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外门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5:5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高低压电器设备外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外门防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预装式变电站或称箱变或称箱式变电站或称组合式变电站,以下简称设备,虽然在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其电气设计的功能也跟着科技的步伐越来越强,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具有特强的防锈性能的铝合金外壳、不锈钢外壳、敷铝锌板外壳、非金属彩钢板外、满足环保要求的非金属水泥外壳等结构的设备也不断的涌现于电力市场,然而,不管是那种的外壳结构类型,现状市供的设备外壳,在防雨功能设计上,主要是在门缝的防雨功能设计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说,防雨功能不强,门缝是很容易进水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雨天过后如打开设备门体,可明显的发现设备的门内、底板积存有大量的水滴,甚至水流和水荡;设备因内部雨湿而产生电气绝缘击穿的事故现象也时常发生;内部结构金属件,特别是设备的底板、底架等,因雨湿而生锈腐蚀现象严重,更严重的是设备在使用2~3年后就发现底板和围板的底部已污蚀至轻则锈迹斑斑,重则污蚀至穿孔,这与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格格不实,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影响市容环境。
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由于国内市场上未出现在汽车行业内使用的小型门缝嵌条及玻璃胶等现代密封胶系列产品,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数量也不是很多,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是以一些小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装备差,设计技术落后。所以,当时设备门缝的防雨功能一般都是采用橡胶条带用百德胶胶水粘贴于门框内页上,有良好工艺水平和质量意识的企业,还能加用一些螺钉固定。这时的设备防雨功能是不可想象的,其橡胶条带一般都是很硬的,在门关闭时,不存在压缩状态,最多只起到减小门缝间隙,降低雨水及水流浸入设备内腔而已,且其橡胶条带由于胶水粘性及粘力寿命问题很容易脱落。直至九十年代以后,工艺的改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才逐步采用现在的小型汽车门缝嵌条,按理说,利用小型密封嵌条的字头的内腔空隙,确保嵌条有很大的弹性欲度,在门体关闭时,保证使得小型密封嵌条的字头有一定的压缩变形,与门框侧面间形成致密状,可有效的避免雨水及灰尘进入,可是,因为由于实用价值、使用特征、制造成本等原因,决定了设备的门体不可能象汽车门那样进行整体的模具压制,并实施有效的加强加工工艺,制成一个刚性,硬性、平整挺刮的门体,也就是说,设备的门体在刚性,硬性、平整挺刮等方面是不能与汽车的车门相比的,是不佳的,这就决定了在其关闭时是无法实现与车门一样的密封性的;再说,设备的门锁装置不可能也不现实使用汽车门锁结构的锁型;况且,汽车门在发生唯小的碰撞等事后,也无法实现全密封呢。
4.据市场调查,目前为止,市场上设备的防雨功能是有差别的,但防雨的功能结构设计特点匀差不离,只不过是门体在刚性,硬性、平整挺刮等方面处理得好坏而已,但是,这种结构的设计,要使门体的防雨功能强,须必使小型密封嵌条的字头压缩更大的量,这样给门体门锁的锁扣工作,关门的容易程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极易损坏门体,有时(特别是
设备使用时间长后)甚至无法使门锁上扣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外门防雨装置,具有完全可靠的防雨水浸入及防灰尘进入的功能,可有效的增强设备内部电气的绝缘性能,避免因雨水浸入而引起的设备生锈腐蚀、绝缘击穿等事故,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外门防雨装置,包括围板、门体、顶板、底架、和顶支架,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围板上,所述围板用螺栓或电焊与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支架固定,构成变电站箱体的基本骨架;所述顶板通过螺栓或电焊与所述围板和所述顶支架固定,并安装于所述门体上,所述门体的顶部开设有倒角,所述顶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弹簧和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安装腔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外并与所述门体的倒角相抵以防雨和防尘,且所述导流件的另一端可形变,所述门体在关闭时可通过所述导流件清除所述门体上的灰尘。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门体与顶支架往往存在间隙,灰尘或雨水可通过此间隙流入门内,并影响设备内部的使用安全,本技术通过加设顶板,顶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板和外板,内板用于与围板和顶支架固定,外板用于加强密封性能,因此外板可单独加工以提高加工精度,并与内板固定连接后再进行安装;门体顶部开设有倒角,外板上设有导流件,导流件靠近门体的一端为柔性且与倒角相抵形成密封作用,雨水经由导流件导流后通过导流件引导至门体表面,从而避免雨水或灰尘进入,提高了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同时在门体关闭时,导流件的另一端同样与门体顶端相抵并伴随关门动作扫去门体上的灰尘,从而避免门体关闭时附着在门体顶端的灰尘或水滴进入。
8.作为改进,所述外板于所述安装腔的出口处设有凸部,所述凸部适于与所述导流件的下侧相抵,所述外板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且所述支撑部适于与所述导流件的上侧相抵,通过上述改进,凸部设置于靠近安装腔的口出口,且与导流件的下侧相抵,用于支撑导流件,提供支撑力使导流件的底端能与门体的倒角相抵,支撑部则适于与导流件的上侧相抵,使得门体在开闭时,导流件的上端具有合理的支点以压缩弹簧,避免导流件损坏。
9.作为改进,所述导流件的纵截面呈弧形,且所述导流件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槽,所述开槽呈倒t形,通过上述改进,导流件底端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开槽,开槽能避免导流件的底端在潮湿的环境下附着在门体上,提供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以避免导流件与门体黏连而损坏导流件,到t形则开设方式简单,且不会影响导流件底端的厚度。
10.作为改进,所述底架上铺设有底封板,所述围板与门体之间的间隔为4mm,所述顶板与所述门体之间的间隔为4mm,通过上述改进,4mm为优选实施例,与导流件配合使用较为实用,底架上面铺以底封板,成形设备箱壳的底平面,用以安装电器设备及操作走廊等。
11.作为改进,所述围板与所述门体、所述顶板与所述门体之间镶嵌有密封嵌条,通过上述改进,密封条可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机构的外形结构图;
13.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14.图3为图2的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4为导流件的正视图;
16.图5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6为图1中d-d的剖面示意图;
18.图7为图6中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8为现有技术中门体与底架的防雨工作状态示意图;
20.图9为本技术中门体与底架的防雨工作状态示意图。
21.图中:1、围板;2、门体;21、倒角;3、顶板;31、内板;32、外板;321、安装腔;3211、弹簧;3212、导流件;3213、开槽;322、凸部;323、支撑部;4、底架;41、底封板;5、密封嵌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6.本技术提供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外门防雨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围板1、门体2、顶板3、底架4、和顶支架,门体2转动连接于围板1上,围板1用螺栓或电焊与底架4和顶支架固定,构成变电站箱体的基本骨架;顶板3通过螺栓或电焊与围板1和顶支架固定,并安装于门体2上方,门体2的顶部开设有倒角21,顶板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板31和外板32,外板3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腔321,安装腔321内设有弹簧3211和导流件3212,导流件3212的一端通过弹簧3211与安装腔321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出安装腔321外并与门体2的倒角21相抵以防雨和防尘,且导流件3212的另一端可形变,门体2在关闭时可通过导流件3212清除门体2上的灰尘。
27.优选的,导流件3212的外侧可涂抹防水涂层,以提高防水效果。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外板32于安装腔321的出口处设有凸部322,凸部322适于与导流件3212的下侧相抵,外板32还包括支撑部323,支撑部323设于安装腔321的外侧,且支撑部323适于与导流件3212的上侧相抵。
29.具体的,如图4所示,导流件3212的纵截面呈弧形,且导流件3212的底部外侧开设
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槽3213,开槽3213呈倒t形。
30.具体的,如图5所示,底架4上铺设有底封板41,围板1与门体2之间的间隔为4mm,顶板3与门体2之间的间隔为4mm。现实应用场合,考虑到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以及工艺加工的实际水平,本实用新型优选围板1与门体2之间的间隔为4mm或4mm左右。
31.具体的,如图7所示,围板1与门体2、顶板3与门体2之间镶嵌有密封嵌条5。
32.具体的,如图9所示,底架4相对于围板1和门体2在平面向内缩进预设距离。优选的,预设距离为20mm。本实用新型对该第二预设距离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影响顺流而下的雨露滴入地面即可。但在实际应用场合,考虑到底架4的承重能力、工艺制作水平等因素,本实用新型优选预设距离为20mm。
33.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