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治理有砟轨道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

2022-08-13 06:4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有砟轨道铁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治理有砟轨道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


背景技术:

2.铁路交通已经成为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成为千家万户的旅游、外出和出差等必备的交通工具,同时铁路交通的基础建设也十分重要,尤其在路基的建设和运用,但是在雨季路基的泥浆翻冒是一件常见的缺陷。道路翻浆冒泥是一种路基基床土受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浸湿,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软化或液化形成泥浆,沿道床空隙向表面涌出的现象。翻冒的泥浆不但会污染火车,需要清洗加大工作量,同时水分使得地基强度降低,导致沉降让铁轨出现弯曲的现象,对火车的行驶安全也有着威胁,对此,提供一种治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治理有砟轨道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翻冒的泥浆不但会污染火车,需要清洗加大工作量,同时水分使得泥土沉降让铁轨出现弯曲的现象,对火车的行驶安全也有这威胁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治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包括:铁轨主体,所述铁轨主体的一侧安置有枕木主体,且枕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的底端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外部安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下方设置有垫床主体,且垫床主体的内部安置有混凝土固定基层,所述垫床主体的内壁穿出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顶端固接所述加固块,垫床主体的外壁嵌装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内壁开设若干通孔。
5.可选地,所述枕木主体关于加固块的顶端面呈均匀分布,且铁轨主体与枕木主体焊接连接。
6.可选地,所述加固杆贯穿于垫床主体的外壁,且加固杆与加固块粘合连接。
7.可选地,所述垫床主体与混凝土固定基层外形结构相匹配,且垫床主体通过螺栓与过滤层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混凝土固定基层的上方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外部设置有流水通道,所述流水通道的一端套设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地板,所述排水管的一侧安置有支撑杆。
9.可选地,所述流水通道与排水管相互连通,且流水通道贯穿于垫床主体的内部。
10.可选地,所述混凝土固定基层与支撑板粘合连接,且混凝土固定基层与地板粘合连接。
1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铁轨主体和枕木主体组成地表铁轨,加固块为铁轨的地表固定结构,为铁轨提供固定性和稳定性,支撑块为地下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铁轨的稳固性和
承载力,加固块和支撑块统一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加固衔接提高支撑力,支撑块外部铺设碎石层,提供支撑的同时具有延展性,在水分下流时避免水土流失。
13.本技术通过设置垫床主体为铁轨的基础支撑结构,垫床主体内部由混凝土固定基层填充,提高垫床主体的坚固性和耐久度,加固杆贯穿于垫床主体外壁侧,一端与混凝土固定基层统一浇筑,另一端与加固块统一浇筑,避免铁轨发生沉降时出现弯曲塌陷现象,垫床主体与碎石层接触面设置有过滤层,通过过滤层对泥浆进行泥水分离后,水分通过通孔流入垫床主体内部,通过过滤层阻挡泥土避免过度流失,使铁轨发生塌陷。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垫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垫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其中,图中元件标识如下:
20.1-铁轨主体;2-枕木主体;3-加固块;4-支撑块;5-碎石层;6-垫床主体;7-混凝土固定基层;8-加固杆;9-过滤层;10-通孔;11-支撑板;12-流水通道;13-排水管;14-地板;1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5.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治理有砟轨道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包括:铁轨主体1,铁轨主体1的一侧安置有枕木主体2,枕木主体2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块3,加固块3的底端连接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外部安置有碎石层5,枕木主体2关于加固块3的顶端面呈均匀分布,铁轨主体1与枕木主体2焊接连接,通过铁轨主体1和枕木主体2组成地表铁轨,加固块3为铁轨的地表固定结构,为铁轨提供固定性和稳定性,支撑块4为地下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铁轨的稳固性和承载力,加固块3和支撑块4统一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加固衔接提高支撑力,支撑块4外部铺设碎石层5,提供支撑的同时具有延展性,在水分下流时避免水土流失,碎石层5的下方设置有垫床主体6,垫床主体6的内部安置有混凝土固定基层7,垫床主体6的内壁穿出有加固杆8,垫床主体6的外壁嵌装有过滤层9,过滤层9的内壁开设若干通孔10,加固杆8贯穿于垫床主体6的外壁,加固杆8与加固块3粘合连接,垫床主体6与混凝土固定基层7外形结构相吻合,垫床主体6通过螺栓与过滤层9固定连接,垫床主体6为铁轨的基础支撑结构,垫床主体6内部由混凝土固定基层7填充,提高垫床主体6的坚固性和耐久度,加固杆8贯穿于垫床主体6外壁侧,一端与混凝土固定基层7统一浇筑,另一端与加固块3统一浇筑,避免铁轨发生沉降时出现弯曲塌陷现象,垫床主体6与碎石层5接触面设置有过滤层9,通过过滤层9对泥浆进行泥水分离后,水分通过通孔10流入垫床主体6内部,通过过滤层9阻挡泥土避免过度流失,使铁轨发生塌陷。
26.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治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垫床,包括:混凝土固定基层7的上方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外部设置有流水通道12,流水通道12的一端套设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的底端设置有地板14,排水管13的一侧安置有支撑杆15,流水通道12与排水管13相互连通,流水通道12贯穿于垫床主体6的内部,混凝土固定基层7与支撑板11粘合连接,混凝土固定基层7与地板14粘合连接,流水通道12开设于垫床主体6内部,且与通孔10相通,水分通过通孔10进入流水通道12,流水通道12为倾斜状,便于水分流动通过两端排水管13流出避免泥浆翻冒现象,流水通道12与支撑块4接触处设置有支撑板11,避免流水通道12过度受力而塌陷,垫床主体6底部为混凝土浇筑的地板14,地板14利用自身的坚固为铁轨提供承载力,避免火车通过时铁轨受力对垫床主体6压紧而沉降塌陷,地板14顶端一侧为混凝土浇筑的支撑杆15,支撑杆15顶端与加固块3统一由混凝土浇筑,进一步提高地板14的承载力。
27.现在针对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中,来阐述本技术垫床的工作过程。应当注意的是,此常见的实施方案不可作为理解本技术所声称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性特征认定的依据,其仅仅是示范而已。
28.在使用垫床时,首先通过铁轨主体1和枕木主体2组成地上基础铁路,加固块3位于地表支撑铁路,支撑块4在地下通过加固块3支撑稳固铁路,加固块3两侧碎石层5在支撑固定铁轨同时具有空间延展性,便于水分下流,垫床主体6位于碎石层5下侧,内部由混凝土固定基层7浇筑而成,提高垫床主体6的坚固与稳固,加固杆8顶端与支撑块4通过混凝土浇筑一体,底端与混凝土固定基层7浇筑一体,进一步提高铁路的稳固性和承载力,垫床主体6外壁设置过滤层9,过滤层9开设若干通孔10,泥浆经过滤层9泥水分离过滤水分流入垫床主体6,过滤层9起到避免水土流失,水分通过垫床主体6后进入流水通道12,流水通道12内部设置支撑板11支撑承载支撑块4,进一步提高垫床主体6承载力,流水通道12两端套设的排水
管13,便于水分流出避免泥浆翻冒现象,垫床主体6底部设置地板14,地板14为混凝土浇筑避免泥土发生沉降,地板14顶端一侧由混凝土浇筑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另一端与加固块3经混凝土浇筑一体,提高整个垫床的稳固支撑力,提高铁路承载力。
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