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8-21 15:3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水泥罐车在运输混凝土后搅拌罐内部会残存大量混凝土,这些混凝土中的砂、石回收并分离储存后可以实现再利用,有效减少生产成本。传统的混凝土回收工序中,常采用抽沙泵长时间抽取中砂,使得管道容易堵塞;在砂石分离机完成砂石分离后常通过搅龙直接将砂及石块分别送入相应的存放位置,如此会夹带较多的水,使得砂堆被冲垮而不成堆,大量细砂随水流动,不便回收再利用;完成砂、石的分离存放后,会有大量细砂流入污水池,造成污水池中较多的细砂沉淀,引起污水池内的管道堵塞,同时也使得细砂回收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可以避免抽砂管道堵塞,还能减少水分进入砂堆,提高细砂的回收率,并可以减少细砂进入污水池,防止污水池内管道堵塞。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清洗区、砂石分离区、砂石分装区及污水池;所述清洗区上设有供水泥罐车停放的停车位及清洗槽;在所述清洗槽上设有清洗喷头;所述砂石分离区上设有砂石分离机、捞砂机、砂水暂存池及捞砂机排水储存池;所述清洗槽底部倾斜,并通入砂石分离机的入口;所述砂石分装区包括装砂池及装石池;所述砂石分离机设有出砂口及出石口;所述出砂口通入砂水暂存池;所述出石口与装石池之间连有波纹挡边皮带ⅰ;所述捞砂机上设有捞砂入口、排水口及排砂口;所述捞砂机的捞砂入口通到砂水暂存池的底部;所述捞砂机的排水口通入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在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上连有吸砂泵;所述捞砂机上还设有细砂回收装置;所述细砂回收装置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吸砂泵及捞砂机;所述捞砂机的排砂口与装砂池之间连有波纹挡边皮带ⅱ。
5.所述清洗喷头连接清水管,可对水泥罐车进行清洗;所述砂石分离机为一般混凝土工业上的砂石分离机,可将混凝土残料进行清洗,并分离砂和石头;所述捞砂机采用捞砂的形式,可将砂从砂水暂存池内捞出,捞砂过程中水流下,减少将水带入设备;所述清洗槽底部倾斜,便于污水及砂石进入砂石分离机;所述装砂池及装石池分别用于存放砂和石头;所述砂水暂存池用于暂存从砂石分离机中排出的砂和水;所述波纹挡边皮带ⅰ用于将石头从砂石分离机送入装石池;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用于存放从捞砂机内排出的水;所述吸沙泵可以将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底沉淀的细砂抽回捞砂机内,避免过多细砂进入所述污水池,也起到回收细砂的作用;所述波纹挡边皮带ⅱ将砂从捞砂机送入装砂池。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细砂回收装置的中部设有滤网以及通入捞砂机的回
收管;所述细砂回收装置的下部设有通入污水池的排水管ⅰ。所述滤网用于将细砂滤除;所述滤网向回收管的方向倾斜;所述细砂回收装置的中部还设有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能够将滤网上的细砂震落,促使细砂从回收管进入细砂回收装置。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清洗槽设有通入污水池的排水管ⅱ;所述排水管ⅱ的入口位于清洗槽的上部。所述排水管ⅱ可将清洗槽内即将满溢的水送入污水池;所述排水管ⅱ上还设有过滤器。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内还设有污水泵ⅰ;所述污水泵ⅰ所在位置较吸砂泵所在位置高;所述污水泵ⅰ连有通入污水池的排水管ⅲ。所述污水泵ⅰ连有液位开关,所述吸砂泵来不及抽取水和砂时,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内的水位升高,当水位高到一定程度则触发所述液位开关,所述污水泵ⅰ启动,通过排水管ⅲ将污水抽入污水池。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污水池内还设有污水泵ⅱ;所述污水泵ⅱ连有通入清洗槽的排水管ⅳ。所述污水泵ⅱ可将污水池内的水及部分砂砾再抽取进入清洗槽,从而使所述污水池内的砂砾再次经过砂石分离机的处理后回收。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水沟;所述水沟围清洗区及砂石分离区布置;所述砂水暂存池的上部设有通入水沟的溢流管。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停车位所在的位置设有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位于向清洗槽边沿;在所述斜坡上还设有防溜车垫块。
12.以上所述的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的使用方法:清洗:水泥罐车以倒车的形式停入停车位,此时水泥罐车上的水泥搅拌罐出口位于清洗槽上方,入口位于清洗喷头下方;清洗喷头洒下水,清洗水泥罐车的水泥搅拌罐内部;清洗后的污水夹带着砂石进入清洗槽;砂石分离:清洗后的污水从清洗槽内流入砂石分离机;砂石分离机将石块和砂分离,随后石块通过波纹挡边皮带ⅰ进入装石池,砂及水进入砂水暂存池;捞砂:捞砂机将砂从砂水暂存池内的砂捞出,并通过波纹挡边皮带ⅱ送入装砂池;被同时捞入捞砂机的污水夹带着部分细砂被排入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吸砂泵从捞砂机排水储存池内抽取细砂及部分污水,并排入细砂回收装置;细砂回收装置将细砂滤除,并排入捞砂机内,同时细砂回收装置内的水从排水管ⅰ流入污水池。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捞砂机,可以将砂石分离机分离后的砂子捞取后再送入装砂池,避免在砂石分离机分离出砂后直接送入装砂池,采用捞砂的方式可以减少水进入装砂池,使得砂能成堆,细砂不被水带走,便于后续砂的取用。
14.2.本发明装置通过细砂回收装置,可以将捞砂机内随水排出的细砂再回收使用,提高回收率,也避免细砂被排入污水池,造成池内细砂沉淀过多。
15.3.本发明装置采用抽沙泵抽取水和少量细砂,避免传统工艺中大量中砂进入抽沙泵的情况出现,使得抽沙泵及相应管道不会被堵死。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系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系统装置连接关系的侧面示意图。
18.图3为清洗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停车位,2-水泥罐车,3-清洗槽,4-清洗喷头,5-排水管ⅰ,6-砂石分离机,7-捞砂机,8-捞砂机排水储存池,9-吸砂泵,10-波纹挡边皮带ⅰ,11-波纹挡边皮带ⅱ,12-细砂回收装置,13-污水池,14-排水管ⅱ,15-装砂池,16-装石池,17-斜坡,18-水沟,19-防溜车垫块,20-砂水暂存池,21-滤网,22-回收管,23-污水泵ⅰ,24-排水管ⅲ,25-污水泵ⅱ,26-排水管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混凝土砂石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清洗区、砂石分离区、砂石分装区及污水池13;所述清洗区上设有供水泥罐车2停放的停车位1及清洗槽3;在所述清洗槽3上设有清洗喷头4;所述砂石分离区上设有砂石分离机6、捞砂机7、砂水暂存池20及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所述清洗槽3底部倾斜,并通入砂石分离机6的入口;所述砂石分装区包括装砂池15及装石池16;所述砂石分离机6设有出砂口及出石口;所述出砂口通入砂水暂存池20;所述出石口与装石池16之间连有波纹挡边皮带ⅰ10;所述捞砂机7上设有捞砂入口、排水口及排砂口;所述捞砂机7的捞砂入口通到砂水暂存池20的底部;所述捞砂机7的排水口通入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在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上连有吸砂泵9;所述捞砂机7上还设有细砂回收装置12;所述细砂回收装置12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吸砂泵9及捞砂机7;所述捞砂机7的排砂口与装砂池15之间连有波纹挡边皮带ⅱ11。
22.所述细砂回收装置12的中部设有滤网21以及通入捞砂机7的回收管22;所述细砂回收装置12的下部设有通入污水池13的排水管ⅰ5。
23.所述清洗槽3设有通入污水池13的排水管ⅱ14;所述排水管ⅱ14的入口位于清洗槽3的上部。
24.所述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内还设有污水泵ⅰ23;所述污水泵ⅰ23所在位置较吸砂泵9所在位置高;所述污水泵ⅰ23连有通入污水池13的排水管ⅲ24。
25.所述污水池13内还设有污水泵ⅱ25;所述污水泵ⅱ25连有通入清洗槽3的排水管ⅳ26。
26.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清洗:水泥罐车2以倒车的形式停入停车位1,此时水泥罐车2上的水泥搅拌罐出口位于清洗槽3上方,入口位于清洗喷头4下方;清洗喷头4洒下水,清洗水泥罐车的水泥搅拌罐内部;清洗后的污水夹带着砂石进入清洗槽3;砂石分离:清洗后的污水从清洗槽3内流入砂石分离机6;砂石分离机6将石块和砂分离,随后石块通过波纹挡边皮带ⅰ10进入装石池16,砂及水进入砂水暂存池20;捞砂:捞砂机7将砂从砂水暂存池20内的砂捞出,并通过波纹挡边皮带ⅱ11送入装砂池15;被同时捞入捞砂机7的污水夹带着部分细砂被排入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吸砂泵9从捞砂机排水储存池8内抽取细砂及部分污水,并排入细砂回收装置12;细砂回收装置12将细砂滤除,并排入捞砂机7内,同时细砂回收装置12内的水从排水管ⅰ5流入污水池13。
27.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水沟18;所述水沟18围清洗区及砂石分离区布置;所述砂水暂存池20的上部设有通入水沟18的溢流管。
28.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29.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停车位1所在的位置设有斜坡17;所述斜坡17的底部位于向清洗槽3边沿;在所述斜坡17上还设有防溜车垫块19。
3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1.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水沟18;所述水沟18围清洗区及砂石分离区布置;所述砂水暂存池20的上部设有通入水沟18的溢流管。所述停车位1所在的位置设有斜坡17;所述斜坡17的底部位于向清洗槽3边沿;在所述斜坡17上还设有防溜车垫块19。
32.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