分界线是否处于下油位线上,该第一浮球液位计的浮球密度介于油相与水的密度之间,所述第一浮球液位计连接控制器。
7.优选的,所述上油位线的高度上安装第二浮球液位计,用于监测油相层是否溢出上油位线,所述第二浮球液位计的浮球密度小于油相的密度,所述第二浮球液位计连接控制器。
8.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连接电磁阀和排液泵,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阀和排液泵,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油水分界线的变化调整所述电磁阀的开度,使所述油水分界线趋于平稳地保持在下油位线上。
9.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夹套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安装于所述油槽体的下侧,所述出水口安装于所述油槽体的上侧,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安装盘管缠绕于所述油槽体上。
10.优选的,所述排油管上安装电热丝,用于在排油时熔化粘稠的油相。
11.进一步的,所述油槽体内还安装隔离围板,所述进液管和排油管都插入所述隔离围板内,油相也集中于隔离围板内的液面上层。
12.优选的,所述油槽体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油槽体的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上安装插板阀。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将蒸发系统排出的cod废液送入油槽体内,油槽体外部设有冷却液夹套,将废液中的油相冷却粘稠后漂浮在水面上层,形成比较明显的油水分界线。油槽体设有上油位线和下油位线,分离后的油相层位于上油位线和下油位线之间。进液管伸入下油位线以下,浸没到水相里,排液管位于下油位线以下,将水相排走。排油管伸入上油位线和下油位线之间,并且连接排油泵,控制废液和排出的母液流量,使下油位线基本保持于油水分界线的高度不变,因此排油泵可以准确地抽取油相,不会将下层的水相抽走,提高了排油的准确性。
15.本实用新型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将蒸发系统里的cod取出,保证了蒸发过程的连续进行。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为:1、油槽体;2、冷却液夹套;3、进水口;4、出水口;5、上油位线;6、下油位线;7、进液管;8、排液管;9、排油管;10、溢流管;11、稠厚器;12、排油泵;13、电热丝;14、集油桶;15、第一浮球液位计;16、第二浮球液位计;17、电磁阀;18、排液泵;19、隔离围板;20、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一种废液蒸发后母液降温除油槽,包括油槽体1,油槽体1外部设有冷却液夹套2,用于将废液中的油相(即废液中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油相cod物质)冷却粘稠后漂浮在水面上层,形成明显的油水分界线。冷却液夹套2包括进水口3和出水口4,进水口3安装于油槽体1的下侧,出水口4安装于油槽体1的上侧,进水口3与出水口4之间安装缠绕于油槽体1上的盘管。油槽体1内下侧的温度低于上侧的温度,使水相中的cod物质更容易冷却后向上漂浮而与水相分离,因此保证下侧水相的净度。
20.油槽体1内设有上油位线5和下油位线6,下油位线6对应于油水分界线的高度,上油位线5对应于油相允许的最高液位。
21.油槽体1上安装进液管7、排液管8、排油管9和溢流管10。
22.蒸发系统的稠厚器11溢流口连接进液管7,进液管7的底部伸入下油位线6以下,将蒸发系统的废液导入油槽体1的水相中,避免搅乱油相而使它与水相再次混合。
23.排液管8位于下油位线6以下,优选其水平地插入水相内,将分离后的水相排走。
24.排油管9伸入上油位线5和下油位线6之间,并且连接排油泵12,由排油泵12将油相抽走,排油泵12为隔膜式排油泵。排油管9上安装电热丝13,用于在排油时熔化粘稠的油相,避免油相凝固堵塞排油管9。
25.溢流管10位于上油位线5之上,溢流管10连接集油桶14,溢流管10将超出上油位线
5的油相排入集油桶14内,避免油相累积过多造成冒槽。
26.下油位线6的高度上安装第一浮球液位计15,用于监测油水分界线是否对齐下油位线6,该第一浮球液位计15的浮球密度介于油相与水的密度之间,因此可以浮动于油水分界线上,第一浮球液位计15通信连接控制器,将油水分界线的液位数据发送给控制器。
27.上油位线5的高度上安装第二浮球液位计16,用于监测油相层是否溢出上油位线5,第二浮球液位计16的浮球密度小于油相的密度,第二浮球液位计16通信连接控制器,将油相的液位数据发送给控制器。当第二浮球液位计16监测到油相的液位在上油位线5之上时,溢流管10排走富集的油相,并人工观察是否需要人工排油;当第二浮球液位计16监测到油相的液位在下油位线6之下时,则控制器控制排油泵12停止工作。
28.排液管8连接电磁阀17和排液泵18,排液泵18连接蒸发系统,将水相打回蒸发系统重新蒸发。控制器通信连接电磁阀17、排液泵18和排油泵12,控制器根据油水分界线的变化调整电磁阀17的开度,进而控制排液量,使油水分界线趋于平稳地保持在下油位线6上,避免因为油水分界线过低而使进液管7插入油相内,或者因为油水分界线过高而使排液管8插入水相内,误将水排走。
29.油槽体1内还安装隔离围板19,进液管7和排油管9都插入隔离围板19内,油相也集中于隔离围板19内的液面上层,起到收集油相的作用。隔离围板19的底部有连通孔,因此隔离围板19内外部的水相相通。
30.油槽体1的底部为锥形,油槽体1的底部设有排渣口20,排渣口20口径规格可选为dn200,也可以选用其他规格的口径,排渣口20上安装插板阀,定期开启插板阀将沉渣排出。
31.油槽体1上部为敞开式,旁边设置观察平台,方便工人观察。
32.本实用新型将蒸发系统的稠厚器11上部含油料液溢流进入油槽体1,油和水在油槽体1内静置分层,油槽体1外部设置有冷却液夹套2,通循环冷却水给槽内料液降温,上部油相会冷却变得粘稠漂浮在液面上层。
33.第一浮球液位计15与控制器、电磁阀17和排液泵18配合,将油水分界线控制于下油位线6上,第二浮球液位计16和控制器、排油泵12配合,将油相液位控制于上油位线5与下油位线6之间。油槽体1上面的排油管9接隔膜式排油泵,当浮油累积到一定厚度,开启隔膜式排油泵12,将油打出槽外。同时,稠厚器11不断往油槽体1内溢流进料,下部的水相通过排液管8经过排液泵18打出油槽体1,打回蒸发系统继续蒸发。
34.油槽体1底部设置成两个锥底形式,料液内的晶体颗粒沉积到这两个锥底,定期通过排渣口20排到吨袋里外运。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