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23:0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对二轮车、四轮汽车等车辆进行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2.本技术要求2019年12月25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233896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3.在盘式制动器中,有在制动钳主体设置在转子径向上开口的空间,在该空间配置衬块这种结构的盘式制动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6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在盘式制动器中要求小型化。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盘式制动器。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12.第一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备:一对衬块,所述一对衬块按压盘形转子;以及制动钳主体,所述制动钳主体具有衬块组装用空间和一对衬块滑动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以跨过所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转子径向上开口,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将所述一对衬块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转子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转子轴向上,将外侧和内侧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衬块滑动部与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合起来的长度比两个所述衬块的厚度短,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一方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将一个所述衬块配置于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另一方的从所述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的端部位置时,与该衬块的空隙比一个所述衬块的厚度长。
13.第二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备:一对衬块,所述一对衬块按压盘形转子;以及制动钳主体,所述制动钳主体具有衬块组装用空间和一对衬块滑动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以跨过所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转子径向上开口,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将所述一对衬块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转子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转子轴向上,将外侧和内侧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衬块滑动部与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合起来的长度比两个所述衬块的厚度短,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一方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将一个所述衬块配置于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另一方的从所述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的端部位置时,与该衬块的距离比一个所述衬块的厚度长。
14.发明的效果
15.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16.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俯视图。
17.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
18.图3是从图1的箭头iii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
19.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仰视图。
20.图5是沿图1的v-v线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
21.图6是从图1的箭头vi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
22.图7是从图1的箭头vii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
23.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与制动钳主体的主要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24.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与制动钳主体的主要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25.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与制动钳主体的主要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27.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是用于机动二轮车的前轮制动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当然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机动二轮车的后轮制动用、四轮汽车的制动用的盘式制动器。
28.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具备对与作为制动对象的省略图示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盘形转子11施加摩擦阻力的制动钳12。制动钳12安装于车身侧。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盘形转子11的径向称为转子径向,将盘形转子11的中心轴线称为转子轴线,将转子轴线的延伸方向称为转子轴向,将盘形转子11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称为转子旋转方向。另外,将车辆前进时的盘形转子11的旋转方向r的入口侧称为转子旋转入口侧,将出口侧称为转子旋转出口侧。另外,将转子径向上的盘形转子11的中心侧称为转子径向的内侧,将与盘形转子11的中心相反的一侧称为转子径向的外侧。另外,将转子轴向的与车轮相反的一侧(车宽度方向外侧)称为外侧,将车轮侧(车宽度方向内侧)称为内侧。
30.制动钳12具有:跨过盘形转子11的外周侧而配置并固定在车身侧的制动钳主体15;如图4所示收容于制动钳主体15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的一对活塞16;以及收容于制动钳主体15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的一对活塞17。活塞16和活塞17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一对活塞16以及一对活塞17使各自的中心轴线沿着转子轴向,全部配置在距转子轴线等距离的位置。将通过盘形转子11的转子轴线和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央并沿着转子径向的线称为径向基准线。将该径向基准线的延伸方向称为基准线方向。径向基准线与转子轴线正交。制动钳主体15成为以包含转子轴线和径向基准线在内的面为基准的镜面对称形状。
31.在制动钳12上,一对活塞16以转子径向以及转子旋转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相对
于盘形转子11设置在转子轴向的两侧。另外,在制动钳12上,一对活塞17以转子径向以及转子旋转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相对于盘形转子11设置在转子轴向的两侧。一对活塞16设置在比一对活塞17靠盘旋转出口侧的位置。一对活塞16和一对活塞17配置在距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央等距离的位置、换言之距径向基准线等距离的位置。
32.制动钳12在盘形转子11的转子轴向的单侧,一个活塞16和一个活塞17在转子旋转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而且,这样的结构以彼此相向的方式设置在转子轴向的两侧。因此,制动钳12成为对置活塞型的4筒制动钳。需要说明的是,活塞只要至少隔着盘形转子11而具有一对即可,除了上述两对以外,也可以为三对或四对。并且,也可以如一个与两个的组合、或两个与三个的组合那样,在盘形转子11的转子轴向的两侧间,使活塞的数量互不相同。另外,也可以在转子旋转入口侧与转子旋转出口侧之间使活塞的直径互不相同。
33.如图1所示,制动钳主体15具有:配置在转子轴向上的盘形转子11的外侧的外侧缸部21;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内侧的内侧缸部22;将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各端部彼此连结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将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各端部彼此连结的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将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的转子旋转方向的各中间部彼此连结的中间连结部25。
34.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中间连结部25都配置成在转子径向外侧跨越盘形转子11。换言之,制动钳主体15具有:在一对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的转子旋转方向上的端部跨过盘形转子11而将这些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连结的一对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及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在一对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的转子旋转方向上的中间部跨过盘形转子11而将一对外侧缸部21及内侧缸部22连结的中间连结部25。
35.制动钳主体15是由一体物的铸件形成外侧缸部21、内侧缸部22、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中间连结部25的整块制动钳。因此,外侧缸部21以及内侧缸部22经由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中间连结部25一体地形成。
36.如图6、图7所示,外侧缸部21与盘形转子11的外侧的面相向地配置。如图1、图3、图4所示,外侧缸部21具有:配置在作为转子旋转方向的一端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侧的安装凸台部34;以及配置在作为转子旋转方向的另一端的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侧的安装凸台部35。
37.如图2所示,外侧缸部21为了将多个活塞16、17沿转子旋转方向排列并收容而具有沿着转子旋转方向较长的形状。在外侧缸部21,沿转子旋转方向排列形成有将活塞16、17收容为能够沿着转子轴向移动的两处缸膛38、39。
38.缸膛38、39具有彼此相同的直径,沿着转子轴向形成。缸膛38、39中,收容活塞16的缸膛38配置在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侧,收容活塞17的缸膛39配置在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侧。缸膛38、39在转子轴向上,盘形转子11侧开口,与盘形转子11相反的一侧封闭。缸膛38、39配置在距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换言之距径向基准线等距离的位置。
39.如图1所示,在外侧缸部21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给排口41。给排口41向图2所示的缸膛38、39给排制动液。给排口41相对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形成。
40.在安装凸台部34沿转子径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44。在安装凸台部35沿转子径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45。这些安装孔44、45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在距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
向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换言之距径向基准线等距离的位置,相互使转子轴向的位置一致地形成。制动钳12是利用插通于这些安装孔44、45的省略图示的安装螺栓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所谓径向安装型。
41.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形成有安装排气用的放泄塞48的放泄凸台部49。制动钳主体15在形成有该放泄凸台部49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配置在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下,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因此,在车辆前进行驶时,盘形转子11相对于制动钳主体15从铅垂方向的下方向上方移动。
42.如图6、图7所示,内侧缸部22与盘形转子11的内侧的面相向地配置。如图3所示,为了将多个活塞16、17沿转子旋转方向排列并收容,内侧缸部22具有沿着转子旋转方向较长的形状。在内侧缸部22,沿转子旋转方向排列形成有将活塞16、17收容为能够沿转子轴向移动的两处缸膛58、59。
43.收容活塞16的缸膛58配置在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侧。收容活塞17的缸膛59配置在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侧。缸膛58、59在转子轴向的盘形转子11侧开口,与盘形转子11相反的一侧封闭。缸膛58、59配置在距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换言之距径向基准线等距离的位置。除了图2所示的外侧缸部21的缸膛38、39以外,图1所示的外侧缸部21的给排口41还相对于图3所示的内侧缸部22的缸膛58、59给排制动液。
44.制动钳主体15中,图1、图2、图4、图6所示的外侧缸部21和图1、图3、图4、图6所示的内侧缸部22使转子旋转方向以及转子径向的位置相互重叠而在转子轴向上相向地配置。图2所示的缸膛38与图3所示的缸膛58同轴地形成。图2所示的缸膛39与图3所示的缸膛59同轴地形成。
45.如图1所示,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在其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侧具有衬块滑动部32a、衬块滑动部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衬块滑动部32a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外侧。衬块滑动部33b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内侧。支承连结部51在衬块滑动部32a与衬块滑动部33b之间以将它们相连的方式设置。衬块滑动部32a和衬块滑动部33b具有镜面对称形状。
46.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在其转子旋转方向的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侧具有衬块滑动部32b以及衬块滑动部33a。衬块滑动部33a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外侧。衬块滑动部32b配置在盘形转子11的内侧。衬块滑动部33a和衬块滑动部32b呈镜面对称形状。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滑动部33b之间成为沿转子径向贯通的衬块组装用空间52。衬块组装用空间52在转子径向的外侧及内侧和转子旋转出口侧开口。换言之,制动钳主体15在衬块组装用空间52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具备一对衬块滑动部33a、32b。
47.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在转子轴向上的盘形转子11的两侧具有衬块滑动部32a、33b。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在转子轴向上的盘形转子11的两侧具有衬块滑动部32b、33a。换言之,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以及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设置有四个部位的衬块滑动部32a、33b、32b、33a。另外,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具有使转子轴向的位置与盘形转子11重叠的支承连结部51。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具有使转子轴向的位置与盘形转子11重叠的衬块组装用空间52。在制动钳主体15中,衬块滑动部32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配置在比衬块滑动部32b、33a靠转子旋转出口侧的位置。
48.衬块滑动部32a、支承连结部51以及衬块滑动部33b使转子旋转方向以及转子径向的位置重叠,并在转子轴向上连续。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滑动部32b使转子旋转方向以及转子径向的位置重叠,并在转子轴向上相向。如图4所示,在衬块滑动部32a以及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滑动部32b以及衬块滑动部33b之间,配置有盘形转子11。支承连结部51在盘形转子11的转子径向外侧将衬块滑动部32a与衬块滑动部33b之间相连。衬块组装用空间52在盘形转子11的转子径向外侧配置在衬块滑动部32b与衬块滑动部33a之间。
49.在制动钳主体15,由外侧缸部21、内侧缸部22、衬块滑动部32a、32b、33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包围,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在转子径向两侧开口的衬块配置空间61。衬块配置空间61在转子径向内侧整体开口。如图1所示,中间连结部25设置在制动钳主体15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央位置。中间连结部25在其转子径向外侧沿转子轴向跨过衬块配置空间61而设置。因此,在衬块配置空间61的转子径向外侧,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b及支承连结部51与中间连结部25之间的部分、以及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3a、32b与中间连结部25之间的部分开口。
50.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滑动部32b之间的衬块组装用空间52在衬块配置空间61开口,并与衬块配置空间61相连。衬块组装用空间52呈从衬块配置空间61的转子轴向中央向转子旋转入口侧凹陷的形状。图2、图3所示的缸膛38、39、58、59在图4所示的衬块配置空间61开口。盘形转子11在转子旋转方向上横穿衬块配置空间61的转子轴向的中央位置。
51.在此,制动钳主体15中,除了图3所示的内侧缸部22的缸膛58、59的底部以外,图1所示的外侧缸部21、内侧缸部22、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中间连结部25通过铸造而一体成形。然后,经由内侧缸部22的这两处缸膛58、59的底部的被铸造的开口部,对缸膛38、39、58、59的内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之后,通过摩擦搅拌接合使分体的封闭部件与内侧缸部22的缸膛58、59的底部的开口部接合而封闭开口部,形成底部,由此形成制动钳主体15。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铸造将外侧缸部21、内侧缸部22、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以及中间连结部25的整体一体成形,进而,从外侧缸部21以及内侧缸部22之间的衬块配置空间61对缸膛38、39、58、59的内表面进行切削加工。
52.如图5所示,在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转矩承受面71b、朝向盘形转子11侧的转子相向面72b、以及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卡止面部73b。转矩承受面71b是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也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转矩承受面71b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转子相向面72b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转子相向面72b相对于转子轴线垂直地扩展。卡止面部73b是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以在基准线方向上越靠转子径向外侧越远离径向基准线的方式倾斜。卡止面部73b与转矩承受面71b呈钝角地交叉。
53.在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形成有从卡止面部73b的内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立起的壁面部74b。壁面部74b大致与转子轴线正交地扩展。
54.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的支承连结部51,形成有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卡止面部53。卡止面部53是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在基准线方向上,以越靠转子径向外侧越远离径向基准线的方式倾斜。
55.如图4所示,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3b,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转矩承受面81b和朝向盘形转子11侧的转子相向面82b。另外,如图1所示,在
衬块滑动部33b形成有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的卡止面部83b。图5所示的转矩承受面81b是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也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转矩承受面81b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图1所示的卡止面部83b与支承连结部51的卡止面部53配置于同一平面。因此,卡止面部83b也是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并以在基准线方向上越靠转子径向外侧越远离径向基准线的方式倾斜。卡止面部83b与转矩承受面81b呈钝角地交叉。该交叉角度与卡止面部73b和转矩承受面71b所成的角度相等。
56.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形成有从卡止面部83b的内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立起的壁面部84b。壁面部84b与转子轴线大致正交地扩展。
57.制动钳主体15在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之间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中间壁面部86b。中间壁面部86b是与转子轴线正交地扩展的平面状,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
58.在位于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转矩承受面81a、朝向盘形转子11侧的转子相向面82a、以及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的卡止面部83a。
59.转矩承受面81a是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也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转矩承受面81a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转子相向面82a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转矩承受面81a与转矩承受面71b配置于同一平面。转子相向面82a相对于转子轴线垂直地扩展。卡止面部83a是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与卡止面部73b配置于同一平面。因此,卡止面部83a也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以在基准线方向上越靠转子径向外侧越远离径向基准线的方式倾斜。卡止面部83a与转矩承受面81a呈钝角地交叉。该交叉角度与卡止面部73b和转矩承受面71b所成的角度相等。
60.在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形成有从卡止面部83a的外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立起的壁面部84a。壁面部84a大致与转子轴线正交地扩展,并与壁面部74b相向。
61.转子相向面82a和转子相向面72b以转子径向以及转子旋转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在转子轴向上相向。旋转入口侧连结部24在转子相向面82a与转子相向面72b之间形成有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的中间面88。中间面88是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也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
62.如图4所示,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转矩承受面71a和朝向盘形转子11侧的转子相向面72a。另外,如图1所示,在衬块滑动部32a形成有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的卡止面部73a。转矩承受面71a是与径向基准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也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转矩承受面71a与转矩承受面81b配置于同一平面。转矩承受面71a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卡止面部73a与卡止面部53以及卡止面部83b配置于同一平面。因此,卡止面部73a是与转子轴线平行地扩展的平坦面。卡止面部73a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并以在基准线方向上越靠转子径向外侧越远离径向基准线的方式倾斜。卡止面部73a与转矩承受面71a呈钝角地交叉。该交叉角度为与卡止面部73b和转矩承受面71b所成的角度相等的角度。
63.在旋转出口侧连结部23,形成有从卡止面部73a的外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立起的壁面部74a。壁面部74a与转子轴线大致正交地扩展,并与壁面部84b相向。
64.制动钳主体15在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之间形成有朝向衬块配置空间61侧的中间壁面部86a。中间壁面部86a是与转子轴线正交地扩展的平面状,形成衬块配置空间61。中间壁面部86a使转子径向以及转子旋转方向的位置与中间壁面部86b一致,在转子轴向上相向。
65.衬块弹簧101卡止于中间连结部25而安装于制动钳主体15。制动钳主体15利用该衬块弹簧101支承彼此具有相同形状的一对衬块102。这些衬块102与盘形转子11相向地配置。一方的衬块102配置在外侧缸部21与盘形转子11之间。另一方的衬块102配置在内侧缸部22与盘形转子11之间。
66.衬块弹簧101是通过冲压成形从恒定板厚的板材冲裁并弯折而形成的。衬块弹簧101具有图5所示的基板部111、卡合板部112、卡合板部113、图1所示的一对延伸板部114、115、一对延伸板部116、117、连结板部118以及连结板部119。
67.图5所示的基板部111配置在中间连结部25与一对衬块102之间并与中间连结部25抵接。卡合板部112从基板部111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延伸而与中间连结部25卡合。卡合板部113从基板部111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端缘部向转子径向外侧延伸而与中间连结部25卡合。由此,卡合板部112、113夹持中间连结部25。其结果是,衬块弹簧101安装于制动钳主体15。
68.图1所示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一对延伸板部114、115从图5所示的基板部111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缘部向转子旋转出口侧延伸。如图1所示,连结板部118将延伸板部114、115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延伸板部114、115配置在卡合板部112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如图5所示,延伸板部114、115以及连结板部118以转子旋转出口侧向转子径向内方突出的方式弯曲。
69.图1所示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一对延伸板部116、117从图5所示的基板部111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端缘部向转子旋转入口侧延伸。如图1所示,连结板部119将延伸板部116、117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延伸板部116、117配置在卡合板部113的转子轴向的两侧。
70.衬块弹簧101的外侧的延伸板部114、116与外侧的衬块102抵接而将其向转子径向内方按压。此时,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延伸板部114也将外侧的衬块102向转子旋转出口侧按压。衬块弹簧101的内侧的延伸板部115、117与内侧的衬块102抵接而将其向转子径向内方按压。此时,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延伸板部115也将内侧的衬块102向转子旋转出口侧按压。
71.一对衬块102是彼此具有相同形状的通用部件。如图5所示,衬块102具有在转子旋转方向上较长的背板121和粘贴于背板121的厚度方向一侧的平面状的粘贴面125的内衬件122。衬块102在背板121处被衬块弹簧101施力而支承于制动钳主体15,在内衬件122处与盘形转子11接触而对车辆施加制动力。
72.如图4所示,衬块102在位于背板121的与粘贴面125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平面状的背面126被活塞16、17按压。衬块102在位于内衬件122的与背板12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平面状的前端面127与盘形转子11接触。内衬件122的前端面127是与背板121的粘贴面125以及背面126平行的平面。如图5所示,内衬件122的位于转子旋转方向两侧的侧面128为平面状且相互平行。两侧的侧面128相对于背板121的粘贴面125垂直。
73.背板121为恒定板厚,具有粘贴内衬件122的主板部130和从主板部130的转子径向
外侧的转子旋转方向两端侧向转子旋转方向两外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31、132。主板部130呈在转子旋转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延伸部131、132从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转子旋转方向的两端部侧向相对于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是背板121的长度方向,是衬块102的长度方向。因此,在背板121上,在转子旋转方向两端部侧且转子径向外侧,形成有向相对于衬块102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31、132。背板121的主板部130的外形呈镜面对称的形状,延伸部131、132呈镜面对称的形状。
74.一方的延伸部131从主板部130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一端部侧且转子径向外侧沿着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主板部130的方向延伸。一方的延伸部131以越靠延伸前端侧越在基准线方向上位于转子径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75.另一方的延伸部132从主板部130的转子旋转方向的另一端部侧且转子径向外侧沿着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主板部130的方向延伸。另一方的延伸部132以越靠延伸前端侧越在基准线方向上位于转子径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76.主板部130在成为延伸部131的根部位置的长度方向一侧具有相对于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扩展的平坦面即侧面部141。另外,主板部130在成为延伸部132的根部位置的长度方向另一侧具有相对于主板部1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扩展的平坦面即侧面部142。主板部130在转子径向外侧具有以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面即外表面部143。侧面部141、142以及外表面部143都是在背板121的板厚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侧面部141、142相互平行,也与内衬件122的一对侧面128平行。
77.延伸部131从侧面部141与外表面部143之间延伸。从板厚方向观察背板121时,延伸部131呈大致菱形的形状。延伸部131具有:位于转子旋转方向外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内侧且朝向转子旋转方向外侧的面部151;位于转子旋转方向内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朝向转子旋转方向内侧的面部152;以及位于转子径向外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的面部153。这些面部151、152、153都是在背板121的板厚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沿着转子轴向扩展。
78.面部151从侧面部141的转子径向外侧的端缘部侧相对于衬块102的长度方向以及基准线方向倾斜,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方向外侧延伸。面部151与侧面部141呈钝角。面部151与侧面部141所成的角成为与衬块滑动部32b的卡止面部73b和转矩承受面71b所成的角相等的角度。面部152从外表面部143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侧面部141侧的端缘部相对于衬块102的长度方向以及基准线方向倾斜,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方向外侧延伸。面部152与面部151大致平行地扩展。面部153将面部151的位于与侧面部14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和面部152的位于与外表面部143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相连,相对于侧面部141垂直地扩展。面部151与面部153呈锐角,面部152与面部153呈钝角。
79.延伸部132从侧面部142与外表面部143之间延伸。从板厚方向观察背板121时,延伸部132呈大致菱形的形状。延伸部132具有:位于转子旋转方向外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内侧且朝向转子旋转方向外侧的面部161;位于转子旋转方向内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外侧且朝向转子旋转方向内侧的面部162;以及位于转子径向外侧且朝向转子径向外侧的面部163。这些面部161、162、163都是在背板121的板厚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沿着转子轴向扩展。
80.面部161从侧面部142的转子径向外侧的端缘部侧相对于衬块102的长度方向以及基准线方向倾斜,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方向外侧延伸。面部161与侧面部142呈钝角。
面部161与侧面部142所成的角成为与面部151和侧面部141所成的角相等的角度。面部162从外表面部143的位于转子旋转方向的侧面部142侧的端缘部相对于衬块102的长度方向以及基准线方向倾斜,向转子径向外侧且转子旋转方向外侧延伸。面部162与面部161大致平行地扩展。面部163将面部161的与侧面部14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和面部162的与外表面部143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之间相连,相对于侧面部142垂直地扩展。面部161与面部163呈锐角。面部162与面部163呈钝角。面部163与面部153配置于同一平面。
81.如图1所示,衬块102在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配置空间61的内侧时,将内衬件122相对于背板121配置在外侧。而且,如图5所示,在将延伸部131、132配置于转子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姿势下,延伸部131支承于转子旋转入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2b,另外,延伸部132支承于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3b。
82.此时,配置在内侧的衬块102的配置在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延伸部132在面部162与衬块弹簧101的延伸板部115抵接,被延伸板部115向转子径向内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按压。另外,延伸部132在面部161与衬块滑动部33b的图1所示的卡止面部83b抵接。另外,如图5所示,该衬块102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延伸部131在面部153与衬块弹簧101的延伸板部117抵接,被延伸板部117向转子径向内侧按压。另外,延伸部131在面部151与衬块滑动部32b的卡止面部73b抵接。
83.配置在内侧的衬块102在仅受到衬块弹簧101的作用力的状态下,通过衬块弹簧101的作用力,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2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与其相向的内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转矩承受面81b。另外,使延伸部132的面部161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位于与其相向的内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卡止面部83b(参照图1)。并且,如图5所示,使延伸部131的面部151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位于与其相向的内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卡止面部73b。
84.在该状态下,制动钳主体15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具有沿着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的延伸方向扩展的卡止面部73b。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卡止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另外,在该状态下,制动钳主体15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3b具有沿着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2的延伸方向扩展的图1所示的卡止面部83b。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2卡止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3b。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该内侧的衬块102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2与转矩承受面81b抵接,并且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1相对于转矩承受面71b具有少许间隙地相向。并且,在该状态下,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132配置在比盘形转子11的最外周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
85.如图1所示,衬块102在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配置空间61的外侧时,将内衬件122相对于背板121配置在内侧,将延伸部131、132配置在转子径向外侧。在该姿势下,延伸部131支承于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2a,延伸部132支承于转子旋转入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3a。
86.此时,配置在外侧的该衬块102中,配置在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延伸部131在面部152与衬块弹簧101的延伸板部114抵接,被延伸板部114向转子径向内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按压。其结果是,延伸部131在面部151(参照图5)与衬块滑动部32a的卡止面部73a抵接。
87.另外,衬块102的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延伸部132在面部163与衬块弹簧101的延伸板部116抵接,被延伸板部116向转子径向内侧按压。其结果是,延伸部132在面部161(参照图
5)与衬块滑动部33a的卡止面部83a抵接。
88.配置在外侧的衬块102在仅受到衬块弹簧101的作用力的状态下,通过衬块弹簧101的作用力,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1(参照图5)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与其相向的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转矩承受面71a。其结果是,使延伸部131的面部151(参照图5)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与其相向的外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卡止面部73a,并且,使延伸部132的面部161(参照图5)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位于与其相向的外侧且转子旋转入口侧的卡止面部83a。
89.在该状态下,制动钳主体15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具有沿着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的延伸方向扩展的卡止面部73a。而且,该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卡止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另外,在该状态下,制动钳主体15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具有沿着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2的延伸方向扩展的卡止面部83a。而且,该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2卡止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在该状态下,外侧的衬块102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1(参照图5)与转矩承受面71a抵接,并且使主板部130的侧面部142(参照图5)相对于转矩承受面81a具有少许间隙地相向。并且,在该状态下,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132配置在比盘形转子11的最外周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
90.如上所述,一对衬块102能够滑动地卡止于一个制动钳主体15。
91.图5所示的内侧的衬块102被制动钳主体15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支承而沿转子轴向移动。此时,衬块滑动部32b、33b利用在转子旋转方向两侧呈v字配置的卡止面部73b以及图1所示的卡止面部83b卡止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132。因此,制动钳主体15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将内侧的衬块102支承为能够在转子轴向上滑动。
92.图1所示的外侧的衬块102支承于制动钳主体15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而沿转子轴向移动。此时,衬块滑动部32a、33a利用在转子旋转方向两侧呈v字配置的卡止面部73a、83a卡止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132。因此,制动钳主体15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将外侧的衬块102支承为能够在转子轴向上滑动。
93.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制动钳12成为不具有支承一对衬块102的衬块销而利用制动钳主体15直接支承一对衬块102的所谓无衬块销结构。
94.在以上说明的盘式制动器10中,经由图1所示的给排口41,向图2、图3所示的外侧缸部21以及内侧缸部22的缸膛38、39、58、59内导入制动液。于是,图4所示的一对活塞16以及一对活塞17通过制动液的液压而向盘形转子11的方向移动。于是,设置于外侧缸部21的两个活塞16、17按压设置在外侧缸部21与盘形转子11之间的外侧的衬块102,将该内衬件122按压于盘形转子11。另外,设置于内侧缸部22的两个活塞16、17按压设置在内侧缸部22与盘形转子11之间的内侧的衬块102,将该内衬件122按压于盘形转子11。由此,一对衬块102按压盘形转子11,使车辆产生制动力。
95.此时,一对衬块102以向转子径向内方以及转子旋转方向的移动被衬块滑动部32a、33a、32b、33b限制的方式卡止于制动钳主体15,从而沿转子轴向移动。
96.如图1所示,在转子轴向的移动时,内侧的衬块102在延伸部131、132支承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而移动。此时,延伸部132在面部161在衬块滑动部33b的卡止面部83b滑动,延伸部131在面部151在衬块滑动部32b的卡止面部73b滑动。在转子轴向的移动时,外侧的衬块102在延伸部131、132卡止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而移动。此时,延伸部131在
面部151在衬块滑动部32a的卡止面部73a滑动,延伸部132在面部161在衬块滑动部33a的卡止面部83a滑动。这样,包括衬块滑动部32a、33a、32b、33b在内的制动钳主体15将衬块102卡止为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
97.在车辆的前进制动时,一对衬块102都在内衬件122处与盘形转子11接触而向转子旋转出口侧移动。于是,如图4所示,内侧的衬块102在背板121的侧面部142与作为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3b的转矩承受面81b抵接。而且,外侧的衬块102在背板121的侧面部141与作为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2a的转矩承受面71a抵接。由此,制动钳主体15主要由衬块滑动部32a、33b承受制动转矩。
98.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一对衬块102都在内衬件122处与盘形转子11接触而向后退时转子旋转出口侧移动。于是,内侧的衬块102在背板121的侧面部141与衬块滑动部32b的转矩承受面71b抵接。另外,外侧的衬块102在背板121的侧面部142与衬块滑动部33a的转矩承受面81a抵接。由此,制动钳主体15主要由衬块滑动部32b、33a承受制动转矩。
99.如图1所示,制动钳主体15在衬块配置空间61的转子径向的外侧,设置有在转子轴向上跨越衬块配置空间61的转子旋转方向的中间部的中间连结部25。因此,在将一对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时,从转子径向的外侧干涉而无法进行组装,从转子径向的内侧进行组装。而且,衬块配置空间61以及衬块组装用空间52成为无法将两片衬块102一起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将一对衬块102一张一张地从转子径向的内侧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
100.例如,在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之后,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此时,先组装的外侧的衬块102通过使延伸部132穿过衬块组装用空间52,延伸部131、132能够向转子径向外侧越过衬块滑动部32a、33a,从而组装于衬块滑动部32a、33a。
101.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钳主体15在转子轴向上小型化。因此,衬块配置空间61以及衬块组装用空间52即便在使先安装的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最靠近外侧的状态下,换言之,如图8所示,即便在使该外侧的衬块102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中间壁面部86a的状态下,也无法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即,在使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与外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面接触而与外侧的衬块102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无法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需要说明的是,图8是沿着径向基准线的方向从转子径向外侧观察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配置空间61的附近的图。
102.即,制动钳主体15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在位于最外侧的端位置的状态下,即便想要使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一边使其前端面127与外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面接触一边在转子径向上移动,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衬块滑动部32a、32b、33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也会阻碍该情况。具体而言,在将内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2配置在比衬块滑动部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之后,即便想要使延伸部131穿过衬块组装用空间52而在转子径向上越过衬块滑动部32b,如图8所示,延伸部131也会与衬块滑动部32b在转子旋转方向以及转子轴向上位置重叠而发生干涉。因此,延伸部131无法在转子径向上越过衬块滑动部32b。
103.另外,与上述相反,在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之后,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的情况也是
同样的。即,衬块配置空间61以及衬块组装用空间52在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的状态下,即便在使该内侧的衬块102最靠近内侧的状态下,换言之,即便在使该内侧的衬块102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中间壁面部86b的状态下,也无法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即,在使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与内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面接触而与内侧的衬块102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无法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
104.即,制动钳主体15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在位于最内侧的端位置的状态下,即便想要使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一边使其前端面127与内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面接触一边在转子径向上移动,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衬块滑动部32a、32b、33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也会阻碍该情况。具体而言,在将外侧的衬块102的延伸部131配置在比衬块滑动部32a以及支承连结部51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之后,即便想要使延伸部132穿过衬块组装用空间52而在转子径向上越过衬块滑动部33a,延伸部132也会与衬块滑动部33a在转子旋转方向以及转子轴向上位置重叠而发生干涉。因此,无法在转子径向上越过衬块滑动部33a。
105.进一步说明该关系。将外侧的衬块102的新品状态下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与内衬件122的前端面127之间的距离设为新品时厚度pt1。新品时厚度pt1是衬块102的新品状态下的最大厚度。另外,将内侧的衬块102的新品状态下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与内衬件122的前端面127之间的距离设为新品时厚度pt2。新品时厚度pt2也是衬块102的新品状态下的最大厚度。一对衬块102是通用部件,因此,pt1=pt2,pt1=pt2=pt。
106.另外,将位于转子旋转入口侧且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转子相向面72b与中间壁面部86b之间的距离设为转子轴向宽度ci。将位于转子旋转入口侧且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的转子相向面82a与中间壁面部86a之间的距离设为co。另外,将转子相向面72b与转子相向面82a之间的距离设为csx。衬块滑动部32b与衬块滑动部33a为镜面对称状,因此,co=ci。
107.于是,如图8所示,在转子轴向上,将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组装用空间52合起来的距离co csx比两个衬块102的厚度2
×
pt小。即,成为2
×
pt》co csx的关系。
108.同样地,在转子轴向上,将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与衬块组装用空间52合起来的距离ci csx比两个衬块102的厚度2
×
pt小。即,成为2
×
pt》ci csx的关系。
109.换言之,在转子轴向上,将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和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中的任一方与衬块组装用空间52合起来的距离成为比两个衬块102的厚度短的尺寸关系。
1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9所示,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之后,在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时,成为使该外侧的衬块102最靠近外侧的状态,换言之,成为使该外侧的衬块102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中间壁面部86a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若使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相对于外侧的衬块102倾斜,则能够使其延伸部131通过衬块组装用空间5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的形状形成有衬块配置空间61以及衬块组装用空间52。需要说明的是,图9也是沿着径向基准线的方向从转子径向外侧观察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配置空间61的附近的图。
111.即,对于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衬块滑动部32a、32b、33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而言,如果成为使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的新品状态的
外侧的衬块102位于最外侧的端位置的状态,则在使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从转子径向内侧向外侧移动时,能够不阻碍该移动而使其通过。
112.另外,与上述相反,在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之后,在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时,也成为使该内侧的衬块102最靠近内侧的状态,换言之,成为使该内侧的衬块102的背板121的背面126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中间壁面部86b的状态。由此,若使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相对于内侧的衬块102倾斜,则能够使其延伸部132通过衬块组装用空间52。这样,以能够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的形状形成有衬块配置空间61以及衬块组装用空间52。
113.即,对于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衬块滑动部32a、32b、33a、33b以及支承连结部51而言,如果成为使先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的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位于最内侧的端位置的状态,则在使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从转子径向内侧向外侧移动时,能够不阻碍该移动而使其通过。
114.参照图10进一步说明该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10也是沿着径向基准线的方向从转子径向外侧观察制动钳主体15的衬块配置空间61的附近的图。图10例示出在将新品状态的外侧的衬块102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之后,将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的情况。
115.在沿径向基准线的方向观察时,将先组装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a且最靠近外侧的新品状态的位于外侧的衬块102的内衬件122的前端面127与转子旋转入口侧的侧面128的边界位置和位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转矩承受面71b与转子相向面72b的边界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csm。以该最短距离csm比内侧的衬块102的新品时厚度pt大的方式设定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形状。但是,从边界位置x2与连结边界位置x1和边界位置x2的线正交地向转子旋转出口侧延伸的直线不与中间壁面部86b交叉。
116.另外,同样地,将先组装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33b且最靠近内侧的新品状态的内侧的衬块102的位于衬块组装用空间52侧的内衬件122的前端面127与转子旋转入口侧的侧面128的边界位置和位于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的转矩承受面81a与转子相向面82a的边界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csm。以该最短距离csm比外侧的衬块102的新品时厚度pt大的方式设定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形状。
117.即,以成为csm》pt的方式设定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以及衬块配置空间61的形状。
118.在此,对最短距离csm进一步进行说明。
119.如上所述,co=ci。
120.设为ct=co csx ci。
121.另外,设为a=csx co-pt。
122.在此,a是外侧的衬块102的前端面127与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转子相向面72b之间的距离。
123.另外,将衬块滑动部32b、33a的转矩承受面71b、81a与外侧的衬块102的内衬件122的边界位置x1的最短距离设为s,将连结边界位置x1和边界位置x2的线与转矩承受面71b、81a所成的角设为θ。
124.于是,
125.tanθ=s/a
126.θ=arctan(s/a)
127.cosθ=a/csm
128.cos(arctan(s/a))=a/csm
129.csm=a/cos(arctan(s/a))
130.csm=(csx co-pt)/cos(arctan(s/a))
131.通过上述处理,成为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x2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最短距离csm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pt长的位置、即csm》pt的位置。
132.换言之,成为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x2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空隙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pt长。
133.因此,在按照外侧的衬块102、内侧的衬块102的顺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能够将新品状态的一对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
134.同样地,成为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设置在如下位置:在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最短距离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长。
135.换言之,成为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设置在如下位置:在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空隙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长。
136.因此,在按照内侧的衬块102、外侧的衬块102的顺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能够将新品状态的一对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
137.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制动钳主体设置在转子径向上开口的空间,并在该空间配置衬块这种结构的盘式制动器。在盘式制动器中要求小型化,但若单纯地小型化,则衬块无法组装于制动钳主体。
138.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轴向上,将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与衬块组装用空间52合起来的距离即co csx比两个衬块102的厚度2
×
pt小。同样地,在转子轴向上,将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与衬块组装用空间52合起来的距离即ci csx比两个衬块102的厚度2
×
pt小。由此,至少能够在转子轴向上使制动钳主体15小型化。
139.在此基础上,成为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x2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最短距离csm、即空隙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pt长。
140.同样地,成为另一方的外侧的衬块滑动部33a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设置在如下位置:在一方的内侧的衬块滑动部32b中在将一个新品的衬块
102配置于从盘形转子11离开的方向的端位置时,与该衬块102的最短距离、即空隙比一个衬块102的厚度长。
141.由此,能够将新品状态的一对衬块102组装于制动钳主体15。
142.因此,能够确保新品状态的一对衬块102向制动钳主体15的组装性,并且能够实现制动钳主体15、进而实现制动钳12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制动钳12的轻量化、成本降低以及向车辆的搭载性提高。
143.另外,衬块组装用空间52设置在车辆前进时的转子旋转入口侧。因此,能够利用支承连结部51将承受的转矩较大的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滑动部32a、33b侧连结而提高其刚性。另外,能够使衬块滑动部32a、33b的卡止衬块102的卡止面部73a、83b在支承连结部51的卡止面部53连续。因此,制动钳主体15与转子旋转出口侧的衬块102的抵接面积增加。因此,耐振性提高。此外,不需要用于在衬块滑动部32a、33b之间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的加工,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即,与将衬块组装用空间设置于转子旋转出口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制动钳主体15的刚性以及耐振性,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144.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必设置支承连结部51。即,若使衬块滑动部32a、33b之间的间隙在转子轴向上比衬块滑动部32b、33a之间的间隙、换言之转子相向面72b、82a之间的距离窄,则具有提高制动钳主体15的刚性以及耐振性的效果。
1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衬块组装用空间52仅形成在制动钳主体15的车辆前进时的转子旋转入口侧。但是,在该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制动钳主体15的车辆前进时的转子旋转出口侧也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另外,也可以仅在制动钳主体15的车辆前进时的转子旋转出口侧形成衬块组装用空间52。
146.并且,转子相向面72b、82a相对于转子轴线垂直地扩展,但也可以以相对于转子轴线倾斜地扩展的方式倾斜。
147.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备:一对衬块,所述一对衬块按压盘形转子;以及制动钳主体,所述制动钳主体具有衬块组装用空间和一对衬块滑动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以跨过所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转子径向上开口,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将所述一对衬块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转子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转子轴向上,将外侧和内侧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衬块滑动部与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合起来的长度比两个所述衬块的厚度短,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一方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将一个所述衬块配置于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另一方的从所述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的端部位置时,与该衬块的空隙比一个所述衬块的厚度长。
148.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149.另外,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形成在车辆前进时的所述盘形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入口侧。
150.另外,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衬块滑动部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位于成为所述衬块滑动部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方向的端部的边界位置。
151.另外,第四方式的盘式制动器具备:一对衬块,所述一对衬块按压盘形转子;以及制动钳主体,所述制动钳主体具有衬块组装用空间和一对衬块滑动部,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以跨过所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转子径向上开口,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在所述衬
块组装用空间的转子轴向的两侧将所述一对衬块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转子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转子轴向上,将外侧和内侧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衬块滑动部与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合起来的长度比两个所述衬块的厚度短,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一方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将一个所述衬块配置于所述一对衬块滑动部的另一方的从所述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的端部位置时,与该衬块的距离比一个所述衬块的厚度长。
152.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153.另外,第五方式在第四方式中,所述衬块组装用空间形成在车辆前进时的所述盘形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入口侧。
154.另外,第六方式在第四方式或第五方式中,所述衬块滑动部的所述盘形转子侧的端部位于成为所述衬块滑动部的盘形转子侧且转子旋转出口方向的端部的边界位置。
155.工业实用性
156.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能够实现小型化。
157.附图标记说明
158.10盘式制动器
159.11盘形转子
160.15制动钳主体
161.32a、32b、33a、33b衬块滑动部
162.52衬块组装用空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