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缆温控校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22:34: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作业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温控校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电缆作业过程中,需要对电缆进行加热控制,特别是对于北方等气温环境比较恶略的寒冷地区,若电缆温度不达标,会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效率,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
3.在对电缆进行加热过程中,一般需要电缆芯加热系统实现对其进行加热,其包括加热装置和温控设备,通过温控设备控制加热装置对电缆进行加热,然而,现有的电缆芯加热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实现对电缆芯进行升温控制的功能,难以适应现如今的电缆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温控校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电缆芯加热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实现对电缆芯进行升温控制的功能,难以适应现如今的电缆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温控校直系统,包括温控校直结构和温控设备;
6.所述温控校直结构包括:电缆芯、温控套筒、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条;
7.所述温控套筒套设于所述电缆芯的外侧;
8.所述加热条缠绕于所述加热条的外侧表面;
9.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控套筒内部;
10.所述温控设备包括:装载箱、主控制器、显示器、温度检测装置、加热控制装置、4g通讯装置;
11.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和4g通讯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装载箱的箱体内部;
12.所述装载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板,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操作板上;
13.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加热控制装置、所述4g通讯装置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14.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加热控制接口和温度检测接口,所述加热控制接口与所述加热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接口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15.所述加热控制接口与所述加热条电的导线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接口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导线电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校直结构还包括导热杯盖;
17.所述导热杯盖的外侧面与所述温控套筒的内表面相匹配,所述导热杯盖的底部设置有套接凹口,所述套接凹口的侧面与所述电缆芯的头部侧面相匹配,使所述导热杯盖可套设于所述电缆芯的头部,且所述导热杯盖的外侧面与所述温控套筒的外侧面相抵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套筒的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贯通口;
19.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中部温度传感器;
20.所述中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控套筒的内部,所述中部温度传感器的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所述中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温控套筒内的空间温度。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套筒对应于所述第一贯通口的位置上套设有第一套环;
22.所述第一套环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贯通口;
23.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自所述第一套环内壁的中部连通至所述第一套环的下端,所述第一走线槽用于为所述中部温度传感器的导线走线。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套筒的上部对应于所述导热杯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口;
25.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头部温度传感器;
26.所述头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杯盖上,所述头部温度传感器的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贯通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所述头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导热杯盖和所述电缆芯的温度。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usb数据传输接口;
28.所述usb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设备还包括打印装置;
30.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中,所述打印装置的出口位于所述操作板上;
31.所述打印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套筒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套环;
33.所述第二套环上设置有加热条电源快捷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电源快捷接口;
34.所述第二套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线槽和第二卡线槽;
35.所述第一卡线槽用于卡设加热条的导线;
36.所述第二卡线槽用于卡设温度传感器的导线。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载箱的箱盖上设置有灯条。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温度异常警示灯;
39.所述温度异常警示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缆温度过高时,通过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温度异常警示灯亮灯。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温控校直系统,设置了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温度检测接口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的导线与温度检测接口电连接,从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传输至温控设备中,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从而可供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电缆的温度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温控调整;同时通过设置4g通讯装置,4g通讯装置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4g通讯装置用于与远端的终端设备通讯连接,从而使工作人员可直接在终端设备上便可查看和控制温控设备,无需工作人员再到现场进行操作,使得对温控设备的控制和监控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的电缆芯加热系统功
能比较单一,仅能实现对电缆芯进行升温控制的功能,难以适应现如今的电缆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作提供的电缆温控校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剖面图。
44.图中:装载箱1、显示器2、操作板3、加热控制接口4、温度检测接口5、usb数据传输接口6、温度异常警示灯7、箱盖8、灯条9、打印装置10、散热口11、把手12、箱体13、电源接口14、电源灯15、总开关16、启停开关17、电缆芯18、温控套筒19、导热杯盖20、套接凹口21、第一贯通口22、中部温度传感器23、第一套环24、断口25、第二贯通口26、盖体27、第二套环28、加热条电源快捷接口29、温度传感器电源快捷接口30、第一卡线槽31、第二卡线槽32、头部温度传感器33。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作提供的电缆温控校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剖面图。
4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温控校直系统,包括:包括温控校直结构和温控设备;
48.温控校直结构包括:电缆芯18、温控套筒19、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条;
49.温控套筒19套设于电缆芯18的外侧;
50.加热条缠绕于加热条的外侧表面;
51.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温控套筒19内部;
52.温控设备包括:装载箱1、主控制器、显示器2、温度检测装置、加热控制装置、4g通讯装置;
53.主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加热控制装置和4g通讯装置均设置于装载箱1的箱体13内部;
54.装载箱1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板3,显示器2设置于操作板3上;
55.温度检测装置、加热控制装置、4g通讯装置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56.操作板3上设置有加热控制接口4和温度检测接口5,加热控制接口4与加热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温度检测接口5与温度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57.加热控制接口4与加热条电的导线电连接,温度检测接口5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线电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装载箱1包括箱体13,箱体13内部用于安装主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加热控制装置和4g通讯装置等结构,操作板3设置于箱体13的上表面,并对箱体13的内部进行覆盖,使得箱体13的内部装置与外部隔绝,避免灰尘落入箱体13内部;操作板3上设
置有设备的电源接口14、电源灯15、总开关16和启停开关17,电源接口14用于连接电源线,为箱体13内部的各个装置进行供电,电源灯15用于显示设备内部的通电情况,总开关16用于控制设备每部各个装置的启停,启停开关17用于快捷控制设备的启动,在启停开关17开启时,电源灯15亮灯。
59.温控套筒19为轴向贯通的中空结构,电缆芯18可穿设于温控套筒19的内部之中进行固定,且温控套筒19与电缆芯18之间存在一定的加热空间,电缆芯18的中部套设有绝缘层;
60.加热控制装置通过加热控制接口4连接加热条,用于对加热条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加热条对电缆芯18进行加热升温。
61.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温度检测接口5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线连接,用于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并接收温度感应器回传的温度数据,再将温度数据通过主控制器显示在显示器2上,使得工作人员可直观了解到电缆芯18目前所处的温度值,进而对加热控制装置进行调节来改变电缆芯18的温度;
62.4g通讯装置用与手机、电脑或平板等的终端设备远程通讯连接,使得终端设备可通过4g通讯装置接受设备的数据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远程查看,同时可通过终端设备实现对主控制器的控制,进而实现对设备的调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63.本技术的显示器2可对电缆的加热温度、各个部位的检测温度、设定温度等进行显示,同时可显示电缆温度的变化曲线图,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缆的各温度数据进行查看。
6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温控校直系统,设置了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与显示器2连接,温度检测接口5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的导线与温度检测接口5电连接,从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传输至温控设备中,并通过显示器2进行显示,从而可供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电缆的温度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温控调整;同时通过设置4g通讯装置,4g通讯装置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4g通讯装置用于与远端的终端设备通讯连接,从而使工作人员可直接在终端设备上便可查看和控制温控设备,无需工作人员再到现场进行操作,使得对温控设备的控制和监控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的电缆芯18加热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实现对电缆芯18进行升温控制的功能,难以适应现如今的电缆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6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芯18温度校直系统的温控校直结构还包括导热杯盖20;
66.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与温控套筒19的内表面相匹配,导热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套接凹口21,套接凹口21的侧面与电缆芯18的头部侧面相匹配,使导热杯盖20可套设于电缆芯18的头部,且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与温控套筒19的外侧面相抵接。
67.具体来说,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与温控套筒19的内表面相匹配,具体的,温控套筒19的内部为圆孔状,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为于该圆孔内表面相匹配的圆台状,使得导热杯盖20可限位于温控套筒19中,避免导热杯盖20沿径向移动,导热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套接凹口21,套接凹口21在导热杯盖20的底部的位置匹配于电缆芯18在温控套筒19内部的位置,使得在导热杯盖20设置于温控套筒19中时,套接凹口21可套接在电缆芯18的头部上,从而将热量直接传递给电缆芯18。
68.在本实用新型中,电缆芯18套设于温控套筒19中,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与温控套
筒19的内表面相匹配,导热杯盖20的底部设置有套接凹口21,套接凹口21的侧面与电缆芯18的头部侧面相匹配,使得导热杯盖20可套设于电缆芯18的头部,且导热杯盖20的外侧面与温控套筒19的外侧面相抵接,从而在采用加热条加热温控套筒19时,出了温控套筒19内空间对电缆芯18进行加热外,温控套筒19的热量还可直接通过接触导热传递至杯盖,再通过杯盖接触导热直接传递至电缆芯18,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由于杯盖的外侧面抵接于温控套筒19中,从而杯盖可通过导通实现对电缆芯18头部弯曲变形限位,从而有效避免电缆性变形幅度过大,解决了传统的电缆芯18加热结构的加热效率较低,且套筒内电缆芯18升温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电缆芯18自身弯曲变形的技术问题。
6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温控校直系统的温控套筒的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贯通口22;
70.温度传感器包括中部温度传感器23;
71.中部温度传感器23设置于温控套筒19的内部,中部温度传感器23的导线通过第一贯通口22与外部设备连接,中部温度传感器23用于感应温控套筒19内的空间温度。
72.具体来说,第一套环24用于实现对第一贯通口22的遮挡,从而可避免温控套筒19内的热量从第一贯通口22中流出,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73.在第一套环2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槽用于使得中部温度传感器23的导线可经过第一走线槽进入至第一贯通口22中,从而可保证第一套环24在对第一贯通口22进行遮挡的同时,中部温度传感器23认可进行正常的温度检测工作。
7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温控套筒19对应于第一贯通口22的位置上套设有第一套环24;
75.第一套环24用于遮挡第一贯通口22;
76.第一套环2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槽自第一套环24内壁的中部连通至第一套环24的下端,第一走线槽用于为中部温度传感器23的导线走线。
77.具体来说,第一套环24用于实现对第一贯通口22的遮挡,从而可避免温控套筒19内的热量从第一贯通口22中流出,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78.在第一套环2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槽用于使得中部温度传感器23的导线可经过第一走线槽进入至第一贯通口22中,从而可保证第一套环24在对第一贯通口22进行遮挡的同时,中部温度传感器23认可进行正常的温度检测工作。
7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第一套环24上设置有断口25;
80.断口25用于通过缠绕于温控套筒19外壁上的加热条。
81.具体来说,断口25用于通过缠绕温控套筒19外壁,在将加热条缠绕到温控套筒19上时,一般是自温控套筒19的下方螺旋缠绕至温控套筒19的上方,从而实现对温控套筒19外表面的包覆,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断口25,使得加热条在缠绕过程中遇到第一套环24时,可通过断口25从第一套环24下方的温控套筒19缠绕至第一套环24上方的温控套筒19上,避免了第一套环24的设置对加热条的缠绕产生影响。
82.优选的断口25的走向为倾斜向上方向,其倾斜方向匹配于加热条的缠绕方向,使得加热条可更加流畅连贯地缠绕在温控套筒19的外侧面上。
8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套筒19的上部对应于导热杯盖20的侧
壁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口26;
84.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头部温度传感器33;
85.头部温度传感器33设置于导热杯盖20上,头部温度传感器33的导线通过第二贯通口26与外部设备连接,头部温度传感器33用于感应导热杯盖20和电缆芯18的温度。
86.具体来说,第二贯通口26用于设置头部温度传感器33,从而可实现对导热杯盖20和电缆芯18的温度检测,从而本技术可同时实现对温控套筒19内部空间的温度检测以及对电缆芯18的温度检测,使得对电缆芯18的温度控制更加准确。
8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还包括盖体27;盖体27设置于加热套筒的头部开口上。
88.需要说明的是,盖体27用于对温控套筒19的上部可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避免温控套筒19空气尘埃等通过温控套筒19的头部进入温控套筒19内部,同时避免温控套内内部热量通过温控套头的头部流失,保证加热的效率。
89.优选的,盖体27与加热套筒的头部开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盖体27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9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温控套筒19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套环28;
91.第二套环28上设置有加热条电源快捷接口29和温度传感器电源快捷接口30。
92.具体来说,第二套环28用于固定加热条电源快捷接口29和温度传感器电源快捷接口30,从而在需要对电缆芯18进行加热时,可通过将对应的电源线接入加热条电源快捷接口29即可实现对缠绕于温控套筒19进行加热升温,在需要采用温度传感器对电缆芯18进行检测时,通过将对应的电源线接入温度传感器电源快捷接口30,即可快速启动和控制设置于温控套筒19中的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温度检测。
9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第二套环2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线槽31和第二卡线槽32;第一卡线槽31用于卡设加热条的导线;第二卡线槽32用于卡设温度传感器的导线;从而避免温控套筒19上的导线过于凌乱,使得温控套筒19整体更加整洁。
9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校直结构的最外侧套设有碳纤维保温套,从而可实现对温控校直结构整体的保温,从而节约能耗。
9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温控设备的操作板3上设置有usb数据传输接口6;
96.usb数据传输接口6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97.具体来说,通过设置usb数据传输接口6,使得设备可连接usb导线,进而通过usb导线将设备内的数据直接传输至电脑端,方便电脑端的数据分析和存储。
9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操作板3上设置有温度异常警示灯7;温度异常警示灯7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缆温度过高时,通过主控制器控制温度异常警示灯7亮灯。
99.具体来说,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缆芯18的温度值在设定的阈值之外时,通过主控制器控制温度异常警示灯7亮灯,从而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10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装载箱1还包括箱盖8;箱盖8与
箱体13铰接,箱盖8用于密封盖设于操作板3的上方,从而实现对操作板3保护,避免操作板3磕碰受损,同时也方便设备的收纳放置。
10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箱盖8的内侧设置有灯条9。具体来说,灯条9通过接触开关进行控制,接触开关设置于箱盖8与箱体13的接触部位直接,在箱盖8打开箱体13时,接触开关控制灯条9亮灯,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在操作板3上操作,在箱盖8闭合在箱体13上时,接触开关控制灯条9熄灯,从而节省电能。
10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装载箱1的外壳材料具体为abs材料,使箱体13具有一定的防摔效果,从而可对内部装置进行一定的保护。
10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还包括打印装置10;打印装置10设置于箱体13中,打印装置10的出口位于操作板3上;打印装置10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打印装置10用于将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打印,以方便进行数据记录保存等。
10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加热控制接口4和设备的电源接口14均采用铝合金航空接口,从而保证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10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设备的箱体13上设置有散热口11,用于对箱体13内部的装置进行散热,保证内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
1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箱体13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把手12,从而方便对装载箱1的搬移。
10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