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夹心保温构件及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2-08-17 03:4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心保温构件及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装配式建筑中,为了使预制构件兼具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往往会在预制构件中设置保温板,并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在此类构件制作时,一般是先将保温板和钢筋网片等材料置于立模中,然后再向立模中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无可供振捣的空间,钢纤维混凝土在下流时,其中的钢纤维容易堆积在钢筋网片处,造成构件强度不均匀,甚至造成蜂窝、空洞等缺陷,严重影响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夹心保温构件及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纤维容易堆积的问题。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心保温构件,其包括保温板、一对钢筋网片和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保温板夹设在所述一对钢筋网片之间,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包裹所述保温板和所述一对钢筋网片;
6.所述夹心保温构件采用立模浇筑工艺形成,所述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垂直于浇筑方向,所述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平行于浇筑方向,所述保温板形成有多条横向凹槽,所述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埋置在所述横向凹槽内。
7.本技术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通过在保温板上形成用于埋置横向钢筋的横向凹槽,主要阻拦在混凝土流动路径上的横向钢筋被隐藏在保温板内,从而避免横向钢筋对混凝土下流造成阻碍,以免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受阻而堆积在局部,使钢纤维能够分布均匀,构件各部分的结构强度均匀,且避免由于钢纤维堆积而造成混凝土内出现空洞、蜂窝等情况,大大提高浇筑质量。
8.并且,由于保温板相对混凝土较轻,保温板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上浮而与钢筋网片错位,横向凹槽和横向钢筋配合,能够使保温板和钢筋网片进一步固定,以免出现错位情况,提高夹心保温构件的成型质量。
9.另外,混凝土浆料在凝固过程中,会由于水分散失、化学反应以及温度改变引起体积缩减,尤其对于超高性能的混凝土,其收缩性较大,容易与其内部的钢筋发生不协调变形,导致内部产生裂缝,而本技术中由于横向钢筋至少部分被容纳在横向凹槽内,减少了横向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不协调变形的情况,缓解了内部产生裂缝的问题。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保温板的表面还形成有多条纵向凹槽,所述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埋置在所述纵向凹槽内。
11.构件的中钢筋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光圆钢筋、带肋钢筋等,当纵向钢筋采用带肋钢筋时,纵向钢筋表面凸起的月牙形肋也容易挂住下流的钢纤维或阻碍钢纤维下流,一旦有钢纤维移动受阻,该钢纤维就容易阻碍其他的钢纤维下流,从而导致钢纤维局部堆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温板的表面的纵向凹槽将纵向钢筋也隐藏在保温板内,以进一步减小钢筋网片对钢纤维流动的影响。
12.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料能够沿纵向凹槽流动,并由纵向凹槽与横向凹槽的节点进入横向凹槽,进而沿横向凹槽横向流动,这使得纵向凹槽和横向凹槽能够被更好地填满,避免在纵向凹槽或横向凹槽的位置出现气泡,从而进一步提升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强度。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横向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纵向凹槽的深度。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凹槽的深度大于纵向凹槽的深度,以保证所述横向钢筋位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纵向钢筋之间,使得主要阻挡在钢纤维下流路径上的横向钢筋被完全隐藏,能够进一步避免横向钢筋阻挡钢纤维造成堆积。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保温板的表面齐平。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钢筋相对埋置较深,纵向钢筋相对埋置较浅,通过使纵向钢筋与保温板的表面齐平,使得埋置相对较浅的纵向钢筋也不能突出保温板的表面,进一步减小钢筋网片对钢纤维混凝土的阻力。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包括第一页板、第二页板和四条封边,所述第一页板和所述第二页板分别覆盖所述保温板的两个表面,所述四条封边覆盖所述保温板的四周;所述第一页板、所述第二页板分别在对应所述横向凹槽和所述纵向凹槽的位置形成肋条,所述肋条填充所述横向凹槽和所述纵向凹槽并包裹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页板、第二页板分别形成带肋板,有利于增加页板的刚度,并且第一页板、第二页板上的肋条镶嵌在保温板的表面,能够提高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性,并使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刚度提高。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保温板上形成有沿所述保温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均位于所述横向凹槽和所述纵向凹槽形成的方格处;
20.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还包括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形成在所述多个通孔中并连接所述第一页板和所述第二页板。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保温板两侧流动的钢纤维混凝土浆料穿过通孔,钢纤维混凝土凝固成型后,第一页板、第二页板由通孔中的连接柱连接为一体,使得该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性更好,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更好。
2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多个通孔沿横向方向间隔布置,相邻列的通孔错开。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通孔间隔并错开,多个通孔在保温板上以梅花状布置,既能够避免保温板由于开设通孔较多、位置较近而强度降低容易损坏,也能够尽可能保证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在各部位均匀连接。
2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夹心保温构件还包括卡件,每根所述横向
钢筋和每根所述纵向钢筋上分别设有多个卡件,所述卡件卡接于所述横向凹槽或所述纵向凹槽。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卡件加强钢筋网片与保温板的连接,钢筋网片不容易从横向凹槽或纵向凹槽中脱出。
2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卡件为开口环,所述开口环的内径与所述横向钢筋或所述纵向钢筋的直径适配,所述卡件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用于抵接在所述横向凹槽或所述纵向凹槽的内壁上。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口环能够较为方便地卡在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的任意部位,并且开口环外周的各凸起能够方便地卡在横向凹槽或纵向凹槽中,因此,通过将卡件设置为开口环这一方便的连接结构,能够将钢筋网片快速连接于保温板。
28.并且,由于卡件能够使横向钢筋、纵向钢筋稳定地连接于保温板的横向凹槽或纵向凹槽中,在制作夹心保温构件时,无需先将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纵向钢筋绑扎为钢筋网片,直接将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纵向钢筋分别通过卡件定位在横向凹槽或纵向凹槽中即可,能够简化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2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前述的夹心保温构件,所述方法包括:
30.将保温板夹设于一对钢筋网片之间后,放入立模中,从所述立模顶部的浇筑口向所述立模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浆料。
31.本技术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由于一对钢筋网片夹设于保温板后,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能够隐藏在保温板的横向凹槽中,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不会阻挡在钢纤维混凝土浆料的下流路径上,因此,钢纤维混凝土浆料中混合的钢纤维容易被阻挡而堆积在局部位置,而是能够跟随混凝土流动而均匀分布,使得成型后的夹心保温构件各部分的结构强度均匀,构件内部不容易出现空洞、蜂窝等缺陷,成型质量好。
32.并且,由于横向钢筋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拉住保温板,能够有效避免密度较小的保温板上浮,从而准确定位保温板,避免保温板错位。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35.图2为保温板和钢筋网片的爆炸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的透视平面示意图;
37.图4为图3的i-i断面图;
38.图5为图3的ii-ii断面图;
39.图6为夹心保温构件在浇筑状态下的透视立体示意图;
40.图7为夹心保温构件在浇筑状态下的透视平面示意图;
41.图8为图1的iii部分放大图;
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件的立体示意图;
4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件的平面示意图;
4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的另一通孔布置图。
45.图标:100-保温板;110-横向凹槽;120-纵向凹槽;130-通孔;200-钢筋网片;210-横向钢筋;220-纵向钢筋;300-钢纤维混凝土层;310-第一页板;320-第二页板;330-封边;340-连接柱;400-卡件;410-开口环;420-凸起;500-立模;510-浇筑口。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9.实施例
50.装配式建筑中所采用的预制构件,要求兼具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和较高的结构强度,以便于能够快速装配成一个结构刚度符合要求,并且还能够保温隔热的建筑。
51.一般而言,此类预制构件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挤塑聚苯板制成。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钢纤维或其他复合有机纤维的混凝土,能够使预制构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挤塑聚苯板是一种保温材料板,能够使预制构件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52.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制构件的强度,往往会在预制构件中加入钢筋网片200。
53.此类预制构件一般采用立模500浇筑,混凝土浆料从立模500顶部的浇筑口510进入立模500内部并向下流动。然而对于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浆料浇筑的预制构件而言,在浇筑时,钢筋网片200会阻拦其中跟随混凝土下流的钢纤维,钢纤维容易堆积在钢筋网片200处,造成构件强度不均匀。当钢纤维堆积在局部时,在该处还可能出现一些混凝土不能流入的空隙,或者出现气泡等,这会导致预制构件成型后内部具有蜂窝、空洞等缺陷,严重影响浇筑质量。这样一来,钢筋网片200不仅不能够提高结构强度,还可能反而会导致预制构件的结构强度降低。
54.为了解决钢筋网片200导致钢纤维容易堆积的问题,使预制构件能够兼顾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更高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心保温构件。
55.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夹心保温构件包括保温板100、一对钢筋网片200和钢
纤维混凝土层300,一对钢筋网片200将保温板100夹设于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钢纤维混凝土层300包裹在钢筋网片200和保温板100外部。
56.保温板100的两侧表面上分别形成多条横向凹槽110,以使钢筋网片200上的横向钢筋210各自埋置在对应的横向凹槽110中。
57.从而横向钢筋210被隐藏在保温板100的表面以内,而非如现有技术中位于保温板100的表面以外。由于主要会对混凝土下流造成阻碍的横向钢筋210避开了混凝土的下流路径,如图6,在从立模500的浇筑口510向内浇筑时,钢纤维不容易受阻而堆积在局部位置,而是能够跟随混凝土流动而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构件的各处,使得构件各部分的结构强度均匀。
58.由于钢纤维不容易在堆积在局部,也就缓解了在钢纤维堆积的部位形成蜂窝、空洞等质量缺陷的情况,进一步缓解了设置钢筋网片200导致构件的结构强度不升反降的问题。
59.另外,保温板100和钢筋网片200通过横向凹槽110和横向钢筋210配合,在浇筑过程中,钢筋网片200能够向保温板100提供抵抗浮力的拉力,以免保温板100上浮,使构件中的保温板100能够被定位在准确的设计位置,进一步提高夹心保温构件的成型质量。
60.另外,不仅是横向钢筋210,纵向钢筋220也可能对钢纤维下流存在一定的阻力。靠近纵向钢筋220处的钢纤维由于与纵向钢筋220摩擦而下流速度下降,这容易导致后来的钢纤维也速度下降,从而导致一些钢纤维堆积在此处。尤其是,当纵向钢筋220采用的是带肋钢筋时,相对于光圆钢筋,纵向钢筋220表面凸起420的月牙形肋更容易挂住下流的钢纤维。为进一步缓解钢纤维容易局部堆积的问题,保温板100的两侧板面上还设有纵向凹槽120,纵向凹槽120用于容纳钢筋网片200的纵向钢筋220。
61.也就是说,当使用一对钢筋网片200夹住保温板100时,不仅横向钢筋210位于保温板100的横向凹槽110中,且纵向钢筋220位于保温板100的纵向凹槽120中。
62.其中横向凹槽110的深度大于纵向凹槽120的深度,以使主要阻拦在钢纤维下流路径上的横向钢筋210被完全隐藏,横向钢筋210位于保温板100和纵向钢筋220之间,横向钢筋210相对埋置较深,纵向钢筋220相对埋置较浅。
63.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小钢筋网片200对钢纤维的阻力,纵向凹槽120的深度被设置为,可使纵向钢筋220完全位于纵向凹槽120内而低于保温板100的表面,或是纵向钢筋220最多与保温板100的表面齐平。也就是说,即使是埋置得相对较浅的纵向钢筋220也没有突出保温板100的表面,仅可能地减小对钢纤维的阻力,以免影响夹心保温构件的结构强度。
64.在浇筑过程中,部分混凝土浆料沿纵向凹槽120流动,并由纵向凹槽120与横向凹槽110的节点进入横向凹槽110,进而沿横向凹槽110横向流动,请参见图7,图7中以箭头线的形式标识出了混凝土浆料沿纵向凹槽120和横向凹槽110流动的路径,这使得纵向凹槽120和横向凹槽110能够被更好地填满,避免在纵向凹槽120或横向凹槽110的位置出现气泡,从而进一步提升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强度。
65.混凝土浆料在凝固过程中,会由于水分散失、化学反应以及温度改变引起体积缩减,尤其对于超高性能的混凝土,其收缩性较大,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收缩时容易与其相接的钢筋发生不协调变形,导致混凝土层的内部产生裂缝。本技术中,由于横向钢筋210至少部分被容纳在横向凹槽110内、纵向钢筋220至少部分被容纳在纵向凹槽120内,减少了纵向钢
筋220、横向钢筋210与钢纤维混凝土层300的大体积部分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不协调变形的情况,缓解了内部产生裂缝的问题。
6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深度相对较大的横向凹槽110可以设置为暗槽,即从保温板100的表面沿横向凹槽110的延伸方向切缝后,在保温板100的表面以下开挖,从而形成开口小、内部大的暗槽。暗槽形式的横向凹槽110进一步隐藏横向钢筋210,从而尽可能减少横向钢筋210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保温板100具有可压缩性,能够跟随混凝土收缩,解决了不协调变形的问题。进一步地,还可以将纵向凹槽120也设置为前述的暗槽。
67.为便于安装钢筋网片200,使钢筋网片200和保温板100在浇筑过程中,以及在后续使用中都能够准确定位,而不错位,该夹心保温构件还包括卡件400。
68.卡件400连接于钢筋网片200,以用于将钢筋网片200固定在保温板100上。
69.请结合图8所示,每根横向钢筋210上分别设有多个卡件400,每个卡件400分别卡接于横向凹槽110。
70.另,附图中虽未示出,但同理的,每根纵向钢筋220也分别设有多个卡件400,每个卡件400分别卡接于纵向凹槽120。
71.在卡件400的作用下,钢筋网片200和保温板100连接较好,不容易相对脱开。
72.另外,由于设置这些卡件400,能够使钢筋网片200的多根横向钢筋210分别稳定地连接于保温板100的横向凹槽110中,还能够使钢筋网片200的多根纵向钢筋220分别稳定地连接于保温板100的纵向凹槽120中。
73.在将一对钢筋网片200连接于保温板100时,直接将每根横向钢筋210通过多个卡件400定位在横向凹槽110,再将每根纵向钢筋220通过多个卡件400定位在纵向凹槽120中即可。而无需先将多根横向钢筋210和多根纵向钢筋220绑扎为钢筋网片200,再将绑扎好的钢筋网片200连接于保温板100,简化了绑扎钢筋网片200的施工步骤,提高了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效率。
74.而且,现有技术中绑扎钢筋网片200需要先将多根横向钢筋210和多根竖向钢筋按照设计间距布置好,再在交叉节点处一一绑扎,不仅绑扎速度慢,而且在绑扎时原来布置好的钢筋可能偏移,导致间距不准确,这不仅影响构件的结构强度,还可能导致钢筋网片200的各个钢筋由于偏移,而无法与保温板100上设置好的横向凹槽110或纵向凹槽120配合。
75.卡件400的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卡件400包括一开口环410,开口环410的内径与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的直径适配,从而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能够从开口处进入开口环410。
76.这里所说的适配是指,开口环410的内径等于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的直径,或者开口环410的内径略小于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的直径,以使得卡件400与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过盈配合。
77.开口环410采用具有挠性的金属材料或高强度有机材料制成,以使得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从开口挤入后,开口环410能够回复变形夹紧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
78.在开口环410的外周上形成有多个凸起420,这些凸起420用于抵接在横向凹槽110或纵向凹槽120的内壁上,以将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固定于其中。
79.开口环410在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上的位置不受限制,只要能够使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稳定地固定在其相应的凹槽中即可。可选地,多个开口环410沿横向钢
筋210或纵向钢筋220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8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卡件400,不仅能够简化绑扎钢筋网片200的施工步骤,且将卡件400卡设在钢筋上的操作,比钢筋绑扎操作简单、迅速,操作难度低。
81.现有技术中要绑扎钢筋网片200往往还需要操作熟练的工人,本实施例中设置卡件400的操作,仅需将多个卡件400通过其开口卡在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上,然后将该横向钢筋210或纵向钢筋220对准相应的凹槽放入,即可通过卡件400固定于相应的凹槽,即使一般的工人都能够迅速上手,并快速完成。
82.另外,凝固成型的钢纤维混凝土层300包括第一页板310、第二页板320和四条封边330。其中,第一页板310、第二页板320分别覆盖保温板100的两侧表面,四条封边330分别对应覆盖保温板100的四周。
83.在混凝土凝固之前,能够流进保温板100的凹槽中,使得成型后的第一页板310、第二页板320分别在对应横向凹槽110和纵向凹槽120的位置形成肋条。这些肋条不仅填充横向凹槽110和纵向凹槽120,还将其中的横向钢筋210、纵向钢筋220包裹在内。
84.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心保温构件,其第一页板310、第二页板320分别形成带肋板,带肋板相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板,其刚度和承载能力更好,能够提升夹心保温构件的外层结构强度,以及整体刚度。
85.并且第一页板310、第二页板320上的肋条镶嵌在保温板100的表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性。
86.为了进一步提高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性,保温板100上还形成有沿保温板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130,这些通孔130位于横向凹槽110和纵向凹槽120形成的方格处。
87.在浇筑时,保温板100两侧流动的钢纤维混凝土浆料穿过通孔130,在凝固后形成连接柱340。
88.前述的第一页板310和第二页板320通过这些连接柱340连接为一体,能够提高该夹心保温构件的整体性,而且在夹心保温构件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保温板100不容易在内部滑移变形。
89.为了避免保温板100从相邻通孔130之间的薄弱部位开裂,且保证第一页板310和第二页板320的各个部位均匀连接,如图11所示,保温板100上的多个通孔130间隔并错开,以在保温板100上成梅花状布置。
90.所谓的梅花状布置是指,多个通孔130沿横向方向间隔布置,相邻列的通孔130错开。
9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前述的夹心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
92.s1:将保温板100夹设于一对钢筋网片200之间。
93.s11,在每根横向钢筋210上设置卡固多个卡件400,将每根横向钢筋210依次卡入保温板100的一侧的横向凹槽110;
94.s12,在每根纵向钢筋220上设置卡固多个卡件400,将每根纵向钢筋220依次卡入保温板100的一侧的纵向凹槽120;
95.s13,将保温板100翻面,重复步骤s11和步骤s13。
96.s2:将保温板100及钢筋网片200整体放入立模500。
97.该步骤可以是,使用吊车等吊具,将固定为一体的保温板100和钢筋网片200吊起,
放入立模500。
98.也可以是,将固定为一体的保温板100和钢筋网片200设置在台面上,然后将立模500的各模板围设在周围,并在立模500的顶部预留浇筑口510。
99.s3:向立模500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浆料。
100.从立模500顶部的浇筑口510向立模500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浆料,直至完全淹没固定为一体的保温板100和钢筋网片200,并充满立模500。
101.s4:待钢纤维混凝土浆料终凝形成钢纤维混凝土层300后,脱模养护。
102.养护时,向钢纤维混凝土层300的表面浇水,以使其保持湿润,以免钢纤维混凝土层300内部温度过高,或由于其他原因失水,导致出现表面裂纹或内部裂纹。
10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