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2:2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烘干机,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粮食烘干机,包括立置的提升机,提升机的输出口设置储粮仓,位于储粮仓的正下方设置烘干层,烘干层的下位设置拨粮层,拨粮层的下位设置过渡粮仓,提升机的输入口位于过渡粮仓处。工作时,粮食通过提升机的输入口进入粮食烘干机,提升机将粮食提升至储粮仓,粮食从储粮仓自上而下落下,粮食依次经过烘干层烘干,再经过拨粮层的拨粮轮的转动拨粮,控制粮食摊开、均匀的再下滑,下滑的粮食进入过渡粮仓,再由提升机提升至储粮仓,形成循环粮仓;依次上述动作,循环12次左右,这样使得粮食表面水分点逐渐降低,以达到要求的水分点,储备。
3.现有的粮食烘干机具有储粮仓、烘干层、拨粮层、过渡粮仓的四部层构造,占地面积大,且设备成本高。且现有的粮食烘干机是通过提升机多次循环提升再经过拨粮层的多次拨粮,拨粮层的拨粮轮多次转动拨粮会对粮食造成挤压破碎影响(实际上,提升机的多次提升其提升杆的辊动也会不断碾压破碎的粮食,会进一步加剧粮食的破碎程度以及破碎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摒弃传统拨粮层的粮食烘干机的构造,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菜子、王米等各类谷物。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烘干部,烘干部上端设置储粮仓,烘干部侧设置提升机,提升机的输出端与储粮仓相接,提升机的输入端联通于原粮间,所述的烘干部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的在上的出粮口与在下的进粮口对应布置,最上层的单元烘干横仓的进粮口与储粮仓的下料口相接,烘干部下端设置出料口,最下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与所述的出料口相接,所述的出料口联通储备粮间,烘干部的热源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的上方或侧方;沿单元烘干横仓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动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机一次动作提升粮食原粮。
7.再进一步的,最下层的单元烘干横仓的出粮口直接联通储备粮间。
8.再进一步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为一体架构,一体架构上每组单元烘干横仓为密封腔,密封腔的上端开设进粮口、下端开设出粮口。
9.再进一步的,烘干部的热源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的侧方、热源的相对侧设置抽风机。
10.再进一步的,烘干部的热源为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正上方的微波热源件。
11.再进一步的,机壳的侧面设置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联通每层单元烘干横仓的密封腔,所述的通道为出气孔。
12.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上设置开关叶和排气扇。
13.再进一步的,沿单元烘干横仓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动组件,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的传动方向反向。
14.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组件为水平设置的传送输送带;所述的一体架构包括皮带支架,传送输送带的传动轮架置于皮带支架的两侧支杆上,每组单元烘干横仓的两侧皮带轮的型号一致、且上下对齐布置,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的下方设置单机驱动电机,单机驱动电机的两侧位于单元烘干横仓的每侧皮带轮的正下方设置转换轮,两侧转换轮之间设置第一驱动链,其中一侧转换轮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二驱动链,另一侧转换轮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三驱动链,所述的单机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链转动,第一驱动链转动带动转换轮、单元烘干横仓的皮带轮同步同向转动。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摒弃传统的立式构造的谷物烘干机的构造,在采用卧式构造的谷物烘干机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拨粮层的粮食烘干机的构造,将拨粮的功能直接转至烘干部,不会出现传统拨粮层的转动拨粮对粮食造成的挤压破碎问题,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具体的,提升机提升的原粮依次经过自上而下的单元烘干横仓,每组单元烘干横仓的上方或侧方的热源对原粮进行烘干。这里说明下,所述的烘干部可以是一个整腔,也可以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是一个单腔、各个单腔组成烘干部。同样的,设置的热源可以是单组热源,也可以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设置一个热源段,各个热源段组成热源。进一步同样的,热源可以设置在整腔或者单腔的上方或者设置在整腔或者单腔的侧方。本实用新型产品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菜子、王米等各类谷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更为优选的实施例内部的烘干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大箭头表示传动组件的传动方向;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组件由单机驱动电机带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带动方向;
19.图4为图2中最上层的单元烘干横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图1-4,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包括机壳10,机壳10内设置烘干部20,烘干部20上端设置储粮仓50,烘干部20侧设置提升机30,提升机30的输出端与储粮仓50相接,提升机30的输入端联通于原粮间,所述的烘干部20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在上的出粮口23与在下的进粮口22对应布置,最上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粮口22与储粮仓50的下料口相接,烘干部20下端设置出料口,最下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与所述的出料口相接,所述的出料口联通储备粮间,烘干部
20的热源40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上方或侧方;沿单元烘干横仓21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动组件24。
22.本实用新型摒弃传统的立式构造的谷物烘干机的构造,在采用卧式构造的谷物烘干机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拨粮层的粮食烘干机的构造,将拨粮的功能直接转至烘干部20,不会出现传统拨粮层的转动拨粮对粮食造成的挤压破碎问题,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具体的,提升机30提升的原粮依次经过自上而下的单元烘干横仓21,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上方或侧方的热源40对原粮进行烘干。这里说明下,所述的烘干部20可以是一个整腔,也可以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是一个单腔、各个单腔组成烘干部20。同样的,设置的热源40可以是单组热源,也可以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设置一个热源段,各个热源段组成热源40。进一步同样的,热源40可以设置在整腔或者单腔的上方或者设置在整腔或者单腔的侧方。本实用新型产品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菜子、王米等各类谷物。
23.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机30一次动作提升粮食原粮。
24.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烘干部20,对于小粒径原粮依次经过自上而下的单元烘干横仓21一次动作即可完成烘干。
25.再进一步的,最下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直接联通储备粮间。
26.这样结构构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27.再进一步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为一体架构a,一体架构a上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为密封腔,密封腔的上端开设进粮口22、下端开设出粮口23。
28.即构成前述的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是一个单腔,这种构造烘干能效利用率高,能耗损耗率低。设备投产应用中生产成本直接降低。
29.再进一步的,烘干部20的热源40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侧方、热源40的相对侧设置抽风机。
30.参照前述,当烘干部20是一个整腔,热源40可以是一个设置于单元烘干横仓21的热源件,热源件的相对侧设置单组抽风机;当烘干部20的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是一个单腔,热源40可以是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侧面的热源件,每组热源件的相对侧设置一组抽风机,即设置多组抽风机。
31.再进一步的,烘干部20的热源40为设置于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正上方的微波热源件。
32.这里热源40即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正上方的微波热源件,即热源40是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正上方的微波热源件的集合。
33.再进一步的,机壳10的侧面设置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联通每层单元烘干横仓21的密封腔,所述的通道为出气孔。
34.基于前述方案,通道是热源的排湿排气部,通道上设置开关门,当时须要排湿或排气时,打开通道的开关门。
35.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上设置开关叶和排气扇。
36.基于前述方案,打开通道的开关门以及开关叶后,启动排气扇即可排湿或排气。
37.再进一步的,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传动方向反向。
3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组件24为水平设置的传送输送带;所述的一体架构a包括皮带支架a1,传送输送带的传动轮架置于皮带支架a1的两侧支杆上,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
的两侧皮带轮的型号一致、且上下对齐布置,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下方设置单机驱动电机a3,单机驱动电机a3的两侧位于单元烘干横仓21的每侧皮带轮的正下方设置转换轮a4,两侧转换轮a4之间设置第一驱动链a5,其中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二驱动链a6,另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三驱动链a7,所述的单机驱动电机a3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链a5转动,第一驱动链a5转动带动转换轮a4、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同步同向转动。
39.这是单元烘干横仓21的传动组件24具体构造,通过传动组件24平稳使得原粮在烘干部20内传输烘干。
40.参照图2-4,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更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
41.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包括机壳10,机壳10内设置烘干部20,烘干部20侧设置提升机30,所述的机壳10上部设置粮食原粮进入口(上一实施例中的储粮仓50的下料口下方的烘干部20的进料口,最上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粮口22),机壳10下部设置粮食储备粮出口(上一实施例中烘干部20的出料口,最下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所述的提升机30一次动作提升粮食原粮,提升机30的输出端位于粮食原粮进入口处;
42.所述的烘干部20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21,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为密封腔,密封腔的上部一侧设置进粮口22,密封腔的下部位于进粮口22的对侧设置出粮口23,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在上的出粮口23与在下的进粮口22对应布置;
43.沿单元烘干横仓21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动组件24,上下相邻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传动方向反向;
44.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上仓壁位于传动组件24的正上方设置热源40,自上而下的热源40的温度依次降低。
45.本实用新型摒弃现有的构造,具体的,摒弃了现有的储粮仓、烘干层、拨粮层、过渡粮仓的多仓层构造,不仅单机面积变小,且单机高度大大降低,8米高以内即可布机。按照烘干要求定制,(粮食烘干)日产量大的如100吨,小的如20吨均可,适用范围广。具体的,采用提升机30一次动作提升粮食原粮,原粮自烘干部20自上而下布置的单元烘干横仓21依次一次性的完成烘干,粮食原粮进入口、粮食储备粮出口错开,且设置的传动组件24传动方向反向,每层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出料口错开,热源40温度自上而下依次降低,这样,其一、保证落粮至每层;其二,每层的粮食拱干行径路径最大,烘干时长最长,烘干效率最高;其二,最大限度的避免每层的热源窜动,保证每层的烘干条件的稳定。且采用热源40位于置放粮食的传动组件24的正上方,烘干效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高能效利用率。
46.进一步的,所述的单元烘干横仓21布置有奇数组。
47.设置奇数组,粮食原粮进入口、粮食储备粮出口更易错开布置,结构成本低的完成本实用新型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的布置。
4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组件24为水平设置的传送输送带,所述的热源40为沿传送输送带带长方向依次等间隔设置的多个微波热源件。
49.微波热源其一、稳定性好,其二、相比现有的煤炉,无烟气,环保性好。且另一个更为大的优势:即现有的煤炉需要配合大功率排风机排气,微波烘干这一点要求不高,需要排湿时或排气时,采用密封腔与机壳10通道相接,采用常规小功率小型排气扇排风即可,无需另设置电机以及大功率风机,能耗进一步降低。
50.再进一步的,上下平行设置有五组单元烘干横仓21,自上而下的微波热源件的控制温度依次为100
±
5℃、70℃
±
5℃、50
±
5℃、50
±
5℃、30
±
5℃。
51.这样设置的五组单元烘干横仓21得到粮食烘干效果最好,且不增加额外机组及其能量支出。
52.再进一步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为一体架构a。
53.这样烘干部20内部结构更为稳定,机组工作稳定更好。
54.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一体架构a包括架置于机壳10内的皮带支架a1和位于皮带支架a1外侧设置密封架板a2,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为密封架板a2之间设置的密封腔;
55.传送输送带的传动轮架置于皮带支架a1的两侧支杆上,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两侧皮带轮的型号一致、且上下对齐布置,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下方设置单机驱动电机a3,单机驱动电机a3的两侧位于单元烘干横仓21的每侧皮带轮的正下方设置转换轮a4,两侧转换轮a4之间设置第一驱动链a5,其中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二驱动链a6,另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设置第三驱动链a7,所述的单机驱动电机a3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链a5转动,第一驱动链a5转动带动转换轮a4、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同步同向转动。
56.在满足前述传动组件24传动方向反向、每层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出料口错开的基础上,这样设置一组电机驱动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整个传动组件24的执行,单机能效高,且执行方便。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实际上只设置两组大功率电机,相比现有的提升机、烘干层、拨粮层的三组大功率电机能耗大大降低。
57.且传动组件24采用传送输送带构造,这样微波热源件的微波能够穿透,粮食放置在皮带机的传送输送带上方,微波热源件设置于密封腔的上方(密)封板下侧(即上方密封板下板面上),这样形成为与粮食的最近距离的直射烘干,且每层微波(烘干)点设置有多个,多个微波热源件等间距布点。进一步的,传动组件24的皮带宽7cm,微波热源件设置于中间3.5cm处的正上方。
58.再进一步的,单机驱动电机a3的电机轴与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的轮轴布置方向同向,转换轮a4的轮轴与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的轮轴布置方向同向,单机驱动电机a3的电机轴端设置主动齿,转换轮a4的轮轴侧设置第一从动齿,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的轮轴侧设置第二从动齿,所述的第一驱动链a5链接于两侧转换轮a4的第一从动齿之间、且第一驱动链a5与主动齿相接,所诉的第二驱动链a6链接于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所述的第三驱动链a7链接于另一侧转换轮a4与其上方的皮带轮之间,所述的第一驱动链a5、第二驱动链a6、第三驱动链a7的转动面为同一竖面。
59.这样,单机驱动电机a3的电机转动,带动单机驱动电机a3电机轴上的主动齿转动,主动齿带动第一驱动链a5转动,第一驱动链a5带动两侧的第一从动齿同步转动,两侧的第一从动齿转动带动各自所在侧的第二驱动链a6、第三驱动链a7转动,第二驱动链a6、第三驱动链a7转动带动与其链接第二从动齿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两侧皮带轮同步转动。即所述的单机驱动电机a3驱动带动第一驱动链a5、第二驱动链a6、第三驱动链a7同步同向转动,转换轮a4、单元烘干横仓21的皮带轮同步同向转动。
60.再进一步的,每组单元烘干横仓21的两侧皮带轮之间设置传动支撑滚轮a8,所述的传动支撑滚轮a8设置于皮带支架a1的水平架板a9上,所述的传动支撑滚轮a8沿水平架板
a9架长方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
61.设置的传动支撑滚轮a8,其一、保证粮食在传动组件24的皮带上的平稳烘干输送,其二、也是保证微波烘干的稳定控制。
62.进一步的,所述的粮食原粮进入口位于机壳10上部的一侧,所述的粮食储备粮出口位于机壳10下部粮食原粮进入口的对侧;所述的粮食原粮进入口与最上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粮口22对应,所述的粮食储备粮出口与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对应。
63.实际布置时,具有两种构造:构造一、最上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与机壳10一体结构、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与机壳10一体结构,最上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粮口22与粮食原粮进入口一体结构、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与粮食储备粮出口一体结构,这种构造机器空间进一步缩小,但是装配工艺有要求,也要求机器整体的结构稳固性高,如20吨的较为小型的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适用性更好。构造二、一体架构a的多组单元烘干横仓21与机壳10通过连接通道以及连接件连接,即最上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进粮口22与粮食原粮进入口之间连接有一段较短的连接通道、最下方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出粮口23与粮食储备粮出口之间同样连接有一段较短的连接通道,这种机器适用性更广,如100吨的较为大型的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同样适用。
64.再进一步的,提升机30的输入端连接粮食原粮进料间。
65.再进一步的,机壳10侧面设置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联通每层的单元烘干横仓21的密封腔,优选的,每层密封腔的侧面设置通道与密封腔联通,该多个通道即为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的微波烘干的多个出气孔,需要排湿时或排气时,通道打开,出气孔上的小排气扇排风即可。
6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打破传统用煤炉和颗粒炉的烘干构造。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能环保、且安全性能好。对外部条件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广。
67.本实用新型打破现有的构造格局。烘干部20的每层封板构成多组(密)封腔,(密)封腔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多组(密)封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自上而下的多组(密)封腔腔内温度依次降低。
68.本实用新型粮食烘干机的烘干工艺根据粮食的本身属性,尤其是水稻粮食的属性,自上而下的每个(密)封腔的腔内温度分别为100
±
5℃、70℃
±
5℃、50
±
5℃、50
±
5℃、30
±
5℃。
69.具体的说明,温度过高会造成粮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尤其是水稻粮食,会造成爆腰,即粮食断裂,粮食碎米多。采用本技术的这种烘干工艺一次完成烘干且不影响谷物质量。具体的,第一层(也就是最上层)腔内温度100℃左右,粮食表面蒸发5%个水分点,但不会出现过渡收水,不影响粮食品质;第二层腔内温度70℃左右,粮食外壳表示甘润,避免收水过快导致爆腰,粮食表面蒸发3%个水分点;第三层腔内温度50℃左右,粮食表面蒸发3%水分点,再次适度收水;第四层腔内温度50℃左右,粮食表面蒸发3%个水分点,基于上层的收水粮食再次适度收水;第五层腔内温度30℃左右,粮食表面蒸发3%个水分点,至该层粮食得到逐渐降温,该层烘干完毕的粮食,也基本上降至适应温度,避免粮食二次回潮,再通过该层出粮口23至储备粮间,储备粮间温度为国家储备粮食标准13.5℃左右。
70.采用本实用新型构造每层密封腔的进粮口22、出粮口23通道口较小,但不影响粮食的进出料,设置的自上而下温度逐渐降低的构造,这样(热)气流往下,行程(烘干)效果好。这里解释下为何行程烘干效果好,如果采用本烘干工艺的基础条件,但是是自下而上的温度逐渐降低的构造,热气流会通过出粮口23进入上一层,且气流是不断往上流的,这样每层密封腔的温度不好控制不说,会直接打破每层的腔温,烘干效果大打折扣。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