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腹腔渗液用收集装置

2022-08-10 20:2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腹腔渗液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患者的疾病本身原因,引流管周边会有渗液流出,患者渗出的液体较多时会浸湿患者的衣物,渗漏的液体会容易残留在患者的床单和被套上,一方面会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患者皮肤的刺激,引发皮肤破损或者失禁性皮炎因而需要将这些渗液收集起来。
3.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造口袋收集腹腔渗液,而引流管的体外端需要外接引流袋,从而使得造口袋在使用时需要事先在造口袋的背面裁剪一个合适引流管穿出的孔洞,但由于是手工裁剪,其孔洞会存在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导致引流管与造口袋的连接不紧密易出现渗液外漏,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渗液用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渗液用收集装置,包括有引流导管和渗液收集袋,引流导管包括有用于伸入腹腔内的体内端和伸出体外并能够外接引流袋的体外端,渗液收集袋包括有用于黏附在皮肤上的黏贴盘和设置在黏贴盘一侧的盛液袋体,黏贴盘上设置有用于供引流导管穿过的穿孔,盛液袋体上对应穿孔处设置有用于供引流导管穿过盛液袋体的管状套膜,管状套膜成中空的管状结构设置,管状套膜的外径尺寸从两端部向中部均逐渐减小设置,管状套膜靠近中部的内径尺寸小于管状套膜靠近两端部的内径尺寸,并且管状套膜中部的内径尺寸与引流导管的外径尺寸相适配,管状套膜外套设有能够将管状套膜卡箍在引流导管上的密封弹簧,密封弹簧的结构形状与管状套膜的结构形状相适配,自然状态下的密封弹簧能够使得管状套膜的中部紧密卡箍在引流导管上。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管状套膜和密封弹簧位于盛液袋体内,管状套膜一端与盛液袋体一体设置,另一端向盛液袋体内侧延伸并且朝向黏贴盘设置,密封弹簧的长度尺寸大于管状套膜的长度尺寸,密封弹簧一端与黏贴盘弹性抵接另一端与盛液袋体抵接,密封弹簧上靠近黏贴盘的端部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供渗液流过的缝隙,缝隙位于相邻两弹簧圈之间。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黏贴盘朝向盛液袋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吸收敷料,吸收敷料成环形结构设置并围绕引流导管外侧设置,并且吸收敷料位于密封弹簧与黏贴盘之间,黏贴盘上凸设有用于扣接住密封弹簧端部边沿的扣接块,扣接块设置有多个并且各个扣接块于穿孔周边分布设置,扣接块扣接住密封弹簧的端部边沿时能够将吸收敷料抵压在黏贴盘上。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管状套膜和密封弹簧位于盛液袋体外侧,管状套膜一端与盛液袋体一体设置,另一端向盛液袋体的外侧延伸设置。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密封弹簧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包括有用于将管状套膜卡箍在引流导管上的卡箍部、和位于卡箍部两端的扩张部,扩张部成中空的喇叭状结构设置,并且扩张部的小径端与卡箍部的端部一体连接设置,扩张部小径端的外径尺寸大于卡箍部的外径尺寸,卡箍部处的弹簧丝的外径尺寸小于扩张部处的弹簧丝的外径尺寸,弹簧丝于卡箍部处至少卷绕两圈。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体内端包括有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向引流导管侧边弯曲的侧管,侧管设置有两根,并且两侧管的弯曲方向分别朝向引流导管的相对两侧,侧管的横截面成c字形结构设置,两侧管的开口朝向与引流导管的开口朝向保持一致,于自然状态下的两侧管与引流导管成t字形结构设置;
11.引流导管内插接有能够用于引导两根侧管合拢的操控管,操控管的外径尺寸与引流导管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操控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扣接滑槽,扣接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操控管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扣接滑槽至少贯穿操控管插入引流导管内的一端,扣接滑槽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扣接滑槽分别位于操控管的相对两侧;
12.侧管于开口处的两侧均设置有能够嵌入扣接滑槽内的扣接滑条,扣接滑条的长度方向沿侧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扣接滑条滑入扣接滑槽内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侧管贴合在操控管的外侧壁上。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操控管成中空的管状结构设置,操控管插入引流导管的端部成圆弧面结构设置。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侧管与引流导管一体成型设置,并且由医用硅胶制成。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盛液袋体上设置有可重复封口的启闭袋口,启闭袋口的开口朝下设置,盛液袋体上设置有刻度表。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体外端与三通阀的一接口连通设置,引流袋与三通阀的一接口连通设置,三通阀的一接口与手捏式气囊连通设置,手捏式气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单向阀,三通阀上设置有能够连通引流导管与引流袋或引流导管与手捏式气囊的转换开关。
17.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体内端穿过穿孔并置入腹腔内时引流导管能够通过管状套膜穿过盛液袋体,因此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裁剪,并且管状套膜能够在密封弹簧的卡箍作用下保持与引流导管的紧密卡箍,有效提高了管状套膜与引流导管的密封性,避免渗液外漏,并且该结构简单易实施,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也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并且环形的弹簧圈具有径向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持续、稳定的维持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18.图1为管状套膜和密封弹簧位于盛液袋体内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侧管通过操控管收拢状态);
19.图2为管状套膜和密封弹簧位于盛液袋体外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侧管展开状
态);
20.图3为密封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引流导管与操控管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1、引流导管;11、体内端;12、体外端;13、侧管;131、扣接滑条;2、渗液收集袋;21、黏贴盘;211、穿孔;212、扣接块;22、盛液袋体;221、管状套膜;23、吸收敷料;3、密封弹簧;31、缝隙;32、卡箍部;33、扩张部;4、操控管;41、扣接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4.参照图1-4所示,一种腹腔渗液用收集装置,包括有引流导管1和渗液收集袋2,引流导管1包括有用于伸入腹腔内的体内端11和伸出体外并能够外接引流袋的体外端12,渗液收集袋2包括有用于黏附在皮肤上的黏贴盘21和设置在黏贴盘21一侧的盛液袋体22,黏贴盘21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黏附在皮肤上的胶体,黏贴盘21上设置有用于供引流导管1穿过的穿孔211,盛液袋体22上对应穿孔211处设置有用于供引流导管1穿过盛液袋体22的管状套膜221,管状套膜221成中空的管状结构设置,管状套膜221的外径尺寸从两端部向中部均逐渐减小设置,也就是管状套膜221的两端开口均成喇叭状,方便供引流导管1穿过;管状套膜221靠近中部的内径尺寸小于管状套膜221靠近两端部的内径尺寸,并且管状套膜221中部的内径尺寸与引流导管1的外径尺寸相适配,该相适配可为管状套膜221中部的内径尺寸略小于或等于引流导管1的外径尺寸,有利于提高管状套膜221与引流导管1的连接密封效果;管状套膜221外套设有能够将管状套膜221卡箍在引流导管1上的密封弹簧3,密封弹簧3的结构形状与管状套膜221的结构形状相适配,也就是密封弹簧3的两端开口也成喇叭状,方便供引流导管1穿过;自然状态下的密封弹簧3能够使得管状套膜221的中部紧密卡箍在引流导管1上。
25.体内端11穿过穿孔211并置入腹腔内时引流导管1能够通过管状套膜221穿过盛液袋体22,因此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裁剪,并且管状套膜221能够在密封弹簧3的卡箍作用下保持与引流导管1的紧密卡箍,有效提高了管状套膜221与引流导管1的密封性,避免渗液外漏,并且该结构简单易实施,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也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并且环形的弹簧圈具有径向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持续、稳定的维持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前景。
26.管状套膜221和密封弹簧3位于盛液袋体22内,管状套膜221一端与盛液袋体22一体设置,有利于降低盛液袋体22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盛液袋体22的密封效果,管状套膜221的另一端向盛液袋体22内侧延伸并且朝向黏贴盘21设置,密封弹簧3的长度尺寸大于管状套膜221的长度尺寸,密封弹簧3一端与黏贴盘21弹性抵接另一端与盛液袋体22抵接,密封弹簧3上靠近黏贴盘21的端部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供渗液流过的缝隙31,缝隙31位于相邻两弹簧圈之间。该方案有利于引流导管1与盛液袋体22密封处的隐藏,避免患者在生活中误碰到该密封处而影响密封效果,并且渗液也能够通过缝隙31流入盛液
袋体22内。
27.黏贴盘21朝向盛液袋体2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吸收敷料23,吸收敷料23成环形结构设置并围绕引流导管1外侧设置,并且吸收敷料23位于密封弹簧3与黏贴盘21之间,黏贴盘21上凸设有用于扣接住密封弹簧3端部边沿的扣接块212,扣接块212设置有多个并且各个扣接块212于穿孔211周边分布设置,扣接块212扣接住密封弹簧3的端部边沿时能够将吸收敷料23抵压在黏贴盘21上。吸收敷料23可为纱布或水胶体敷料,围绕在引流导管1周边,扣接块212的设置不仅能够将密封弹簧3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将吸收敷料23进行有效按压,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程度,并且通过固定密封弹簧3的方式也能够将引流导管1进行预固定,具有避免引流导管1移动的作用。
28.管状套膜221和密封弹簧3位于盛液袋体22外侧,管状套膜221一端与盛液袋体22一体设置,有利于降低盛液袋体22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盛液袋体22的密封效果,管状套膜221的另一端向盛液袋体22的外侧延伸设置。管状套膜221和密封弹簧3位于盛液袋体22的外侧,有利于降低将密封弹簧3套在管状套膜221上的操作难度、和在使用过程中调整密封弹簧3的便捷程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9.密封弹簧3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包括有用于将管状套膜221卡箍在引流导管1上的卡箍部32、和位于卡箍部32两端的扩张部33,扩张部33成中空的喇叭状结构设置,并且扩张部33的小径端与卡箍部32的端部一体连接设置,扩张部33小径端的外径尺寸大于卡箍部32的外径尺寸,卡箍部32处的弹簧丝的外径尺寸小于扩张部33处的弹簧丝的外径尺寸,弹簧丝于卡箍部32处至少卷绕两圈。卡箍部32处的弹簧丝直径较小并且至少卷绕两圈,使得卡箍部32具有相对大的径向形变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卡箍部32将管状套膜221卡箍在引流导管1上的紧密程度,而喇叭状的扩张部33便于供管状套膜221和引流导管1穿过,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程度。
30.体内端11包括有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向引流导管1侧边弯曲的侧管13,侧管13设置有两根,并且两侧管13的弯曲方向分别朝向引流导管1的相对两侧,侧管13的横截面成c字形结构设置,两侧管13的开口朝向与引流导管1的开口朝向保持一致,于自然状态下的两侧管13与引流导管1成t字形结构设置;
31.引流导管1内插接有能够用于引导两根侧管13合拢的操控管4,操控管4的外径尺寸与引流导管1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操控管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扣接滑槽41,扣接滑槽41的长度方向与操控管4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扣接滑槽41至少贯穿操控管4插入引流导管1内的一端,扣接滑槽41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扣接滑槽41分别位于操控管4的相对两侧;
32.侧管13于开口处的两侧均设置有能够嵌入扣接滑槽41内的扣接滑条131,扣接滑条131的长度方向沿侧管1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扣接滑条131滑入扣接滑槽41内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侧管13贴合在操控管4的外侧壁上。
33.操控管4从体外端12插入引流导管1内的过程中扣接滑条131能够滑入扣接滑槽41内,从而使侧管13能够贴合在操控管4的外侧壁上,因此两侧管13能够成引流导管1沿其长度方向的延伸部分,并且操控管4与引流导管1的结合操作可于置管前完成,使得操控管4与引流导管1的结合操作可让医护人员在可视状态下完成,再将操控管4与引流导管1的结合体进行置管,待将引流导管1插入到位再将操控管4抽出后,两侧管13自动展开成t管形态,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大大提高了置管效率,从而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能够有效减轻患
者痛苦。
34.而引流导管1结合两侧管13的设计既有利于降低引流导管1被不小心拔出的可能,同时两侧管13的展开使得引流导管1的开口能够被有效支撑住,有利于引流导管1的引流,降低了引流导管1堵塞的风险,并且展开的两侧管13有利于将引流导管1的体内端11开口固定在腹腔底部或是任意设定的位置,进而提高了引流导管1的使用灵活程度和适用范围;此外,该引流导管1即使被不小心拔出或是医务人员拨出引流导管1后发现需要重置时,可再配合操控管4将双套管结构的引流导管1重新置管到目的地,退出操控管4后两侧管13张开配合引流导管1就是个标准t管。
35.该引流导管1的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额外辅助工具配合操作。
36.操控管4成中空的管状结构设置,将引流导管1置管操作时当中空的操控管4引流出引流液时,说明置管到位,即可将操控管4抽出,该设计能够方便医务人员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引流导管1是否置管到位,结构设计巧妙。
37.操控管4插入引流导管1的端部成圆弧面结构设置。操控管4的端部位于整个引流导管1的前端,将其设置成弧形不仅能够方便医务人员植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其对组织产生损伤。
38.侧管13与引流导管1一体成型设置,有利于侧管13与引流导管1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加工成本和使用成本,并且由医用硅胶制成,使其具有弯折形变能力,不至于太软也不至于太硬,能够方便医务人员植管,因此操控管4也可由硅胶制成。
39.盛液袋体22上设置有可重复封口的启闭袋口,启闭袋口的开口朝下设置,盛液袋体22上设置有刻度表。启闭袋口为公知技术,可采用现有自封袋结构,该启闭袋口能够方便实现盛液袋体22的启闭,从而便于从渗液收集袋2中移取渗液,并且刻度表的设置也方便医护人员计量渗液量。
40.体外端12与三通阀的一接口连通设置,引流袋与三通阀的一接口连通设置,三通阀的一接口与手捏式气囊连通设置,手捏式气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单向阀,三通阀上设置有能够连通引流导管1与引流袋或引流导管1与手捏式气囊的转换开关。转换开关能够使得引流导管1择一与引流袋或手捏式气囊的一端连通,正常使用时可令引流导管1与引流袋保持连通,方便引流导管1直接将引流液导入引流袋中,但若出现引流导管1引流不畅的情况时,可将引流导管1与手捏式气囊连通,通过按压手捏式气囊使得引流导管1内形成较大的负压,进而缓解或克服引流导管1引流不畅的问题,而手捏式气囊配合两端的单向阀的实施方式为公知技术,可采用现有设计。
41.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