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分体式光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6 22:53: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装置,尤其涉及利用光催化反应进行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养殖场粪污深度工艺处理可采用光催化罐利用光催化原理对粪污进行处理,由于光催化效果依赖催化剂和紫外线照射,催化剂浸泡在罐内,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催化反应。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一直处于消耗的状态,因此在理论上当催化剂消耗完毕后需要进行再次向罐内补入。催化剂常用二氧化钛,在先申请“一种光催化水处理装置”中提供了将透水隔板与填料喷涂二氧化钛后浸泡在污水中,再使用空间拓展机构可以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内容量,避免泥沙淤积导致罐内实际容量不足。上述在先申请的产品在实验性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处理效果达到预期,但是却发现罐内经常存在不易溶于水的带状物、絮状物或者条状物等异物,材质为塑料,主要原因是入水端的过滤条件比较差,过滤效果不稳定。由于透水隔板上开设有便于污水流通的孔洞,这些异物容易挂在透水隔板的孔洞上,同时会兜住一部分填料,导致透水隔板流通性能下降,被兜住的填料也很难清理。
3.因此需要一种容易对处理罐的内部进行清理的方案,该方案应满足如下要求:1.整个方案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尽可能具备实现效果的全部功能;2.降低成本,尽量利用已有的技术解决问题,提高接受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方案,提供了分体式光催化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分体式光催化装置,包括有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至少包括有处理罐,还包括有控制单元,其包括有旋转部、升降部与支撑部,控制单元固定在处理罐的一侧,支撑部分别连接处理罐与升降部,升降部至少包括有驱动支撑部升降的升降机构,旋转部至少包括有带动升降部旋转的电机;
5.处理罐分为相互独立的上罐体与下罐体两部分,下罐体固定在一定高度上,升降机构通过支撑部驱动上罐体升降,电机通过升降部与支撑部带动上罐体旋转,上罐体与下罐体相接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一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有多个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密封环,同一个密封组件的密封环高度不同且呈阶梯状排列;
6.上罐体的密封环与下罐体的密封环的阶梯走向相反,当上、下罐体组合时两者的密封环相互咬合,在密封环之间的缝隙处使用密封措施进行密封。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同一个密封组件中至少有一个密封环采用橡胶材质。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罐体与下罐体相接的边缘处还分别开设有一环状凹槽,密封组件中高度最高的密封环与环状凹槽相对应,当上、下罐体组合时所述高度最高的密封环插入到环状凹槽内。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密封组件还包括有膨胀阻水组件,其设置在下罐体的密封环上,膨胀阻水组件包括有环状的气囊、固定件、气阀,气囊与上罐体的环状凹槽相对
应,且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密封环上,该设置有气囊的密封环内开设有气道,气道一端连通气囊,另一端穿过下罐体侧壁形成向外连通的进气口,气阀设置在进气口上。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膨胀阻水组件还包括有定位杆,定位杆设置在气囊内的密封环上,当下罐体与上罐体组合时,定位杆引导气囊插入到环状凹槽内。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升降机构至少为两个。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升降部还包括有壳体i,升降机构设置在壳体i内,支撑部穿过壳体i连接升降机构。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撑部包括有相互套装在一起的垂直支撑柱与横向支撑板,垂直支撑柱穿过壳体i连接升降机构,横向支撑板的一端与上罐体固接。
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旋转部还包括有壳体ii,电机设置在壳体ii内。
15.有益效果:创造性的将现有的处理罐一分为二,通过控制单元对上罐体进行控制,使处理罐作出拆分和组合的操作,结构布局合理简单,易于制造与维护。
16.在效果与成本之间作出合适的取舍,使用密封组件在上、下罐体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密封效果,最终配合额外的密封措施实现最终的密封,降低结构难度,也降低了成本,更利于工人快速上手熟悉,适合污水处理设备。
17.在密封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密封方案,通过使用可充气的气囊起到隔水的效果,能够更紧密的贴合环状凹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密封环加工精度不够,从而导致咬合后的缝隙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剖面示意。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罐体分离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罐体的局部放大仰视立体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罐体的膨胀阻水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膨胀阻水组件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剖面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膨胀阻水组件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一。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拆分与组合的光催化处理罐1,以及控制处理罐1拆分与组合的控制单元2。
31.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原理如下:
32.一、当需要进行清理时:
33.1.排空处理罐1内的物质;2.清除上罐体7与下罐体8之间的密封措施;3.启动升降
机构19,带动上罐体7升高,使上罐体7与下罐体8分离;4.保持上罐体7处于短暂悬吊状态,使上罐体7内的物质掉落;5.启动电机18,带动上罐体7围绕控制单元2旋转,使上、下罐体相错;6.清理上罐体7内的杂质。
34.二、当需要组合时:
35.1.先后启动电机18与升降机构19,带动上罐体7转动到下罐体8上方,当上罐体7与下罐体8同轴时带动上罐体7下降;2.当上罐体7的密封环9与下罐体8的密封环9即将接触时,降低上罐体7下降的速度;3.上罐体7与下罐体8的密封环9咬合后,升降机构19停止;4.使用密封措施在上罐体7与下罐体8之间进行防水密封。
36.光催化反应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填料与透水隔板上喷涂的催化剂也有一定使用寿命,填料上喷涂的催化剂一般能做到五至七天更换寿命,同时也需要对透水隔板进行再喷涂,以保证催化反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处理罐1本体不需要频繁拆分和组合,因此在顾及成本的基础上,上罐体7与下罐体8之间的密封可以由密封环9和额外的密封措施共同实现,且由于加工精度的原因,仅依靠密封环9实现密封是难以实现的,密封环9的咬合操作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隔水,并且为完全密封提供有利的条件。密封措施可采用任何现有手段,例如在密封环9上设置密封胶,在密封环9咬合后再使用防水密封胶带或者防水泥在密封环9的缝隙出进行额外防水处理,当需要拆分时对密封措施进行破坏即可,即降低了结构复杂度,在实现效果的基础上又降低了成本。
37.控制单元2通过电机18和升降机构19可以实现旋转与升降动作,下罐体8可通过机架3固定在地面上,控制单元2也可固定在机架3上。控制单元2的支撑部6、升降部5、旋转部4可依次从高到低纵向排列,其中升降部5的升降机构19可采用任何现有方案,优选可采用液压升降方案。支撑部6的结构形状不限,但为了提供更稳定的控制效果,支撑部6可分为两部分,即横向支撑板17与纵向支撑柱,两者交叉固定套装在一起,形状类似十字形,横向支撑板17一端与上罐体7固接,另一端可布置配重措施,用以平衡横向支撑板17。升降机构19与电机18外均可布置起到保护作用的壳体,升降机构19的壳体i14与电机18的壳体ii15均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还能起到一定的支撑受力的作用,例如电机18可驱动升降机构19的壳体i14转动,支撑部6或者支撑部6的垂直支撑柱16可在壳体i14内上下滑动,也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控制效果。
38.密封环9是密封组件的组成部分,每个密封组件具有多个密封环9,同一个密封组件的密封环9高度不同,呈台阶状紧密的排列。上罐体7的密封环9阶梯的朝向与下罐体8密封环9阶梯的朝向应当相反,才能实现密封环9的相互咬合,例如下罐体8的密封环9外高内低,则下罐体8密封环9阶梯朝向向内,上罐体7则应当向外,及上罐体7密封环9外低内高。密封环9可采用任何材质,其可以是金属材质,但也可采用橡胶材质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同一个密封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密封环9可以采用橡胶材质。
39.为提高密封环9自身的隔水作用,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在上罐体7与下罐体8相接触的边缘处分别开设有环状凹槽10,上罐体7的环状凹槽10供下罐体8高度最高的密封环9插入,反之下罐体8亦然。
40.实施例二。
41.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提供了膨胀阻水组件11加强隔水效果。膨胀阻水组件11设置在下罐体8上高度最高的密封环9上,膨胀阻水组件11的气囊12代替该密
封环9插入到上罐体7的环状凹槽10内。当上、下罐体组合时,密封环9相互咬合,气囊12也插入到环状凹槽10内,启动气泵将气从下罐体8侧壁的进气口打入气道20内,空气顺着气道20进入到气囊12内,气囊12逐渐膨胀直至将环状凹槽10密封或者填满整个环状凹槽10,实现更好的密封。需要注意的是,膨胀阻水组件11设置在下罐体8的原因在于下罐体8始终能保持固定,而上罐体7进行升降旋转动作,因此不便于设置在上罐体7上。
42.进气口上设置有气阀(未图示),当气囊充气完毕后关闭气阀可保持气囊膨胀的状态,气阀可采用电磁阀,增加反应速度。
43.由于气囊12在正常状态下可能会出现歪斜或者弯曲状态,会导致上、下罐体组合时无法正常进入到环状凹槽10内,因此为保证气囊12能够有更稳定的工作状态,在气囊12内设置了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杆13。在气囊12内无气的正常状态下,定位杆13顶端与气囊12始终保持接触,当需要气囊12插入到环状凹槽10内时,定位杆13顶着气囊12环状凹槽10方向移动,使气囊12保持直立状态,避免了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出现的弯曲状态。当气囊12位于环状凹槽10内时,定位杆13可与环状凹槽1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给予气囊12充气膨胀的空间。定位杆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圆形阵列的布置在气囊12内,还可以将定位杆13设置为两个一组,气囊12内阵列的布置多组定位杆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