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22:5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云计算领域,涉及智能安全运维管理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许多园区,包括科研单位,高校,工业园,大型企业等,都制定规范来管理员工,尤其是外来人来访出入园区,保证园区单位、企业及员工财产安全。内部车辆凭证出入,对于外部车辆,需要核实登记给予进出,并且详细记录来访人员目的及访问对象,如来访人员无法具体说出被访对象及部门则应先行取得联系获取下步指示后方可进入,外部车辆进出园区,门岗必须详细记录车牌号、随行人数登记出入管理。
3.园区的进出管理是必须的,但现在的管理模式还基本上是靠人工,进入的时候来访登记,抵押证件等方式,出来的时候查看携带货物是否与放行条一致,效率低,有些市区的单位,因为登记的原因,把园区大门的空地都变成临时停车场了,有时还影响到交通。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该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解决了园区进出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以及与之相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身份确认模块、出入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各个模块之间基于数据信号实现信息交互;
6.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7.所述身份确认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身份信息的有效性,并将有效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出入管理模块;
8.所述出入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有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出入。
9.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具体过程包括:
10.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终端进入管理平台中的常驻页面;
11.工作人员在常驻页面上填写并提交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企业名称、人脸图像以及车牌号;
12.所述管理平台对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初级筛选,将筛选出的无效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
13.优选的,所述身份确认模块确认所述身份信息的有效性,具体过程包括:
14.将筛选后的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至企业的智
能终端,由企业管理员对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15.身份信息验证为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正确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保存有效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存储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16.优选的,将筛选后的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至企业的智能终端,由企业管理员对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具体过程包括:
17.提取身份信息中的企业名称;
18.将企业名称一致的身份信息放入同一文件夹中,并将文件夹的名称根据企业名称进行命名;
19.将命名后的文件夹打包,并将打包后的文件夹发送至对应企业的智能终端;
20.企业智能终端接收文件夹,并对文件夹进行解压;
21.提取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和人脸图像;
22.将姓名和人脸图像与企业的数据库中员工信息表,进行匹配;其中,所述员工信息表包括企业在职员工名单和员工的人脸图像。
23.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电脑;
24.所述企业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电脑。
25.优选的,将姓名和人脸图像与企业的数据库中员工信息表,进行匹配,具体过程包括:
26.提取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将姓名在企业在职员工名单中进行检索,
27.无法检索到的姓名,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无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错误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将无效的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工作人员可重新填写个人信息;
28.可检索到的姓名,继续匹配对应的人脸图像;
29.人脸图像匹配不一致,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无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错误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将无效的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
30.人脸图像匹配一致,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正确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保存有效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存储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31.发送信息有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
32.优选的,所述出入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有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出入,具体过程包括:
33.所述出入管理模块包括车牌识别设备和人脸识别设备;
34.所述车牌识别设备获取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提取身份信息中的车牌号,将车牌号存储至车牌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车牌单元;
35.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提取身份信息中的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存储至人脸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人脸单元。
36.优选的,本发明包括来访人员登记模块和来访人员出入模块;
37.所述来访人员登记模块用于采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
38.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临时身份信息,并根据临时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出入。
39.优选的,所述来访人员登记模块采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具体过程包括:
40.来访人员由企业登记临时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以及车牌号;
41.企业将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生成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发送至来访人员的智能终端;其中,所述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包括二维码和条形码;
42.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获取数据库中临时身份信息,并根据临时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出入,具体过程包括:
43.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包括车牌识别设备和出入码识别设备;
44.所述车牌识别设备获取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提取临时身份信息中的车牌号,将车牌号存储至车牌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车牌单元;
45.所述出入码识别设备获取来访人员的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将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存储至出入码识别设备中的临时出入码单元;来访人员通过临时来访码在出入码识别设备上验证进入园区;来访人员进入园区后,临时来访码失效,闸机发送来访人员进入信号至管理平台;
46.来访人员通过临时离开码在出入码识别设备上验证离开园区;来访人员离开园区后,临时离开码失效,闸机发送来访人员离开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接收来访人员离开信号后,将存储在数据库内的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删除。
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8.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身份确认模块获取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确认身份信息的有效性,并将有效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出入管理模块,出入管理模块获取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有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出入;实现了对园区内人员进出以及车辆进出的管理,提高了园区进出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以及与之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身份确认模块、出入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各个模块之间基于数据信号实现信息交互;
52.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
括姓名、企业名称、人脸图像、手机号以及车牌号;
53.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54.所述身份确认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身份信息的有效性,并将有效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出入管理模块;
55.所述出入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有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出入。
56.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具体过程包括:
57.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终端进入管理平台中的常驻页面,提交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企业名称、人脸图像以及车牌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述车牌号为非必要采集信息;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终端进入管理平台的常驻页面,页面提醒工作人员依次填写姓名、企业名称以及车牌号,其中,开车驶入园区的工作人员需填写车牌号,不开车进入园区的工作人员无需填写车牌号,人脸信息通过智能终端的摄像装置采集,并上传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58.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或电脑;
59.所述管理平台对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初级筛选,将筛选出的无效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工作人员可重新填写个人信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进行初级筛选后的无效的身份信息包括工作人员填写的企业名称未在管理平台注册,车牌号未按规定进行填写以及人脸图像为非正常图像或不清晰图像;其中,非正常图像包括上传的人脸图像为花、草以及动物等;车牌号未按规定进行填写包括车牌号漏填或车牌号多填。
60.所述身份确认模块确认所述身份信息的有效性,具体过程包括:
61.将筛选后的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至企业的智能终端,由企业管理员对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62.身份信息验证为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正确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保存有效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存储至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
63.将筛选后的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至企业的智能终端,由企业管理员对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具体过程包括:
64.提取身份信息中的企业名称,
65.将企业名称一致的身份信息放入同一文件夹中,并将文件夹的名称根据企业名称进行命名;
66.将命名后的文件夹打包,并将打包后的文件夹发送至对应企业的智能终端。
67.企业智能终端接收文件夹,并对文件夹进行解压;
68.提取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和人脸图像;
69.将姓名和人脸图像与企业的数据库中员工信息表,进行匹配;其中,所述员工信息表包括企业在职员工名单和员工的人脸图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的数据库中录入的姓名均为本企业在职员工的名单,当企业员工离职后,将数据库中的员工名单进行及时的删除;当企业有新员工入职后,将数据库中的员工名单进行及时的更新。
70.将姓名和人脸图像与企业的数据库中员工信息表,进行匹配,具体过程包括:
71.提取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将姓名在企业在职员工名单中进行检索,
72.无法检索到的姓名,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无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错误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将无效的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工作人员可重新填写个人信息;
73.可检索到的姓名,继续匹配对应的人脸图像;
74.人脸图像匹配不一致,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无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错误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将无效的身份信息删除,并发送信息无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工作人员可重新填写个人信息;
75.人脸图像匹配一致,则判断对应的身份信息为有效身份信息,发送身份信息正确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保存有效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
76.发送信息有效信号至对应的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
7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作人员离职后,企业发送离职信号至所述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接收到离职信号后,将数据库内对应的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删除。
78.所述出入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有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出入,具体过程包括:
79.所述出入管理模块包括车牌识别设备和人脸识别设备;
80.所述车牌识别设备获取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提取身份信息中的车牌号,将车牌号存储至车牌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车牌单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存储在可通行车辆单元内的车牌号在通过所诉车辆识别设备时,才可出入园区;
81.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提取身份信息中的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存储至人脸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人脸单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存储在可通行人脸单元内的人脸图像在通过所述人脸识别设备时,才可出入园区。
82.本发明还包括来访人员登记模块和来访人员出入模块。
83.所述来访人员登记模块用于采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
84.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中临时身份信息,并根据临时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出入。
85.所述来访人员登记模块采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具体过程包括:
86.所述来访人员登记模块采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具体过程包括:
87.来访人员由企业登记临时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临时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以及车牌号;
88.企业将临时身份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生成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发送至来访人员的智能终端;其中,所述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包括二维码和条形码;
89.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获取数据库中临时身份信息,并根据临时身份信息管理园区内来访人员的出入,具体过程包括:
90.所述来访人员出入模块包括车牌识别设备和出入码识别设备;
91.所述车牌识别设备获取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提取临时身份信息中的车牌号,将车牌号存储至车牌识别设备中的可通行车牌单元;
92.所述出入码识别设备获取来访人员的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将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存储至出入码识别设备中的临时出入码单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存储在临时出入码单元内的临时来访码和临时离开码在通过所述出入码识别设备时,才可出入园区。
93.来访人员通过临时来访码在出入码识别设备上验证进入园区;来访人员进入园区后,临时来访码失效,闸机发送来访人员进入信号至管理平台;
94.来访人员通过临时离开码在出入码识别设备上验证离开园区;来访人员离开园区后,临时离开码失效,闸机发送来访人员离开信号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接收来访人员离开信号后,将存储在数据库内的来访人员的临时身份信息删除。
9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