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11 04:43: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能洗车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家用乘用车含商用乘用车的洗车机,一般都是以龙门往复式洗车机为主,因为它自身具有的毛刷清洗功能、自动仿形风干功能是要远远好于所谓的加油站那种隧道式洗车机的。龙门往复式洗车机一般地面需要铺设两条导轨以实现龙门机前后往复式行走,目前国内此款洗车机地面导轨长度一般都在11~13米左右,洗车时,汽车停在固定的位置不动,洗车设备根据车型来回往复,至少需要两次往返,实现自动冲洗底盘(一般不要用自动冲底盘,因为有些车质量不好可能会把汽车喇叭冲坏)、喷洒洗车机专用洗车液和水蜡、自动仿行刷洗、自动仿行风干,一辆车的清洗时间为4分40秒~5分左右。适合日洗车辆在120辆以下左右的汽车美容店等地。
3.以上龙门往复式洗车机存在以下缺点,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高质量的洗车需求:一:是设备安装模式固定、不具备迁移性。地面铺设移动导轨需要做钢件预埋件提前填埋和混泥土浇筑,工程量大,耗费人力物力成本高,设备铺设完成不能移动;二:是占用场地大。现有龙门往复式洗车机轨道一般需要长度11~13米、洗车机宽度预留最少4米、高度最少3.2~3.5米的空间;综合实际占地面积在52平方米左右,能满足此空间的公建实际很少,不适用于小规模的家用或商用;三:是多功能单运行平台耗时大。目前现有龙门往复式洗车机的自动仿行刷洗、轮刷清洗、喷洒洗车液和水蜡、自动仿行风干等清洗功能,都集成在龙门机一个运行平台上,每个功能都必须严格需要排序按流程作业,即自动仿行刷洗的时候,轮刷清洗、风干等工位需要待机,等自动仿行刷洗结束后,才开始轮刷清洗工序,其他工位仍然需要待机,耗时较长,且如果前序程序出现故障,整个清洗程序停止,不能满足人们对当今社会高效的发展需求;四:是缺少预洗去泥沙功能。现有的往复式洗车机和加油站隧道式洗车机都没有做预洗功能,这些洗车机没有预洗如果车身上有泥沙,在清洗的时候会有毛刷和泥沙搅拌的风险,因此会导致划车。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龙门往复式智能洗车机存在的种种缺点,提供一种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以满足人们对全智能车辆清洗的高效率、干净程度、风干效果的高要求,以及对设备小巧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强烈的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包括框架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式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包括立式框架以及安装立式框架上或与立式框架配合使用的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其中:所述立式框架为箱式结构,便于吊装移动,立式框架底部安装轴向导轨,用于车载运行移动平台沿轴向导轨前后移动;立式框架顶部安装有顶部滑轨,用于安装仿形风干移动平台和仿形刷洗移动平台;立式框架左右侧面安装有侧部滑轨,用于安装轮刷移动平台;所述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包括车载运行移动平台、仿形风干移动平台、仿形刷洗移动平台和轮刷移动平台,其中:车载运行移动平台与控制装置连接,将车辆运载移动至立式框架内;仿形风干移动平台,集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和仿形风干单元于一体,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顶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仿形刷洗移动平台,集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和洗车蜡喷洒单元于一体,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顶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轮刷移动平台,包括轮胎清洗单元,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两侧滑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框架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的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并行协同移动,即控制车载运行移动平台、仿形风干移动平台、仿形刷洗移动平台和轮刷移动平台能够同时启动,协同工作对车辆进行清洗。
6.进一步地,所述仿形风干移动平台、仿形刷洗移动平台和轮刷移动平台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测量各移动平台与车辆之间距离,以及各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保证平台协同工作时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相撞。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距离传感器为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和/或接近开关。
8.进一步地,所述立式框架包括前自动卷帘门和后自动卷帘门,前自动卷帘门和后自动卷帘门均设置有防夹门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防夹门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连接控制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车载运行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平台底座,平台底座上设置与立式框架的轴向导轨相连接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上设置导向轮,导向轮通过电机及链条带动车载运行移动平台移动至立式框架内;平台底座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载运行移动平台上是否负载车辆;电机和重量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平台底座的前端设置限制车辆移出平台底座的机械限位,以及与立式框架之间设置的对位传感器,限定车载运行移动平台进入到立式框架内的位置。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平台底座的前端设置减速限位带,减速限位带用于车辆前轮减速限位,限定车辆停在可移动平台底座上的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仿形风干移动平台包括第一倒u型框架,第一倒u型框架顶部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顶部滑轨上;所述第一倒u型框架上安装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仿形风干单元和距离传感器,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仿形风干单元和距离传感器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倒u型框架连接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用于检测第一倒u型框架沿立式框架顶部滑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进行前后往返行进精确调节;所述高压预洗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上的多个高压预洗喷嘴;
所述洗车液喷洒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上的多个洗车液喷嘴;所述仿形风干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顶部和两侧悬臂上的多个风干风口;所述顶部风干风口两端滑动安装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上的第一垂直导轨上,能够垂直升降,第一垂直导轨上设置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上限位和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下限位,以限定顶部风干风口垂直方向的位移;顶部风干风口和两侧悬臂上的侧向风干风口随第一倒u型框架水平方向上行进移动,通过电机带动实现对车辆的风干。
12.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顶部风干风口连接的光电开关,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之间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开关用于检测顶部风干风口与车辆顶部的垂直距离,进行垂直方向上升降往返运动调节;所述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与车辆的距离。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u型框架侧悬臂上,洗车液喷嘴、高压预洗喷嘴和侧向风干风口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风干风口距离车身越近,风干效果越好。
14.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风干风口为两个,第一倒u型框架的每个侧悬臂上均设置两个风干风口,以此提升风干效率和风干效果。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u型框架的两侧悬壁下部设置有安全急停保护装置,安全急停保护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极端情况下车辆与第一倒u型框架发生碰撞时实现急停自我保护。
16.进一步地,所述仿形刷洗移动平台包括第二倒u型框架,第二倒u型框架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顶部滑轨上;所述第二倒u型框架上安装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洗车蜡喷洒单元和距离传感器,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洗车蜡喷洒单元和距离传感器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倒u型框架连接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用于检测第二倒u型框架沿立式框架顶部滑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前后往返行进调节;所述顶刷清洗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顶刷,顶刷两端滑动安装于第二倒u型框架侧悬臂上的垂直导轨上,垂直导轨上设置顶刷机械上限位和顶刷机械下限位,用于限定顶刷的垂直方向的位移;顶刷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一电流传感器采集顶刷旋转产生的电流传输给至控制装置,以调节顶刷垂直方向上下升降往返运动,通过电机带动实现对车辆顶部的清洗;所述立刷清洗单元包括两个竖向立刷,两个立刷通过立刷行走电机两立刷同步向前、向后、向中间方向旋转运动;两个立刷分别通过立刷横梁支架系统连接到第二倒u型框架顶部的横梁导轨上,立刷横梁支架系统连接控制装置,控制立刷清洗时的倾斜程度以及与车辆的贴合程度;立刷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二电流传感器采集立刷旋转产生的电流传输给至控制装置,以调节立刷与车辆压紧距离;实现立刷双重控制调节;同时两个立刷随第二倒u型框架水平方向上行进移动,实现对车辆侧面及车头车尾的清洗;所述洗车蜡喷洒单元为设置于第二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上的多个洗车蜡喷嘴,在车辆清洗后进行喷蜡打蜡。
17.所述距离传感器为设置于第二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之间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与车辆的距离。
1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架系统连接控制装置,包括立刷角度限位盘、立刷垂直调节压簧、垂直检测接近开关和调节压力气缸;立刷在清洗车头车位前后倾斜摆动,是由调节压簧和立刷垂直气缸进行自行倾斜调节,实现对车头车尾的倾斜贴合清洗;调节压力气缸通过气压调节控制立刷与车辆的压紧程度,同时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并控制调节压力气缸气压,以调节立刷与车辆侧面的压紧距离;从而实现立刷双重控制调节,保障立刷对车辆的清洗效果。
19.进一步地,所述轮刷移动平台包括轮胎清洗单元,针对轮胎进行清洗,轮胎清洗单元包括两个轮刷,两个轮刷分别通过轮刷滑块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两侧滑轨上,通过电机带动实现轮刷前后往返运动,侧部滑轨上设置轮刷前机械限位和后机械限位;两个轮刷后端连接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带动轮刷垂直于侧部滑轨面伸缩,使轮刷移动平台不与仿形风干移动平台、仿形刷洗移动平台发生碰撞;所述轮刷设置光电开关,用于自动捕捉轮胎位置,从而控制轮刷伸缩进行轮胎清洗。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胎清洗单元的两个轮刷滑块顶部通过连接件连接同步带,同步带带动轮刷前后往返运动。
2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还包括与车辆清洗自动收费系统,远程管理平台以及自动故障上报平台。
22.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优点在于:1.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能够同时启动,多工序协同作业,大大提升了洗车效率,洗车过程只一个往返即可完成,洗车时间在2分30秒左右,相比现有龙门往返式洗车机至少两个往返行程完成,至少节省50%的时间;2. 四个相对独立移动平台,结构和功能版块性对独立,合理利用空间且协同作业,节省空间和时间,出现故障可独立维修,省时省力;3. 本发明箱式结构,吊装移动方便,体积小,不用安装地面轨道,安装便捷,相比现有龙门往返式洗车机占地面积至少节省20平方米空间,适用性强;4. 整机设置多重安全保护和多部位安全装置,保障车辆洗车的安全保护;5.全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加工,模块化组装,模块化运输,模块化维护,实现了小型化运输,高效率维修维护等特点;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对车辆进行全自动化清洗、吹干及打蜡,洗车的步骤科学合理,效率高、清洗及风干效果好、能耗低,同时移动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智能化、成本低、节省人力、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的框架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待使用状态侧视图;图3是图1中立式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车载运行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仿形风干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倒u型框架左侧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仿形刷洗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横梁支架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轮刷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待使用状态侧视图;图11是图10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立式框架,2车辆,11轴向导轨,12顶部滑轨,13侧部滑轨;10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1可移动平台底座,102导向轨道,103导向轮,104电机,105重量传感器,106机械限位,107对位传感器,108链条,109减速限位带;20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1第一倒u型框架,202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203顶部风干风口,204第一垂直导轨,205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上限位,206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下限位,207高压预洗喷嘴,208洗车液喷嘴,209侧向风口,211第一对射型光电传感器;3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1第二倒u型框架,302横梁导轨,303顶刷,304第二垂直导轨,305顶刷机械上限位,306顶刷机械下限位,307洗车蜡喷嘴,308立刷,309同步轴,310调节压力气缸,311第二对射型光电传感器,312立刷垂直调节压簧,313垂直检测接近开关,314立刷角度限位盘; 40轮刷移动平台,401轮刷,402伸缩气缸,403光电开关, 404轮刷前机械限位,405轮刷后机械限位, 406轮刷滑块,407连接件,408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发明。
25.为了克服现有龙门往复式智能洗车机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以满足人们对全智能车辆清洗效率、干净程度、风干效果的高要求,以及对设备小巧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强烈的需求,提供一种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
26.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包括框架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和控制装置,框架多平台汽车清洗装置包括立式框架1以及安装立式框架1上或与立式框架1配合使用的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为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
27.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将车辆运载至立式框架内,并与控制装置连接;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集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和仿形风干单元于一体,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1顶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集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和洗车蜡喷洒单元于一体,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1顶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轮刷移动平台40,包括轮胎清洗单元,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1两侧滑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并行协同移动,即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能够同时启动,协同工作对车辆2进行清洗。
28.优选可实施地,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均
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距离传感器为对射型光电开关,用于测量各移动平台与车辆2之间距离,以及各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保证协同工作时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相撞。
29.如图3所示,立式框架1为箱式结构,便于吊装移动,立式框架1底部安装轴向导轨11,用于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沿轴向导轨11前后移动;立式框架1顶部安装有顶部滑轨12,用于安装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和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立式框架左右侧面安装有侧部滑轨13,用于安装轮刷移动平台40。
30.如图4所示,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包括可移动平台底座101,平台底座101上设置与立式框架1的轴向导轨11相连接的导向轨道102,导向轨道102上设置导向轮103,导向轮103通过电机104及链条108带动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移动至立式框架1内;平台底座101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05,重量传感器105用于测量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上是否负载车辆;电机104和重量传感器105与控制装置连接。
31.平台底座101的前端设置限制车辆2移出平台底座101的机械限位106,以及与立式框架1之间设置的对位传感器107,限定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进入到立式框架1内的位置。
32.平台底座101的前端设置减速限位带109,减速限位带109用于车辆2前轮减速限位,限定车辆2停在可移动平台底座101上的位置。
33.如图5和图6所示,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包括第一倒u型框架201,第一倒u型框架201顶部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1顶部滑轨12上;第一倒u型框架201上安装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仿形风干单元和距离传感器,高压预洗单元、洗车液喷洒单元、仿形风干单元和距离传感器均连接控制装置;第一倒u型框架201连接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202,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202连接控制装置,第一齿轮检测计数器202用于检测第一倒u型框架201沿顶部滑轨12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第一倒u型框架201前后往返行进调节;高压预洗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201两侧悬臂上的多个高压预洗喷嘴208;洗车液喷洒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上的多个洗车液喷嘴207;仿形风干单元为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201顶部和两侧悬臂上的多个风干风口;顶部风干风口203两端滑动安装于第一倒u型框架201两侧悬臂上的第一垂直导轨204上,能够垂直升降移动,第一垂直导轨204上设置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上限位205和顶部风干风口机械下限位206,以限定顶部风干风口203垂直方向的位移;顶部风干风口203和两侧悬臂上的侧向风干风口209随第一倒u型框架水平方向上行进移动,通过电机带动实现对车辆的风干。第一倒u型框架201侧悬臂上,洗车液喷嘴207、高压预洗喷嘴208和侧向风干风口209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风干风口距离车身越近,风干效果越好。
34.距离传感器包括顶部风干风口203连接的光电开关210,以及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之间的第一对射型光电传感器211,光电开关210用于检测顶部风干风口203与车辆2顶部的垂直距离,进行垂直方向上升降往返运动调节;设置于第一倒u型框架两侧悬臂之间的第一对射型光电传感器211用于测量与车辆的距离。
35.优选可实施地,顶部风干风口203为两个,第一倒u型框架201的每个侧悬臂上均设置两侧向个风干风209口,提升风干效率。目前国内国际现有存在的龙门式往复洗车机侧出风口都是一个出风口。
36.优选可实施地,第一倒u型框架201的两侧悬壁下部设置有安全急停保护装置3,安
全急停保护装置3为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触发开关连接控制,用于极端情况下车辆不与第一倒u型框架201发送碰撞,实现极端情况下的自动保护。
37.如图7所示,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包括第二倒u型框架301,第二倒u型框架301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1顶部滑轨12上;第二倒u型框架301上安装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洗车蜡喷洒单元和距离传感器,顶刷清洗单元、立刷清洗单元、洗车蜡喷洒单元和距离传感器均连接控制装置;第二倒u型框架301连接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二齿轮检测计数器用于检测第二倒u型框架301沿顶部滑轨12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前后往返行进调节;顶刷清洗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顶刷303,顶刷303滑动安装于第二倒u型框架301侧悬臂上的第二垂直导轨304,第二垂直导轨304上设置顶刷机械上限位305和顶刷机械下限位306,用于限定顶刷303的垂直方向的位移;顶刷303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一电流传感器采集顶刷303旋转产生的电流传输给至控制装置,以调节顶刷303垂直水平方向上下升降实现顶刷与车顶贴合的松紧,通过电机电动实现对车辆顶部的清洗。
38.立刷清洗单元包括两个竖向立刷308,两个立刷308分别通过立刷横梁支架系统连接到第二倒u型框架301顶部的横梁导轨上302,立刷308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第二电流传感器采集立刷308旋转产生的电流传输给至控制装置,以调节立刷308与车辆2压紧距离,立刷308随第二倒u型框架301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同时两个立刷308通过立刷行走电机309连接,立刷通过行走电机带动立刷同步向前、向后、向中间方向旋转运动,对车辆侧面,以及车头与车尾进行清洗。
39.洗车蜡喷洒单元为设置于第二倒u型框301架两侧悬臂上的多个洗车蜡喷嘴307,在车辆清洗后进行喷蜡打蜡。
40.距离传感器为设置于第二倒u型框架301两侧悬臂之间的第二对射型光电传感器311,用于测量与车辆的距离。
41.如图8所示,横梁支架系统连接控制装置,包括立刷角度限位盘314、立刷垂直调节压簧312、垂直检测接近开关313和调节压力气缸310,立刷角度限位盘314带动立刷308前后倾斜摆动,立刷角度限位盘314两侧连接立刷垂直调节压簧312,垂直调节压簧312与垂直检测接近开关313可接触连接,垂直调节压簧312与垂直检测接近开关313限定立刷308前后倾斜摆动角度,实现对车头车尾的倾斜清洗;调节压力气缸310通过气压调节控制立刷308与车辆的压紧程度,同时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并控制调节压力气缸310气压,以调节立刷308与车辆2侧面的压紧距离;从而实现立刷308双重控制调节,保障立刷对车辆2的清洗效果。
42.如图9至图11所示,轮刷移动平台40包括轮胎清洗单元,针对轮胎进行清洗,轮胎清洗单元包括两个轮刷401,两个轮刷401分别通过轮刷滑块406滑动安装于立式框架两侧部滑轨13,通过电机带动实现轮刷401前后往返运动,侧部滑轨上设置轮刷前机械限位404和轮刷后机械限位405;两个轮刷401后端连接伸缩气缸402,伸缩气缸402带动轮刷401垂直于侧部滑轨面伸缩,使轮刷401移动平台不与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发生碰撞;轮刷401对应车辆2轮胎边缘位置设置两个光电开关403,对位检测与轮胎中心的距离,调整轮刷401伸缩。
43.轮刷滑块406顶部通过连接件407连接同步带408,同步带带动轮刷前后往返运动。
44.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还包括车辆清洗自动收费系统,远程管理平台以及自动故障上报平台,可以实现商用自动洗车服务。本发明中电子控制装置为现有技术,不做详细阐述。
45.本实施中,框架式多平台协作全智能洗车机的尺寸为,宽3.6米、高2.9米、长8.8米,实际使用占地面积31.68平方米。相比于现有龙门往返是洗车机一般需要长度11~13米、宽度最少4米、高度最少3.2~3.5米的空间,综合实际占地面积在52平方米左右,本发明节省近一半的占地面积,可使用的公建空间范围广,且不用铺设地上轨道,安装容易,箱式结构便于吊装移动,小规模的家用或商用均适用。
46.洗车工作时,车辆2停在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运载车辆2通过平台底座101下设置的导向轮103,移动至立式框架1内;当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停好后,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将同时启动,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在完成高压预洗功能后会短暂停留在立式框架1内车辆2尾部待机,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的顶刷301和立刷308在清洗完车头后,接着向车尾清洗,而在此同时轮刷移动平台40在清洗完前-后轮胎后会自行复位待机。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在清洗完车尾后,将启动复位,在复位回退的同时,洗车蜡喷嘴307开启打蜡功能,在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从车尾回退复位打蜡的同时,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同时启动回退复位和形风干功能。在仿形风干移动平台20、仿形刷洗移动平台30和轮刷移动平台40各自做完工后,整个洗车完成后,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运载车辆2驶出立式框架1,车载运行移动平台10重新待机。整个洗车完成,一个往返即可完成,洗车时间应在2分30秒左右,相比于现有的龙门往返式洗车机为4分40秒~5分左右的清洗时间,洗车效率提高了一倍。
47.本发明四个相对独立的移动平台同时启动,多工序协同作业,大大提升了洗车效率,洗车过程只做一个往返即可完成,相比现有龙门往返式洗车机至少两个往返行程完成,至少节省50%的时间;四个相对独立移动平台,结构和功能版块相对独立,合理利用空间且协同作业,节省空间和时间,出现故障可独立维修,省时省力;箱式结构,吊装移动方便,体积小,不用安装地面轨道,安装便捷,相比现有龙门往返式洗车机占地面积最少节省20平方米,适用性强;整机设置多重多部位安全保护装置,保障车辆的安全。
48.本发明效率高、清洗及风干效果好、能耗低,同时移动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智能化、成本低、节省人力、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现有替代国内国际往复式洗车机尺寸最小的一款全智能洗车机,同时也是对比国际国内洗车效率最高,免人擦仿形自动风干最好的一款全新的智能洗车机。
4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