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04 00:1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为了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通常在空调器内安装新风装置。其中,面板体上的新风出口的设计对空调器的外观和新风量有着重大影响。
3.在现有技术中,新风出口处通常设置有网状栅格,新风通过网状栅格吹向室内,在用户不使用新风装置时,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出口内,不仅存在堵塞新风出口的现象,也需要用户定期清洁,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内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本体,具有过风口;遮挡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组件的面板体与新风本体之间,遮挡结构具有遮挡过风口的遮挡状态和避让过风口的避让状态;其中,在遮挡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过风口与面板体组件的新风出口连通。
6.进一步地,遮挡结构位于面板体组件的进风挡板与新风本体之间。
7.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遮挡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遮挡结构沿预设方向往复运动。
8.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导轨,设置在新风本体和/或面板体上,遮挡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导轨上,以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其中,导轨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一致。
9.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结构,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齿条结构,与齿轮结构相啮合,遮挡结构设置在齿条结构上,以通过齿条结构带动遮挡结构在避让状态和遮挡状态之间切换。
10.进一步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本体,呈板状;连接结构,设置在遮挡本体朝向过风口的板面上;紧固件,穿设在连接结构和齿条结构上,以连接遮挡结构和齿条结构。
11.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用于与齿条结构止挡配合,第一止挡面具有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的开口;齿条结构具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的紧固端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和开口后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
12.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遮挡本体的板面相互平行设置。
13.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一个;或者,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具有第二止挡面,第二止挡面用于与齿条结构止挡配合,第二止挡面与第一止挡面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
14.进一步地,遮挡结构为滤网。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装置和面板体组件;面板体组件包括面板体和进风挡板,面板体具有新风出口,进风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新风装置的过风口与新风出口连通;其中,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风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组件的面板体与新风本体之间,遮挡结构具有遮挡过风口的遮挡状态和避让过风口的避让状态。这样,当需要使用新风装置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以使进风挡板避让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此时,进入过风口内的新风能够通过新风出口吹向室内,以实现新风装置的进新风功能。当不需要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以使进风挡板遮挡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处于遮挡装置,此时,新风无法从新风出口吹出,灰尘等杂质无法进入新风出口和过风口,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内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不仅确保新风装置能够正常运行,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7.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出口处设置网状栅格相比,本技术中的新风装置不仅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新风出口内,也增大了新风装置的新风量,进而提升了新风装置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的实施例一的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新风装置的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图2中的新风装置拆除进风挡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3中的新风装置的遮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图3中的新风装置的驱动装置与传动组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图3中的新风装置的驱动装置与传动组件和遮挡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图6中的传动组件的齿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图1中的新风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示出了图1中的新风装置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新风本体;11、过风口;20、面板体组件;21、面板体;211、新风出口;22、进风挡板;30、遮挡结构;31、遮挡本体;32、连接结构;321、第一安装孔;322、第一止挡面;323、第二止挡面;40、驱动装置;50、导轨;60、齿轮结构;70、齿条结构;71、第二安装孔;80、蜗壳;90、新风风叶;100、新风电机;110、蜗壳盖;120、固定架;130、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内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至图9所示,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本体10和遮挡结构30。新风本体10具有过风口11。遮挡结构30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组件20的面板体21与新风本体10之间,遮挡结构30具有遮挡过风口11的遮挡状态和避让过风口11的避让状态。其中,在遮挡结构30处于避让状态时,过风口11与面板体组件20的新风出口211连通。
36.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风挡板22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21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211。遮挡结构30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21与新风本体10之间,遮挡结构30具有遮挡过风口11的遮挡状态和避让过风口11的避让状态。这样,当需要使用新风装置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22和遮挡结构30,以使进风挡板22避让新风出口211、遮挡结构30处于避让状态,此时,进入过风口11内的新风能够通过新风出口211吹向室内,以实现新风装置的进新风功能。当不需要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22和遮挡结构30,以使进风挡板22遮挡新风出口211、遮挡结构30处于遮挡装置,此时,新风无法从新风出口211吹出,灰尘等杂质无法进入新风出口211和过风口11,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内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不仅确保新风装置能够正常运行,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7.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出口处设置网状栅格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不仅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新风出口211内,也增大了新风装置的新风量,进而提升了新风装置的运行效率。
38.在本实施例中,新风出口211位于面板体21的顶部,对空调器的外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新风装置采用隐藏式出风口,在增大新风量的同时保护空调器的外观。
39.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挡板22可转动地设置在面板体21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211。同时,进风挡板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板体,以通过调整进风挡板22相对于面板体21的转角,进而调整新风出口211的新风量。
40.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结构30位于面板体组件20的进风挡板22与新风本体1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遮挡结构30位于新风装置的内部,一方面使得新风装置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提升了新风装置的外观美观度;另一方面对遮挡结构30进行保护,延长了遮挡结构30的使用寿命。
41.如图1所示,新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40。其中,驱动装置40与遮挡结构30驱动连
接,以驱动遮挡结构30沿预设方向往复运动。这样,通过驱动装置40驱动遮挡结构30运动,以实现遮挡结构30在遮挡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的切换,提升了新风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0为电机。
43.如图1所示,新风装置还包括导轨50。导轨50设置在新风本体10和/或面板体21上,遮挡结构30可活动地设置在导轨50上,以沿导轨50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其中,导轨50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一致。这样,上述设置确保遮挡结构30能够平稳地滑动,避免遮挡结构30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声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4.在本实施例中,导轨50为两个,遮挡结构30的两端均与导轨50可滑动地连接,进一步提升了导轨50的导向可靠性。
45.如图1所示,新风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结构60和齿条结构70。其中,齿轮结构60与驱动装置40驱动连接。齿条结构70与齿轮结构60相啮合,遮挡结构30设置在齿条结构70上,以通过齿条结构70带动遮挡结构30在避让状态和遮挡状态之间切换。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遮挡结构30能够平稳地运动,也降低了传动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46.在本实施例中,齿条结构70的延伸方向与预设方向一致。
47.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结构60与电机的电机轴过盈配合。
48.如图4所示,遮挡结构30包括遮挡本体31、连接结构32及紧固件。其中,遮挡本体31呈板状。连接结构32设置在遮挡本体31朝向过风口11的板面上。紧固件穿设在连接结构32和齿条结构70上,以连接遮挡结构30和齿条结构7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遮挡结构30与齿条结构7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拆装难度。
49.具体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以通过紧固件连接遮挡结构30和齿条结构70。
50.如图4所示,连接结构32具有第一安装孔321和第一止挡面322,第一止挡面322用于与齿条结构70止挡配合,第一止挡面322具有与第一安装孔321连通的开口。齿条结构70具有第二安装孔71,紧固件的紧固端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71和开口后设置在第一安装孔321内。这样,在遮挡结构30与齿条结构7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面322对齿条结构70限位止挡,以使遮挡结构30与齿条结构70的装配更加容易,也提升了二者的装配精度。
51.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孔321的延伸方向与遮挡本体31的板面相互平行设置。这样,上述避免紧固件与遮挡本体31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紧固件的拆装。
52.可选地,连接结构32为一个;或者,连接结构32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32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结构32具有第二止挡面323,第二止挡面323用于与齿条结构70止挡配合,第二止挡面323与第一止挡面322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连接结构32的个数选取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53.可选地,预设夹角为90
°

5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2为两个,一个连接结构32具有第二止挡面323。这样,在遮挡结构30与齿条结构7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面322和第二止挡面323共同对齿条结构70限位止挡,以使遮挡结构30与齿条结构70的装配更加容易,也提升了二者的装配精度。
55.如图9所示,新风装置还包括蜗壳80、新风风叶90、新风电机100、蜗壳盖110、固定架120及密封盖130。其中,新风电机100与新风风叶90驱动连接。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未示出),包括新风装置和面板体组件20。面板体组件20包括面板体21和进风挡板22,面板体21具有新风出口211,进风挡板22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21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211。新风装置的过风口11与新风出口211连通。其中,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57.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进风挡板22和遮挡结构30打开,新风从新风出口211吹出;关闭新风模式时,遮挡结构30和进风挡板22闭合,将新风出口211盖住,防止灰尘进入新风装置内。
58.实施例二
59.实施例二中的新风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遮挡结构30的结构不同。
60.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结构30为滤网。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遮挡结构3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新风装置的加工成本。
6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2.进风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上,以遮挡或者避让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体与新风本体之间,遮挡结构具有遮挡过风口的遮挡状态和避让过风口的避让状态。这样,当需要使用新风装置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以使进风挡板避让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此时,进入过风口内的新风能够通过新风出口吹向室内,以实现新风装置的进新风功能。当不需要进新风时,操作进风挡板和遮挡结构,以使进风挡板遮挡新风出口、遮挡结构处于遮挡装置,此时,新风无法从新风出口吹出,灰尘等杂质无法进入新风出口和过风口,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内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不仅确保新风装置能够正常运行,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3.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出口处设置网状栅格相比,本技术中的新风装置不仅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新风出口内,也增大了新风装置的新风量,进而提升了新风装置的运行效率。
6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