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6:1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切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


背景技术:

2.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监控保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变电站的站用交流系统的检测和控制上,当某路电源出现故障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用电需要立即将输出电源切换到备用电源。现有的供电切换回路如图1所示,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经继电器zj1的常开触点与第一母线输出电压端子电连接,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经继电器zj2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输出电压端子电连接,且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通过继电器zj3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输出电压端子电连接。当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和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输入的电源分别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输出;当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和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输入的电源分别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输出。但是现有继电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电是由人工操纵控制,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存在误操作将继电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同时通电,进而造成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供电切换回路缺少保护措施,人工误操作可能导致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短路,出现安全事故。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包括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继电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1的常开触点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2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通过继电器zj3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
5.还包括正电源端、负电源端、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所述正电源端分别与开关s1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和开关s3的一端电连接;
6.所述开关s1另一端与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负电源端电连接;
7.所述开关s2另一端与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负电源端电连接;
8.所述开关s3另一端分别与继电器zj1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一个触点和继电器zj2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1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
继电器zj2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2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2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继电器zj1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继电器zj1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所述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所述负电源端电连接。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均包括四个端子;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1的四对常开触点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2的四对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通过继电器zj3的四对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均为常开开关。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2.将继电器zj1与开关s3电连接的一对常开触点和与该对常开触点电连接的继电器zj2的常闭触点作为支路一;将继电器zj2与开关s3电连姐的一对常开触点和与该对常开触点电连接的继电器zj1的常闭触点作为支路二;
13.当正电源端接入电源时,如果开关s1先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通电,继电器zj1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此时如果开关s3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过支路一与电源电连接,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3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开关s2按下,则继电器z3的控制线圈与电源呈断开状态,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断开;
14.如果开关s2先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通电,继电器zj2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此时如果开关s3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过支路二与电源电连接,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通过继电器zj3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开关s1按下,则继电器z3的控制线圈与电源呈断开状态,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断开。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当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同时按下时,继电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中最多只有两个继电器动作,可以避免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短路,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包括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继电
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通过继电器zj1的常开触点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通过继电器zj2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通过继电器zj3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
19.还包括正电源端v 、负电源端v-、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所述正电源端v 分别与开关s1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和开关s3的一端电连接;
20.所述开关s1另一端与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负电源端v-电连接;
21.所述开关s2另一端与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负电源端v-电连接;
22.所述开关s3另一端分别与继电器zj1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一个触点和继电器zj2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1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继电器zj2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2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2的一对常开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继电器zj1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一个触点电连接,继电器zj1的一对常闭触点中的另一个触点与所述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另一端与所述负电源端v-电连接。
2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均包括四个端子;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通过继电器zj1的四对常开触点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通过继电器zj2的四对常开触点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通过继电器zj3的四对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
2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均为常开开关。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6.将继电器zj1与开关s3电连接的一对常开触点和与该对常开触点电连接的继电器zj2的常闭触点作为支路一;将继电器zj2与开关s3电连姐的一对常开触点和与该对常开触点电连接的继电器zj1的常闭触点作为支路二;
27.当正电源端v 接入电源时,如果开关s1先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1的控制线圈通电,继电器zj1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电连接;此时如果开关s3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过支路一与电源电连接,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通过继电器zj3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开关s2按下,则继电器z3的控制线圈与电源呈断开状态,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断开;
28.如果开关s2先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2的控制线圈通电,继电器zj2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与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电连接;此时如果开关s3按下并保持,继电器zj3的控制线圈通过支路二与电源电连接,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通过继电器zj3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开关s1按下,则继电器z3的控制线圈与电源呈断开状态,第二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2与第一母线电压输出端子21断开。
29.综上,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当开关s1、开关s2和开关s3同时按下时,继电器zj1、继电器zj2和继电器zj3中最多只有两个继电器动作,可以避免第一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1和第二母线电压输入端子12短路,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0.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