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0:0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测径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2.测径仪是一种用来测量线材、轧材等零件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平均直径、椭圆度等参数的设备。测径仪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经常需要对测径仪进行校准调试。目前的校准过程,主要由一人手持标准棒,另一个人使用测径仪对标准棒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将测量数据与标准棒的标准参数进行比对,以判断测径仪的测量准确性,并对测径仪进行对应的调试。
3.目前人工手持标准棒进行校准主要存在着以下的缺陷:
4.其一,人工手持标准棒,整个校准过程需要两个操作人员配合完成,导致校准效率低;
5.其二,人工手持标准棒进行测试,难以使标准棒在校准过程中全程保持水平,也难以保持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始终对齐,当标准棒倾斜,或是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偏离时,都会影响测径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就会导致对测径仪测量准确性的评估出现误判,也会影响后续的校准调试过程,导致测径仪的实际测量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本公开通过夹具固定标准棒,检测过程可由单人完成,大幅提高测径仪校准效率,且能有效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
7.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包括:
8.底座;
9.升降架,所述升降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使所述升降架可沿上下方向滑动;
10.夹具,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用于夹持标准棒;
11.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升降架联动,用于使所述升降架上下滑动,以使所述夹具上的标准棒与测径仪对齐。
12.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形成有滑杆,所述升降架上形成有与所述滑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滑动套设在所述滑杆外侧。
13.优选地,所述夹具包括成对设置的两夹臂,两所述夹臂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铰接,另一端延伸形成用于扣住标准棒的扣合部,两所述夹臂配合以夹持标准棒的外周面。
14.优选地,所述升降架在所述夹具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抵住标准棒端面的定位台。
15.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6.驱动件;
17.传动组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架联动,用于带动所述升降
架沿上下方向滑动。
18.优选地,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还包括:
1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信号连接;
20.发射端,所述发射端设置在所述夹具的下方用于发射感应信号,且其出射方向与标准棒的轴向同向;
21.感应端,所述感应端用于设置在测径仪上以接收所述发射端的感应信号,所述感应端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感应端与所述发射端相配合以使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齐。
22.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传动组件为滚珠丝杆;所述控制器为plc;所述发射端为红外发射器;所述感应端为红外接收器。
23.优选地,所述底座靠近测径仪的一侧设有对齐板,所述对齐板的外侧面为平板面,所述平板面垂直于标准棒的轴向,用于抵住测径仪的面板以使标准棒垂直于测径仪的面板。
24.优选地,所述对齐板远离所述平板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
25.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防滑层。
26.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其优点在于:
27.1、本公开通过夹具夹持固定标准棒,然后通过测径仪对标准棒进行测量,使得校准过程可由单人操作完成,大幅提高校准效率,减少人力消耗;
28.2、本公开通过定位台、发射端、感应端和对齐板等结构,使得标准棒在校准过程中保持水平,并且能使得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始终对齐,进而保证测径仪对标准棒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进而使得后续的校准调试过程更加准确;
29.3、本公开的升降架为高度可调结构,可根据配套的测径仪的测量区域高度调节升降架的高度,使得本公开的校准装置可与不同型号的测径仪配套使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适用性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公开所述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1.图2是本公开所述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2.图3是本公开所述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3.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滑杆,2-升降架,21-定位台,3-夹具,31-夹臂,311-扣合部,4-调节组件,41-驱动件,42-传动组件,5-发射端,6-对齐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图3所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测径仪校准装置,包括:
35.底座1,底座1为长方形板,用于水平放置在测径仪的旁侧。
36.升降架2,升降架2为长方形板,其尺寸略小于底座1的尺寸,升降架2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使升降架2可在底座1上沿上下方向滑动,以调节升降架2的所在高度,使升降架2与测径仪的测量区域在高度方向上相对应。
37.夹具3,夹具3设置在升降架2上,用于从标准棒的外侧夹持标准棒,使标准棒的位置保持固定。
38.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与升降架2联动,用于带动升降架2,使升降架2在底座1上上下滑动,以调节升降架2的高度,进而使夹具3上的标准棒与测径仪的测量区域相对齐。
39.本公开通过夹具3夹持固定标准棒,然后通过测径仪对标准棒进行测量,使得校准过程可由单人操作完成,大幅提高校准效率,减少人力消耗;同时标准棒在校准过程中位置固定,不易移位,可使校准过程中测径仪测量结果准确,进而使得校准调试过程更加准确。
40.本公开的升降架2的高度可通过调节组件4进行调节,可根据配套的测径仪的测量区域高度调节升降架2的高度,使得本公开的校准装置可与不同型号的测径仪配套使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适用性更加广泛。
4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表面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圆柱形的滑杆11,滑杆11垂直于底座1,滑杆11与底座1为一体式结构,两滑杆11均位于底座1水平方向的中轴线上。升降架2上形成有与滑杆11相适配的通孔,通孔沿升降架2的厚度方向贯穿升降架2,通孔为圆形孔,且其孔径略大于滑杆11的杆径,通孔滑动套设在滑杆11外侧,以使升降架2可沿着滑杆11上下滑动,进而使得升降架2可在底座1上上下滑动。通常的,在滑杆11的上端部及靠近下部的位置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为圆环形板,其外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以对升降架2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制,避免升降架2滑动脱位。滑杆11与通孔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滑动稳定。
4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夹具3包括成对设置的两夹臂31,两夹臂31对称设置在升降架2中轴线的左右两侧,升降架2上设有多个铰接座,铰接座上形成有第一铰接孔,夹臂31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铰接孔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对齐之后,将铰链穿设于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中,以使夹臂31可相对于铰接座转动,进而实现夹臂31与升降架2之间的铰接,使得两夹臂31可在升降架2上相对转动,以执行夹具3的张开或闭合的动作。夹臂31的上端延伸形成用于扣住标准棒的扣合部311,扣合部311垂直于夹臂31的下部,使夹臂31整体呈“l”形,两夹臂31相向靠近配合以夹持在标准棒的外周面,实现标准棒的固定。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夹臂31的数量为两对,两对夹臂31分别设置在升降架2的前后两侧,以分别从标准棒的前后两端夹持标准棒,使标准棒的夹持更加稳固。夹臂31通常选用气动夹臂31或是电动夹臂31,通过气压或是电机来驱动夹臂31转动,以实现夹臂31的张开或是闭合动作。上述的夹臂31结构,当两夹臂31相向靠近时,两夹臂31分别从两侧与标准棒的外周面相切,并通过相向靠近的运动趋势向标准棒施加夹紧力,以实现标准棒的稳固夹持,可有效固定标准棒,避免标准棒在校准过程中出现移位,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同时,上述的夹臂31结构还可用于夹持不同直径的标准棒,适用性更加广泛。
4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升降架2在夹具3的后侧形成有用于抵住标准棒端面的定位台21,定位台21呈平板状,垂直于升降架2所在平面设置在夹具3夹持位置的后侧。在使用夹具3夹持标准棒时,可将标准棒的端面抵住定位台21,这样可使标准棒垂直于定位台21,进而使得标准棒的轴向平行于升降架2所在平面,从而使得标准棒保持水平姿态,以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
4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包括:
45.驱动件41,驱动件41通常选用伺服电机,以实现高精度的转动控制;
46.传动组件42,传动组件42通常选用滚珠丝杆,驱动件41通过传动组件42与升降架2联动,具体的,滚珠丝杆竖直设置,伺服电机设置于升降架2的下方,且位于升降架2的滑动行程之外,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丝杆套与升降架2相连接,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丝杆套做上下滑动,进而带动升降架2相对于底座1上下滑动,以对升降架2的高度进行调节。上述的驱动件41和传动组件42结构,可通过驱动件41对升降架2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升降架2高度的自动化调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径仪校准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4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还包括:
48.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件41信号连接,具体的,控制器通常选用plc,plc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控制稳定;
49.发射端5,发射端5设置在夹具3的下方,用于发射感应信号,更具体的,发射端5位于升降架2中轴线所在位置上,以使发射端5与夹持状态下的标准棒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发射端5的出射方向与标准棒的轴向同向。更具体的,发射端5选用红外发射器,用于沿着标准棒的轴向发射红外线;
50.感应端,所述感应端用于在设置在测径仪上,具体的,通常设置在测径仪测量区域轴心位置的正下方,且感应端与测径仪测量区域轴心位置之间的间距等于发射端5与夹具3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使得发射端5与感应端相对齐时,夹具3中心位置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应,进而使得标准棒的轴心位置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齐,感应端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感应端与发射端5相配合以使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齐,更具体的,感应端为与上述红外发射器相适配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用于发出红外线,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的感应信号时,
51.表示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齐时,这样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判断标准棒是否准确到位,以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更优选地,还可根据感应端的感应信号控制驱动件41的运行,如,在通过驱动件41调节升降架2高度的过程中,当感应端接收红外线产生感应信号时,将感应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控制驱动件41停止,使升降架2静止,这样就能实现升降架2高度的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校准过程的效率。
5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底座1靠近测径仪的一侧设有对齐板6,对齐板6的外侧面为平板面,平板面垂直于标准棒的轴向,用于抵住测径仪的面板以使标准棒垂直于测径仪的面板,在校准过程中,使对齐板6的平板面平齐的抵住测径仪的面板,这样就能使标准棒垂直于测径仪的面板,即垂直于测径仪的测量区域,以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
53.更具体的,对齐板6远离平板面的一端与底座1之间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铰接,使得对齐板6可相对于底座1转动,并通过限位结构使对齐板6的转动幅度限位为90
°
,使得使用过程中,可将对齐板6张开或折叠,可便于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的收纳和移动。
54.本公开通过定位台21、发射端5、感应端和对齐板6等结构,使得标准棒在校准过程中保持水平,并且能使得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始终对齐,进而保证测径仪对标准棒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进而使得后续的校准调试过程更加准确。
5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面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为橡胶层,橡胶层可增大底座1与台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力,使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在校准过程中不易移位,提高校准
结果的准确性。
56.本公开的测径仪校准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将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移动至需要校准的测径仪旁侧,拉出对齐板6,使对齐板6的平板面与测径仪的面板贴合,然后调整测径仪校准装置的位置,使夹具3的中心位置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然后张开夹臂31,将标准棒放入夹臂31内,放入过程中使标准棒的端面抵住定位台21,然后使夹臂31闭合夹住标准棒,使标准棒固定。通过驱动件41控制升降台上下滑动,同时发射端5启动发射红外线,感应端启动,当感应端接收到红外线产生感应信号时,使驱动件41停止进而使升降架2保持静止,此时标准棒的轴心与测径仪测量区域的轴心位置相对齐,使所述测径仪校准装置保持固定,然后启动测径仪对标准棒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对测径仪进行校准调试,调试完成后将标准棒取出即完成测径仪的校准调试过程。
57.本公开通过夹具3固定标准棒,检测过程可由单人完成,大幅提高测径仪校准效率,且能有效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
58.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5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