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6:5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作为重要的代步工具及载货、载人工具,满足不同使用工况的出行要求,其密闭性能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围板与车身支撑梁之间存在密闭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及车辆,该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密闭性较差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该围板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梁、内围板和外围板,所述内围板固连于所述支撑梁,所述外围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围板的外壁,另一端越过并覆盖所述内围板与所述支撑梁的连接处后搭接或卡接于与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的顶盖板或前挡风玻璃,所述外围板和所述内围板、支撑梁之间或所述外围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流水槽。
5.可选地,所述外围板为塑料件。
6.可选地,所述支撑梁包括a柱,所述内围板包括与所述a柱位置对应的第一段侧围内板,所述外围板包括与所述a柱位置对应的第一段侧围外板,所述第一段侧围内板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段侧围外板与所述a柱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随后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段侧围外板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弯折部固连于所述a柱,所述第一翻边、a柱的外壁面以及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侧壁共同形成所述流水槽的第一槽段。
7.可选地,所述第一段侧围内板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段侧围外板具有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二翻边;和/或,所述第一段侧围外板具有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通过第一密封条搭接于所述前挡风玻璃。
8.可选地,所述第一段侧围外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a柱和/或所述第一段侧围内板。
9.可选地,所述支撑梁包括位于a柱和b柱之间的第一段上边梁,所述内围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段上边梁位置对应的第二段侧围内板,所述外围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段上边梁位置对应的第二段侧围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二段侧围外板与所述第一段上边梁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呈u形弯折以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流水槽的第二槽段。
10.可选地,所述第二段侧围内板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段侧围外板具有插入到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五翻边;和/或,所述第二段侧围外板具有朝向所述顶盖板延伸的第六翻边,所述第六翻边通过第二密封条搭接于所述顶盖板;和/或,所述第二段侧围外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段上边
梁。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梁包括顶盖后横梁,所述内围板包括与所述顶盖后横梁位置对应的后围内板,所述外围板包括与所述顶盖后横梁位置对应的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内板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横梁固连于所述顶盖后横梁,所述后围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第一横梁朝向所述第二横梁倾斜向下延伸且具有固连于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七翻边,所述第七翻边随后具有向上延伸的第八翻边,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七翻边以及第八翻边共同形成所述流水槽的第三槽段。
12.可选地,所述后围外板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顶盖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具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卡接配合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横梁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九翻边,所述后围外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九翻边。
1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围板安装结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通过在外围板和内围板、支撑梁之间或外围板与支撑梁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设置流水槽,能够将自外围板与顶盖板或前挡风玻璃的搭接处或卡接处进入的水,例如雨水或洗车水,沿着流水槽引导排出车身之外,以解决车体密闭问题以及门洞漏水问题。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密闭性较差的问题,并且具有操作性好、能够稳定工作的优点。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及车辆的车身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截面图;
19.图3是图1中b-b位置的截面图;
20.图4是图1中c-c位置的截面图;
21.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的第一段侧围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的a柱与第一段上边梁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顶盖板;110-第四翻边;2-前挡风玻璃;3-a柱;4-第一段侧围内板;410-第一弯折部;420-第一翻边;430-第一插槽;5-第一段侧围外板;510-第二翻边;520-第三翻边;530-第一加强板;540-第一连接件;6-第一槽段;7-第一密封条;8-b柱;9-第一段上边梁;10-第二段侧围内板;1010-第二插槽;11-第二段侧围外板;1110-第五翻边;1120-第六翻边;1130-第二加强板;12-第二槽段;13-第二连接件;14-顶盖后横梁;15-后围内板;1510-第一横梁;1520-第二横梁;1521-第九翻边;1530-第一连接板;1540-第七翻边;1550-第八
翻边;16-后围外板;1610-卡接结构;17-第三槽段;18-卡槽;1810-卡接配合结构;19-上边梁;20-第二密封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限位部;24-卡接部;25-安装台;26-分体;27-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6.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7.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参考图1至图6所示,该围板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梁、内围板和外围板,内围板固连于支撑梁,外围板的一端连接于内围板的外壁,另一端越过并覆盖内围板与支撑梁的连接处后搭接或卡接于与支撑梁固定连接的顶盖板1或前挡风玻璃2,其中,外围板和内围板、支撑梁之间或所述外围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并在该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流水槽。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在外围板和内围板、支撑梁之间或外围板与支撑梁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设置流水槽,能够将自外围板与顶盖板1或前挡风玻璃2的搭接处或卡接处进入的水,例如雨水或洗车水,沿着流水槽引导排出车身之外,以解决车体密闭问题以及门洞漏水问题。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围板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密闭性较差的问题,并且具有操作性好、能够稳定工作的优点。
29.另外,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白车身通常采用钢板材料,因钢板密度较大,导致白车身重量较大,基本达到整备质量的40%左右,不利于轻量化设计,造成能源消耗较大。基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的外围板构造为塑料件,从而在能够解决车体密闭问题及门洞漏水问题的同时,即,保证车体密闭性的同时,降低外围板的整体重量,以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此外,本公开采用以塑代钢的方式,实现车身的轻量化,例如实现对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同时本公开采用密度较低的塑料件代替高密度钢板件,能够实现替代部分的结构件重量降低约40%,进而能够实现整备质量的降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3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所示,车辆的车身,例如白车身包括: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上边梁19;沿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14;以及设置在两个上边梁19、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14围成的安装空间中的顶盖板1。其中,顶盖前横梁的前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有两个a柱3。
31.基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支撑梁可以包括a柱3,内围板包括与a柱3位置对应的第一段侧围内板4,外围板包括与a柱3位置对应的第一段侧围外板5,第一段侧围内板4具有延伸至第一段侧围外板5与a柱3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弯折部410,第一弯折部410随后具有朝向第一段侧围外板5延伸的第一翻边420,第一弯折部410固连于a柱3。并且,第一翻边420、a柱3的外壁面以及前挡风玻璃2的侧壁共同形成流水槽的第一槽段6,从而引导水流从该第一槽段6排出车体,以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利
于增强第一段侧围内板4、a柱3以及前挡风玻璃2连接处的密闭性。其中,第一弯折部410可以适应于a柱3的外壁进行弯折,并且,第一弯折部410可以焊接于a柱3。
32.第一段侧围外板5与前挡风玻璃2和第一段侧围内板4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段侧围内板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插槽430,第一段侧围外板5具有插入到第一插槽430中的第二翻边510,以将第一段侧围外板5卡接在第一段侧围内板4上;和/或,第一段侧围外板5具有朝向前挡风玻璃2延伸的第三翻边520,第三翻边520通过第一密封条7搭接于前挡风玻璃2,从而能够保证较好的密封性好且利于后期安装维修方便。
33.为了更好的保证第一段侧围外板5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所示,第一段侧围外板5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530,第一加强板530通过第一连接件540连接于a柱3和/或第一段侧围内板4,其中,图6示例性地示出a柱3和第一段侧围内板4上具有供第一连接件540穿过的第一通孔21的实施方式,并且第一连接件540和第一通孔21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并且沿a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以进一步增强第一段侧围外板5的稳定性。其中,第一连接件540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弹性卡扣,该弹性卡扣包括相连接的限位部23和卡接部24,第一加强板530上设置有朝向背离第一段侧围外板5所在的一侧突出的安装台25,该安装台25内部中空且其上设置有安装孔,限位部23和卡接部24分别止挡在安装孔的两侧,且限位部23位于安装台25内,卡接部24构造为能够被压缩穿过第一通孔21后卡止于第一通孔21。这样,在安装第一段侧围外板5时,将卡接部24对准第一通孔21,然后从第一通孔21的一端穿过的过程中,卡接部24被压缩,并在穿过第一通孔21后,卡接部24弹性复位以止挡在第一通孔21的另一端上。卡接部24可以包括多个与限位部23连接的并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分体26,该多个分体26远离限位部23的一端相互连接且形成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能够起引导作用引导卡接部24穿过第一通孔21,将卡接部24设置成多个间隔布置的分体26,分体26之间的间隔可以提供压缩空间,以用于在卡接部24受到挤压时变形,从而完成安装。此外,限位部23和卡接部24之间还设置有吸盘27,以在卡接部24穿过第一通孔后,该吸盘27能够吸附在第一段侧围内板4或a柱3上。其中,限位部23可以与卡接部24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安装于安装台25的安装孔,例如,限位部23和卡接部24可以螺纹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支撑梁包括位于a柱3和b柱8之间的第一段上边梁9,内围板包括与第一段上边梁9位置对应的第二段侧围内板10,外围板包括与第一段上边梁9位置对应的第二段侧围外板11,顶盖板1具有延伸至第二段侧围外板11与第一段上边梁9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第四翻边110,第四翻边110呈u形弯折以形成开口向上的流水槽的第二槽段12,并且该第二槽段12连通于第一槽段6,从而引导水流流经第一槽段6后再排出车体,以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利于增强第一段上边梁9、顶盖板1以及第二段侧围内板10连接处的密闭性。
35.第二段侧围外板11与顶盖板1和第二段侧围内板1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第二段侧围内板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槽1010,第二段侧围外板11具有插入到第二插槽1010中的第五翻边1110,以将第二段侧围外板11卡接在第二段侧围内板10上;和/或,第二段侧围外板11具有朝向顶盖板1延伸的第六翻边1120,第六翻边1120通过第二密封条20搭接于顶盖板1,
从而能够保证较好的密封性好且利于后期安装维修方便。
36.为了更好的保证第二段侧围外板11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6所示,第二段侧围外板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板1130,第二加强板1130通过第二连接件13连接于第一段上边梁9,其中,图6示例性地示出第一段上边梁9具有供第二连接件13穿过的第二通孔22的实施方式,并且第二连接件13和第二通孔22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并且沿第一段上边梁9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段侧围外板11的稳定性。此外,第二连接件1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可以构造为与第一连接件540的结构相同,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4所示,支撑梁包括顶盖后横梁14,内围板包括与顶盖后横梁14位置对应的后围内板15,外围板包括与顶盖后横梁14位置对应的后围外板16,后围内板15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横梁1510和第二横梁1520以及连接在第一横梁1510和第二横梁1520之间的第一连接板1530,第一横梁1510固连于顶盖后横梁14,后围外板16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横梁1520,第一连接板1530自第一横梁1510朝向第二横梁1520倾斜向下延伸且具有固连于第二横梁1520的第七翻边1540,第七翻边1540随后具有向上延伸的第八翻边1550,第一连接板1530、第七翻边1540以及第八翻边1550共同形成流水槽的第三槽段17,从而能够引导水流通过第一连接板1530流入第三槽段17后排出车体,以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利于增强顶盖后横梁14与后围内板15连接处的密闭性。
38.后围外板16与第二横梁152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4所示,后围外板16上设置有卡接结构1610,顶盖板1与顶盖后横梁14之间形成有卡槽18,卡槽18内具有与卡接结构1610相配合的卡接配合结构1810,以将后围外板16卡接在顶盖后横梁14上;和/或,第二横梁1520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九翻边1521,后围外板16通过紧固件连接于第九翻边1521,从而能够保证较好的密封性好且利于后期安装维修方便。其中,图4示例性地示出卡槽18构造为u形结构的实施方式,卡接配合结构1810构造为设置在顶盖后横梁14上且朝向顶盖板1延伸的限位凸起,卡接结构1610构造为设置在后围外板16上且与该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块,以在后围外板16的顶部边缘插入卡槽18后,通过限位块止挡在限位凸起内侧,从而将后围外板16卡接在卡槽18内。另外,紧固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为螺栓,其目的是将后围外板16固连于第九翻边1521,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围板安装结构,该车辆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密闭性较差的问题,且具有上述围板安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4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2.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