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层食品餐盒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2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食品餐盒。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餐盒来携带存放食物饭菜,在现有的餐盒中,为了在一个餐盒中存放两种饭菜,设计成两个隔间的方式将汤和饭菜分开存放,上部使用封口膜进行封口。虽然也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其能同步加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剧烈的晃动导致不同菜品突破封口膜的按压从隔间中部进行混合,饭菜之间味道串味,影响饭菜的口感和味道,影响使用者的食欲和饮食体验。本发明即在此背景下诞生。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食品餐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餐盒设计成隔间的方式在运输晃动中容易发生食物串味混合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多层食品餐盒,包括外盒体,所述外盒体内卡接放置有内盒体,所述内盒体的侧壁顶部形成有翻边,所述外盒体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卡接翻边的衬边,当所述内盒体放置于外盒体中时两者的顶面齐平,且所述内盒体密封其下方的外盒体内部区域,所述内盒体的两侧设置有朝向其内部的凸起。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顶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设置有卡块。
8.进一步的,所述外盒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外盒突出部,所述内盒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对应突出部的内盒凹陷部。
9.进一步的,所述外盒突出部与内盒凹陷部由上至下逐渐变宽。
10.进一步的,所述外盒体的外壁上对应外盒突出部的位置形成有外盒凹陷部,所述内盒体的内壁上对应内盒凹陷部形成有内盒突出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外盒突出部沿外盒体的侧壁圆周阵列排布。
12.进一步的,所述外盒体的侧壁包括上半部与下半部,所述下半部的内径小于上半部,所述上半部与下半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凸边。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半部的侧壁上形成有朝向外盒体内部的凸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内盒体放入外盒体内时,内盒体将外盒体密封,同时两者的顶面齐平,利用封口膜可将两者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容器,可以有效的使其内部食物相互独立不串味,即使是晃动与倾斜的运输环境也能较好的应对;内盒体与外盒体侧边的凹陷部与突出部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其结构强度与美观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盒体与内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外盒体的正视图;
18.图3为图1中内盒体的正视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外盒体;2、内盒体;3、翻边;4、衬边;5、凸起;7、凹槽;8、卡块;9、外盒突出部;10、内盒凹陷部;11、外盒凹陷部;12、内盒突出部;13、上半部;14、下半部;15、凸边;16、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3.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

下”、“在

下面”、“下面的”、“在

之下”、“在

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下面”和“在

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24.如图1-3所示的多层食品餐盒,包括外盒体1与内盒体2,外盒体1内卡接放置有内盒体2,内盒体2的侧壁顶部形成有翻边3,外盒体1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卡接翻边3的衬边4,当内盒体2放置于外盒体1中时两者的顶面齐平,且内盒体2密封其下方的外盒体1内部区域,利用封口膜对餐盒顶面进行压装封口,封口膜会同时接触外盒体1与内盒体2的顶面,并将内盒体2密封,外盒体1在内盒体2的作用下也形成密封,内盒体2与外盒体1 内的食物相互独立避免串味,封口膜将内盒体2固定在外盒体1内,晃动与倾斜不会对餐盒造成影响。
25.为了方便取出内盒体2,本方案在内盒体2的两侧设置有朝向其内部的凸起5,操作时使用手指夹持两侧的凸起5将内盒体2整体提起,完成内盒体2与外盒体1的分离。
26.考虑到尽量避免手指与内盒体2内的食物接触,优选的,内盒体2的外壁上对应凸起5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凸起5顶面上开设有凹槽7,凹槽7 的顶部设置有卡块8,此凹陷可以节省内盒体的材料使用。使用者可以将手指插入凹槽7内,并借助卡块8完成对内盒体2的固定,可以轻松的将内盒体2从外盒体1中取出,封口膜封装时同时也将凹槽7封口,避免内盒体2 的食物进入凹槽7内,影响取出时的操作。
27.具体的,外盒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外盒突出部9,内盒体2的外壁上形成有对应突出部的内盒凹陷部10。内盒体2放入外盒体1内,内盒凹陷部 10与外盒突出部9形成卡接,可以防止内盒体2相对外盒体1发生转动。此设计是考虑到如果外盒体1内选用一些加热包对内盒体2进行加热,食用内盒体2的食物时,食用筷子在内盒体2内夹取时会戳动内盒体2使其
相对外盒体1回转,影响使用。
28.优选的,外盒突出部9与内盒凹陷部10由上至下逐渐变宽,可以方便的将内盒体2从上方放入外盒体1内,整体也更为美观。
29.具体的,外盒体1的外壁上对应外盒突出部9的位置形成有外盒凹陷部 11,内盒体2的内壁上对应内盒凹陷部10形成有内盒突出部12。外盒凹陷部11与外盒突出部9的轮流设置,可以彼此互为加强筋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外盒体1侧壁的结构强度,内盒凹陷部10与内盒突出部12的设计同理。
30.进一步的,外盒突出部9沿外盒体1的侧壁圆周阵列排布。
31.对外盒体1内部作进一步分层设计,外盒体1的侧壁包括上半部13与下半部14,下半部14的内径小于上半部13,上半部13与下半部14的连接处形成有凸边15,凸边15起到卡接衬托的作用,方便在外盒体1的内部放置其它的内置盒体。
32.下半部14的侧壁上形成有朝向外盒体1内部的凸条1,凸条1可用于卡接加热包等物件。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4.内盒体2放入外盒体1内时,内盒体2将外盒体1密封,同时两者的顶面齐平,利用封口膜可将两者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容器,可以有效的使其内部食物相互独立不串味,即使是晃动与倾斜的运输环境也能较好的应对;内盒体2与外盒体1侧边的凹陷部与突出部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其结构强度与美观度。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