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线电缆大型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20:2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缆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大型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现在的电线电缆通常通过电缆盘进行存放然后进行运输,由于材质的原因电缆盘的质量较大,会增加运输的难度。
3.现在的电缆盘通常通过大型的货车进行批量输送,但是由于电缆盘质量较大,运送上车时直接通过人工搬运对人力消耗巨大,而且搬运起来十分困难,直接放置于货车的车厢中又不便于固定,由于电缆盘的特殊性,不能平躺进行放置,因此横向放置时可能在运输的途中发生碰撞等导致散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大型运输装置,可做到通过可以活动的电缆盘支架来存放电缆盘,并通过电机驱动升起电缆盘,不需要人工提升,搬运至运输装置内部时可以通过滚动的方式,节省人力。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电线电缆大型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装置外壳,所述运输装置外壳包括侧板、底板和活动板,所述侧板为“∏”型板,且固定在底板的顶端表面,所述侧板的开口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与底板铰接,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与侧板通过活动插销相连,所述侧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推手,所述运输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三角侧架和加强筋,所述三角侧架有两个,所述三角侧架之间设置有多组加强筋,所述三角侧架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一侧表面均焊接有电缆盘支架,所述电缆盘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电缆盘,所述支撑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头,所述三角侧架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三角侧架的一侧连接有平衡支柱,所述平衡支柱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底板的顶端表面,所述支架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三角侧架的内部底端角落设置有第一固定滑轮,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一固定滑轮相连,所述三角侧架的内部另两个角落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和第三固定滑轮,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动滑轮,所述第二固定滑轮第三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均通过滑轮支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滑轮和第一活动块之间通过缆绳相连,且通过第二固定滑轮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活动块和第三固定滑轮之间通过缆绳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之间通过钢丝绳相连。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输装置外壳的内表面均涂抹有绝缘涂层,所述侧板、底板和活动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木质绝缘层。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滚轮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片。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平衡支柱和电缆盘支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缆盘支架包括转动块和固定块,所述转动块和固定块通过铰链固定链接,所述转动块和固定块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半圆形空腔,所述转动块远离固定块的一侧表面顶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固定块的顶端表面一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块焊接固定,且固定块的两侧表面均通过加强板与第一活动块相连。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贯穿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与第一固定滑轮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滑轮的两侧均通过安装块进行固定。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板的由绝缘木板层和钢板层构成,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底板的顶端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驱动装置来控制活动块的位置,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固定防止电缆盘的电缆盘支架,从而自动升起电缆盘并进行固定放置,驱动装置利用电机来提升,不需要人工升高电缆盘,节省人力的同时效率也更高。
14.2、本发明通过可以转动的活动板作为斜坡阶梯,让工人可以直接将电缆盘滚动送至运输装置的内部,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劳动力。
15.3、本发明通过三角形的支架来固定电缆盘,同时通过加强筋和平衡支柱进行辅助固定,可以稳定地存放电缆盘,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电缆盘无法固定,四处滚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支架结构内部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电缆盘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运输装置外壳;101、侧板;102、底板;103、活动板;2、滚轮;3、活动插销;4、推手;5、支架;501、三角侧架;502、加强筋;6、第一活动块;7、第二活动块;8、电缆盘支架;801、转动块;802、固定块;803、铰链;804、半圆形空腔;805、凸台;806、螺纹孔;9、电缆盘;10、固定头;11、固定底板;12、平衡支柱;13、驱动装置;14、第一固定滑轮;15、第二固定滑轮;16、滑轮支架;17、第三固定滑轮;18、活动滑轮;19、缆绳;20、钢丝绳;21、固定外壳;22、驱动电机;23、主动转轴;24、安装块;2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8.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19.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大型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装置外壳1,运输装置外壳1包括侧板101、底板102和活动板103,侧板101为“∏”型板,且固定在底板102的顶端表面,侧板101的开口一侧设置有活动板103,活动板102的底端与底板102铰接,活动板102的顶端与侧板101通过活动插销3相连,侧板10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推手4,运输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支架5,支架5包括三角侧架501和加强筋502,三角侧架501有两个,三角侧架501之间设置有多组加强筋502,三角侧架50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第一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的一侧表面均焊接有电缆盘支架8,电缆盘支架8之间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电缆盘9,支撑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头10,三角侧架50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11,三角侧架501的一侧连接有平衡支柱12,平衡支柱12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底板11的顶端表面,支架5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驱动装置13,三角侧架501的内部底端角落设置有第一固定滑轮14,驱动装置13与第一固定滑轮14相连,三角侧架15的内部另两个角落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15和第三固定滑轮17,第一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动滑轮18,第二固定滑轮15第三固定滑轮17和活动滑轮18均通过滑轮支架16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滑轮15和第一活动块6之间通过缆绳19相连,且通过第二固定滑轮15进行固定,第二活动块7和第三固定滑轮17之间通过缆绳18连接,第一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之间通过钢丝绳20相连。
20.进一步的,运输装置外壳1的内表面均涂抹有绝缘涂层,侧板101、底板102和活动板103的内部均设置有木质绝缘层,防止电缆盘接触到电力产生危害。
21.滚轮2为万向轮,滚轮2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片,用于运输。
22.支架5、平衡支柱12和电缆盘支架8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便宜耐用,支撑效果好。
23.电缆盘支架8包括转动块801和固定块802,转动块801和固定块802通过铰链803固定链接,转动块801和固定块802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半圆形空腔804,转动块801远离固定块802的一侧表面顶端设置有凸台805,凸台805与固定块802的顶端表面一端均设置有螺纹孔806。
24.固定块802与第一活动块6焊接固定,且固定块802的两侧表面均通过加强板25与第一活动块6相连,加强固定,防止电缆盘9跌落。
25.驱动装置13包括固定外壳21,固定外壳21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一侧贯穿有主动转轴23,主动转轴23与第一固定滑轮14相连,第一固定滑轮14的两侧均通过安装块24进行固定。
26.固定底板11的由绝缘木板层和钢板层构成,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底板102的顶端表面。
27.具体的,当进行电线电缆的运输时,首先将电线电缆存放组成电缆盘9,然后打开活动插销3,将活动板103放下与地面接触,形成简易的斜坡,然后由工人将组好的电缆盘9通过活动板103推送至运输装置外壳1内部,然后通过外部电源给驱动装置13供电,将第一
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均降至底部,将支撑轴穿过电缆盘,然后两端分别放置于电缆盘支架8内部,并通过固定头10进行固定,最后通过驱动电极22带动第一固定滑轮14转动回收缆绳,通过第二固定滑轮15转接后带动第一活动块6向上移动,提升至合适的高度后,重复上述操作再将另一个电缆盘9固定定于第二活动块(7)一侧电缆盘支架8内部,再次通过驱动装置13控制第一活动块6和第二活动块7上升至固定位置后进行固定,最后关闭活动板103并通过活动插销3进行固定即完成了搬运工作,后续只需打开金属刹车片进行运输即可。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