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1:2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器具于一体的厨房设备,具有节省占用空间、减少油烟、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其中油烟机的吸烟口位于燃气灶的上方,其核心部件为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能够与油烟机的吸烟口连通,出风口能够与厨房内安装的排烟管道连通。烹饪时可启动排烟装置,以使排烟装置的进风口处形成负压,以通过油烟机的吸烟口吸取油烟,被吸取的油烟通过出风口以及排烟管道排至室外。
3.现有的排烟装置,由于要实现左右换向的功能,其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存在一定的风量损失,造成油烟排不净、油烟上脸、厨房跑烟等问题。另外,排烟装置开启后存在较大的噪音,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烟装置,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减少风量损失,提高排烟效率,且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排烟装置,包括:
7.风箱总成,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风道口;
8.抽气总成,设置于所述风箱总成内,所述抽气总成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一端能够与油烟机的吸烟口连通,另一端可选择地与任一所述风道口连通,所述导风管内设置有导流件;
9.排烟管道,连接于所述风道口,并与所述导风管平行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片,每个所述导流片均平行于所述导风管的轴向。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抽气总成还包括用于产生负压的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外壁呈圆弧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管远离所述风道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蜗壳组件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管的截面尺寸沿远离所述蜗壳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风箱总成的顶部设置有扩口进风部,所述扩口进风部的截面尺寸沿远离所述蜗壳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风箱总成的底壁下凹形成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的最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油孔,所述第一过油孔与所述扩口进风部正对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间隔设置于所述风箱总成的下方。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接油盘呈漏斗状,所述接油盘上凹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二过油孔,经所述第一过油孔流出的油液能够沿所述导流槽汇流至所述第二过油孔。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风箱总成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导风管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够搭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风箱总成的内壁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部,所述抽气总成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能够搭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部上。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烟装置,包括风箱总成、抽气总成以及排烟管道,风箱总成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风道口,抽气总成设置于风箱总成内,抽气总成包括导风管,导风管的一端能够与油烟机的吸烟口连通,另一端可选择地与任一风道口连通。安装抽气总成时,可根据厨房的管道分布情况更换抽气总成的安装方向,使其与合适的风道口进行连接。排烟管道连接于风道口处,其位于风箱总成外。当启动抽气总成时,烹饪产生的油烟即可通过油烟机的吸烟口被吸入抽气总成中,进而通过排烟管道进入与大气相通的厨房管道并排出。排烟管道与导风管平行设置,以使导风管和排烟管道形成直排式风道,不仅能够减少占用空间,还能够减少风量损失,提高排烟效率。进一步地,导风管内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能够梳理气流,减少气流与风道口的撞击,防止产生紊流,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烟装置的俯视图(隐藏顶板);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前板);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抽气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接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风箱总成;2、抽气总成;3、接油盘;5、连接板;
29.11、风道口;12、扩口进风部;13、前板;14、后板;15、顶板;16、底板;17、左侧板;18、右侧板;
30.161、第一过油孔;
31.21、导风管;22、蜗壳组件;211、导流片;
32.221、导风圈;222、壳体;223、叶轮组件;224、电机;225、安装支架;
33.31、导流槽;32、第二过油孔;
34.41、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3、第三固定部;44、第四固定部;
35.411、托板一;412、托板二;
36.431、托板三;432、托板四。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烟装置,包括风箱总成1、抽气总成2以及排烟管道。
42.参见图1和图2,风箱总成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风道口11,抽气总成2设置于风箱总成1内。抽气总成2包括导风管21,导风管21的一端能够与油烟机的吸烟口连通,另一端可选择地与任一风道口11连通。安装抽气总成2时,可根据厨房的管道分布情况更换抽气总成2的安装方向,使其与合适的风道口11进行连接。排烟管道连接于风道口11处,其位于风箱总成1外。当启动抽气总成2时,烹饪产生的油烟即可通过油烟机的吸烟口被吸入抽气总成2中,进而通过排烟管道进入与大气相通的厨房管道并排出。排烟管道与导风管21平行设置,以使导风管21和排烟管道形成直排式风道,不仅能够减少占用空间,还能够减少风量损失,提高排烟效率。进一步地,导风管21内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能够梳理气流,减少气流与风道口11的撞击,防止产生紊流,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43.参见图5,导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片211,每个导流片211均平行于导风管21的轴向。即,导流片211的延伸方向与导风管21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多个导流片211,能够有效梳理气流,减少气流在导风管21和风道口11内的撞击,防止产生紊流现象,起到良好的降低噪音的效果。
44.可选地,参见图2,抽气总成2还包括用于产生负压的蜗壳组件22。蜗壳组件22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进风口仅为整个抽气总成2的进风端,能够与油烟机的吸烟口连通,蜗壳组件22的出风口与导风管21连接。
45.进一步地,参见图5,蜗壳组件22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导风圈221,导风圈221的外壁呈圆弧状。当气流由蜗壳组件22的进风口进入蜗壳组件22的内腔时,导风圈221能够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减小气流进入蜗壳组件22内腔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
46.可选地,导风管21的进风端(即远离风道口11的一端)连接于蜗壳组件22的出风口,导风管21的出风端连接于风道口11。导风管21的截面尺寸沿远离蜗壳组件22的方向逐渐增大,便于实现导风管21与风道口11之间的安装固定。
47.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蜗壳组件22包括壳体222以及设置于壳体222内部的叶轮组件223。当启动抽气总成2时,叶轮组件223旋转,以使壳体222的内腔产生负压,从而使烹饪产生的油烟通过吸烟口被抽取至蜗壳组件22的壳体222内腔中,之后通过导风管21排至排烟管道内。具体地,叶轮组件223包括呈圆周分布的多个条形叶片,多个条形叶片绕叶轮组件223的中心旋转以使蜗壳组件22的进风口处产生负压,从而吸取油烟。
48.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2和图5,蜗壳组件22的壳体222内还设置有电机224和安装支架225。电机224的输出端与叶轮组件223传动连接,以驱动叶轮组件223旋转,电机224的壳体222固定于安装支架225上。
49.参见图1、图2和图4,风箱总成1包括前板13、后板14、顶板15、底板16以及左侧板17和右侧板18。其中,左侧板17和右侧板18上均设置上述的风道口11。
50.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风箱总成1的顶部设置有扩口进风部12。具体地,顶板15与后板14之间存在间隔,顶板15面向后板14的一侧设置有与后板14平行的立板,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斜板,斜板远离立板的一侧与后板14连接。即,立板、后板14以及两个斜板围设形成上述的扩口进风部12。
51.扩口进风部12的截面尺寸沿远离蜗壳组件2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扩口进风部12呈喇叭口状,其具有足够大的进风空间,以保证大部分油烟能够通过扩口进风部12进入风箱总成1内,进而被吸入蜗壳组件22内。
52.可选地,参见图4,风箱总成1的底壁下凹形成漏斗结构。即,风箱总成1的底板16为一漏斗结构,其通过倾斜设置的两块板形成。漏斗结构的最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油孔161,第一过油孔161与扩口进风部12正对设置。油烟进入风箱总成1内后会附着于风箱总成1的内壁,或者附着于蜗壳组件22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烟由于重力作用会滴落至风箱总成1的底板16上,进而通过底板16上的第一过油孔161流出,避免油液在风箱总成1内积聚。
53.可选地,风箱总成1的下方间隔设置有接油盘3。接油盘3与风箱总成1的底板16正对设置,用于承接并收集通过第一过油孔161滴落的油液,防止油液流至集成灶内其他位置。
54.参见图6,接油盘3呈漏斗状。接油盘3上凹设有导流槽31,导流槽31的底壁设置有第二过油孔32,经第一过油孔161流出的油液能够沿导流槽31汇流至第二过油孔32。参照图6中的方位,导流槽31的右侧与底板16上的第一过油孔161正对,第二过油孔32设置于导流槽31的左侧,且位于整个导流槽31的最低点,以使进入导流槽31内的油液能够顺流至第二过油孔32处。
55.进一步地,第二过油孔32正对的下方设置有集污盒,经由第二过油孔32流出的油液最终进入集污盒内。当油烟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更换清洗集污盒。
56.本实施例中,底板16和接油盘3之间通过连接板5固定连接。具体地,底板16上设置
有翻边,连接板5为l型板。l型板的竖直板与底板16上的翻边平行设置且贴靠,l型板的横向板与接油盘3的上表面平行设置且贴靠。固定时,将l型板的竖直板与底板16上的翻边、以及l型板的横向板与接油盘3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锁紧即可。
57.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风箱总成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1,导风管2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2能够搭设于第一固定部41上,以实现导风管21与风箱总成1内壁的连接。
58.具体地,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风道口11的边沿,第二固定部42设置于导风管21的出风口处。固定导风管21时,将第二固定部42搭设于第一固定部41上,并将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一固定部41紧固连接即可,在保证二者稳固连接的同时,能够实现导风管21与风道口11之间的连通。
59.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第一固定部41包括间隔设置的托板一411和托板二412。第二固定部42为设置于导风管21出风口处的翻边,翻边的前后两侧分别搭设于托板一411和托板二412上。
60.本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和图3,风箱总成1的内壁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部43,抽气总成2的蜗壳组件22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固定部44,第四固定部44能够搭设于对应的第三固定部43上,以实现蜗壳组件22与风箱总成1内壁的紧固连接。
61.具体地,每个第三固定部4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托板三431和托板四432。托板三431固定连接于前板13上,托板四432固定连接于后板14上。蜗壳组件22位于托板三431和托板四432之间,且其上的第四固定部44的前后两侧分别搭设于托板三431和托板四432上。
62.当需要更换抽气总成2的安装方向时,手握蜗壳组件22两侧的第四固定部44,并上提整个抽气总成2,随后,将抽气总成2调整至合适的方向,手握蜗壳组件22两侧的第四固定部44,以将整个抽气总成2下放至风箱总成1内,直至第二固定部42搭设于第一固定部41上,第四固定部44搭设于第三固定部43上。最后,将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一固定部41之间、以及第四固定部44和第三固定部43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即可。
6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