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19:4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前叉组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
3.如图1所示,前叉由两个拉伸弯折的l形管对称的焊接而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加工后的l形管的弯曲处的圆弧不饱满,导致受较大冲击力后,l形管的弯折处易变形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可将l形管的弯曲处的圆弧加工的更加饱满,提升前叉的耐冲击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立柱、固定气缸、上模、下模、整形气缸及整形块;所述立柱连接于工作台上,固定气缸竖向连接于立柱的顶端,上模连接于固定气缸的底端;所述下模连接于工作台上,上模的底端及下模的顶端均设有向上弯曲倾斜的凹槽,上下两个凹槽合围时形成容置腔;所述整形气缸横向连接于工作台上,整形块连接于整形气缸的一端,整形气缸驱动整形块伸入至容置腔中。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立柱呈l字型,固定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上支座,下模连接于上支座的底端;所述工作台上连接有下支座,下模连接于下支座的顶端。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上支座的底端设有上滑道,上模的顶端设有上滑块,上模通过上滑块滑动连接于上支座或通过锁止螺栓a固定于上支座。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下支座的顶端设有下滑道,下模的底端设有下滑块,下模通过下滑块滑动连接于下支座或通过锁止螺栓b固定于下支座。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工作台上连接有底板,底板上连接有支架,整形气连接于支架上,整形块可拆卸的连接于整形气缸的动力输出端。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板上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整形气缸连接于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夹套,整形块可拆卸的连接于夹套。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整形块包括连接杆、过渡板及压头;所述滑座一端的顶部设有弧形槽,连接杆插接于弧形槽中,弧形的夹套卡接并通过锁止螺栓c固定于弧形槽中,过渡板连接于连接杆的一端,压头连接于过渡板的一端。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头的一端向上弯曲倾斜,且压头与凹槽
弯曲倾斜的方向一致。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夹套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板,连接杆的顶端设有通孔,锁止螺栓d螺纹配合于支撑板,且锁止螺栓d插接于通孔中。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第一、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可将l形管的弯曲处的圆弧加工的更加饱满,提升前叉的耐冲击能力。
17.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上模与下模的位置可根据需要左右调节,保证使用更加方便。
18.第三、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上模通过直线模组滑台连接于立柱,保证上模位置不会出现偏差。
19.第四、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整形块可拆卸的连接于夹套,方便根据不同尺寸产品更换不同的整形块。
20.第五、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连接杆的顶端设有通孔,锁止螺栓d螺纹配合于支撑板,且锁止螺栓d插接于通孔中,保证整形块不会转动,整形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l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工作台、2-立柱、3-固定气缸、4-上模、401-凹槽、402-上支座、403-锁止螺栓a、5-下模、501-下支座、502-锁止螺栓b、6-整型气缸、7-整形块、701-连接杆、702-过渡板、703-压头、704-通孔、8-底板、801-支架、802-滑轨、803-滑座、804-夹套、805-锁止螺栓c、806-支撑板、807-锁止螺栓d、9-l形板、901-弧边a、902-弧边b。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自行车前叉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1、立柱2、固定气缸3、上模4、下模5、整形气缸6及整形块7;所述立柱2连接于工作台1上,固定气缸3竖向连接于立柱2的顶端,上模4连接于固定气缸3的底端;所述下模5连接于工作台1上,上模4的底端及下模5的顶端均设有向上弯曲倾斜的凹槽401,上下两个凹槽401合围时形成容置腔;所述整形气缸6横向连接于工作台1上,整形块7连接于整形气缸6的一端,整形气缸6驱动整形块7伸入至容置腔中;所述立柱2呈l字型,固定气缸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上支座402,下模5连接于上支座402的底端;所述工作台1上连接有下支座501,下模5连接于下支座501的顶端;所述上支座402的底端设有上滑道,上模4的顶端设有上滑块,上模4通过上滑块滑动连接于上支座402或通过锁止螺栓a403固定于上支座402;所述下支座501的顶端设有下滑道,下模5的底端设有下滑块,下模5通过下滑块滑动连接于下支座501或通过锁止螺栓b502固定于下支座501;所述工作台1上连接有底板8,底板8上连接有支架801,整形气连接于支架801上,整形块7可拆卸的连接于整形气缸6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底板8上连接有滑轨802,滑轨
802上滑动连接有滑座803,整形气缸6连接于滑座803;所述滑座803上设有夹套804,整形块7可拆卸的连接于夹套804;所述整形块7包括连接杆701、过渡板702及压头703;所述滑座803一端的顶部设有弧形槽,连接杆701插接于弧形槽中,弧形的夹套804卡接并通过锁止螺栓c805固定于弧形槽中,过渡板702连接于连接杆701的一端,压头703连接于过渡板702的一端;所述压头703的一端向上弯曲倾斜,且压头703与凹槽401弯曲倾斜的方向一致。
28.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例1在使用时,整形块7会轴向转动,导致整形不精确;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具体地说:
29.所述夹套804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板806,连接杆701的顶端设有通孔704,锁止螺栓d807螺纹配合于支撑板806,且锁止螺栓d807插接于通孔704中;本实施例通过锁止螺栓d807插接于通孔704中,保证整形块7不会转动,整形精度更高。
30.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3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32.如图4所示,使用时,操作人员将l形管9的弯曲处放置于下模5的凹槽401中,固定气缸3伸出,上模4与下模5接触,l形管9被固定住;接着,整形气缸6伸出,压头703伸入至l形管9中,并挤压l形管9的弯曲处。
33.如图1所示,整形前为弧边a901,整形后为弧边b902,整形后更加饱满,提升前叉的耐冲击能力。
34.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