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鱼苗分筛装置

2022-08-18 00:1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苗分筛装置。


背景技术:

2.鱼苗分选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鱼苗养殖中,不同鱼苗个体之间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需要及时将大量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不然处于苗种期的鱼苗存在相互残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体较大的幼鱼会攻击并吞食比自身体型稍小的幼鱼,若不能完全吞食进去,则会造成吞食者和被吞食者双双死亡,死亡的苗种也易传染一些病毒性疾病,导致整批苗种感染发病,最终导致苗种数量锐减。
3.目前,大部分养殖者对鱼苗苗种的过筛仍使用传统的筛具甚至手工挑选,传统的过筛方法虽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但存在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分筛效率低等问题。
4.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分筛效率低等问题,人们将不同规格的筛网组合为一个多层多规格的筛网,利用该筛网在养殖池内可以同时分选多种规格的鱼类。小个体鱼苗,鱼体更为柔软,鱼体横截面上有鳍或硬刺,由于小个体鱼苗在分筛过程中需要穿过多层筛网后才能到达合适的筛网层,因此在通过多层筛网时一部分小个体的鱼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挤伤、被筛网纠缠而死亡,从而鱼体的受伤和死亡也会产生大量鱼渣,而这些鱼渣会透过分筛网进入到养殖池,从而对养殖池造成污染,导致养殖池内的鱼苗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苗分筛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上端部可拆卸套设有收集筒,对分筛过程中产生的鱼渣进行收集。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鱼苗分筛装置,包括壳体和收集筒,所述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设置有筛选规格依次递减的筛网,所述壳体的侧壁由细网构成,所述细网的网孔小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筛网的网孔,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可开启式出鱼口,所述收集筒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所述收集筒由收集部和收集壁组成,所述收集壁由多根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筛条组成,所述收集壁连接在所述收集部的上边缘。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开启式出鱼口为带有拉链的出鱼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形状为箱状或筒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状为喇叭筒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部的形状为柱体或倒锥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筒和所述壳体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上端部还设置有泡沫塑料制成的浮力环。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抓提把手。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部与所述收集壁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马达和叶片。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可拆卸连接收集筒,通过设置在收集筒底部的收集部对大部分的鱼渣进行回收,避免了大量的鱼渣进入养殖池,从而解决了养殖池被鱼渣污染导致鱼苗死亡的问题。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分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分筛装置带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分筛装置带浮力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分筛装置带抓提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筒带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分筛装置带震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2、筛网;3、侧壁;4、细网;5、可开启式出鱼口;6、收集筒;7、收集部;8、收集壁;9、卡扣;10、浮力环;11、抓提把手;12、拉链;13、横杆;14、转动马达;15、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鱼苗分筛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优选地,壳体1的形状为箱状或筒状;进一步优选地,筒状为喇叭筒状,壳体1上端部的横截面大于壳体1下端部,壳体1上端部具有一个开口,在进行鱼苗分筛时,从壳体1上端部开口倒入需要分筛的鱼苗,由于鱼苗在倒入时会挣扎跳动,上端部的横截面大使得鱼苗能更精准倒入分筛网中,另外下端部的横截面小,使得分筛网的重心更为集中,分筛网不容易出现侧翻。壳体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设置有规格由上至下依次递减的筛网2,鱼苗从上端部开口处进入分筛网后,体型较大的鱼苗会被拦截在上层筛网2,体型较小的鱼苗会通过筛网进入下层筛网2,经过多层筛选后,从而分筛出不同规格的鱼苗。壳体1的侧壁3由细网4构成,细网4的网孔小于壳体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筛网2的网孔,细网4网孔小于筛网2网孔是为了防止鱼苗的逃逸,另外侧壁3由细网4构成,使得养殖池的池水可通过细网4进入分筛网,给予了鱼苗可游动的环境,从而鱼苗可以通过游动穿过大于鱼体的筛网。壳体1的侧壁3上设置有可开启式出鱼口5,优选地,可开启式出鱼口为带有拉链的出鱼口,通过拉链实现可开启的功能。每层筛网之上的侧壁均设置有可开启式出鱼口5,当完成鱼苗分筛后,拉开拉链,即可将每层分筛出来的鱼苗从可开启式出鱼口倒出。开启式壳体1的的外周上可拆卸地套设有收集筒6,优选地,收集筒6和壳体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当鱼苗分筛完毕后,将鱼苗分筛网整体提拉出养殖池,将壳体1与收集筒6进行分离后,再将鱼渣从收集筒6中倒出,从而实现鱼渣的回收,避免了对养殖池的污染;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收集筒6和壳体1通过卡扣可拆卸连
接,利用卡扣实现收集筒6的可拆卸,使得将壳体1与收集筒6进行分离时更加的快捷,而且无需使用外部的工具,徒手既能完成分离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鱼渣回收的工作效率。收集筒6由收集部7和收集壁8组成,收集部7用于收集鱼渣,鱼苗在受伤和死亡时产生的鱼渣,体积都比较小,能穿过所有规格的筛网2,大部分最终都落到了收集部7上,从而避免了大量的鱼渣扩散到养殖池中,对养殖池产生污染。收集壁8由多根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筛条组成,收集壁8连接在收集部7的上边缘,收集壁8同样也是为了让养殖池水通过,给予鱼苗可游动的环境。
28.进一步的,收集部7的形状为柱体或倒锥体,更进一步的,收集部7的形状为倒锥体,倒锥体由边沿向中心内凹陷形成漏斗状收集部7,由于在养殖池中进行分筛鱼苗时,需要让养殖池水以一定的速度流过鱼苗分筛网,促进鱼苗的游动,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分筛,但是池水流动带来的侧向力,使得鱼苗分筛网存在侧翻的风险,因此将收集部7设置为倒锥体状使得鱼苗分筛网的重心更进一步地集中,能更有效地降低鱼苗分筛网侧翻的风险。另外倒锥体状,使得落在收集部7上的鱼渣会沿着锥壁慢慢滑落到锥底,进一步地集中鱼渣,使得后续鱼渣的处理更加地方便。
29.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壳体的上端部还设置有泡沫塑料制成的浮力环10,在进行分筛时,泡沫塑料浮力环能提供更大的浮力到鱼苗分筛网,从而避免由于分筛的鱼苗过多,分筛网过重,导致分筛网出现沉底的情况。
30.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抓提把手11,利用抓提把手11将分筛网提拉出养殖池时,将更加地省力,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31.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收集部7与收集壁8通过拉链12可拆卸连接,由于收集壁8的存在,在鱼渣倒出的过程中,会出现鱼渣粘附在收集壁8上的情况,收集部7与收集壁8通过拉链12可拆卸连接,在需要倾倒鱼渣时,拉开拉链12将收集壁8卸下,从而避免了鱼渣粘附在收集壁8上,另外卸下收集壁8后,收集筒6的重量将大大降低,使得倾倒工作更加地轻松,进一步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3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壳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3,横杆13中间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动马达14和叶片15,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晃动分筛网让池水产生震荡,使得鱼苗本能地往下层的筛网逃离,加快了鱼苗的分筛。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马达14的带动作用,使得叶片15进行高速旋转,从而使得池水产生激荡,鱼苗加速逃离,达到进一步加快鱼苗分筛的效果。
3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