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茶杯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23:5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茶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功夫茶泡茶工艺一般是将茶叶放到茶壶里,然后往茶壶里倒水,泡制一定的时间,泡好后,将茶水倒入杯子里,一杯一杯地喝。这样的泡茶方式会受时间、地方、场景等环境因素限制,不适合携带,无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喝茶的需求。
3.为此,人们常常使用包含茶叶滤网的保温杯泡茶,以满足便携,随时随地喝茶的需求。但这样的泡茶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用保温杯泡茶为茶叶创造了一个高温、恒温的浸泡环境,容易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大量破坏,同时芳香油大量挥发,茶碱和鞣质等大量溶出。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而且还使茶水变得苦涩乏味,降低口感。基于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次性使用的茶杯,这种茶杯在中间设置了茶囊,并在茶囊上部侧壁设置溢水口,以此实现了茶水浸泡和分离的功能,但是茶囊位于中间位置有以下两个弊端:
4.一是:使得溢水口距离茶杯盖的饮水口较近,在饮用茶水时,茶杯倾斜出水的角度过大,不利于饮用;
5.二是:茶囊的内外两侧均会受到热水的浸泡,茶囊容易变形失效,从而影响茶水浸泡和分离的功能,以至于不利于后续的续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茶杯,包括外杯体、杯盖和位于外杯体内的茶囊,所述外杯体内设有契合安装茶囊的内杯体,所述内杯体外壁与外杯体内壁相切设置,所述内杯体顶部侧面上周向开设有契合茶囊上第一溢水口的第二溢水口。
8.原理及优点:
9.1.内杯体的设置,可避免茶囊外侧壁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变形失效,从而影响茶水浸泡和分离的功能,以至于不利于后续的续杯。
10.2.内杯体外壁与外杯体内壁相切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溢水口和第二溢水口都远离茶杯盖的饮水口,以便在饮用茶水时,减小茶杯倾斜出水的角度,从而利于饮用。
11.进一步,所述内杯体内侧底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茶囊外侧底面设有内凹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配合设置。
12.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茶囊进一步的限位,从而便于安装使用,另一方面是增大接触面,通过增大摩擦力从而避免在使用时转动,导致第一溢水口和第二溢水口错位,进而避免影响茶水的正常饮用。
13.进一步,所述内杯体内侧底面设有内凹的定位凹槽,所述茶囊外侧底面设有外凸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配合设置。
14.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茶囊进一步的限位,从而便于安装使用,
另一方面是增大接触面,通过增大摩擦力从而避免在使用时转动,导致第一溢水口和第二溢水口错位,进而避免影响茶水的正常饮用。
15.进一步,所述茶囊设有滤网托架,所述滤网托架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筋,所述第二圆环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位置低于第一溢水口或第二溢水口的水平高度。
16.滤网托架的设置,一方面是避免茶叶在冲泡时,往上流动而堵住第一溢水口。另一方面结构精简,加工方便,使用也方便。
17.进一步,所述内杯体与外杯体一体成型设置。
18.整体结构稳定且便于加工。
19.进一步,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偏离圆心设置。
20.使得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配合安装后,得第一溢水口和第二溢水口能够自动对齐,无需手动调整。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便携式茶杯的剖视图;
22.图2为图1中茶囊的半剖图;
23.图3为图2中茶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杯盖1、滤网托架2、第一溢水口3、杯套4、茶囊5、定位凸起6、定位凹槽7、外杯体8、饮水口9、注水口10、第一圆环11、连接筋12、第二圆环13、滤网14、内杯体15。
26.实施例一
27.一种便携式茶杯,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包括外杯体8、杯盖1、茶囊5和杯套4。杯盖1对应茶囊5的正上方设置有注水口10,靠近杯盖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饮水口9,注水口10和饮水口9可设有塞子。杯套4套设置在外杯体8外部中间位置,且开设有展露口。外杯体8外侧面印刷有花纹、图案或文字,通过转动杯套4并透过展露口即可查看花纹、图案或文字,以增加饮茶过程中的趣味性。
28.本实施例中,外杯体8的整体为圆台状,从杯口到杯底直径逐渐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杯体8可以采用圆柱形。外杯体8采用双层的隔热纸制成,内壁附着pe淋膜。茶囊5安装设置在外杯体8内,如图3所示,茶囊5内侧面设有若干紧密排列的三棱柱结构,材质为pp材质,采用注塑工艺加工制成。
29.所述外杯体8内设有契合安装茶囊5的内杯体15,所述内杯体15外壁与外杯体8内壁相切设置,相切点与饮水口9的中心点位于内杯体15的直径连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杯体15与外杯体8一体成型设置。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杯体15与外杯体8可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而且内杯体15与外杯体8一样,整体呈现为圆台状。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杯体15内侧底面设有定位凸起6,所述茶囊5外侧底面设有内凹的定位凹槽7,所述定位凸起6与定位凹槽7配合设置。定位凸起6可以为圆台形、圆柱形或
圆锥形,且均设置在内杯体15内侧底面的正中心。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杯体15内侧底面设有内凹的定位凹槽7,所述茶囊5外侧底面设有外凸的定位凸起6,所述定位凸起6与定位凹槽7配合设置。
31.所述茶囊5上端部侧面周向开设有若干条形状的第一溢水口3,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水口3设有三条。所述内杯体15顶部侧面上周向开设有契合茶囊5上第一溢水口3的第二溢水口,第一溢水口3的第二溢水口的高度、大小、数量均相同。
32.如图3所示,所述茶囊5设有滤网托架2,所述滤网托架2包括第一圆环11和第二圆环13,所述第一圆环11和第二圆环13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筋12,本实施例中,连接筋12设有八条。所述第二圆环13内设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位置低于第一溢水口3或第二溢水口的水平高度。
33.本实施例的方案在使用时,将茶囊5放置于内杯体15内,使定位凸起6与定位凹槽7相配合连接,同时旋转茶囊5将第一溢水口3对准第二溢水口。接着将茶叶装入茶囊5内,再将滤网托架2装入茶囊5内,再盖上杯盖1,同时旋转杯盖1让杯盖1的注水口10位于茶囊5的正上方即可。
34.当用户需要喝茶时,通过注水口10向茶囊5加注白开水,等放凉一些之后,即可通过饮用口饮用茶水。需要续杯时,再通过注水口10向茶囊5加注白开水即可。
35.本实施例的茶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材质,例如纸、pp材质(聚丙烯)、淀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一次性使用,例如外杯体8、杯盖1、茶囊5和杯套4等还可以采用塑料、玻璃、瓷器、金属等材质制成以重复使用。本实施例的茶杯不限于泡茶,也可以盛装其他需要与水分离的冲泡物,在去掉茶囊5后,还可以直接盛装白水。
36.实施例二
37.所述定位凸起6与定位凹槽7偏离圆心设置。仅通过旋转茶囊5,定位凸起6与定位凹槽7在相配合连接后,第一溢水口3自动对准第二溢水口。
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