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8-11 05:4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技术日益成熟,大尺寸显示屏幕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在观看大尺寸显示屏幕时,当观看屏幕的不同位置时,屏幕的显示画面会由于用户所处的位置或者角度不同,而出现画面显示差异大、颜色失真等问题,影响用户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尺寸显示屏幕的中间显示区与两侧显示区的画面显示差异大、颜色失真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液晶层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液晶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使得在正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时,避免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颜色失真。
5.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两侧的左边显示区和右边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盒厚大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盒厚,从而使得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液晶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液晶层的厚度。
6.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左边显示区的盒厚和在所述右边显示区的盒厚均在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方向上梯度减小;或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左边显示区的盒厚和在所述右边显示区的盒厚均在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方向上连续减小。
7.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的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被垫高或加厚;和/或所述第二基板的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被垫高或加厚。
8.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平坦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的厚度。
9.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多个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为曲面或折面;和/或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多个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为曲面或折面。
10.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表面为曲面或折面;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的柔性衬底,多个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底靠近所
述液晶层的表面的驱动电路层和像素电极。
11.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调节模块,所述驱动调节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和/或提高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
12.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还设置有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处理器。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使得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颜色失真。由于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液晶层透过率不同,导致显示画面出现差异,且第二显示区域的画面颜色失真。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和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设置为不同的厚度,使得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第二显示区域的盒厚与第一显示区域的盒厚相等,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域的透过率与第一显示区域的透过率趋于一致,从而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颜色失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的画面显示差异大的问题,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是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2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a-第一显示区域,b-第二显示区域,b1-左边显示区,b2-右边显示区,d1-正视盒厚,d2-侧视盒厚,d21-左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d22-右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10-彩膜基板,102-公共电极,11-第一衬底基板,12-第一功能层,20-阵列基板,21-第二衬底基板,22-第二功能层,221-平坦层,222-驱动电路层,23-柔性衬底,30/53-液晶层,40-滤光片,60-驱动调节模块,70-眼睛,50/100-显示面板,200-电子设备,201-处理器,51-第一基板,52-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5.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对于大尺寸的显示屏幕来说,用户站在中间显示区前面正视屏幕,中间显示区显示正常,然而两边显示区域属于侧视角度,由于可视角度的差异,导致两边显示区的颜色显示失真。无论显示画面是什么,只要屏幕尺寸越大,离屏幕的距离越近,画面失真率就越高,造成侧视角发白现象。这是因为侧视时,rgb的透过率配比出现变化,导致颜色失真。
37.如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面板50包括第一基板51、第二基板52和液晶层53。液晶显示面板50的透过率一般与盒厚(d)、液晶的折射率

n的乘积(即

nd)成正比关系。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50的盒厚均匀。当用户在中间显示区正视时,两边显示区为侧视,此时,中间显示区的光线到达用户眼睛70所要穿过的液晶层53的距离等于盒厚d1,而两边显示区的光线到达用户眼睛70所要穿过液晶层53的距离等于盒厚d2。d2大于盒厚d1,导致两边显示区域显示的画面透过率和中间显示区有差异,由于不同rgb色阻的透过率有差异,这个盒厚的差异会导致画面显示的差异被无限放大,使得人体感官看到差异,即画面失真,影响用户观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以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设
备。
38.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仅示出部分功能。
39.如图2-3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显示区域a和第二显示区域b。具体地,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30,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30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具体为彩膜基板10,第二基板具体为阵列基板20。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10相对设置,液晶层30设置于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其中,显示面板100可以为tft-lcd显示屏,具体可以为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多象限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ips)型等主流的显示器。
40.通常来讲,彩膜基板10用于提供颜色,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和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多个第一功能层12。第一功能层12包括公共电极102、第一配向层(图未示)、滤光层(图未示)以及黑矩阵(图未示)。阵列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和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多个第二功能层22,第二功能层22包括平坦层221、驱动电路层222、像素电极(图未示)、第二配向层(图未示)。驱动电路层22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可以理解,彩膜基板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1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第一偏光层(图未示)。阵列基板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21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第二偏光层(图未示)。
41.液晶层30包括多个液晶单元,封装在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10之间。
42.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域a为显示面板100的中间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域b包括位于中间显示区两侧的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具体可以是相对于用户面对显示面板100的视角,也可以以用户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区分,即当用户处于显示面板100的中间显示区时,第一显示区域a即为正视,第二显示区域b的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即为侧视。可以理解,用户观看第一显示区域a和第二显示区域b的视角是处于正视还是侧视,会因用户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当用户走近显示面板100观看时,通常位于中间位置,即第一显示区域a,因此,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本技术以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为例进行说明。
43.为了描述方便,本技术定义:用户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且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时,第一显示区域a的光线到达用户眼睛70所要穿过的液晶层30的距离为正视盒厚d1,而第二显示区域b的光线到达用户眼睛70所要穿过液晶层30的距离为侧视盒厚d2。
44.显示面板100的盒厚为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距离。由于液晶层30设于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因此显示面板100的盒厚代表了液晶层30的厚度。可以理解,当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在第一显示区域a和第二显示区域b的厚度均相同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一般与盒厚d、液晶的折射率

n的乘积(即

nd)成正比关系,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时,正视盒厚d1必然小于侧视盒厚d2,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的画面透过率和第一显示区域a有差异,且由于rgb的透过率配比出现变化,导致第二显示区域b的画面显示失真、颜色失真。
45.因此,为了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画面显示一致、颜色正常,需要调整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以使得侧视盒厚d2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基本相等。
46.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大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盒厚,因此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部分液晶层3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液晶层30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使得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时,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基本相等,从而可以避免第二显示区域b的颜色失真。可以理解,由于用户近距离观看显示面板100时,习惯性地位于显示面板100的中间位置,因此两个第二显示区域b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左右两侧。由于用户远距离观看显示面板100时,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差别较小,该结构也不会影响对用户远距离观看显示面板100的效果。
47.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相对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部分被垫高或加厚的方式来减小第二显示区域b的盒厚;也可以通过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相对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部分被垫高或加厚的方式来减小第二显示区域b的盒厚。
48.具体的,如图2至图3所示,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或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被加厚具体可以为:将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或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在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加厚,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减小,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趋于一致。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被垫高具体可以为:将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或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在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垫高,使得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或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在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侧视盒厚d2减小,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趋于一致。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加厚或者垫高彩膜基板10的第一功能层12和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的一个或者多个,但是为了提高产品制作效率,优选为加厚或者垫高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的第二功能层22的其中一个,以减少制造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49.如图2所示,在一种结构中,阵列基板20的平坦层221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的厚度。
50.具体的,平坦层221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被加厚,将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像素电极和第二配向层垫高,从而减小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可以理解,由于像素电极和第二配向层形成于平坦层221上,因此第二配向层和像素电极相对于平坦层221更加靠近液晶层30,当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平坦层221被加厚时,像素电极和第二配向层被垫高,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减小,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能够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趋于一致。
51.当第二显示区域b的平坦层221被加厚时,即左边显示区b1的侧视盒厚d2和右边显示区b2的侧视盒厚d2均可以达到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相等,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与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画面显示差异减小,且显示颜色的调整精度一致。
52.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结构中,彩膜基板10的公共电极102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的厚度,从而使得彩膜基板10的第一配向层位于
第二显示区域b的厚度高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厚度。
53.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5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在左边显示区b1的盒厚和在右边显示区b2的盒厚均在沿着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上梯度减小。
55.可以理解,在正视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域a且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时,第二显示区域b的不同位置也会有侧视盒厚d2的细微差异,为了提高每一个具体位置的显示效果,可以将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作进一步的划分。即,左边显示区b1包括多个沿着向左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左边子显示区,显示面板100在每个左边子显示区具有均一盒厚,显示面板100在多个左边子显示区的盒厚沿着向左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梯度减小,因此,当用户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侧视左边显示区b1时,多个左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d21基本相同,且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基本相等。右边显示区b2包括多个沿着向右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右边子显示区,显示面板100在每个右边子显示区均具有一盒厚,显示面板100在多个右边子显示区的盒厚沿着向右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梯度减小。因此,当用户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侧视右边显示区b2时,多个右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d22基本相同且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正视盒厚d1基本相等。对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100而言,离显示面板100的距离越近,中间显示区与两边显示区的画面显示差异越大,因此左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d21和右边子显示区的侧视盒厚d22相对于正视显示面板100的正视盒厚d1,均是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本实施例中,将左边多个子显示区的盒厚设置为沿着向左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以梯度的方式减小,使得左边子显示区内的画面显示差异更小、画面失真率也更低。右边多个子显示区的盒厚设置为沿着向右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以梯度的方式减小,从而使得右边子显示区内的画面显示差异更小、画面失真率也更低。
56.参见图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阵列基板20的平坦层221位于第二显示区域b的部分设置为多级台阶状,实现第二显示区域b的侧视盒厚d2在沿着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上梯度减小,而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均匀设置。
57.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58.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在左边显示区b1和在右边显示区b2均在沿着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上连续减小。
59.可以理解,右边显示区b2的盒厚与左边显示区b1的盒厚递减趋势相同,均是向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均匀递减。相对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方式中,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内的每个位置对显示颜色的调整精度会更高,与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差异更小。
6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折面;和/或通过将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折面,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0在左边显示区b1的盒厚和在右边显示区b2的盒厚均在沿着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上连续减小,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均匀设置。
61.具体的,第一衬底基板11和第二衬底基板21其中至少一个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折面。如图6所示,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折面;或者如图5所示,将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折面,或者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均设置为折面。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折面时,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当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折面时,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面。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其中之一为折面,另外一个为平面时,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的基板具有易于制造、节省工序和材料的优点。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均为折面时,虽然工序和制造难度增加,但是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域a与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画面显示差异更小、失真率更低。可以理解,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折面;和/或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折面时,在第一衬底基板11和第二衬底基板21上设置的功能层也会随第一衬底基板11和/或第二衬底基板21的表面形状发生改变,以形成折面,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第一功能层12和第二功能层22。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折面是指:在第一显示区域a,第一衬底基板11为平面,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第一衬底基板11为斜面,即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纵向截面为一条沿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的方向递增的斜面或者弧面,且第一衬底基板11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平面与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斜面为连续的面,以便于在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可以形成其他功能层。第二衬底基板21与第一衬底基板11为相同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63.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64.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的柔性衬底23,第二功能层22设置于柔性衬底23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可以理解,本技术也可以在第一衬底基板11与第一功能层12之间设置柔性衬底。
65.由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为折面,不方便通过薄膜和光刻等工艺制备各种功能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先将各种功能层,例如第二功能层22,设置于柔性衬底23,再将设置有第二功能层22的柔性衬底23转移至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
66.该柔性衬底2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酸脂、聚酰亚胺(pi)等,使得该柔性衬底23可以很容易地弯折为不同的形状。
67.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68.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曲面;和/或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曲面,而不是折面。
69.可以理解,在正视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域a且侧视第二显示区域b时,由于第一显示区域a具有一定宽度,第一显示区域a的不同位置也可能处于侧视,即,也会有侧视盒
厚d2的细微差异。为了提高每一个具体位置的显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也是变化的。具体地,整个显示面板100的盒厚沿着从中间位置向左右两边的方向逐渐减小。
70.具体的,该曲面均可以为弧面,即第一衬底基板11和第二衬底基板21其中至少一个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弧面。如图8所示,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弧面;或者如图9所示,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弧面,或者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均为弧面。如图8至图9所示,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弧面时,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弧面时,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面。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其中之一为弧面,另外一个为平面时,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的基板具有易于制造、节省工序和材料的优点。当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和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均为弧面时,虽然工序和制造难度增加,但是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域a与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画面显示差异更小、失真率更低。上述三种弧面设置方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7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弧面是指:在第一显示区域a、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或者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为一连续的弧面,如图8至图9。
72.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3.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阵列基板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的柔性衬底23,第二功能层22设置于柔性衬底23靠近液晶层30的表面。
74.另外,本技术发明人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过程中发现,在对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进行调整之后,使得第二显示区域b的盒厚小于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因此,使得用户在分别正视第二显示区域b和第一显示区域a时,会感觉第二显示区域b的屏幕明显发暗,从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以下方案。
75.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6.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五实施例100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在第一显示区域a为平面,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为弧面,且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平面与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弧面形成一个连续的面。或者,也可以将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在第一显示区域a为平面,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为弧面,且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液晶层30一侧的表面在第一显示区域a的平面与在左边显示区b1和右边显示区b2的弧面形成一个连续的面。
77.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8.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滤光片40,且滤光片40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a内。
79.具体的,在第八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显示区域a内设置滤光片40,以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亮度,从而使得在正视第二显示区域b与正视第一显示区域a时,第一显示区域a和第二显示区域b的亮度一致,从而在改善第二显示区域b的画面失真和色偏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整体亮度均匀性。具体来讲,滤光片40可以设置于阵列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彩膜基板1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以达到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亮度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滤光片40设置于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滤光片40会导致第一显示区域a的盒厚变小,从而需要将第二显示区域b的盒厚变得更小才行。因此,优选将滤光片40设置于阵列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
80.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81.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调节模块60,驱动调节模块60用于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亮度和/或提高第二显示区域b的显示亮度。
82.具体地,驱动调节模块60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显示区域a和/或第二显示区域b的驱动电压、驱动时间以及驱动效率中的至少一个,来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亮度和/或提高第二显示区域b的显示亮度。
83.可以理解,为了达到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亮度与第二显示区域b的显示亮度一致的目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只调节第一显示区域a的电压、驱动时间以及驱动效率中的至少一个,以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亮度,如:减少对第一显示区域a的电压供给、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驱动时间和/或驱动效率;或者只调节第二显示区域b的电压、驱动时间以及驱动效率中的至少一个,以提高第二显示区域b的显示亮度,如:增加对第二显示区域b的电压供给、增加第二显示区域b的驱动时间和/或驱动效率;或者也可以既调节第一显示区域a的电压、驱动时间以及驱动效率中的至少一个,同时也调节第二显示区域b的电压、驱动时间以及驱动效率中的至少一个,如:既减少对第一显示区域a的电压供给、降低第一显示区域a的驱动时间和/或驱动效率,同时也增加对第二显示区域b的电压供给、增加第二显示区域b的驱动时间和/或驱动效率,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的显示亮度与第二显示区域b的显示亮度一致。上述三种调节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84.本技术公开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使得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颜色失真。由于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液晶层透过率不同,导致显示画面出现差异,且第二显示区域的画面颜色失真。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和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液晶层设置为不同的厚度,使得在正视第一显示区域而侧视第二显示区域时,第二显示区域的盒厚与第一显示区域的盒厚相等,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域的透过率与第一显示区域的透过率趋于一致,从而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颜色失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的画面显示差异大的问题,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85.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显示面板100,以及处理器201。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可参考前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87.处理器201为电子设备200的中央处理器,用于控制电子设备200的显示、通讯、图像采集以及图像处理等。
88.具体的,该电子设备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89.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存储器,电源组件,处理组件,多媒体组件,音频组件,输入/输出(i/o)的接口,传感器组件,以及通信组件。
9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