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毛尖茶生产用杀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22:5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尖茶生产用杀青装置。


背景技术:

2.茶作为一种健康产品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们所喜爱,全球的茶产量及消费也在不断上涨,在众多的茶叶制作工艺中,杀青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决定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步骤。目前市面上的几种杀青设备分别是锅式茶叶杀青机,滚筒式茶叶杀青机,微波茶叶杀青机,热风式茶叶杀青机,而在现有的几款杀青机中,通常是将采好的茶叶整体投放至机器内进行杀青,存在易产生焦叶,成茶碎叶多等缺点,其中微波式杀青机由于使用摊放杀青的制作工艺产生的碎叶较少,但其中杂质与杀青茶叶混合,在进行后续烘干、捻揉工序之前需要专门除杂,工作强度增加,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亟需一种新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尖茶生产用杀青装置,以在对毛尖茶杀青后去除杂质,同时提高后续烘干、捻揉工序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毛尖茶生产用杀青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微波发生器、抖动机构、接收箱,传送机构为传送带结构,传送机构水平设置,在传送机构的运动路径上方设有微波发生器,通过微波发生器对传送机构上的茶叶杀青,在传送机构的传动辊上连接有抖动机构,抖动机构用于接收杀青后茶叶并通过上下位移滤除杂质与碎茶。
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1、通过设置抖动机构将杀青好的茶叶与碎叶、杂质分离,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减少后续除杂工作量。
7.2、利用抖动机构令原有摊晾的茶叶上下运动,在抖动过程中进一步加速叶片蒸汽的散失,可更快进入捻揉工序并防止茶叶加工贮存过程中堆积生霉。
8.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抖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齿条杆、滤箱,不完全齿轮数量为两个,不完全齿轮转动连接在传送辊上,不完全齿轮之间啮合有齿条杆,齿条杆垂直于地面设置且齿条杆下端部固定有滤箱,滤箱底部通过弹簧进行支撑。利用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结构,结构简单,利于拆卸清洁。
9.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传送带结构外部设有外壳,外壳底面设有福马脚轮。本方案实现的杀青装置结构灵活,便于移动。
10.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外壳内侧底部设有接收箱,接收箱与外壳底部滑动连接,通过接收箱收集滤网滤下的杂质与碎茶。采用可在外壳内推拉的接收箱,收集杂质后取出处理方便。
11.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传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传送机构在外壳内从上至下水平设置,位于上方的传送机构为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顺时针传动,位于下方的传送机构为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送机构逆时针传动,通过第一传送
机构接收从外壳上方的入料口投入的茶叶,并将茶叶传送至第二传送机构上方,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茶叶送至滤箱内。设置两层传送机构,使得茶叶落下后,将原本第一传送机构底面的茶叶翻面,全面杀青提高茶叶效果,增加茶叶香气。
12.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外壳侧壁设有吹气扇。设置吹气扇将滤箱内的杀青茶叶更快冷却,并利用风力提高除杂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机构10、外壳11、福马脚轮12、第一传送机构13、第二传送机构14、微波发生器20、抖动机构30、不完全齿轮31、齿条杆32、滤箱33、接收箱40、吹气扇50。
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1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8.一种毛尖茶生产用杀青装置,包括传送机构10、微波发生器20、抖动机构30、接收箱40,传送机构10为传送带结构,传送机构10水平设置,在传送机构10的运动路径上方安装微波发生器20,微波发生器20位于传送机构10的传送带正上方边缘,通过微波发生器20对传送机构10上的茶叶杀青,在传送机构10的传动辊上连接有抖动机构30,抖动机构30用于接收杀青后茶叶并通过上下位移滤除杂质与碎茶。
19.如图1所示,传送带结构外部套外壳11,传送机构10安装在外壳11内壁,传送机构10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传送机构10在外壳11内从上至下水平设置,位于上方的传送机构10为第一传送机构13,第一传送机构13顺时针传动,位于下方的传送机构10为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送机构14逆时针传动,传送机构10采用齿式皮带与传送辊形成配合,通过第一传送机构13接收从外壳11上方的入料口投入的茶叶,并将茶叶传送至第二传送机构14上方,通过第二传送机构14将茶叶送至滤箱33内,设置两层传送机构10,使得茶叶落下后,将原本第一传送机构13底面的茶叶翻面,全面杀青提高茶叶效果,增加茶叶香气。
20.抖动机构30包括不完全齿轮31、齿条杆32、滤箱33,不完全齿轮31数量为两个,不完全齿轮31固定在传送辊上,不完全齿轮31之间啮合有齿条杆32,齿条杆32在传送带宽度方向的外侧,同时齿条杆32垂直于地面设置且齿条杆32下端部固定有滤箱33,滤箱33底部通过弹簧进行支撑。如图1所示,当左边的不完全齿轮31与齿条杆32啮合时,右边的不完全齿轮31不与齿条杆32啮合,随着左侧不完全齿轮31的顺时针转动,齿条杆32被带动向下位移,当齿条杆32移动至最下方与左边不完全齿轮31脱离后,齿条杆32与右边的不完全齿轮31啮合,在右边不完全齿轮31的顺时针转动的带动下,齿条杆32向上位移。利用齿条杆32带动其上焊接的滤箱33上下位移,令原本摊晾的茶叶在滤箱33中上下运动,杀青好的茶叶与碎叶、杂质分离,在抖动过程中进一步加速叶片蒸汽的散失,可更快进入捻揉工序并防止茶叶加工贮存过程中堆积生霉,此外,不完全齿轮31与齿条结构,结构简单,利于拆卸清洁。
21.外壳11侧壁安装吹气扇50,吹气扇50风向正对滤箱33的侧壁,吹气扇50将滤箱33
内的杀青茶叶更快冷却,并利用风力提高除杂效率,在外壳11内侧底部安装接收箱40,接收箱40与外壳11底部通过凸条凹槽结构滑动连接,通过接收箱40收集滤箱33滤下的杂质与碎茶,且可推拉的接收箱40在收集杂质后取出处理更加方便。外壳11底面固定福马脚轮12,利用福马脚轮12的可固定、可调平及可移动的结构,使得本方案实现的杀青装置可根据需要灵活移动。
22.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3.机器启动,将待杀青的茶叶从外壳11上方开设的入料口倒入,茶叶随着第一传送机构13移动并摊开,并在侧面设置的微波发生器20的作用下进行杀青,第一传送机构13上最右端的茶叶下落至第二传送机构14上,茶叶随第二传送机构14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微波发生器20对茶叶完成杀青,第二传送机构14最左端的茶叶下落至滤箱33中,滤箱33在抖动机构30不完全齿轮31与齿条杆32的配合下上下移动,滤箱33中的茶叶与杂质在抖动中分离,且吹气扇50在抖动过程中吹散茶叶,进一步加快叶片蒸汽散失,使茶叶冷却。
2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