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5:0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与电磁屏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智能终端设备的充电方式逐渐由有线充电走向了无线充电。目前无线充电多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利用电磁感应效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该充电方式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传输距离过短与传输效率不高等缺点。
3.而且电磁波对于终端设备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无线充电效果好或者电磁屏蔽效果好。
5.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包括:
6.发射机构,包括电源、发射端线圈;电源连接于发射端线圈;
7.接收机构,包括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线圈设置于发射端线圈的磁场中,用于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输出;
8.第一软磁部件,接收端线圈和/或发射端线圈安装在第一软磁部件上;和/或
9.第二软磁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之间。
10.通过在接收端线圈和/或发射端线圈上安装第一软磁部件,能够有效地扩大传输距离,提高传输效率。
11.通过设置第一软磁部件,增加了线圈间的磁通密度,而且接收端的第一软磁部件同时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可防止电磁波对接收端线圈后的电子元件损坏,使得终端设备不被无线充电模块影响。
12.通过设置第二软磁部件能够阻挡接收端线圈接收电磁信号,起到完全电磁屏蔽的作用。
13.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射机构包括发射端支架;发射端支架具有第一安装平面;
14.接收机构包括接收端支架;接收端支架具有第二安装平面;
15.第一安装平面和第二安装平面相对设置;
16.发射端线圈设置在第一安装平面;接收端线圈设置在第二安装平面。
17.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平面和第二安装平面均设置有第一软磁部件;接收端线圈和发射端线圈分别设置在对应端的第一软磁部件上。
18.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软磁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平面或第
二安装平面上。
19.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软磁部件和第二软磁部件均为片状。
20.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软磁部件和第二软磁部件的厚度均在10μm-30μm范围内。
21.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包括滑动轴;
22.发射端支架和接收端支架均安装在滑动轴上,且能够在滑动轴上移动,以使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之间的距离减小或者增大。
23.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射端支架和接收端支架垂直于滑动轴设置。
24.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之间的距离在20mm以内。
25.在本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包括底座,滑动轴安装在底座上。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不包含第二软磁部件);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不包含第二软磁部件);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含第二软磁部件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00-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10-发射机构;111-电源;112-发射端线圈;113-发射端支架;114-第一安装平面;115-第一电路板;120-接收机构;121-接收端线圈;122-接收端支架;123-第二安装平面;124-第二电路板;125-开关;130-第一软磁部件;140-第二软磁部件;150-电机;151-风扇;160-滑动轴;17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请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包括发射机构110、接收机构120、第一软磁部件130。
38.进一步地,发射机构110包括电源111、发射端线圈112;电源111连接于发射端线圈112。
39.进一步地,接收机构120包括接收端线圈121;接收端线圈121设置于发射端线圈112的磁场中,用于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输出。
40.在本技术一些使用场景中,采用该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对电机进行充电。
41.参照图1,发射机构110包括电源111、发射端线圈112;电源111连接于发射端线圈112。接收机构120包括接收端线圈121;接收端线圈121设置于发射端线圈112的磁场中,接收端线圈121连接电机150,电机150带有风扇151,通过观察风扇151的转动与否,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该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是否实现了对电机150进行无线充电。
42.使用时,打开电源111,电磁信号传输至发射端线圈112,并被接收端线圈121接收,然后输出至电机150,电机转动,驱动风扇151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电机的无线充电。
43.进一步地,接收端线圈121和/或发射端线圈112安装在第一软磁部件130上。
44.通过在接收端线圈121和/或发射端线圈112上安装第一软磁部件130,能够增大充电效果。
4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上均安装有第一软磁部件130。
46.通过同时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上均安装有第一软磁部件130,能够最大效率地扩大传输距离,提高传输效率。
4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任意一端上均安装有第一软磁部件130。
48.通过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任意一端上均安装有第一软磁部件130,也能够有效地扩大传输距离,提高传输效率。
49.示例性地,当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任意一端均没有安装第一软磁部件130时,传输效果较差,需要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间隔较近的距离,才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当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任意一端安装第一软磁部件130时,传输效果提高,可以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间隔较远的距离,就能够实现无线
充电。当在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均安装第一软磁部件130时,充电效果最好,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可实现最大距离的传输,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
5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软磁部件140可拆卸地设置在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
51.通过在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设置第二软磁部件140,可以阻挡电磁信号的传输,实现电磁屏蔽的效果。
5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机构110包括发射端支架113;发射端支架113具有第一安装平面114。
53.进一步地,接收机构120包括接收端支架122;接收端支架122具有第二安装平面123。
54.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平面114和第二安装平面123相对设置。
55.发射端线圈112设置在第一安装平面114;接收端线圈121设置在第二安装平面123。
5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平面114和第二安装平面123均设置有第一软磁部件130;接收端线圈121和发射端线圈112分别设置在对应端的第一软磁部件130上。
5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仅在第一安装平面114或第二安装平面123任意一个上均设置第一软磁部件130;
58.进一步地,第一软磁部件13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平面114或第二安装平面123上。
5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磁部件130插入在第一安装平面114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或者插入在第二安装平面123与接收端线圈121之间。从而能够方便地拿出或者安装,实现可拆卸安装。
6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磁部件130为片状。
61.通过设置第一软磁部件130为片状,方便将第一软磁部件130插入到第一安装平面114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或者插入在第二安装平面123与接收端线圈121之间。
6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软磁部件130的尺寸大于发射端线圈112或接收端线圈121,从而使得发射端线圈112或接收端线圈121完全安装在第一软磁部件130上,进而增大电磁信号传输效果。
6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磁部件130的厚度均在10μm-30μm范围内。
64.进一步可选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磁部件130的厚度均在11μm-29μm范围内。
65.示例性地,第一软磁部件130的厚度为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或者28μm。
6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软磁部件13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铁氧材料、铁氧非晶材料、铁氧非晶纳米材料或者铁氧复合材料制成。
6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包括滑动轴160。
68.进一步地,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均安装在滑动轴160上,且能够在滑动
轴160上移动,以使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的距离减小或者增大。
69.进一步地,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垂直于滑动轴160设置。
70.通过将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垂直于滑动轴160设置,能够增大发射端向接收端的电磁信号传输效果。
71.进一步地,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的距离在20mm以内。
72.进一步地,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内。进一步可选地,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的距离在2~19mm以内。
73.示例性地,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的距离3mm、5mm、7mm、9mm、10mm、12mm、14mm、16mm或者18mm。
74.请参照图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包括第二软磁部件140,通过设置第二软磁部件140能够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7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软磁部件140为片状。
7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软磁部件140的尺寸大于发射端线圈112或接收端线圈121,从而使得发射端线圈112或接收端线圈121完全被第二软磁部件140遮挡,进而屏蔽电磁信号的传输。
7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软磁部件140的厚度均在10μm-30μm范围内。
78.进一步可选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软磁部件140的厚度均在11μm-29μm范围内。
79.示例性地,第二软磁部件140的厚度为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或者28μm。
8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软磁部件14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铁氧材料、铁氧非晶材料、铁氧非晶纳米材料或者铁氧复合材料制成。
8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包括底座170,滑动轴160安装在底座170上。
8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底座170上设置有两个滑动轴160,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安装在两个滑动轴160上,且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能够在滑动轴160上滑动,以使发射端支架113和接收端支架122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第一安装平面114和第二安装平面123相对设置,且发射端线圈112和接收端线圈121对齐设置。第一软磁部件130插入第一安装平面114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以及第二安装平面123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进一步地,电源111设置在发射端支架113上,电机150设置在接收端支架122上,从而当发射机构110和接收机构120沿着滑动轴160移动时,可以带动电源111以及电机150同步运动,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体积较小,结构紧凑。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源111通过第一电路板115与发射端线圈112连接;上述的接收端线圈121通过第二电路板124与发射端线圈112连接;上述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还设置有开关125。开关125连接于电机150。
83.在本技术的一个使用场景中,采用图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对电机150进行无线充电:
84.首先,取下两个第一软磁部件130,打开电源111(可选地,电压9v),打开开关125,
固定发射端支架113,移动接收端支架122,观察当发射端线圈112与接收端线圈121间距小于5mm时,电机150的风扇151能够旋转,距离越近转速越快。移动接收端支架122使发射端线圈112与接收端线圈121间距10mm,此时电机不旋转。然后,在第一安装平面114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插入第一软磁部件130,第二安装平面123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插入第一软磁部件130时,电机150的风扇151开始旋转,逐渐增大发射端线圈112与接收端线圈121间距,距离调整至20mm时,电机150的风扇151均可以旋转,由此说明本技术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软磁部件130起到了导磁片的作用,提高了传输效果,增大了传输距离。
85.该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可用于对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86.以智能手机为例,现有的无线充电,若手机未摆放至合适的位置,充电速度特极慢甚至可能无法充电。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软磁部件130,增加了线圈间的磁通密度,而且接收端的第一软磁部件130同时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可防止电磁波对接收端线圈后的电子元件损坏,使得终端设备不被无线充电模块影响。
87.参照图3,在本技术的另一使用场景中,采用图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进行电磁屏蔽:
88.在第一安装平面114和发射端线圈112之间插入第一软磁部件130,第二安装平面123和接收端线圈121之间插入第一软磁部件130,打开电源111(可选地,电压9v),打开开关125,固定发射端支架113,移动接收端支架122,使发射端线圈112与接收端线圈121间距5mm时,电机150的风扇151旋转。此时,将第二软磁部件140放置在两线圈之间,发现电机150,立即停止旋转,调节接收端支架122使两线圈间距最小,电机150也无法正常工作。由此说明本技术无线充电、电磁屏蔽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二软磁部件140实现了屏蔽作用,从而能够保护材料元件不受电磁波干扰。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