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8:01: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电辅热装置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对换热气流进行加热,提高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电辅热装置安装时上端需要插入支架,下端需要与支架打螺钉固定,其装配复杂、装配效率低。而且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跌落电辅热装置容易相对于支架发生变形,严重时会与风轮发生碰撞,影响空调器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组件,能够提升辅热元件的装配效率,且提高辅热元件的安装稳定性。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包括:支架,包括沿上下布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端板设有插槽;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支架;辅热元件,包括沿上下布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插舌,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支架、安装于支架的换热器和辅热元件,第一端板设有凹槽,第二端板设有插槽,辅热元件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安装部和与插槽配合的第二安装部,辅热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安装部的插舌与插槽插接配合,以及第一安装部与凹槽卡接配合,使得换热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辅热元件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风道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抵接,所述辅热元件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道部件之间。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部还包括凸台,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抵接于所述凸台。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具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端板抵接,所述凸台和所述插舌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沿前后方向的两端。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部包括卡接件和凸起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凸起件与所述卡接件相连且向上凸出于所述凹槽。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凸起件抵接。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凸起件抵接。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件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板设有卡线槽,所述卡线槽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热元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辅热元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凹槽,所述卡线槽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接水盘,所述第二端板设有排水孔。
1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组件。
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支架、安装于支架的换热器和辅热元件,第一端板设有凹槽,第二端板设有插槽,辅热元件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安装部和与插槽配合的第二安装部,辅热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安装部的插舌与插槽插接配合,以及第一安装部与凹槽卡接配合,使得换热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辅热元件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4.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剖视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的剖视图;
30.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1.图8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32.图9为图5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
34.图11为图9中f处的放大图;
35.图12为图5中辅热元件的放大图;
36.图13为图12中g处的放大图;
37.图14为图12中h处的放大图;
38.图1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号:
40.空调室内机1000;
41.换热组件100;
42.支架110;第一端板111;凹槽1111;加强筋1112;卡线槽1113;第二端板112;插槽1121;排水孔1122;框架113;
43.辅热元件120;第一安装部121;卡接件1211;凸起件1212;第二安装部122;底座1221;插舌1222;凸台1223;第一配合部1224;第二配合部1225;
44.风道部件130;第一定位部131;第二定位部132;配合台阶1321;
45.换热器140;
46.接水盘200;
47.外壳30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1.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器、挂壁式空调器、移动空调器或窗式空调器等,在此并不具体限定。为了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以落地式空调器为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包括支架110、辅热元件120和换热器140。参照图2和图9所示,支架110用于固定换热器140并可以用于与空调室内机1000的外壳300固定,支架110包括沿上下布置的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位于支架110的两端,支架110还包括设于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之间的框架113,从而提高第一端板111设第二端板112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参照图5和图9所示,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的外周沿还形成有翻边结构(图中未示出),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的结构强度。
53.参照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端板111设有凹槽1111,凹槽1111形成于第一端板111的前端,凹槽1111为开口向前的u型槽结构。第二端板112设有插槽1121,插槽1121贯穿于第二端板112并形成于第二端板112的中部,插槽1121的位置和凹槽111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参照图6、图7和图8所示,辅热元件120包括沿上下布置的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至少部分第一安装部121与凹槽1111卡接配合,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的上部沿左右方向的移动;第二安装部122包括底座1221和插舌1222,插舌1222固定于底座1221的下端并向下延伸形成,插舌1222与插槽1121插接配合,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的下部沿上下方向和左
右方向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辅热元件120一般采用电辅热的形式,例如ptc加热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加热器。
54.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辅热元件120的两端分别通过插舌1222与插槽1121插接配合,以及第一安装部121与凹槽1111卡接配合,使得换热组件100的整体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辅热元件120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55.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还包括风道部件130,风道部件130与支架110固定连接,辅热元件120位于换热器140和风道部件130之间。风道部件130与第一安装部121抵接,限制了辅热元件120的上部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风道部件130还与第二安装部122抵接,限制了辅热元件120的下部沿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限制整个辅热元件120的移动,使辅热元件120的上部和下部均能固定于支架110,其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改善了装配后在跌落运输过程中辅热元件120发生变形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了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可以解释为以彼此不能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
56.参照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在装配时,辅热元件120与支架110安装时,只需要将插舌1222与插槽1121插接固定,同时将第一安装部121卡入凹槽1111卡接固定,然后再将风道部件130与支架110固定连接即可完成装配,减少了螺钉的使用量,使得换热组件100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57.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部122还包括凸台1223,凸台1223与第二端板112抵接,风道部件130包括第二定位部132,第二定位部132位于风道部件130的下端,第二定位部132抵接于凸台1223,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的下部的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辅热元件120与支架110安装的稳定性。
58.参照图4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凸台1223具有第一配合部1224和第二配合部1225,第一配合部1224可以为大致水平设置的抵接面,第二配合部1225可以为大致垂直设置的抵接面,第一配合部1224和第二配合部1225相互垂直,第二定位部132分别抵接于第一配合部1224和第二配合部122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大致平行”,可以解释为平行、接近平行、或者有一定预设角度;“大致垂直”,可以解释为垂直、接近垂直、或者有一定预设角度。
59.举例来说,第二定位部132具有配合台阶1321,配合台阶1321能够抵压于第一配合部1224,并与第二端板112相配合,从而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下部的上下运动,配合台阶1321还能够抵压于第二配合部1225,并与插舌1222和插槽1121的配合结构相配合,从而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的下部沿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辅热元件120与支架110安装的稳定性,提高换热组件100抗跌落变形的性能。
60.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部122还包括底座1221,底座1221与第二端板112抵接,凸台1223和插舌1222分别连接于底座1221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从而便于对插舌1222和凸台1223的位置进行布置,而且第二安装部122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第二安装部122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辅热元件120的结构稳定性。
61.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部121包括卡接件1211和凸起件1212,卡接件1211与凹槽1111卡接,从而限制辅热元件120上部的沿左右方向的移动。凸起件1212与卡接件1211相连且向上凸出于凹槽1111,凸起件1212与第一端板111抵接,能够限制辅热元件120的上部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且与底座1221和第二端板112的配合结构相配
合,从而限制辅热元件120相对于支架110的移动,提高辅热元件120安装的稳定性。
62.参照图3、图8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111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有加强筋1112,从而提高第一端板111在凹槽1111处的结构强度,加强筋1112与凸起件1212抵接,从而提高凸起件1212安装的稳定性;而且装配时工人能够根据尺寸误差对加强筋1112进行裁切,以适应在一定加工误差范围内的辅热元件120的装配,提高辅热元件120的装配效率,提升辅热元件120装配的适应性。
63.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风道部件130包括第一定位部131,第一定位部131为风道部件130上形成的翻边结构(图中未示出),提升了第一定位部131的结构强度,第一定位部131与凸起件1212抵接,限制了辅热元件120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提升了辅热元件12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精度要求更低,加工成本更低。此外,第一定位部131还可以与卡接件1211抵接,同样可以实现对第一安装部121的限位,从而限制第一安装部121沿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64.参照图3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凸起件1212的横截面积大于凹槽1111的横截面积,以使凸起件1212能够支撑于第一端板111,提高了凸起件1212的强度,从而使辅热元件120的上部安装更为稳定。
65.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板111设有卡线槽1113,卡线槽1113用于供辅热元件120的线路(图中未示出)固定,便于固定辅热元件120的线路走线,卡线槽1113与凹槽1111间隔设置,从而使辅热元件120和线路间隔开,避免辅热元件120加热时对线路造成损伤,提升换热组件100的运行稳定性。
66.参照图5和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辅热元件120设有两个,两个辅热元件120间隔连接于支架110,能够提高对换热气流的加热效率。当然,辅热元件120还可以设有3个、4个或更多个,具体根据空调器的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再具体限定。支架110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凹槽1111,卡线槽1113位于两个凹槽1111之间,其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能够使辅热元件120的线路布置更加合理。
67.参照图2、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140安装于支架110上,支架110还包括设于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之间的框架113,框架113能够对换热器140进行支撑和保护,从而使换热组件100的整体强度更高,抗跌落性能更佳。辅热元件120位于换热器140的前侧,并位于换热器140和风道部件130之间,能够将穿过换热器140的换热气流进行加热,并通过风道部件130吹出,从而能够提高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出风温度,提升出风的舒适性;而且其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68.参照图1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架110的底端设有接水盘200,接水盘200用于接收换热器140产生的冷凝水,第二端板112设有排水孔1122,能够将第二端板112表面的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200中,避免冷凝水对辅热元件120造成损伤,进一步提升了换热组件100的运行稳定性。
69.参照图15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以上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000的外壳300内,并位于室内换热风道(图中未示出)内。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00,换热组件100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的支架110、安装于支架110的换热器140和辅热元件120,,第一端板111设有凹槽1111,第二端板112设有插槽1121,辅热
元件120设有与凹槽1111配合的第一安装部121和与插槽1121配合的第二安装部122,辅热元件1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安装部122的插舌1222与插槽1121插接配合,以及第一安装部121与凹槽1111卡接配合,使得换热组件1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辅热元件120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7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