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8:2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天麻,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在天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天麻种子进行萌发。
3.但是,在传统的种植土壤中对天麻种子进行萌发会导致萌发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几点,一、天麻种子的萌发对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二、天麻种子的萌发对基质的要求较高,传统的种植土壤无法满足天麻种子的萌发需求。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萌发率较高、能够保持土壤湿度,能够提高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包括:集水槽;萌发箱,所述萌发箱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顶部;透明罩,所述透明罩设置在所述萌发箱的顶部;腐植土基,所述腐植土基设置在所述萌发箱的底部内壁上;尼龙网,所述尼龙网设置在所述腐植土基上,所述尼龙网的孔径为20-25μm;多个天麻种子,多个所述天麻种子均设置在所述尼龙网上;腐殖土层,所述腐殖土层设置在多个所述天麻种子上;空气加热机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的一侧;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的内壁上;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加热箱、空气加热器和风管,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一侧,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与所述萌发箱相连通,所述加热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一侧,所述加热箱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上,所述风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箱上,所述风管与所述萌发箱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限位杆、螺杆、电机和滑动板,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内壁上,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内壁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螺纹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中空板、多个喷头、水箱、水泵、输水管和软管,所述中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多个所述喷头均设置在所述中空板的底部,所述水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的一侧,所述水箱上开设有注水开口,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输水管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上,
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萌发箱的内部,所述软管设置在所述输水管的一端,所述软管与所述中空板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萌发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加湿器。
11.优选的,所述萌发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集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通过透明罩螺杆13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通过腐植土基螺杆13、尼龙网螺杆13和腐殖土层螺杆13可以对天麻种子螺杆13进行培育,通过空气加热机构可以提升萌发箱螺杆13内的空气温度,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多个喷头螺杆13螺杆13左右移动,从而较为均匀的为天麻种子螺杆13进行灌溉,通过喷洒机构可以对天麻种子螺杆13进行灌溉,通过加湿器螺杆13螺杆13为萌发箱螺杆13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增加天麻种子螺杆13的萌发率,通过多个渗水孔可以使多余的水分流入集水槽螺杆13,通过排水管和排水阀可以排放集水槽螺杆13内的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集水槽;2、萌发箱;3、透明罩;4、腐植土基;5、尼龙网;6、天麻种子;7、腐殖土层;8、风机;9、加热箱;10、空气加热器;11、风管;12、限位杆;13、螺杆;14、电机;15、滑动板;16、中空板;17、喷头;18、水箱;19、水泵;20、输水管;21、软管;22、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包括:集水槽1;萌发箱2,所述萌发箱2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的顶部;透明罩3,所述透明罩3设置在所述萌发箱2的顶部;腐植土基4,所述腐植土基4设置在所述萌发箱2的底部内壁上;尼龙网5,所述尼龙网5设置在所述腐植土基4上,所述尼龙网5的孔径为20-25μm;多个天麻种子6,多个所述天麻种子6均设置在所述尼龙网5上;腐殖土层7,所述腐殖土层7设置在多个所述天麻种子6上;空气加热机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2的一侧;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2的内壁上;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设置在所述萌发箱2的内部。
20.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包括风机8、加热箱9、空气加热器10和风管11,所述风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一侧,所述风机8的入风口与所述萌发箱2相连通,所述加热箱9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一侧,所述加热箱9与所述风机8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加热器10设
置在所述加热箱9的内壁上,所述风管11设置在所述加热箱9上,所述风管11与所述萌发箱2相连通,通过空气加热机构可以提升萌发箱2内的空气温度。
21.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限位杆12、螺杆13、电机14和滑动板15,所述限位杆12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内壁上,所述螺杆13转动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内壁上,所述电机14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一侧,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1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15螺纹套设在所述螺杆13上,所述滑动板15与所述限位杆12滑动连接,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多个喷头17左右移动,从而较为均匀的为天麻种子6进行灌溉。
22.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中空板16、多个喷头17、水箱18、水泵19、输水管20和软管21,所述中空板16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板15的底部,多个所述喷头17均设置在所述中空板16的底部,所述水箱18固定安装在所述萌发箱2的一侧,所述水箱18上开设有注水开口,所述水泵19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18的顶部,所述水泵19的入水口与所述水箱18相连通,所述输水管20设置在所述水泵19的出水口上,所述输水管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萌发箱2的内部,所述软管21设置在所述输水管20的一端,所述软管21与所述中空板16相连通,通过喷洒机构可以对天麻种子6进行灌溉。
23.所述萌发箱2的内壁上设置有加湿器22,通过加湿器22为萌发箱2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增加天麻种子6的萌发率。
24.所述萌发箱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集水槽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通过多个渗水孔可以使多余的水分流入集水槽1,通过排水管和排水阀可以排放集水槽1内的水。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6.使用时,将腐植土基4填充在萌发箱2的内部,将尼龙网5平铺在腐植土基4上,将多个天麻种子6均匀的铺设在尼龙网5上,然后在多个天麻种子6上盖上约15cm厚的腐殖土层7,盖上透明罩3;
27.浇水时,通过注水开口向水箱18内注水,完成后启动水泵19,水泵19将水箱18内的水抽出并通过输水管20和软管21注入中空板16内,水流经过中空板16注入多个喷头17内,通过多个喷头17将喷向腐植土基4,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螺杆13转动,螺杆13转动带动滑动板15左右移动,滑动板15间接带动多个喷头17左右移动,从而对天麻种子6进行较为均匀的灌溉,多余的水分沿多个渗水孔流入集水槽1内进行收集并通过排水管和排水阀进行排放;
28.增加空气温度时,启动风机8,通过风机8将萌发箱2内的空气抽出并注入至加热箱9内,启动空气加热器10,通过空气加热器10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沿风管11重新排入至萌发箱2内,培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湿器22为萌发箱2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增加天麻种子6的萌发率。
2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使天麻种子均匀和大量萌发的装置,通过透明罩3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通过腐植土基4、尼龙网5和腐殖土层7可以对天麻种子6进行培育,通过空气加热机构可以提升萌发箱2内的空气温度,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多个喷头17左右移动,从而较为均匀的为天麻种子6进行灌溉,通过喷洒机构可以对天麻种子6进行
灌溉,通过加湿器22为萌发箱2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增加天麻种子6的萌发率,通过多个渗水孔可以使多余的水分流入集水槽1,通过排水管和排水阀可以排放集水槽1内的水。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