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1:23: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暖通设计应从“源”、“网”、“荷”三个方面考虑。其中,源应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表水、中深层地热能等。但是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的城市污水,其水量巨大,是一种蕴含丰富低位热能的可再生热能资源。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则是以城市污水作为建筑的冷热源,解决建筑物冬季采暖、夏季供冷的重要技术,也是城市污水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也减少了城市废热和co2、so2、no
x
、粉尘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3.污水源热泵是水源热泵的一种,众所周知,水源热泵的优点是水的热容量大,设备传热性能好,所以换热设备较紧凑。另外,由于水温的变化较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要小,因而污水源热泵的运行工况比空气源热泵的运行工况要稳定。
4.污水源热泵根据是否直接从污水中吸取热量,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直接式污水源热泵,是将热泵的蒸发器直接设置在污水池中,通过制冷剂气化吸取污水中的热量。间接式污水源热泵是热泵的蒸发器与污水源之间设有中间换热器,或将中间换热器浸没在污水池中直接吸取污水中的热量。
5.对于污水源热泵机组,水质不良易引起机组结垢、磨损、腐蚀、藻化,最终导致换热效率降低,性能衰减,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腐蚀换热管引起重大事故。由此可见,污水水质、污水温度、污水处理量是影响污水源热泵机组的关键因素,若是将污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单独冷热源系统,不利于解决建筑物冷热负荷的长期扩容和突发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能够解决将污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单独冷热源系统,不利于解决建筑物冷热负荷的长期扩容和突发情况。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包括软化水处理装置、空调冷/热水循环泵、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进退水装置、空调中介水循环泵、冷却装置、第一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建筑物的出口连接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进口,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七截止阀;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建筑物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八截止阀;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三截止阀;所述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所
述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出口还与所述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六截止阀;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五截止阀;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的进口与给水管连接,出口与所述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进口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截止阀、第四截止阀、第九截止阀和第十截止阀;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出口还与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出口连接,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进口还与所述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四截止阀;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出口还与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十截止阀;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出口还与所述建筑物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九截止阀。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供热装置、第十一截止阀和第十二截止阀;所述供热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十二截止阀;所述供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建筑物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第十一截止阀。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热装置包括锅炉。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软化水存储装置;所述软化水存储装置的进口与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软化水存储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进口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软化水存储装置包括软化水箱和落地膨胀水箱;所述软化水箱的进口与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出口与所述落地膨胀水箱的进口连接;所述落地膨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进口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螺旋脱气除渣器;所述第一螺旋脱气除渣器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出口与所述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进口之间;和/或,还包括第二螺旋脱气除渣器;所述第二螺旋脱气除渣器的空调中介水循环的出口与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进口之间。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包括污水池、污水泵、污水专用换热器和退水井;所述污水专用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作为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所述污水进退水装置的出口;所述污水池的进口与污水厂连接,出口与所述污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污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污水专用换热器的第二进口连接;所述污水专用换热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退水井的进口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进口作为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出口;所述冷凝器的第一进口作为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所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节流阀的进口连接,所述节流阀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
点: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包括软化水处理装置、空调冷/热水循环泵、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进退水装置、空调中介水循环泵、冷却装置、第一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建筑物的出口连接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七截止阀。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出口连接建筑物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八截止阀。污水进退水装置的出口连接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一截止阀。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出口连接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三截止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出口与污水进退水装置的进口连接。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出口还与冷却装置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六截止阀。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污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二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五截止阀。软化水处理装置的进口与给水管连接,出口与空调中介水循环泵的进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不选择污水直用的方案,而是采用间接式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和中介水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进行换热,中介水进入污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供冷,以此来保护污水源热泵机组和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在污水源热泵机组的基础上,还结合了冷却装置组成了一种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如汛情,污水直排以及实现建筑物长期冷热负荷的扩容,并能最大化地利用污水源热泵机组的供冷能力。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机组单独供冷模式子系统运行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机组与冷却装置复合供冷模式子系统运行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机组单独供热模式子系统运行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机组与供热装置复合供冷模式子系统运行示意图。
25.图标:1-软化水处理装置;a-软化水存储装置;2-软化水箱;3-落地膨胀水箱;4-建筑物;5-第一螺旋型脱气除渣器;6-空调冷/热水循环泵;7-第一截至阀;8-第二截止阀;9-第三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b-污水进退水装置;11-污水专用换热器;12-污水泵;13-退水井;14-污水池;15-第二螺旋型脱气除渣器;16-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7-蒸发器;c-污水源热泵机组;17-蒸发器;18-压缩机;19-节流阀;20-冷凝器;21-冷却装置;22-第五截止阀;23-第六截止阀;24-供热装置;25-第七截止阀;26-第八截止阀;27-第九截止阀;28-第十截止
阀;29-第十一截止阀;30-第十二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城市污水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组成,它的成分是极其复杂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的水质虽然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将其用于现有污水源热泵机组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1)污水流经管道和设备(换热设备、水泵等)时,在换热表面上易发生积垢、微生物贴附生长形成生物膜、污水中油贴附在换热面上形成油膜、漂浮物和悬浮固体物等堵塞管道和设备的入口。其最终的结果是出现污水的流动堵塞和由于热阻的增加恶化传热过程。(2)污水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问题,尤其是污水中的硫化氢使管道和设备腐蚀生锈。(3)由于污水流动阻塞使换热设备流动阻力不断增大,引起污水量的不断减少,同时传热热阻的不断增大又引起传热系数的不断减小。基于此,污水源热泵机组运行稳定性差,其供热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衰减。(4)由于污水的流动阻塞和换热量的衰减,使污水源热泵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工作量大,例如,为了改善污水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换热面需要每日水力冲洗3~6次。(5)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在一般情况下是波动变化的,并不能稳定地产生符合污水源热泵机组所需的污水量,所以在时空上不能连续地、稳定地满足建筑物的冷热负荷需求,若是将污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单独冷热源系统,这会对实际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解决建筑物冷热负荷的长期扩容和突发情况。
29.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包括软化水处理装置1、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污水源热泵机组c、污水进退水装置b、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冷却装置21、第一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9、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23、第七截止阀25和第八截止阀26。
30.其中,污水源热泵机组c用于提供冷热源。可选的,如图1~5所示,污水源热泵机组c包括冷凝器20、蒸发器17、节流阀19和压缩机18。蒸发器17的第一进口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出口。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出口。压缩机18的出口与冷凝器20的第二进口连接,冷凝器20的第二出口与节流阀19的进口连接,节流阀19的出
口与蒸发器17的第二进口连接,蒸发器17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8的进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源热泵机组c提供冷热源的能力较好。
31.污水进退水装置b用于给输入的空调中介水换热。可选的,如图1~5所示,污水进退水装置b包括污水池14、污水泵12、污水专用换热器11和退水井13。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作为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进口,第一出口作为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出口。污水池14的进口与污水厂连接,出口与污水泵12的进口连接。污水泵12的出口与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二进口连接。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二出口与退水井13的进口连接。实际中,污水池14中的原生污水通过污水泵12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一般该原生污水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温度,即冬热夏凉,原生污水在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与空调中介水进行换热(夏天原生污水冷却空调中介水,冬天原生污水加热空调中介水),换热结束后原生污水又进入退水井13中,最后可以随时排放。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退水装置,由于设置了污水池14,可以容纳原生污水,并可以使污水厂输入的原生污水得到缓冲,降低由于输入的原生污水流速太快对整个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冲击。
32.其中污水专用换热器11可以采用污水专用板式换热器。污水专用板式换热器便于随时拆卸、清洗及检修。同时可以在污水专用换热器11表面镀上高导热性能的陶瓷,这样在满足换热性能的基础上,又可以解决污水引起的堵塞和腐蚀问题,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性能。
33.冷却装置21包括冷却塔。冷却塔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寿命长和冷却效果好等优点。
34.建筑物4的出口连接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七截止阀25。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出口连接建筑物4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八截止阀26。
35.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出口连接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一截止阀7。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出口连接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三截止阀9。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与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进口连接。
36.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还与冷却装置21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六截止阀23。冷却装置21的出口与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五截止阀22。
37.软化水处理装置1的进口与给水管连接,出口与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连接。其中,软化水处理装置1用于将给水管输入的给水,去除给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制取软化水。由于其出口与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连接,还实现了供水功能。实际中,软化水处理装置1可以为钠离子交换器,进一步地,可以为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
38.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污水源热泵机组c包括冷凝器20、蒸发器17、节流阀19和压缩机18,污水进退水装置b包括污水池14、污水泵12、污水专用换热器11和退水井13时。在夏季,使用污水源热泵机组c单独供冷子模式,如图2所示,打开第一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9、第七截止阀25、第八截止阀26和节流阀19,关闭第五截止阀22和第六截止阀23,污水源热泵机组c单独满足建筑物4的供冷需求。具体地,建筑物4的出口连接着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第七截止阀25的进口,第七截止阀25的出口连接着蒸发器17的第一进口,蒸发器17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八截止阀26的进口,第八截止阀26的出口连接着建筑物4的进口。压缩机18的出口与冷凝器20的第二进口连接,冷凝器20的第二出
口与节流阀19的进口连接,节流阀19的出口与蒸发器17的第二进口连接,蒸发器17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8的进口连接。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一截止阀7的进口,第一截止阀7的出口连接着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三截止阀9的进口,第三截止阀9的出口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连接着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钠离子交换器的出口还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
39.首先由蒸发器17作为冷源,由压缩机18、冷凝器20、节流阀19和蒸发器17组成的污水源热泵机组c,从建筑物4释放冷量出来的空调冷冻水通过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和第七截止阀25进入蒸发器17,从蒸发器17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取冷量,吸收冷量后的空调冷冻水再通过第八截止阀26进入建筑物4释放冷量,满足建筑物4的冷负荷需求,以此循环往复。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释放热量出来的空调中介水通过第一截止阀7进入冷凝器20中,空调中介水从冷凝器20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吸收热量,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吸收热量后的空调中介水再通过第三截止阀9和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将吸收的热量释放给污水专用换热器11内的污水,以此循环往复。
40.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污水源热泵机组c包括冷凝器20、蒸发器17、节流阀19和压缩机18,污水进退水装置b包括污水池14、污水泵12、污水专用换热器11和退水井13。当夏季发生突发情况,光依靠污水源热泵机组c无法满足建筑物4的供冷需求时,我们需要采取污水源热泵机组c与冷却装置21复合供冷模式子系统,当冷却装置21为冷却塔时,如图3所示,打开第一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9、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23、第七截止阀25、第八截止阀26和节流阀19,污水源热泵机组c和冷却塔共同满足建筑物4的供冷需求。具体地,建筑物4的出口连接着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第七截止阀25的进口,第七截止阀25的出口连接着蒸发器17的第一进口,蒸发器17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八截止阀26的进口,第八截止阀26的出口连接着建筑物4的进口。压缩机18的出口与冷凝器20的第二进口连接,冷凝器20的第二出口与节流阀19的进口连接,节流阀19的出口与蒸发器17的第二进口连接,蒸发器17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8的进口连接。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一截止阀7的进口,第一截止阀7的出口连接着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三截止阀9的进口,第三截止阀9的出口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连接着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还连接着第六截止阀23的进口,第六截止阀23的出口连接着冷却塔的进口,冷却塔的出口连接着第五截止阀22的进口,第五截止阀22的出口连接着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钠离子交换器的出口还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
41.首先由蒸发器17作为冷源,由压缩机18、冷凝器20、节流阀19和蒸发器17组成污水源热泵机组c,从建筑物4释放冷量出来的空调冷冻水通过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和第七截止阀25进入蒸发器17,从蒸发器17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取冷量,吸收冷量后的空调冷冻水再通过第八截止阀26进入建筑物4释放冷量,满足建筑物4的冷负荷需求,以此循环往复。该系统的空调中介水来自于冷却塔和污水专用换热器11,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释放热量出来的空调中介水通过第一截止阀7进入冷凝器20中,从冷却塔中释放热量出来的空调中介水通过第五截止阀22进入冷凝器20中,空调中介水从冷凝器20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吸收热量,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吸收热量后的空调中介水在通过第三截止阀9和空调中介水循环泵
16后分开进入冷却塔和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一部分空调中介水将吸收的热量释放给冷却塔的空气,另外一部分空调中介水将吸收的热量释放给污水专用换热器11内的污水,以此循环往复。
42.本技术实施例不选择污水直用的方案,而是采用间接式污水源热泵机组c。污水和中介水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进行换热,中介水进入污水源热泵机组c进行供冷,以此来保护污水源热泵机组c和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在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基础上,还结合了冷却装置21组成了一种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如汛情,污水直排以及实现建筑物4长期冷热负荷的扩容,并能最大化地利用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供冷能力。
43.进一步地,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截止阀8、第四截止阀10、第九截止阀27和第十截止阀28。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出口还与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出口连接,且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二截止阀8。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一进口还与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四截止阀10。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还与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十截止阀28。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第二出口还与建筑物4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九截止阀27。
44.当冬季来临,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空调系统还能够实现污水源热泵机组c单独供热模式,即冬季我们采取污水源热泵单独供热模式子系统,当污水源热泵机组c包括冷凝器20、蒸发器17、节流阀19和压缩机18,污水进退水装置b包括污水池14、污水泵12、污水专用换热器11和退水井13,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塔时,如图4所示,打开第二截止阀8、第四截止阀10、节流阀19、第九截止阀27和第十截止阀28,关闭第一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9、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23、第七截止阀25、第八截止阀26,污水源热泵机组c单独满足建筑物4的供热需求。具体地,建筑物4的出口连接着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第十截止阀28的进口,第十截止阀28的出口连接着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九截止阀27的进口,第九截止阀27的出口连接着建筑物4的进口。压缩机18的出口与冷凝器20的第二进口连接,冷凝器20的第二出口与节流阀19的进口连接,节流阀19的出口与蒸发器17的第二进口连接,蒸发器17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8的进口连接。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二截止阀8的进口,第二截止阀8的出口连接着蒸发器17的第一出口,蒸发器17的第一进口连接着第四截止阀10的进口,第四截止阀10的出口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连接着连接着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钠离子交换器的出口还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
45.由图4所示,首先由冷凝器20作为热源,由压缩机18、冷凝器20、节流阀19和蒸发器17组成污水源热泵机组c,从建筑物4释放热量出来的空调热水通过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和第十截止阀28进入冷凝器20,从冷凝器20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吸取热量,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吸收热量后的空调热水再通过第九截止阀27进入建筑物4释放热量,满足建筑物4的热负荷需求,以此循环往复。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吸收热量出来的空调中介水通过第二截止阀8进入蒸发器17中,空调中介水向蒸发器17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释放热量,释放热量后的空调中介水再通过第四截止阀10和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空调中介水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内的污水再次吸收热量,以此循环往复。
46.进一步地,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供热装置24、第十一截止阀29和第
十二截止阀30。供热装置24的进口与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十二截止阀30。供热装置24的出口与建筑物4的进口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第十一截止阀29。其中,供热装置24包括锅炉。
47.当冬季发生突发情况,光依靠污水源热泵机组c无法满足建筑物4的供热需求时,我们需要采取污水源热泵机组c与供热装置24复合供热模式子系统,当供热装置24为锅炉时,即采取污水源热泵机组c与锅炉复合供热模式子系统。如图5所示,打开第二截止阀8、第四截止阀10、节流阀19、第九截止阀27、第十截止阀28、第十一截止阀29和第十二截止阀30,关闭第一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9、第五截止阀22、第六截止阀23、第七截止阀25、第八截止阀26,污水源热泵机组c和锅炉共同满足建筑物4的供热需求。建筑物4的出口连接着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第十截止阀28的进口,第十截止阀28的出口连接着冷凝器20的第一进口,冷凝器20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九截止阀27的进口,第九截止阀27的出口连接着建筑物4的进口。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出口连接着第十二截止阀30的进口,第十二截止阀30的出口连接着锅炉的进口,锅炉的出口连接着第十一截止阀29的进口,第十一截止阀29的出口连接着建筑物4的进口。压缩机18的出口与冷凝器20的第二进口连接,冷凝器20的第二出口与节流阀19的进口连接,节流阀19的出口与蒸发器17的第二进口连接,蒸发器17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8的进口连接。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出口连接着第二截止阀8的进口,第二截止阀8的出口连接着蒸发器17的第一出口,蒸发器17的第一进口连接着第四截止阀10的进口,第四截止阀10的出口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出口连接着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钠离子交换器的出口还连接着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的进口。
48.由图5所示,首先由锅炉和冷凝器20作为热源,由压缩机18、冷凝器20、节流阀19和蒸发器17组成污水源热泵机组c。从建筑物4释放热量出来的空调热水一部分通过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和第十二截止阀30进入锅炉,在锅炉内经过加热后,继续通过第十一截止阀29进入建筑物4释放热量。从建筑物4释放热量出来的另外一部分空调热水通过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和第十截止阀28进入冷凝器20,从冷凝器20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吸取热量,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吸收热量后的空调热水再通过第九截止阀27进入建筑物4释放热量,与锅炉出来的空调热水一起满足建筑物4的热负荷需求,以此循环往复。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吸收热量出来的空调中介水通过第二截止阀8进入蒸发器17中,空调中介水向蒸发器17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释放热量,释放热量后的空调中介水再通过第四截止阀10和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中,空调中介水从污水专用换热器11内的污水再次吸收热量,以此循环往复。
49.本技术实施例在污水源热泵机组c的基础上,还结合了供热装置24组成一种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为长期扩容和突发情况提供可行性。本技术实施例采用污水源热泵机组c、冷却塔和锅炉的多种能源互补供给的模式供热或者供冷,以此解决污水源热泵不能单独连续的、稳定的满足建筑物4的冷热负荷需求等技术问题,为建筑物4长期扩容和突发情况提供可行性。并采用间接式污水源热泵机组c,污水和中介水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进行换热,中介水进入污水源热泵机组c进行供冷和供暖,以解决现有的污水源热泵机组c中设备和管道易堵塞、易腐蚀,换热设备传热性能随运行时间延长而衰减等问题。
50.如图1~5所示,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软化水存储装置a。软化水存储装置a的进口
与软化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软化水存储装置a的出口与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连接。软化水存储装置a的设置,能够起到对软化水存储的作用,当系统中水量不够时,能够给系统补充水量。
51.可选的,软化水存储装置a包括软化水箱2和落地膨胀水箱3。软化水箱2的进口与软化水处理装置1的出口连接,出口与落地膨胀水箱3的进口连接。落地膨胀水箱3的出口与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连接。
52.在实际中,首先给水管输入的给水先进入软化水处理装置1,去除给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制取软化水。接着一部分软化水成为空调中介水,通过空调中介水循环泵16进入污水专用换热器11或冷却塔进行换热。从软化水处理装置1出来的另外一部分软化水进入软化水箱2,进行储存可以随时抽取,当空调冷(热)水不够时,可以打开软化水箱2内部阀门,软化水通过落地膨胀水箱3送入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进而送入空调冷(热)水循环系统中。
53.进一步地,多功能互补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螺旋型脱气除渣器5。第一螺旋型脱气除渣器5设置于建筑物4的出口与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的进口之间。和/或,还包括第二螺旋型脱气除渣器15。第二螺旋型脱气除渣器15的空调中介水循环的出口与污水进退水装置b的进口之间。螺旋脱气除渣器的设置,能够去除系统中的气体与杂质,同时分离细小微泡及细微颗粒,长期保持系统清洁。当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软化水箱2和落地膨胀水箱3时,落地膨胀水箱3的出口连接于第一螺旋型脱气除渣器5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泵6之间。当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塔时,冷却塔的入口连接于第二螺旋型脱气除渣器15的出口与污水专用换热器11的第一进口之间。
5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5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