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0 14:3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助行器,尤其涉及一种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


背景技术:

2.助行器,就是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让患者能够缓慢的正常行走。
3.申请公开号为cn2146979的专利,公开了康复助行器,该助行器以中心保险框为中心连接保险框架,其两立管为转动连接轴管,将带有高度调节装置的前轮、后柱脚分别由前后管通过u形连接扶手和侧帮上、下筋连接支撑组成两个侧帮,并以两个前管穿过中心保险框两立管为轴心,形成可折叠的四柱框架,角度定位装置定位滑片,由定位销、弹簧,滑片组件构成,使用时,可将两侧帮打开成凹定形,使两帮与中心保险框两立管轴线所在平面成方形稳定框架,该助行器结构简单,轻便可靠,然而该助行器不具备减速的功能,患者在使用时可能会摔倒。
4.因此,现研发一种具有减速功能,安全性高的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助行器不具备减速的功能,患者在使用时可能会摔倒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速功能,安全性高的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
6.技术方案为:一种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包括有安装架、转轮、手扶架、平衡机构和减速机构,安装架有两个,安装架下侧均转动式设置有转轮,两个安装架上侧之间设置有手扶架,安装架外侧下部均设置有平衡机构,安装架后侧设置有减速机构。
7.进一步,平衡机构包括有固定板、连接柱、圆罩和转动球,安装架外侧下部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下侧均设置有圆罩,圆罩下侧均转动式设置有转动球。
8.进一步,减速机构包括有空心管、滑动管、拉动架、摩擦板和第一弹簧,安装架后侧下部均设置有空心管,空心管后侧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动管,两个滑动管后侧之间设置有拉动架,拉动架左右两侧下部均设置有摩擦板,滑动管前侧与空心管前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簧。
9.进一步,还包括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有连接板、固定管、翻转架、坐垫、下拉柱、第二弹簧和涡卷弹簧,安装架外侧中部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内侧均转动式设置有固定管,固定管上均设置有翻转架,翻转架上侧均设置有坐垫,坐垫外侧均与连接板连接,安装架外侧均滑动式设置有下拉柱,下拉柱下侧与固定管内侧接触,下拉柱内侧与安装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翻转架前侧与连接板前侧之间均设置有涡卷弹簧。
10.进一步,还包括有锁死机构,锁死机构包括有第三弹簧、下降环、转动架、支撑环、空心杆、滑动杆、移动板、锁死盘和第四弹簧,安装架前侧下部均滑动式设置有下降环,下降环下侧与安装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翻转架前侧均设置有转动架,安装架前部上侧均
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上均设置有空心杆,空心杆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内侧与空心杆内部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弹簧,滑动杆外侧均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内侧均设置有锁死盘。
11.进一步,还包括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有移动环、放置筒和第一阻尼套,手扶架上滑动式设置有移动环,移动环前侧设置有放置筒,移动环左侧设置有第一阻尼套。
12.进一步,还包括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有开孔盘、升降架和第二阻尼套,左侧的安装架左侧上部设置有开孔盘,开孔盘上均滑动式设置有升降架,开孔盘上侧均设置有第二阻尼套。
13.进一步,升降架上侧设置有四个挂钩。
14.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患者手握在手扶架上,然后患者能够对移动本助行器进行行走,转动球能够提高本助行器的平衡度,然后患者向前侧拉动拉动架,使得摩擦板向前侧移动,从而能够对转轮进行减速,提高安全性。
15.2、本发明通过向下侧拉动下拉柱,使得固定管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翻转架和坐垫向内侧转动,能够便于患者进行休息;通过翻转架和坐垫向内侧转动使得下降环向下侧滑动,进而使得相邻两个移动板相互靠拢,然后使得锁死盘对转轮进行锁定限位。
16.3、本发明通过患者将水瓶放置在放置筒内,然后能够便于患者口渴时进行喝水;通过将吊瓶挂在升降架上,能够在患者行走时对患者进行输液,提供营养动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平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减速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减速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锁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锁死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25.图9为本发明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_安装架,11_转轮,12_手扶架,2_平衡机构,20_固定板,21_连接柱,22_圆罩,23_转动球,3_减速机构,30_空心管,31_滑动管,32_拉动架,33_摩擦板,34_第一弹簧,4_翻转机构,40_连接板,41_固定管,42_翻转架,43_坐垫,44_下拉柱,45_第二弹簧,46_涡卷弹簧,5_锁死机构,50_第三弹簧,51_下降环,52_转动架,53_支撑环,54_空心杆,55_滑动杆,56_移动板,57_锁死盘,58_第四弹簧,6_放置机构,60_移动环,61_放置筒,62_第一阻尼套,7_升降机构,70_开孔盘,71_升降架,72_第二阻尼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
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9.实施例1一种腿部受损患者防倾倒助行器,如图1-5所示,包括有安装架1、转轮11、手扶架12、平衡机构2和减速机构3,安装架1有两个,安装架1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轮11,转轮11能够便于患者移动本助行器,两个安装架1上侧之间设有手扶架12,手扶架12能够提高患者站立的稳定性,安装架1外侧下部均设有平衡机构2,平衡机构2能够提高本助行器的平衡度,安装架1后侧设有减速机构3,减速机构3能够对本助行器进行减速。
30.如图1和图3所示,平衡机构2包括有固定板20、连接柱21、圆罩22和转动球23,安装架1外侧下部均设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外侧均设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下侧均设有圆罩22,圆罩22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动球23,圆罩22能够对转动球23起到防护作用,转动球23能够提高本助行器的平衡度,防止助行器发生倾倒。
31.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减速机构3包括有空心管30、滑动管31、拉动架32、摩擦板33和第一弹簧34,安装架1后侧下部均设有空心管30,空心管30后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管31,空心管30能够对滑动管31起到导向作用,两个滑动管31后侧之间设有拉动架32,拉动架32左右两侧下部均设有摩擦板33,摩擦板33能够增大转轮11的摩擦力,对转轮11进行减速,滑动管31前侧与空心管30前侧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34,第一弹簧34能够使得滑动管31滑动复位。
32.当腿部受伤患者需要借助工具站立行走时,可用本助行器实现,首先患者手握手扶架12,然后站立,接着患者通过移动本助行器进行行走,转轮11转动能够便于患者移动本助行器,然后转动球23能够提高本助行器的平衡度,当患者想要进行缓慢行走时,患者将拉动架32向前侧拉动,拉动架32向前侧移动带动滑动管31向前侧滑动,此时第一弹簧34被压缩,然后摩擦板33向前侧移动与转轮11接触,摩擦板33能够对转轮11进行减速,从而患者能够进行缓慢的行走,行走完成后,患者释放拉动架32,接着滑动管31在第一弹簧34作用下向后侧滑动复位,滑动管31向后侧滑动带动摩擦板33和拉动架32向后侧移动复位,摩擦板33与转轮11分离,患者能够加快行走速度,重复以上操作能够便于腿部受伤患者进行行走,并且能够提高患者行走平衡度,防止助行器发生倾倒,能够根据患者恢复程度调整行走速度。
3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能够便于患者进行休息的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包括有连接板40、固定管41、翻转架42、坐垫43、下拉柱44、第二弹簧45和涡卷弹簧46,安装架1外侧中部均设有连接板40,连接板40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固定管41,固定管41上均设有翻转架42,翻转架42上侧均设有坐垫43,坐垫43能够便于患者进行休息,坐垫43外侧均与连接板40连接,安装架1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下拉柱44,下拉柱44下侧与固定管41内侧接触,下拉柱44向下侧滑动能够使得固定管41进行转动,下拉柱44内侧与安装架1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45,第二弹簧45能够使得下拉柱44移动复位,翻转架42前侧与连接板40前侧之间均设有涡卷弹簧46,涡卷弹簧46能够使得翻转架42转动复位。
34.当患者行走疲惫需要进行休息时,首先患者向下侧拉动下拉柱44,此时第二弹簧45被压缩,下拉柱44向下侧移动会使得固定管41进行转动,固定管41转动带动翻转架42向内侧转动,翻转架42向内侧转动带动坐垫43向内侧转动,此时涡卷弹簧46被扭转,然后患者
能够坐在坐垫43上进行休息,休息完成后,患者释放下拉柱44,然后下拉柱44在第二弹簧45作用下向上侧滑动复位,接着翻转架42在涡卷弹簧46作用下向外侧转动复位,翻转架42向外侧转动带动坐垫43向外侧转动复位,然后使得固定管41反向转动复位,重复以上操作能够便于患者进行休息。
35.如图1、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能够对转轮11进行锁定的锁死机构5,锁死机构5包括有第三弹簧50、下降环51、转动架52、支撑环53、空心杆54、滑动杆55、移动板56、锁死盘57和第四弹簧58,安装架1前侧下部均滑动式连接有下降环51,下降环51下侧与安装架1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50,第三弹簧50能够使得下降环51移动复位,翻转架42前侧均设有转动架52,转动架52转动能够使得下降环51向下侧移动,安装架1前部上侧均设有支撑环53,支撑环53上均设有空心杆54,空心杆54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55,滑动杆55内侧与空心杆54内部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58,第四弹簧58能够使得滑动杆55滑动复位,滑动杆55外侧均设有移动板56,下降环51向下侧移动能够使得相邻的移动板56相互靠拢,移动板56内侧均设有锁死盘57,锁死盘57能够对转轮11进行锁定限位。
36.当患者行走疲惫需要进行休息时,首先患者向下侧拉动下拉柱44,使得第二弹簧45被压缩,进而使得翻转架42向内侧转动,此时涡卷弹簧46被扭转,翻转架42向内侧转动带动转动架52向下侧转动,转动架52向下侧转动使得下降环51向下侧移动,此时第三弹簧50被压缩,下降环51向下侧滑动能够使得相邻两个移动板56相互靠拢,相邻两个移动板56相互靠拢使得滑动杆55向内侧移动,空心杆54能够对滑动杆55起到导向作用,此时第四弹簧58被压缩,进而使得锁死盘57相互靠拢,锁死盘57能够对转轮11进行锁定限位,当患者休息完成后,患者释放下拉柱44,然后下拉柱44在第二弹簧45作用下向上侧滑动复位,接着翻转架42在涡卷弹簧46作用下向外侧转动复位,翻转架42向外侧转动使得转动架52向上侧转动复位,然后下降环51在第三弹簧50作用下向上侧滑动复位,接着滑动杆55在第四弹簧58作用下向外侧滑动复位,滑动杆55向外侧滑动带动移动板56和锁死盘57向外侧移动复位,然后人们能够继续移动本助行器进行行走,重复以上操作能够在患者休息时对转轮11进行锁定限位,防止患者在休息时助行器移动而造成患者受伤。
37.如图1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能够便于患者放置水瓶的放置机构6,放置机构6包括有移动环60、放置筒61和第一阻尼套62,手扶架12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环60,手扶架12能够对移动环60起到导向作用,移动环60前侧设有放置筒61,放置筒61能够便于患者放置水瓶,移动环60左侧设有第一阻尼套62,第一阻尼套62能够增大移动环60移动的摩擦力。
38.当患者在行走时需要佩戴水瓶喝水时,患者在行走时能够将水瓶放置在放置筒61内,如果患者是左撇子,患者能够将放置筒61移动至手扶架12左侧,放置筒61向左侧移动带动移动环60向左侧滑动,第一阻尼套62能够增大移动环60移动的摩擦力,需要喝水时,患者能够将水瓶拿出进行喝水,使用完成后患者能够将放置筒61向右侧移动复位,使得移动环60向右侧滑动复位,重复以上操作能够便于患者放置水瓶。
39.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能够便于患者进行吊瓶的升降机构7,升降机构7包括有开孔盘70、升降架71和第二阻尼套72,左侧的安装架1左侧上部连接有开孔盘70,开孔盘70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升降架71,升降架71上侧连接有四个挂钩,挂钩能够便于患者进行吊瓶,开孔盘70上侧均连接有第二阻尼套72,第二阻尼套72能够增大升降架71移动的摩擦力。
40.当患者在行走过程中需要进行输液时,首先医护人员能够将吊瓶挂在升降架71
上,由于升降架71上侧设有四个挂钩,故而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吊瓶挂在升降架71上,如果患者身高较矮,医护人员将升降架71向下侧滑动,第二阻尼套72能够增大升降架71滑动的摩擦力,然后患者能够进行吊瓶,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将吊瓶取下,然后将升降架71向上侧移动复位,重复以上操作能够在患者行走过程中进行输液,防止患者行走时营养动力不足发生晕倒。
41.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